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中文学形式的应用

摘 要 音乐和文学是人类两大精神财富,它不但为人类生活增色添彩,且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支柱,它和人类发展过程不可分离,紧密相伴,人们对音乐和文学的认识和审视越来越单一化和专门化,综合性的研究相对被忽视.在二者创作手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标题、手法到结构线索等等,都表现出某种一致性.

关 键 词 :音乐 文学 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艺类型,音乐通过音响的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而文学则通过语言的手段去达到.但是,语言与音响在表现形态上又有某种一致性,即它们都是通过声音展示出来.尽管文学最终形成的是一种语言的符号方式,即通过文字把语言的表述记录下来,但它毕竟是可以朗读的,人们未经阅读,单从有声语言的表述中也完全可以完成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欣赏.民间口头文学就是最好的例证.音乐的乐谱与文学的文字表述都可以化为特定的声音表述,所不同的是,音乐的声音是音乐艺术的生命,音乐的美主要存在于声音自身之中,而文学语言表达中的声音并不是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的美主要存在于语言的涵义之中.二者在创作中有很多相似之处,音乐创作中借鉴了哪些文学创作手法呢

一标题的应用

我们在读一篇文章时,首先看到的是文章的标题,作者就是依据这个标题逐步阐述自己的思路、主题等,读者根据该思路随作者同欢乐、共悲伤.但音乐原来并非如此,同一首音乐,听者的阅历、心情、体验不同,感觉亦两样.后来,音乐创作者受文学的启示,为了帮助听者理解自己的作品,也给作品加上标题,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标题音乐.

所谓“标题音乐”,简单地说,就是有文字做标题的音乐.是指用文字说明创作意图以帮助听者理解其音乐内容的器乐曲题材,常以小说、诗歌、绘画或民间传说为题材,如李斯特的交响诗《塔索》、柴科夫斯基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

“标题音乐”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狩猎曲,直至后来贝多芬创作的《英雄》、《命运》和《田园》交响曲,它们都带有标题音乐色彩.但此前的标题音乐大多仅有标题,而没有帮助听者理解音乐的文字说明.有文字说明的标题音乐属法国作曲家柏辽兹首创.F.李斯特给标题所下的定义是:“作曲家写在纯器乐曲前面的一段通俗易解的话,作曲家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听音乐的人任意解释自己的曲子,事前指出全曲的诗意,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东西”(《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

“标题音乐”是一种与“纯音乐”(即“无标题音乐”)相对的音乐形式,它是一种带有文学或图画联想性的器乐作品.这就是说,作曲家在创作这种音乐的时候,脑子里面总有某个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或民间传说的影子,而“纯音乐”则没有文学或图画的含义.作者也可以根据作曲家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如柏辽兹在创作《幻想交响曲》时,曾给这部作品加上一个副标题:“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因为他写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是起自他对女演员斯密荪的爱恋.他把自己全部恋情都写进了这部交响曲,除此之外,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普及,都给这部作品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19世纪,“标题音乐”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并产生了“标题音乐”的几种常见形式.这就是“标题音乐会序曲”、“标题交响曲”、“交响诗”和“戏剧配乐”.“标题音乐会序曲”的代表作品有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柴科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等,“标题交响曲”的代表作品是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哈罗德在意大利》,李斯特的《浮士德》等,“交响诗”则以李斯特的《前奏曲》等13部交响诗为代表.“戏剧配乐”的代表作是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等.标题音乐作者意图用音乐来表现自然现象和生活情景,这种意图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中都有鲜明的表现.中国古代音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生活情景、狩猎和战争场面的乐曲,如琴曲《高山流水》、《醉渔唱晚》,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十面埋伏》等,都属于标题音乐的范畴.“标题音乐”总的原则是强调音乐的文学性和描绘性,以显示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二艺术手法的应用

文学创作中讲究手法的运用,音乐创作时也一样要求.例如舒曼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化浪潮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本身是浪漫主义的同时,又与当时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评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他不仅是一位音乐家,更是一位诗人和评论家.在他而言,音乐是灵魂的完美体现.

