坚守与超越:2023年《民族文学》阅读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辉煌成就格外地振奋人心,祖国发展前进中铿锵豪迈的步伐在国人心头激荡.在这个喜庆的年份里,少数民族文学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蓬勃发展,作家队伍日益壮大,文学研究备受关注.特别是下半年,在国家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民族文学》蒙、藏、维三个民族文字版正式创刊,这不但是社会主义文坛的一件盛事,更是中国各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的生动体现.新世纪民族文学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从文学自身来说,得益于几代少数民族作家辛勤耕耘开辟出了一块厚重的文学家园,使之成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作家甚至在世界文坛中都产生了良好影响.

别具意味的是,2009年《民族文学》刊发的作品虽无惊人之作,却集中展示了老中青几代作家的文学光环.比如,已故著名作家舒群、铁依甫江•,艾里耶夫、赛福鼎•,艾则孜、尼米希依提等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伴随共和国诞生而开始创作几十年来笔耕不辍的老作家玛拉沁夫、铁木尔•,达瓦买提、柯岩、金哲、周民震、晓雪、包玉堂、格桑多杰、农冠品、张昆华等把艺术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心随时代,情系人民,新时期初期开始创作并成长为少数民族文学中坚力量的益希单增、阿尔泰、阿云嘎、吉狄马加、阿来、叶广芩、潘琦、凌渡、冯艺、麦买提明•,吾守尔、赵玫、叶梅、温新阶、鲍尔吉•,原野、王月圣、冉庄、金学泉等,文学思想与创作实践厚重凝练,在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迅速崛起的年轻作家石舒清、李进祥、凡一平、巴音博罗、于晓威、查舜、了一容、次仁罗布、田耳、海勒根那、肖勇、铁穆尔、完班代摆、鲁若迪基、聂勒、杨秀武、舒洁、阿苏越尔、单永珍等出手不凡,体察感悟生活敏锐而深刻,女性作家央珍、白玛娜珍、格致、雪静、金仁顺、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王华、娜夜、韩静慧、娜仁琪琪格、马金莲、冉冉、平原、阿舍、沙戈、雷子、阿霞等情思绵密、文采飞扬,用少数民族文字写作的李惠善、许连顺、阿布都克热木•,喀迪尔、金学松、阿库乌雾、满都麦、博•,照日格图、德本加、伊明•,艾合买提、艾尔肯•,沙比尔、满全、海日寒、吉•,清河乐等,在民族文化生活中深度开掘,别具意蕴,更有80后90后作家苏笑嫣、嘎代才让、费城、才贝、晶达、田冯太、艾多斯•,阿曼泰、博因、李达伟、赵畅等文学新人脱颖而出,锐气十足.作家队伍薪火相传、文学作品丰富多彩,充分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文学是富于个性的创造性劳动,每个作家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艺术感觉各有不同,必然地文学求索过程也不拘一格、各具特色.文学的发展也是物竞天择、大浪淘沙,并非所有的求索者都能提炼到文学的真金.新时期以来出现的一大批抵达中国文学前沿的少数民族作家是真金的获取者,他们的创作实践为我们探讨民族文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与启示.在此,我们试图结合2009年《民族文学》刊发的作品,做出粗略分析概括.

时代性与民族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一样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中发展改革进步,在走向现代化的急遽变革过程中,各民族社会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共性特征.文学是时代的真实记录,少数民族文学必然地涌现出了大量反映社会变革现实、歌颂时代进步和民族发展的作品,表现出文学的时代共同性特征,另一方面,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土壤,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往往就是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而卓然独立的.比如李乔《欢笑的金沙江》、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陆地《瀑布》等小说中,人物跟国家命运跟社会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作家代表国家意识发言,然而他们笔下的事件和人物及其思想情感却具有独特的民族性色彩.又如孙健忠、乌热尔图、伍略、蔡测海、扎西达娃、阿来等作家的小说题材无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但是特定的人物和题材传达出来的是时代共通的命题,是关于人的现实处境与精神状况的生动阐释.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结合,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是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每个作家的民族自觉都有各自的形成发展过程,甚至有的少数民族作家回避谈到自己的族别,有意要掩饰自己的民族身份.但是作家在一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成长,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必然地会在自身中得到民族性.作家在创作伊始无不依托于自己本民族的现实生活,而现实总是在特定民族历史文化基础上发展延续的现实,各民族生活无不浸润着文化的烙印,作家不可能不在自己笔下反映出地理上和体质上属于本民族的生活,因而会不由自主地把民族性的烙印镌刻在作品当中.

