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玛悲剧的溯源

摘 要 :福楼拜的名作《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堕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爱玛的理性意志逐渐丧失了对自由意志的控制能力,从而使她陷入了原欲的泛滥之中无法自拔.虽然最后爱玛的理性意志得到了回归,但却为时过晚.爱玛堕落的根源在于家庭责任感的缺失以及对规则的蔑视.她的行为破坏了当时社会的秩序,因此就必须受到惩罚.爱玛的悲剧是自由意志失控下的悲剧.

关 键 词 :包法利夫人;理性意志;自由意志;悲剧;根源

一直以来,研究者对于《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的根源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人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入手,认为是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直接促成了爱玛的堕落进而引发了悲剧性的后果;有人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分析爱玛的悲剧,认为她的悲剧性在于“女性意识受到父权制话语的压制”;①有人试图将爱玛的悲剧与福楼拜本人的经历联系起来,认为爱玛身上体现的正是福楼拜早期的浪漫主义思想,并且认为爱玛悲剧的根源在于浪漫主义思想与平庸现实的对立;也有人认为爱玛的悲剧是由自我身份错位引发的自我同一性危机造成的;还有人认为爱玛悲剧的根源在于人类反抗自身宿命的盲目性与无目的性,这种悲剧性的反抗映射了现代人面对自我的迷茫与困惑等

然而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爱玛的堕落都不是突兀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性意志逐渐丧失了对自由意志的控制能力,从而使爱玛在自由意志的失控下陷入了原欲的泛滥之中而无法自拔,并由此导致了悲剧性的后果.爱玛的悲剧是自由意志失控下的悲剧,她纵欲的行为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的秩序,因此她必须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本文站在文学学的角度上,分析爱玛在自由意志失控下逐渐走向堕落深渊的全过程,并挖掘出导致爱玛悲剧的根源.

一、爱玛的堕落

爱玛的堕落是一个自由意志失控下的渐变过程.这个过程中既有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的对抗,也有自由意志完全失控下所导致的悲剧性后果.虽然最后爱玛的理性意志得到了回归,却为时已晚.此时的爱玛只能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赎罪.

(一)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的对抗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在于人通过“选择”而获得理性,从而具有分辨善恶的能力,成为具有意识的人.然而人毕竟是从兽进化而来的,人的身上同时具有“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两者在意志上分别体现为“理性意志”和“自由意志”.②只有以理性意志控制自由意志,人才不至于陷入原欲的泥淖之中,人才能成为意义上的人.人一旦失去了理性意志,便会逐渐沦为兽性的存在.

爱玛不是天生的,虽然原先她也幻想浪漫的爱情,但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更多的是停留在思想层面,爱玛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性意志,更没有因此违背社会秩序.在与两任情人私通的初始阶段,爱玛的理性意志都是有所残留的.在堕落的过程中(尤其是两次婚外情之初),她的理性意志几次与自由意志相对抗,这种对抗使她陷入了长期的矛盾、痛苦之中.初到永镇后,爱玛即爱上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赖昂,这种爱情带有很多原始的成分.比如当他们去参观纺织厂时,爱玛注意到了赖昂衬衫领子有一点点松,在领带和颈项中间露出皮肉等”.③这种带有原始却无法实现的爱恋使得爱玛极为痛苦.她尝试了各种方法来逃避这种感情:她试图冷漠地对待赖昂,也试图当一个贤妻良母,然而她越是回避“肉体的需要”,④就越是无法自拔;她也试着向神甫求助,然而这位自称是“灵魂的医生”⑤的人却对爱玛的烦恼无动于衷.虽然爱玛的理性意志极力压制自由意志,虽然她努力不让自己对赖昂的变为实际行动,但是她越是压抑,对的渴望就越是强烈.另一方面,赖昂也因为怯于表白而倍感单相思的苦恼,只得黯然离去.赖昂的离去无疑加重了爱玛压抑的痛苦.此时,爱玛的自由意志已然有了失控的趋势.正因为爱玛极度的需求,所以罗道耳弗才能轻易得手并诱使她走向堕落的深渊.其实在同罗道耳弗私通之初,爱玛的理性意志还是有残留的,当收到卢欧老爹那封“思想厚道”⑥的信时,爱玛便为自己堕落的行为深感后悔,她开始关心女儿,甚至开始对情人变得冷淡.然而在强大的面前,爱玛的理性意志是极为脆弱的.查理的医疗事故成了摧毁爱玛薄弱意志的导火索,在此之后爱玛的自由意志便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爱玛被罗道耳弗抛弃并大病一场后,她的理性意志有了一定的恢复,她感到“她的肉体轻松愉快,不再思想,开始新的生命”,“她的灵魂飞向上帝”,⑦甚至在身体恢复健康后试着行善.在卢昂与赖昂重逢的时侯,爱玛一开始也努力回避赖昂的求爱.在教堂中,她试图通过虔诚的祈祷来压抑内心的,试图以理性意志控制自由意志,使自己不再重蹈覆辙地陷落在原欲的放纵之中.然而爱玛最终无法抵挡原始的冲动而再次使脆弱的理性意志失去了对自由意志的控制能力.

