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思潮下中国当代文学之“祛魅”

摘 要:中国当代文学在新时期以来受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它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分别经历了两次“祛魅”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带动下,中国的当代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样化趋势.

关 键 词 :祛魅;颠覆;解构;后现代

陶东风在其《文学的祛魅》一文中指出,自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大致经历了两次“祛魅”过程.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它以精英知识分子为主力,所祛的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之“魅”,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工具论文学之“魅”,是“三突出”的创作方法之魅和“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之“魅”;第二次“祛魅”的过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这次的“祛魅”不仅仅是祛了“革命文学”的魅,“样板戏”的魅,而且也祛掉了知识分子精英文学、精英文化的魅.它导致的是文学市场和文化生产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去精英化、解神秘化趋势.

文学的祛魅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体现.后现代主义以颠覆的姿态对传统的文学观念进行消解,站在传统的文学观点上来看,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发展的确促使了当代文学的“祛魅”,文学不仅是社会意识的表层,同时也潜在地参与了社会意识的构建,而80年代以后的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正是社会意识的积极参与者.

一、小说即叙事,能指也狂欢

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作为一个“后生外发”型的国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话语的影响,在后现代主义叙事中,传统的叙事功能正在失去它的运转部件,包括它伟岸的英雄主角,巨大的险情,壮阔的航程及其远大的目标.它逐渐消失在各种叙事语言因素的迷乱星云里,其中掺杂着叙事、指示、命令、描述等成分,而每一星云又依照它自身独有的语用学规律进行旋转.

在谈及现代主义叙事时,无法绕开80年代出现的“先锋派小说”.它“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鸣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马原的实验写作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它当做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这一开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改写了中国小说的一系列基本命题和小说本身的意义”.作家用元叙事的手法,混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先锋派”作家打破以往传统小说的宏大叙事模式,祛传统文学主流之“魅”,努力消解之前此前人们所熟悉的现实主义手法所造成的真实幻觉,成为以后小说实验的起点.

其后,格非、孙甘露、余华、洪峰、北村等人也都致力于先锋小说创作.如格非的小说力求叙事迷宫的建构,在正经叙事的关键部位,故事的往往被阉割中断,形成一个不解之谜.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等作品在语言实验上走的最极端.小说彻底斩断了小说与现实的关系,专注于幻境与幻象的虚构,同时他着力使语言诗化的诗性探索,斩断词语的所指与能指的关系,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搭配起来,使能指自我指涉和相互指涉.

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潮和现象,先锋小说“使当代文学真正开始脱离五四以来文学的整个传统,也开始脱离新时期文学的整个传统.”先锋文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叙事成为可能,同时先锋小说将重心放在,形式的革命和文体实验上,文本价值不断自我消解和自我迷失,淡化其中人物,使其成为一个个跳跃的符号.它“意味着对经典现实主义写作套式的反叛”,同时也意味着对技术主义写作路数的权威性的建构.

二、解构主体,反对崇高

在“现代”和“前现代”,文学活动是属于社会精英分子的专利,只有作家才具有文学的话语权.而在后现代主义的背景下,文学空间是一个开放的话语空间,不只是作家,一般的知识分子都能赢得话语权.同时,后现代力求对主体的解构,反英雄,反崇高.“祛魅”后的新的文学形态对中心的消解在日常生活、文化政治、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明显的表现,统治一切的权威消失了,颠扑不灭的真理也消失了.