比如格桑多杰《马背上的行吟》(组诗)不管是“喳曲的传说”通过喳曲的传说述说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新生的历史进程,“大千何处存豪气,欲觅赤诚问昆仑”叙写把生命无私奉献给雪域高原的好牧民好公仆杰索•,索南达杰的壮烈人生,还是“走进海平面下”通过吐鲁番、天山引发历史和人生的思索,以及《今日奥运圣火点燃在珠峰》、《汶川松叶》、《这边是你的故乡――致旅途印度藏胞》,不论题材是雪域高原的人文自然,还是国家大事或日常生活,都洋溢着高原诗人真挚浓郁的情感,充满了诗人对生活对民族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铁木尔•,达瓦买提的诗歌《长城,中华民族之魂》、《坎土曼》、《我的人民》、《我们是真挚的同胞》、《地中海诗抄》、《光阴无情》,引发诗情的事物各有不同,但无不浸润着诗人对故乡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对生活对祖国母亲的无比忠诚和热爱,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尊重和理解,情感浓郁,格调高昂.阿尔泰《黄河》、《晨曦》、《贝丽花》、《哑弹》等,既有草原之子的独特体验,也有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在草原情怀中体现民族精神与国家意识.再如羊子《从前的现在》、雷子《我是汶川的女儿》饱含着汶川儿女对时代对国家的感恩心理和羌族人民战胜苦难创造新生活的韧性精神.这些诗人在表情达意中都深深地镌刻上了民族精神的烙印,但又并不局限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具有一种国家意识和中华气派,拥有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视角,题材是独特的,而思想与情感却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甚至是人类共通的,具有时代共性特征.

满族作家叶广芩的家族题材小说从独特的家族命运中引发对历史人生、对民族文化及现代生活的深刻思考,《大登殿》代表了这种审美追求.故事情节围绕婚姻生活推进,但是对于原本富于满族特色的婚姻习俗,作家并不进行任何的猎奇性描绘,而重点在关注人,刻画人物精神.从旧时代走过来的没有文化的贫民母亲为争得婚姻中的地位和身份而大动干戈,为名誉与命运而搏击,而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博美却甘愿做没有名分的小,传统品德的优异与现代文明的弊端、民族传统与现代价值取向问题启人深思.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传说》巧妙地融历史与现实为一体在藏族传说故事中诠释宗教的神秘与神性力量,隐含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虔诚与敬畏心理.吉•,清河乐的中篇小说《遥远的香柏洼》,通过追寻传说中的理想家园抑或是心灵的家园反观现实的困惑与迷茫.两篇作品都立足于现实反观历史,民族文化的光芒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渐渐地成为心灵的记忆,叙述中潜藏着深沉的文化反思意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巴音博罗的《伐木人遥远的微笑》,万玛才旦、龙仁青的《天湖边的麦子》,海勒根那的《寻找巴根那》,扎西措的《启明星》等小说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当然,少数民族文学并不是仅仅通过表面的新奇感和民族特色就能够获得认可和接受的.文学的魅力主要在于通过富有特色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所传达出来的关于社会关于人生以及人类命运的思索和感悟.写风情、写民族文化实际上还是为了写人,不管是对风俗还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其实都是为了刻画人物性格和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的需要而设置的.茅盾说:“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的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魇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①如《天湖边的麦子》不单有天湖奇异的地方风土人情,更有这块土地上的人为耕种麦子进行的艰难生存斗争,种地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人物对生活的韧性追寻及将土地与粮食视为命根的农耕思想,构成了对乡村社会生活与生命形态的多角度多层面审视.