不难发现,爱玛与他人私通之初都经历了一番矛盾与挣扎.同时,她也因为害怕别人拆穿自己的秘密而恐惧不已.比如爱玛从罗道耳弗家出来偶遇毕耐时内心的惊惶,比如爱玛同赖昂的奸情被勒乐知晓后她非常害怕勒乐出面揭发,再比如爱玛编织谎言而害怕查理知晓等等.这与爱玛完全失去理性意志时的肆无忌惮是有所区别的.

这些压抑、矛盾、挣扎、忏悔、恐惧无一不是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的交锋时的体现.即便是在自由意志已然失控的时候,残存的理性意志仍然努力试图压制自由意志.这种残留的理性意志主要表现为:纠结于是否要继续与他人私通,对自己放纵行为的忏悔以及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婚外情等.然而在的强大力量面前,爱玛的理性意志是极为脆弱的.她的矛盾、忏悔、恐惧等心理往往只持续了很短暂的一个时期甚至有时只是一闪而过.一旦受到情人们的诱惑或者是受到一些偶然因素(如查理的医疗事故)的刺激,她的便会强烈地喷发而出并一发不可收拾.在这个过程中,爱玛的自由意志一步步占据主导地位,而理性意志则逐渐消失殆尽.

(二)自由意志的完全失控与爱玛的悲剧

随着理性意志的逐步丧失,爱玛在本能的驱使下任凭原欲泛滥并走向了堕落的深渊.如果说爱玛在两次婚外情的初始阶段还有些许理性意志的话,那么到了最后,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灵与肉分离的兽性的存在. 在与罗道耳弗私通的后阶段,爱玛的行为方式、言谈举止都同以往有了本质的区别.“一种极乐世界,她待在里头,昏昏沉沉;这类似一种酒,她喝得醉醺醺,灵魂泡在里头,皱成一团等”,“包法利夫人纵情声色,积行难返,姿态也起了变化.视线更无忌惮,语言也更放肆;她甚至甘冒不韪,和罗道耳弗先生一同散步,口噙,旁若无人”.⑧而在同赖昂私通的后阶段,爱玛追求的肆无忌惮显得更为彻底.她来到赖昂身边,“她脱衣服,说脱就脱”,⑨“她想起奸情,烧身,又是气喘,又是心跳等”.⑩

相随这种原始产生的是对其他各种官能刺激的追求.在与赖昂幽会时,她追求“菜肴的精美”、“服装的俏丽”,{11}她越来越拼命地追求生活的享受,变得“容易好生气,爱吃嘴,喜刺激”;{12}后来甚至整夜看那些“不是穷奢极欲,就是流血杀人”{13}的荒唐小说.同时,爱玛在自由意志驱使下,对高档物品和奢侈的生活有着疯狂的追求,她花费大量金钱满足自己本能的消费,无所顾忌地为情人买礼物,亲自掏钱为幽会的需要买单等