舒曼出生于书商家庭,自小勤读诗书,涉猎了大量文学名家的作品,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学修养,当时一些德国作家的小说常常成为他灵感的来源,例如根据德国作家让保尔的小说所创作的《蝴蝶》及受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霍夫曼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启发而创作的《克莱斯勒偶记》.在他的作品中,“富罗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两个笔名时常出现,前者个性大胆冲动、直言善变,后者则寂寞内省、敏感而富有幻想,这两种具有强烈对比的性格其实也是舒曼内心世界的代言,使得他的音乐常处于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冲突中,深刻地呈现了人性中的热情与痛苦.除此之外,隐喻性也是他作品的一大特点,除了《狂欢节》中的字谜游戏外,早期的《阿贝格变奏曲》中的ABEGG就是以阿贝格伯爵夫人的姓做主题的,第一次显露出了他在创作上的隐喻性才能.

此外,还有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此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式.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隐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躁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听后心中有种压抑的感觉.也像是初生的婴儿刚刚苏醒,还不太清楚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像雷声一样,打破刚开始的沉闷和压抑.紧跟着的乐曲就像万马奔腾的宏伟场面,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接着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感受过后,人们似乎明白一个道理:要求得自由平等,就要有一个斗争的过程.

由此看出,音乐创作和文学创作一样,它们在有更大独立性的基础上,二者在更高的程度上重新综合,结合的方式不断丰富,表现的手法相互影响,扩大了它们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它们的内涵,促进了各自的繁荣与发展.

三结构的应用

音乐结构指的就是音乐的曲式结构,是指一部音乐作品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一部作品的曲式结构与它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休戚相关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以越剧唱腔为素材,综合了西方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从相识相爱到抗婚、投坟、化蝶的忠贞不渝的爱情.作品以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等结构形式创作.小提琴独奏部分,在保持原作音调、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震音、跳音、滑音等演奏技巧,在呈现部分的主题部分,G弦上重复演奏爱情主题时,独奏小提琴运用了震引、泛音等技巧,减缓了速度,更深地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展开部的最后一段音乐中,用小提琴表现祝英台的悲痛与哭诉,将当时祝英台的内心感受刻画的入木三分,极其到位.在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楼台会的音乐中,运用了复调中的呼应式手法,在表现音乐时还运用模仿了民族乐器的手法,加入了中国的戏曲节奏等独特的演奏方法.可以说,它是一部用奏鸣曲式写成的标题性音乐作品.

《梁祝》虽是奏鸣曲式,却又不是完全照搬西方奏鸣曲式的结构,这里具有了一些民族特点的风格.如在展开部的抗婚中,小提琴用尖锐的音调刻画了祝英台果断、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体现了我国古代女子既孝又义、多情而贞洁、温柔而刚强的本质.祝英台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古代人民心目中理想的青年女子楷模,她身上所散发出的美,也是整个乐曲之所以感动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副部中运用了同类西方音乐中极少运用的回旋曲式,而在最后的再现部中又省略了副部,从表面看好象残缺不全,可从音乐的剧情看,音乐的内容及情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应该说在《梁祝》中,音乐创作与文学作品结合得珠联璧合,无懈可击.

四线索的应用

文学作品中强调线索,通常以某一线索贯穿始终,而音乐作品中则以主导动机来体现.主导动机是在所代表的对象第一次出现或提到时,由乐队奏出,以后每次出现或提到这一对象时重复出现该动机,从而引起联想.主导动机的意义可以从第一次响出时的歌词或场景中领悟到.随着它在新情境中的再现,其内涵得以加深,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其形式相应地变化、发展.如19世纪瓦格纳在他的《尼伯龙根的指环》里应用的:齐格弗里德这个人间勇士初次登台时用号角唤醒巨人发福那时,这个英雄动机得以完整地呈示.此后号角动机经常以多种形态和齐格弗里德这个人间勇士结合出现.瓦格纳的主导动机并非首创,莫扎特的《女人心》,韦伯的《魔弹射手》都曾使用过,而瓦格纳的独到之处是:将主导动机视为获取音乐戏剧连贯统一的有效手段之一,贯穿运用于音乐作品中.这和文学作品中的线索是否惊人的相似呢