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民族文学》隆重推出三期“祖国颂”专辑,刊发一大批反映民族社会变革历程、维护祖国和平统一、讴歌伟大时代、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优秀作品,成为本年度民族文学的一大亮点.比如:《幸福如那些看不见的水》(普驰达岭,彝族)、《丹砂的记忆》(肖勤,仡佬族)、《银象奔驰的地方》(伊蒙红木,佤族)、《写给祖国》(刘年,土家族)、《补钙》(王树理,回族)、《那个中秋节没有月亮的岁月》(莫景春,毛南族)、《穿过村子的火车》(李天斌,黎族)、《母亲的村庄》(柏桦,傣族)、《遥远的过山瑶》(冯翌,瑶族)等,表现出各族人民走进新时代、创造新生活的时代共性.这些作品没有描摹波澜壮阔的时代巨变和塑造大写的民族改革者形象,而多是从个体生活体验出发,通过个人、家庭及村庄的变化来折射社会的深刻变革与生活的巨大变迁,在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语言中表达对祖国对时代的颂扬与感恩之情,是祖国走向繁荣昌盛、各民族和谐团结进步的有力证明.

强调或追求文学的民族性,并不是要求文学停留在挖掘封闭落后的往事和荒蛮落后的生活.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吸纳新鲜的血液,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还会与世界文化碰撞交流.对于民族性的追求要求作家拥有开放的民族性态度,不仅仅要在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寻找创作的素材和资源,还要及时敏锐地觉察到各民族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动向、新事物、新人物,从鲜活的时代生活中挖掘创作资源,通过新鲜的题材和新颖的人物形象反映时代的巨变,引领时代精神,并且以艺术的形式对民族未来走向进行大胆探索和预测.实践证明,民族题材是少数民族文学的独特之处,而要使之变成优势还得拥有中华气派和世界眼光,站在全国的甚至是全人类的高度审视自己熟悉的历史文化生活,在独特的题材中灌注以人类共通性内涵,这才是具有真正民族性和体现时代性的民族文学.