爱玛以上种种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因为沉溺于的追求,爱玛无暇顾及家人,更没有时间来操持家务,这意味着她成为兽性存在的同时也抛弃了自己的身份.比如,爱玛为了与赖昂约会而抛弃了作为母亲的身份,以至于女儿在家哭着找妈妈却怎么也寻不到她的踪影.而更为严重的是,对物欲、消费欲的本能性追求使她在缺乏理性意志约束的情况下不加考虑地签下了大量的借据和期票,并且在入不敷出的经济条件下一再延长还款的期限.等到她债台高筑、无力偿还的时候,勒乐便伙同法院扣押了包法利家的财产.此时,破产的结局便成了已然的事实.在爱玛不堪重压服毒之后,她的丈夫也因为无法接受她的背叛而日益消沉并最终在贫困和悲痛中死去.而年幼的女儿也因为家庭的破产以及双亲的离世而不得不寄人篱下,靠在纱厂做工勉强糊口.对本能性物欲、消费欲的追求使爱玛在破产的同时也间接地毁灭了她的家庭,毁灭了丈夫的生命和女儿的前程.

原始以及这些由原始产生的包括食欲、物质享受、消费等在内的官能追求无一不出自爱玛的动物性本能.当爱玛深陷其中时,她便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性意志并且把自己降低为没有灵魂的动物性的存在,她听任自由意志的失控并在的深渊中丧失了人的尊严.她的行为同样也毁灭了她自身以及她的家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性的后果.

(三)理性意志的回归与爱玛的觉悟

爱玛在理性意志完全无法压制自由意志的状况下,追求,食欲、物欲、消费欲等各种出自本能的官能享受,由此导致了放荡与无所顾忌之下的悲剧性后果.当债务危机出现后爱玛不得不四处借钱以免破产.在筹钱不成,面临身败名裂的危机时,爱玛选择了服毒.

有的研究者曾经提出爱玛并不是“非死不可”,{14}如果随便有什么人借了她三千法郎或者是爱玛愿意向查理低头,她都不至于在破产的压力下选择死亡这种激烈的应对方式.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爱玛为什么非要服毒不可呢?因为债务的压力迫使她不得不想尽办法筹钱,在这个过程中爱玛的注意力已经从的追求方面转向了现实生活.当爱玛不再陷于原欲的追求时,她的理性意志便开始回归并逐渐控制她的自由意志.而当爱玛意识到了自己将面临社会道德的强烈谴责时,她只能以死亡的方式来逃避这种重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爱玛服毒的行为本身也说明了她理性意志已经开始回归.

从服毒到她断气的过程中,爱玛的理性意志进一步回归.临终前爱玛的一系列行为即可说明这一点.她对查理说了句“是等对等你是个好人,你!”{15}甚至还一反常态地抚摸他的头发;先前她从不管女儿,此时却挣扎着要看看孩子.相较于原先对家人的漠不关心来说,此时爱玛的行为说明她意识到了自己作为妻子、母亲的身份.也因为对身份有了明显的自觉,她才能从原欲的疯狂中回到现实生活,她的理性意志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回归.

一个拥有理性意志的正常人应该拥有反思的能力和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断气前爱玛听到瞎子歌声时的反应即标志着她的理性意志已经完全回归.这种完全回归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能像正常人一样反省并认识到先前纵欲行为的错误性.瞎子被认为是小说中“最明显的一个隐喻意象”.{16}他的歌中“火红的太阳暖烘烘,小姑娘正在情的梦等”{17}的内容即暗示了爱玛对的追求,而这首歌出自瞎子之口即说明了爱玛也是个“瞎子”,她的追求也同样是盲目的.爱玛“坐了起来,好像一具尸首中了电一样”{18}的行为说明她受到了强烈的触动.爱玛在那一刻顿然觉悟,意识到了自己陷于原欲的放荡行为是盲目的.这种顿悟的状态意味着爱玛能像真正的人一样反思并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她的理性意志才得到了完全的回归.作为一个重新拥有理性意志的人,爱玛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继而便对残酷的现实产生了极度的绝望和恐惧,所以她才会发出“一种疯狂的、绝望的狞笑”,相信“自己看见乞丐的丑脸,站在永恒的黑暗里面吓唬她”{19}.

如果没有这个破产、服毒的苦痛过程,爱玛不会觉悟地如此彻底,她的理性意志也无法完全回归.就此意义上来说,爱玛付出的代价虽然沉重却是必然而又合理的.

