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骆驼祥子》与电影“骆驼祥子”语言特色的区别

【摘 要 】《骆驼祥子》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它以旧时代的北京为背景,写人力车夫骆驼祥子的悲惨遭遇.车夫祥子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生活清苦,以拉车为生,辗转反侧到了“人和车厂”准备凑钱买车,谁知又受到人和厂老板刘四爷女儿虎妞的引诱,最终陷入痛苦的深渊.全书以祥子的生活起伏为线索,记录了贫苦人民生活的艰辛.祥子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感情上,再怎么努力,最终也逃不过残酷现实的压迫,从而体现了像他一样的劳动人民的疾苦.

【关 键 词 】语言特色,想象空间,审美价值

一、朴实无华的语言特色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生活内容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依靠语言去完成的.老舍不但是个成就卓越的作家,而且是个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文学语言,是在北京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出来的,精炼而又朴实,通俗而又生动.《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是比较高的,除了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精神外,就突出地表现在语言上,无论是塑造人物,还是描写景物,都体现了这一显著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语言具有一种朴实无华的风格.通过这些朴实的语言说明作者要描写的不是一部慷慨激昂的作品,也非一部柔情似水的、感情细腻的文章,而是以最有利、最质朴的语言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压榨劳动人民的恶霸和等级制度的憎恶.

文学语言是超越性现实符号,是意象性符号,克服了现实语言的抽象性和有限性,成为自由的符号.文学语言超越了一般语言的特征,把人从语言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获得了自由.《骆驼祥子》中的语言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它不只是记录了一个世界,而是记录了作者眼中的世界,掺杂了作者的主观思想.如当祥子从军营中逃出来并带出三匹骆驼时的描写,这是一段色彩绚丽的景物描写,作者赋予了它多姿多彩的生机和活力.

而1982年由导演凌子风改编的同名电影《骆驼祥子》中,观众看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幅画面,而无法从语言中去感受人物的心情,去欣赏每一个细节.尽管著名影视演员张丰毅(饰祥子),斯琴高娃(饰虎妞)在整部影片中用自己深湛的演绎诠释了人物的特征以及情感.这就是作品与电影的不同之处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细细品味文字的乐趣.

《骆驼祥子》中的语言特色,如果只看电影而不读原作的话,观众是根本体会不到的.观众看电影时,往往只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忽略了文字语言本身.

二、予以遐想的空间

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历久而弥新,靠的是作家、艺术家奇崛而丰赡的想象力.也就是说,文学艺术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是生命中的想象力,“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所谓想象力是人所特有的具有生命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功能,主要是在审美过程中通过联想、想象、幻想将各种相关形象、记忆表象加以整合以认识对象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文论家都对这种奇异的能力做过精辟论述和精彩阐发.意大利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论家维柯曾把想象当作诗性智慧的主要推动力,认为如果没有想象就不会有诗人的创作,更不会有诗性智慧的诞生.

而看电影与看作品的区别还在于想象程度的不同.看电影虽然比看作品更直观,更生动,但却缺少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是观众无法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飞翔于作者的感情世界中.在影片中,人物形象、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环境、线路,甚至人物的每一个动作、表情、语气都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只需去接受就可以了.所以,如果你希望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的话,那最好还是读作品,去产生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理解角度.就如《骆驼祥子》中的主人翁祥子吧,如果看电影,那一下子就可以看见他的形象特征,但读作品,我们可以根据语言描述去勾勒自己心中的那个祥子的形象.

三、艺术的审美价值

文学风格千姿百态,无限多样.有多少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就有多少独特的文学风格.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如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简约之美、繁褥之美、典雅之美、朴素之美、幽默之美、荒诞之美等等均是美.风格美不仅给人以形式上的满足,而且足以陶冶人心.雄浑刚劲的风格可以壮人胸怀,清新俏丽的风格可以舒人心脾,飘逸疏野的风格可以养人性情,沉著含蓄的风格可以启人思力.凡此都各有风韵,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文学作品是由语言构成的,而语言本身就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从语言中去品味作者的文化底蕴,品味语言描写的优美而得出电影中感受不到的东西.

在《骆驼祥子》中,作者对雨的描写就很有特色:“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雨气.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飞着,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连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这一段描写了一场颇有气势的大雨,写得极为精彩.而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场大雨而已,却少了对这场雨的语言的赏析,真不失为一大遗憾.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地去体味一部文学作品,不能只去看由它改编而来的电影或电视剧.我们要从作品的语言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对每一个语句的推敲都有可能让我们获得新知,从中得到启示,以提高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作品本身吧,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人物的特色.同时,我们在阅读作品的时候也应该对作者所使用的文字进行审美,吸取众家之长,适当地运用语言,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老舍. 骆驼祥子[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2]赫拉普钦科. 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发展[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3]黑格尔. 美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

类似论文

《梅兰芳》:艺术电影的商业狂欢

艺术乎商业乎事实上,商业外壳和文化取向并非矛盾的两个词组 著名导演陈凯歌的《梅兰芳》以1400个拷贝的。
更新日期:2024-9-2 浏览量:17430 点赞量:5270

《李双双小传》小到电影

摘 要:李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歌手,是广大农民兄弟自己的“土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农村生活,他。
更新日期:2024-10-26 浏览量:131075 点赞量:28001

电影《曲与泪》歌剧音乐赏析

[摘 要]电影《曲与泪》是关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歌剧创作历程的一部音乐电影 影片从他的第一部歌剧z。
更新日期:2024-12-28 浏览量:156769 点赞量:33473

小《灵山》的叙事

高行健早年以戏剧创作闻名,虽然也曾从事一定数量的小说创作,但他本人并没有因为小说在当时。
更新日期:2024-4-21 浏览量:55549 点赞量: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