生活内涵与情感容量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提炼,是对生活的再现.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就,特别是小说的成就,主要考察作品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以及生活与情感的真实程度.这个生活不仅仅局限于社会生活的外部形式,更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情感等内宇宙的东西.别林斯基说:“诗歌是生活的表现,或者更确切点说,就是生活本身.不仅如此,在诗歌中,比在现实本身中,生活更显得是生活.”②韦勒克也认为:“‘生活’在广义上则是一种社会现实,甚至自然世界和个人的内在世界或主观世界,也从来都是文学‘模仿’的对象.”③高明的作家往往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的新意和深意,开掘出独特的艺术生活.本年度民族文学中有看点的小说无不展示了生活的独特层面、描绘了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情感.比如田耳的《拍砖手老柴》、了一容的《富汉的婚礼》和陶丽群的《起舞的蝴蝶》为读者提供的正是熟悉的陌生生活.不论是拍砖手,底层人物的生活挣扎,还是贫穷山村的送礼故事还是离异婚姻的情感问题,都不算新鲜的事情,可是作家因为对人物生命体验的细致描绘,对人物精神的深刻刻画,而使得生活变得独特、深刻而感人.本分的老柴在经济与情感的双重压迫下憋屈地生活着,作家毫不留情地一次次把人物推向生活的底线,让读者跟着人物命运揪心和焦虑,深刻揭示了生活的艰辛与严峻,尤其是人物生命体验中的复杂感受极具艺术感染力.了一容小说叙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揭示了贫富问题,更在于逼真深刻地描绘出底层人物生活的困境与苦难中的温情.陶丽群笔下的女主人公胡蝶在爱的缺失中给家人温暖,故事情节围绕爱的煎熬展开,折射出现实人生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焦虑,生命的凝重与生活的慰藉给人强烈的阅读感受.阿云嘎的《第九个牧户》以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一个并不久远的记忆,那个时代牧区生活的艰难、孩子对学习的渴望揭开了历史的独特画面,而“我”的惆怅、无奈与惋惜之情更深深打动人心.这些作品的深刻之处并不在于思想的先进与复杂,而在于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和对生活情感真实的逼真反映,给人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多元化的时代语境里,文学存在的意义就是在反映生活的本质、追求真善美人生.这就要求作家透过社会的表象看到生活的本质.不论现实生活多么纷繁复杂,不论作家选取什么样的生活层面,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沉淀下来的生活都应该包含了人类的一些普遍性的美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标准,蕴含着生活亘古不变的内涵.比如马金莲的《庄风》在反映世态人心方面别具特色,小说以客观冷静的笔触描摹扇子湾一个村庄的故事,是世风的展览也是乡村变革的深刻展示,表面的生活下面其实隐含着生活的深刻内涵,在生活流的叙述中渗透着时代精神和传统道德规范,人物命运潜藏着村庄存在发展的永恒动力.肖勤的《棉絮堆里的心事》讲述的是得发这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小说题材不算新鲜,但是人物与故事的真实性及其对勤以致富的有力证明道出了生活的本真,体现了时代精神.许连顺的《跟屠宰场里的肉块儿搭讪》(金莲兰译)讲述的是旅店的清洁工凤姬拾到钻戒想据为己有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国外,可是小说叙事的价值并不在于异域色彩,而是说明了人性在物欲的挤压下的变形异化,最后凤姬仓促回国却在机场发现自己收好的钻戒了无踪影,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抨击了恶的人性,彰显了真善美人生.徐岩的《船坞上的铁》通过守船人老黄的爱情家庭生活反映出生活新的情势和生命的多形态,并以此传达积极正义的社会风尚与思想观念.凡一平的《一九九八年夏》在轻松的叙述中道出市场经济下钱权勾结的不良风气,令人警醒.天热的《康熙木井池》、额鲁特•,珊丹的《包袱里面是斧子》在正义与邪恶,权力与利益的纠葛中阐释生活,讴阳北方的《好好活着》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雪静的《扶贫》展现了干部为民奔命的时代精神,还有肖勇的《醉时代》关于生活的叙述里包含着文学与人生、青春与、友情与爱情、事业与婚姻、成功与挫败等诸多人生命题,再现了时代的风貌,诠释出生活的真谛.

人是生活的中心,小说在展现生活真实的同时,也在揭示人生的秘密,探索生命存在的各种可能.比如第代着冬的《唢呐与银狐》通过非同凡响的唢呐声和一条叫做银狐的白狗到瞎子桑少柏隐秘的内心世界,小说极富抒彩的叙述方式、诗意的氛围与桑少柏的悲喜人生有机融合到一起,营造出生命别样的韵味,意味悠长.李进祥的小说多是关于清水河的叙事,他能够将审视的目光到社会的内里与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一些反映时代生活本质的生动细节,让人窥探到社会的秘密和人性的内涵.比如《剃头匠》里,剃头匠与马德全有杀父之仇,马德全在弥留之际让儿子请剃头匠为他剃头,剃头匠内心沉淀着仇恨与矛盾,可是经过岁月的洗涤,本来是激烈的碰撞却意外地成为化解彼此隔阂与敌意的时机,心里的刀最后终于放下来了,心灵也获得了安宁,人物内心世界的秘密和本性的善良、宽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又如,凡一平的《十七岁高中生彭阳的血》通过彭阳的以生命唤醒父母的爱心,道出了少年内心的苦涩,更折射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家庭爱的缺失,人与人之间因为一点点利益的争端和计较而放弃了最根本的人生要义,引人深思.而杨仕芳的《向彩虹奔跑》通过年近古稀的三公几次三番寻求死亡的故事反映了老人内心的孤单和温暖,侗乡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得到真切展示.

新时期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孕育而生并得到了茁壮成长,填补了中国民族文学的一个空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说,女性写作必须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否则就难以在文学史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④这个“一间自己的屋子”不仅仅指现实生活中生存居住的空间,更包括女性的社会处境和文学环境,她认为女性只有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与男人平等,她们的文学抱负才可以不受障碍地自由地发挥.新时期以来,在整个社会和文学环境走向开放发展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女性作家进入文学写作领域的各种障碍一一被破除,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更促成了女性写作得以自由发挥.