二、爱玛走向悲剧的根源

爱玛的悲剧是一个悲剧,造成悲剧的直接原因是:爱玛在自由意志失控的情况下陷入了本能性、物欲、消费欲的追求之中,这种追求导致了爱玛的破产并由此造成了悲剧性的后果.而造成爱玛悲剧的根源则在于家庭责任感的缺失以及对社会规则的蔑视.


家庭责任感的缺失以及对规则的蔑视一方面说明了爱玛意识不到自己作为妻子、母亲的身份,因而也就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她对规则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正因为爱玛对身份(及其所规定的职责)、规则缺乏认同感,它们才无法对她产生强有力的约束.也正因为缺乏约束,爱玛的理性意志在强大的原欲面前才会如此无力.一经外界因素的触发或者是他人试探性的引诱,爱玛便会把个人本能的意志凌驾在规则之上,轻易地使理性意志失去对自由意志的控制能力,从而深陷入原欲的追求中.虽然不能否认查理的医疗事故,罗道耳弗、赖昂的勾引对爱玛自由意志的失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因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它们更多的是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 (一)缺乏家庭责任感

“人类社会从初始就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身份关系,因为象征道德和种群差异的身份角色对人类活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而社会乃身份社会,法律乃法律.人的身份一旦与环境结合在一起就成了我们所说的身份,它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标示或者一个象征,它还承载着当时伦常法律所规定的责任、义务和束缚.”{20}环境是“文学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21}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不能超越历史而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而环境一旦与人的身份结合,便规定了人所需要承担的职责.爱玛的身份是妻子与母亲,因此要承担这个社会角色所需的职责.

爱玛从一开始就缺乏家庭责任感,主要表现在无心于家务,对家人漠不关心,忽视家庭经济利益这几个方面.在结婚之初爱玛勤劳持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对婚姻生活心存浪漫的幻想,一旦发现了婚姻的平淡无奇,她就对家务感到厌烦.等爱玛看到了上流社会种种的繁华之后便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落差,这种落差导致爱玛郁郁寡欢并撒手不管任何家务.在迁居永镇后她努力操持家务的行为也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为了在“贤妻良母”的美名下逃避对赖昂的感情.此外,包法利夫人对女儿的漠不关心也说明了她缺乏作为母亲的责任感.然而更为严重的是,爱玛花钱如水却从不以家庭的经济利益为重.她没有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而一再签下大量的借据和期票,最终把家产挥霍一空.所以老包法利夫人认为爱玛沉溺于胡思乱想是因为她“整天没事干”{22}的观点是不无道理的,这至少从侧面说明了爱玛没有尽到为母的家庭责任.

爱玛家庭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现说明了她根本就认识不到自己身份,也从来没想过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在受到诱惑时她轻易地抛弃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也因为缺乏身份和职责有力的约束,她才会听任自由意志失控并且在原欲的支配下对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破坏.

(二)蔑视社会规则

“规则是社会秩序的保障”,{23}规则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时社会的规则即要求妇女能够安守本分、一心持家,学会隐忍而不必过多地追求个人的满足,就像老包法利夫人所做的那样.她虽然早年“有说有笑,无话不谈”,{24}但是结婚后却改变了情感外露的本性而终日“忍气吞声,逆来顺受”,{25}为家庭忙碌操劳.然而爱玛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尊重老包法利夫人,她对她有关勤俭持家的教导极为反感,甚至屡次与她发生冲突.老包法利夫人代表的正是当时的规则对已婚妇女的要求,爱玛不尊重婆婆意味着她从一开始便对社会规则抱着一种轻视态度.

如果说与婆婆相处过程中,爱玛对规则的轻视还显得不那么外露的话,那么从舞会上回来以后,她的言行则明显地表示出了对社会规则的蔑视.“她看不起任何事、任何人的心情,也没有意思隐瞒;有时侯,故意表示见解特别,别人称道的,她偏指摘,要不然就称道恶行败德.”{26}总之,爱玛是要极力展示自己蔑视规则、不同于主流价值观的一面.此外,爱玛的某些心理活动也说明了她对社会规则的无所顾忌.比如她与赖昂认识没多久便产生了要与他私奔的念头.虽然她没有付出行动,但是这却说明了爱玛有强烈的出轨,这种是对规则的不屑.也正是因为爱玛缺乏规则的制约,所以后来才会轻易接受罗道耳弗的诱惑并义无返顾地要同他私奔.