五音乐文学创作中力求有创新

各层次的创新活动中,应当提倡自主创新,反对生搬硬套和抄袭剽窃,但不应当苛求完全独创.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独创的”,也因为完全独创事倍功半效果不好.人们的“听觉”总是以大多熟悉的东西为依托,来谛听少些陌生的新东西,然后才能理解与记忆.全新的东西人们听不懂、接受不了.因此,文艺创作的创新,必须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不但可使创作有高起点而事半功倍,而且由于所继承的部分已为人们“听觉”所习惯,所喜闻乐见,就能构成媒介与基托,帮助人们理解与接受创新的那一部分,并将那一部分纳入继承范围,以便日后接受更新的事物.所以应力求创作具有时代精神与环境特色的原创.正如一首歌,如果它在艺术性上很弱,而在非艺术方面却很强,如称颂某一洗涤产品性能之类,我们把这首歌称为“创作”就会感到犹豫,很可能认为它和它服务的产品一样,是被制造出来的.如果这首歌在艺术上很有情趣,以至人们在欣赏广告片的音乐时,竟忘了那产品,甚至从这首歌中体验到的是身心的愉悦,精神的升华和鼓舞,内心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加之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这种情况极少有可能发生),那么这首歌的作者就可以被堂堂正正地指责为“太有创造性”和创新意识了.

对于音乐创作和文学创作来说,创新是必须的,不创新就不会“化”.但只有继承了民族音乐艺术语言的文化诠释和它的传统特色、旋律与音色的现代化创新,才是民族音乐而非其他音乐的现代化.纵观古今,无论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还是当代的音乐创作者,又有谁没受到文学潮流的影响,说自己与文学无缘呢站在时代前沿的文学家,以民族兴衰为己任,以人类存亡为己任,他们左右着文艺之舟的沉浮,掌握着文艺思潮的动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影响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一大批音乐家置身其中,深受其影响,与时代同步,创作出一大批精品音乐.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课题名称《音乐创造应用策略研究》,立项号:2009-ZX-128.

参考文献:

[1] 罗小平:《音乐与文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

[2] 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3] 修林海、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4]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5] 朱敬修:《西方音乐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杨皓:《舒曼钢琴音乐创作风格分析》,《中南论坛》,2009年第2期.

作者简介:潘龙华,女,1970―,河南商丘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类似论文

历史与语言:文学形式的四个层面

一、 现在似乎是谈论文学形式的一个微妙时刻 过去的一百年时间里,文学形式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从新批评、俄国形。
更新日期:2024-12-9 浏览量:22304 点赞量:6328

沈文的文学创作与西方古典音乐

摘 要: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热爱有助于沈从文形成自己独特的“美的宗教”,音乐滋养了他į。
更新日期:2024-12-13 浏览量:155395 点赞量:33310

音乐艺术与文学的比较

摘 要:音乐与文学同属艺术范畴,文学的审美价值体现在语言含义上,而音乐的审美价值则体现在音调的抑扬顿挫 表面上是。
更新日期:2024-2-2 浏览量:7528 点赞量:2845

唐代音乐制度与文学的关系

内容提要:在唐代的音乐制度中,太常寺、梨园、教坊分工不同,又联系紧密 太常寺是国家正式的礼乐管理机构,管。
更新日期:2024-10-5 浏览量:18447 点赞量:5276

爱好写作与音乐创作

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2016-2016年度论文发表一览表序号名称作者刊物发表时间(刊数)备注1论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更新日期:2024-5-8 浏览量:11532 点赞量:3534

取材于浪漫主义文学的音乐作品创作

摘 要 :取材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的音乐创作是两个艺术领域的创造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 浪漫主义文学映照了唯美主义的音乐。
更新日期:2024-5-12 浏览量:70043 点赞量:16218

文学与音乐的相互渗透

摘 要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旋律、节奏、配器等手段组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 而文学则是一种语言艺术,它通过语。
更新日期:2024-9-4 浏览量:16361 点赞量: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