本年度《民族文学》发表的女性文学作品门类齐全、题材各异,作者涵盖了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出生的各年龄段女作家,达50多人,虽然不是全部作家的集体亮相,却于此可以窥见到少数民族女性写作的实力与特色.女性写作多有表现女性自我的,特别是诗歌与散文,正是作家思想与情感的真实再现,比如央珍的《拉萨的时间》在空灵的文笔中道出文学的拉萨和心灵的感悟,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北塔山的记忆》和龙宁英的《山水的距离》从历史文化印迹中解读生活与故乡,王华的《红水河边的那个村庄》、阿舍的《被繁殖的流水账》、梁志玲的《如草木般清宁》在描写的对象中寄托作家个人的思想情怀.娜夜、娜仁琪琪格、沙戈、马秀芬、阿霞等女诗人在诗意境界中的真挚抒怀,情感细腻、视角独特,突出表现出女性文学的柔美风格与性别意识.

女性小说往往从女性立场出发,在情与爱、婚姻家庭与事业交织中书写女性的生存境遇,从女性命运中反映社会人生,折射出民族地区发生的巨大变革,沉思生活与生命价值及文化传统等带有普适性的问题.比如白马娜珍的《贪爱》写女主人公黛晴萋珍经受的情感折磨与生活的困惑,在爱与欲的煎熬中寻求灵魂的安宁与平静,是女性内心秘密的生动展览.平原的《花儿与少年》笔触多停留在少年的身上,但是故事最让人回味的却是那个惶惑、绝望的都市女人,女子留下的空白其实就是部分知识女性生存状况的真实反映.金仁顺的《秋千椅》也是有关爱情的述说,在物欲面前难觅真情,女主人公苏蓉的故事在作家冷静的叙述中隐含着现代人心灵与情感的阵痛.陶丽群的小说《起舞的蝴蝶》把婚变中的女人的生活与情感的焦虑做出了细致展示.韩静慧的《双重面孔》反映了一部分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压力与精神焦虑.雪静的《扶贫》通过女主人公祁有音下乡扶贫的经历表现了女干部的公仆意识与创业精神.格致的小说《锦绣》通过女主人公扶疏生理、心理上的“病”生动描绘了女性生存处境的困窘,锦绣的编织寄寓着作家的生活梦想与人生理想.许连顺的《回来吧,妈妈》把女性作为母亲、女儿身份的焦虑与精神的困顿真实细腻地表达出来.阿娜尔古丽的《大女人和小女人的故事》和敖蓉的《一个家族的故事》通过婚姻家庭的故事反映生活的凝重与悲伤.悲剧往往更具感染力,但是作为一种审美艺术,文学重要的是人物及命运蕴涵的对于人及社会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想象可以让作家永葆天真稚气,而对生活的深度认识与思考又能让年轻人走向深沉、成熟与睿智.70后作家继承上一代作家的生活积淀与思想传统,又在新时代的文学氛围里求索,成为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的生力军,更有80后90后年轻作家脱颖而出,为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年青作家的艺术想象与创作实践中,文学主题不仅仅是青春与浪漫、爱情与梦想这些与其花样年龄相仿的内容,更有生存的艰难与生命的重荷,形式的追求中不但有诗意的抒怀,更有深沉的哲思和灵魂的叩问.如田耳、于晓威、了一容、郑吉平、于怀岸、周耒、敏奇才等70后写出的小说饱含生活的厚重与生命的思量,从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中探寻生活的本质、挖掘生命的内涵.在小说《骑士的旅行》中,苏笑嫣这个90后少女作家文字的干练、想象的大胆与叙述的娴熟让人欣喜.田冯太的小说《凤凰》将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压力与感情焦虑作了生动描摹,揭开了一个独特的隐秘世界,显示了年轻生命难以承受之负荷.罗勇的散文《在人海里看见我的弟弟》透过车窗看到弟弟联想到兄弟年少的情谊、成长的烦恼和生存的困窘,情深意切,动人心魄,潘鹤的散文《我的三个母亲》充满着生命的苦涩与爱的温暖,动人心弦,李达伟的散文《时光轻轻洒落》和李金福的散文《丹江河的长诗》都是对乡村生活的诗意描摹与独到感悟.马国平诗歌《漂在哈尔滨》对阳光、对冰雕充满生命意识的理解,赵畅诗歌《80后的青春之殇》感慨青春无法摆脱生活的风雨与琐碎,品味着人生的孤独、寂寞、哀伤与幻灭,艾多斯等阿曼泰的《人间故事》、童天凫的《让热爱直接雕塑草原》等,都在对生活的深入发现与思索中生发诗意、深意与新意.生活是一脉相承的,文学更是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各年龄段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他们关注的命题、反映的生活及其表现出的情感,印证了文学品格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拉法格说,如果拉辛与雨果的作品不跟镜子一样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中的那些人,连带着他们的看问题、感受、思想与表达的方式,一齐反映出来,那么他们决不会被当时的人宣称为大天才.⑤同理,少数民族作家要想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就必须把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在特定时代的生活艺术地展现出来,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塑造具有独特生命体验的人物,真实地反映在特定环境中人物(包括作家自身)的“看问题、感受、思想与表达的方式”,传达出对人类共通性命题的思考.