因为爱玛认识不到规则的重要性,她的贞洁观才会如此脆弱.如果她一开始就对规则有着强烈的自觉,她就不会如此轻易的受到诱惑并在自由意志失控下陷入原欲的追求之中.

三、结语

虽然爱玛的悲剧是值得同情的,但是诚如福楼拜所说的“幸福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叫你付上一船的不幸”.{27}爱玛不是天生的,在堕落的过程中她的理性意志同自由意志进行了激烈的对抗却最终没能控制住后者.有人认为爱玛的行为是对人性的追求因而值得肯定,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爱玛的追求以及附带的物欲、消费欲、食欲等各种官能性追求都是在本能的驱使下产生的.爱玛在自由意志失控下的放纵行为把她降低为兽性的寻在,这不是人性的追求而是失去灵魂,失去人格尊严的人性的迷失.虽然在最后爱玛的理性意志得到了回归,但是她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家庭责任感的缺乏以及对社会规则的蔑视是爱玛的理性意志无法控制自由意志的根源.她在缺乏身份(及其规定的职责)、规则约束的情况下任凭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脱离理性意志的控制.她的纵欲是对社会规则的极大破坏.爱玛的悲剧中虽然也存在一些偶然因素(如有心人的诱惑等)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更多的只是起到了触发的作用.虽然很多人对爱玛的悲剧抱以同情态度并对当时黑暗平庸的社会现实予以谴责,但是没有人可以“超越历史进入道德的乌托邦”并且另外给爱玛“设置一个新的道德环境和道德标准”.{28}因此,爱玛的悲剧是自由意志失控下的悲剧,她的悲剧表明任何人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就必须要遵守社会秩序,一旦在自由意志失控的情况下破坏了这种秩序,就必须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注释:

①王钦峰著:《福楼拜与现代思想》,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页.

②聂珍钊:《文学学批评: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6期.

③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6页.

④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1页.

⑤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5页.

⑥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8页.

⑦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2页. ⑧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4页.

⑨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3页.

⑩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页.

{11}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3页.

{12}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7页.

{13}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页.

{14}格非:《包法利夫人》,《作家》,2001年第4期.

{15}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6页.

{16}刘会丽:《黑暗中忽闪的光亮——<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顿悟》,《文学评论》,2012年第10期.

{17}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2页.

{18}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2页.

{19}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2页.

{20}杨革新:《选择与丁梅代尔的公开忏悔》,《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6期.

{21}聂珍钊:《文学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22}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页.

{23}聂珍钊:《文学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24}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25}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26}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5页.

{27}蒋承勇:《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63页.

{28}聂珍钊:《文学学批评与道德批评》,《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光亮——<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顿悟>[J].文学评论,2012(10).

[8]聂珍钊.文学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1).

[9]杨革新.选择与丁梅代尔的公开忏悔[J].外国文学研究,2009(6).

[10]聂珍钊.文学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1]张文静.安娜悲剧根源的文学学解读[J].世界文学评论,2011(1).

(作者简介:薛 枫(1992.01-),女,汉族,浙江湖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

类似论文

用《爱的艺术》解读悲剧人物美狄亚

摘 要 :美狄亚对伊阿宋的爱是一见钟情,是瞬间的、感性的,而并非“一项认真的决定”;她对于今。
更新日期:2024-12-12 浏览量:156067 点赞量:33680

音乐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

摘 要 教育是要有“爱”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爱,爱什么,怎样爱 小学音乐课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歌曲学唱和欣赏渗透爱。
更新日期:2024-6-8 浏览量:13649 点赞量:4223

宝贝之家为爱而生

小元凯通过助听器第一次听到声音时吓得哭起来 从出生到现在,被父母遗弃的小元凯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他从未感受。
更新日期:2024-1-7 浏览量:6242 点赞量: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