作家素养与艺术探求

文学艺术的探索是作家素养直接作用的结果.关于文学的探索,“写什么”和“怎么写”是每个创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写什么”不仅仅是一个内容问题,而“怎么写”也并不是简单的形式问题.它们似乎是两个问题,实际上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在思考“写什么”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就存在选择题材、提炼生活、塑造人物等方面的“怎么写”的考虑.而同样的,在思考“怎么写”当中又不能脱离思想内容、人物、情节等内容的考虑,因而艺术探索或者说艺术技巧其实包括着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两方面的探索,这些又都与作家素养直接相关.

文学的探索首先在于作家文学观念、审美方式的创新求索.文学的发展过程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结果,这也是文学观念发展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和深刻的变革,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也发生了新变.新时期少数民族作家在一开始就参与到了这场文学转型当中,文学审视生活的角度从社会意识形态到审美意识形态转变,文学的主题、题材、创作方法、风格、语言、存在状态等各层面从一元到多元化发展.

优秀的文学作品描述的生活或故事仔细归纳起来其实并不复杂,可是人物、事件却耐人琢磨,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人生内涵.这是文学的神秘力量.因为艺术生活并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作家对生活对人物深思熟虑的结果,饱含作家的深切感受和人生思索,而且通过作家的加工提炼而变得更加真实而深刻.比如第代着冬《唢呐与银狐》叙述的故事并不复杂,甚至没有外在的矛盾冲突,可是作家巧妙地通过唢呐声来间接表现生活、表达感情、营造氛围,唢呐声里传递出人生的百般滋味,意味悠长.《大登殿》主线选取“母亲”的新婚切入生活,通过母亲融入新家的几个插曲分别刻画母亲的果敢、刚毅、贤达和善良的传统美德,同时副线叙述外甥女的一次来访,两条线索交替进行,并且采用现代性叙事手法,叙述者与作者融为一体,叙述者自由地穿插于故事的讲述当中,给人一种似真性的审美效果,其实这都来自作家对生活的思考提炼和谋篇布局之妙.石舒清的小说《老家的燕子》从父母呵护燕子的小故事中演绎出丰富的生命体验,家的温暖与爱的崇高在细腻、真切的表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于晓威《水费收兑员老费》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人生的复杂内涵和多重体验,赋予平常以悲壮,应该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物深思熟虑和艺术提炼的结果.次仁罗布的《传说》在一个酒馆里讲述故事,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中沉思民族文化与人生命运问题,语言简洁,叙述精炼,深得老舍《茶馆》的艺术魅力.杨家强的《折叠的河流》巧妙地选取两次购买布料的故事浓缩人物一生,反映人物不同的生存境遇,精巧的构思里隐含着深深的命运感.又如马笑泉的小说《单车驶过少年柔软的心》从眼前看到的学生骑着自行车的生活细节回想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通过单车来反映生活的甘苦,细节描写细腻感人,充满对生活的深切感情.总之,作家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出能够反映生活本质的生动情节,赋予人物与故事思想的光芒,使得日常生活获得了深意与诗意,产生了丰富的审美内涵.

一些作品讲述的生活故事与题材并不算新颖,却给人深沉的审美感受.这也是作家艺术技巧处理的结果.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是作家需要有能力让自己虚构的生活真实可信,符合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不但包括细节描写的真实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真实,也包含人物性格的真实和环境描写的真实.袁玮冰的小说《营地篝火》是关于一个女人和两个情敌的爱恨情仇,在婚恋题材作品中已不算新奇,但是小说因为具体生动的生活细节、独特的环境描写与逼真的人物塑造而使得阅读的过程给人深深的震撼,细节的真实赋予小说感人的力量.麦买提明•,吾守尔的小说《巴里斯》(又译《打狗》)通过打狗事件描摹社会人生百态,小说采用幽默讽刺的手法,狗的离奇表现显得荒诞而可笑,可是伴随其中的人物心理与生活情景却是真实可信的,为此而使得故事获取了故事之外令人思索回味的深刻内涵.陈步松的《老鸦预言》也是充满荒诞意味的小说,但是故事叙述过程中人物与事件的显示出生活的真实面目,细节的真实让小说产生了令人思索回味的内涵.益希单增的《古格王朝的落日》是历史题材小说,作家着力从人性、人心的角度反映一个时代的没落,人性之恶在生动具体的生活中展现出来,从而获得了跨越时空的普适性审美价值.艾尔肯•,沙比尔的小说《老人与戈壁》题材也没有特别新奇之处,可是小说提供的生活细节、情感、环境真实可信,在真实可感的语境中刻画老人的坚强、乐观和勇敢,给人深深的感染力.周耒的小说《雪越来越温暖》从生活情感出发,将妇女拐卖问题通过人性的方式生动展示出来,在苦难的人生叙述中寻求生活的温暖,具体生动的情节赋予小说感人的力量.敏奇才的小说《月亮与星星》并没有动人的生活故事,但是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对儿童亮亮和圆圆一天的生活与情感做出了生动描述,儿童的想象与语言表达真切可感,于细微之处诠释出生活的味道和温暖,别具生活情趣.这些审美内涵是文学思想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结果.

新时期以来,随着时代变革和社会的发展变迁,在思想解放和文学革新的推动下,散文观念不断发生变化,不但表现内容走向丰富与广博,而且表现形式与创作技巧也呈多元化发展.少数民族散文创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家多,数量大,内容广,既有自我经验的书写和个人心境的表达,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更有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和诗意想象,极大地拓展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画廊.


该文转载于:www.zhuanjy.com/wenxue/gdwx/401450.html

色彩斑斓的民族风情为少数民族散文提供了独特的题材优势,但是对于风情的描写不可停留于表面的奇异性的展览或知识性的介绍,写自然、写习俗还是要写人,人的生命体验和思想情感,要在风情中表现生活、抒发创作主体或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冯艺的《美丽的壮族女人》不但挖掘靖西织锦和龙州天琴的文化内涵,更感悟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人生内涵,对文化的追寻中深思历史人生,孕育着作家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厚感情和独特感悟.叶尔克西的《北塔山的记忆》从现实平淡的生活中到民族历史的深处,挖掘故乡的文化记忆也就是追寻民族历史人物的足迹,而贯穿作品始终的是作者的民族情怀,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民族,更有对国家对于世界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龙宁英《山水的距离》从民族的传说故事中与现实相勾连,用自我的一根情感的线勾连传说与现实,让无言的山水获得了生命的情感.王华的《红水河边的那个村庄》在描写一种生存状态中显示出一种精神状态与生命情怀,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安宁才是村庄的灵魂.阮殿文的《一个漫游者在迪庆高原》写高原风光,其实是在袒露作家个人的心迹,传达作家对生活对人生和时代的思考与感悟.完班代摆的《情感与智慧的缠绕》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中灌注以人文内容,在风俗的展现现人物的情思,刻画民族性格.博•,照日格图的《乌兰巴托散记》在域外生活的描述中展示一种文化精神,更体现了作家的胸襟和世界情怀.还有温新阶的《天井屋》、关俊利的《乡村旧事》、密英文的《翻犁春天》、王小忠的《温暖的阳光》、陆建辉的《梯田之上》等,在对自然生活的描绘中反映时代变迁、抒发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寄情于物,由物及情.只有情感的浸润才让静止的山乡获得了情思与韵味.

家园、亲情、故土情怀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将浓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化为可感可触的具体形象,还依赖于艺术技巧,比如切入生活的角度和选取的生活细节.如昂格图的《弟弟的》和罗勇的《在人海里看见我的弟弟》在表现兄弟情谊及生活感触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昂格图以作为叙述线索,罗勇以人海中远远望着的弟弟展开联想追忆生活,在浓郁的感情中述说生活的悲喜欢乐,催人泪下.马霁鸿的《点燃明灯照路人》以街灯回忆祖母,以灯喻人,传达出人性之善与美.铁穆尔的《风把我的头发吹白了》也是回忆亲人的散文,诗意的题目里诠释了人生的复杂历程与生命的多重感受.普达驰岭的《幸福如那些看不见的水》意象新颖独特,故土情怀和时代之情因为作者独特的构思与新颖的表达而富于新意与诗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丰富的民间歌谣、天性的真诚自然、对于世界的天真想象使得少数民族具有先天的诗歌优势.诗人不仅要有从平常处挖掘出生活新意的能力,要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还要通过独特的想象和生动的形象把对生活的发现与感悟自然贴切地表达出来.诗意与美感的产生来自于诗人丰富的情感,但使情感变成可以感触到的生动东西,还需要有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需要特殊的技巧处理.比如阿尔泰的草原诗歌,吉狄马加的故乡题材诗歌,鲁若迪基的小凉山和泸沽湖情诗,杨秀武的清江抒怀,聂勒的佤山吟唱、舒洁的心灵歌谣等等,莫不是通过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的意象传达出真挚的情怀,诗意悠长.

总之,文学是对创作者的知识水平、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以及文学素养等方面能力的综合考察.一个作家具有学识、才智和文学天赋,具有艺术修养还不够,还需要有思想修养,追求真善美人生,在创作中能够在自己“邮票大小的故乡”装下整个人类世界,“把时代的特点抓到,把历史的真实抓到,把艺术的真实抓到”⑥,这样的民族文学才能走向中国文坛,走向世界.对于少数民族文学,我们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 哈闻

①茅盾:《茅盾全集•,卷21》,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9页.

②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文学理论学习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4页.

③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½,¬,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④转引自张翠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⑤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文学理论学习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页.

⑥:《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见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文学理

论学习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2页.

类似论文

《民族文学》小组

刚刚组建的时候,《民族文学》小说组有4位编辑:许国荣、特赛音巴雅尔、伍略和我 许国荣是组长,50岁的样子,。
更新日期:2024-7-6 浏览量:13237 点赞量:3753

看《上海文学》2023年第11期

《上海文学》11期,开篇便很大气的推出了特辑《莫言:被记忆缠绕的文学世界》栏目,该栏目全面回溯了莫言与&。
更新日期:2024-6-27 浏览量:82476 点赞量:18262

2023《民族文学》年度奖获奖作品评语

作品:《喷泉》(汉文版第3期)作者:金仁顺(朝鲜族)获奖评语:作者通过巧妙的结构与敛约的。
更新日期:2024-10-12 浏览量:131400 点赞量:28673

《北京文学》——我的最爱

我当了一辈子宣传干部,干了一辈子宣传工作,特别是在担任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期间,不但经常翻阅。
更新日期:2024-11-22 浏览量:143430 点赞量:30670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的反讽修辞

摘 要:台湾《现代文学》杂志致力于艺术形式的试验和创新,对小说叙事艺术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 不但创造了言。
更新日期:2024-1-18 浏览量:21335 点赞量: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