在这样一个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大地上产生了一类新的文学现象,即新写实主义.它对现实主义“愚蠢的”“取舍”深为惋惜,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现实主义遗弃掉的、不屑一顾的或看不到的实存的另一层面的真实上.“拾你所遗,敬你所蔑,重你所轻”是它的一贯作法.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从一斤馊豆腐开始写起,之后发生的一连串事情,也并没有一件超过一斤馊豆腐的分量.当然,以往的现实主义也不会去注意一个女人的分娩过程,而池莉的《太阳出世》却将其描写得淋漓尽致:“一切都顾不上了.这里哪有什么女人?哪有什么羞耻?进来的都是生育机器.司空见惯的医护人员对痛不欲生的惨叫充耳不闻,她们用熟练工种的职业表情操作一台台生育机器.扒下她们的裤子,量骨盆,摸宫口,剔阴毛等.”作家们一门心思地专注于庸常,拒绝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因为他们认定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才是最重要的,而日常生活只能是庸碌庸常的,这绵绵无期的庸碌庸常,填满了人的一生;如此日常生活才是人性扭曲,才是产生种种思想和感情的最根本的原因.而从前在传统文学中作家认为的最本质的东西,在新写实主义者看来轻如鸿毛、无关痛痒的.

在现代主义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学主体话语失落.消解中心,颠覆传统的价值观日益壮大,新时期以来“祛魅”后的当代文学将以往高高在上的崇高、神秘的文学神话彻底打破.

三、革故鼎新的女性主义视角

在谈及新时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写作时,讨论女性主义写作便显得无可厚非.到90年代,女性写作终于形成了与此截然不同的新高度,女性小说呈现出繁荣的新态势.她们关注的不只是女性自身的问题,她们已经意识到写作中的种种全新叙事形式,诸如语言问题、解构与重构等.更加成熟和坚决的女权主义观念,使他们更为大胆地反传统、反男性经验写作,拆除和避开既成的文化模式,试图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话语空间.他们更多的运用一种感性化的诗性写作,作品体现出私语性、弥散性、意绪性的特征.

林白的作品更多地呈现出隐秘倾诉的风格.她的小说习惯于“回忆”的视点,把想象、和记忆中的经验拼接在一起,产生出一种庞大的浮动飞翔之感.同时,她的叙事带有明显的自传性和异域色彩,语言细致流利,结构散漫随意.如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从主人公多米自幼在蚊帐里对性的发现一直到少女时代被、和同居的经历,处处揭示了男性社会对女性的打击和伤害.多米最终逃离了异性对肉体的感受和迷恋,对私人隐秘体验进行了果敢而坦荡的呈现.


徐坤的小说并不刻意表现女性意识,而是直接以对男性文化秩序的解构作为艺术目标,以曲线方式张扬女权主义.徐坤的作品总能以一种尖锐方式切入外部环境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以此带来热闹的喜剧效果,从而实现对男性世界的有效颠覆.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女性作家们更多的是注重私人意识的建构,消解主体性与主流权威话语,她们在自己的想象的空间里逐步实现对文学的全新阐释.

四、结语

作为两个世纪之交的纽结点,新时期(上世纪80年代末以及90年代)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时段.它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作为反映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形式之一小说呈现出了转型时期特有的形式.热闹、喧哗、异彩纷呈的个性创作打破以往的主流话语权威,为此前迷茫、困惑的小说创作带来了一股明亮清新之风.“祛魅”后的当代文学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带动下走向多元共生的新态势——大众、、平民化.当然无论是公共话语的自由,还是如陶东风先生所担忧的“无趣”,我们只能希冀当代文学在更为明澈的话语空间里实现其自身的社会意识构建.

类似论文

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

内容提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新的文学形态,一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决定了现当代文学的内。
更新日期:2024-8-2 浏览量:15865 点赞量:4848

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与的可能性

如何评估当代中国文学60年的历史经验 我们反思中国当代文学的困境,并不是对我们的历史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在反思的同时,或者。
更新日期:2024-2-18 浏览量:32810 点赞量:8360

文学社会学理与中国当代文学

本文所论,主要是文学社会学理论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 文学社会学理论在此特指,把文学视为社会学的组成Ų。
更新日期:2024-10-28 浏览量:132246 点赞量:28509

中国当代文学在德国

如果有人问德国的文学爱好者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事情,得到的反应往往会是一个吃惊的表情 中国文学和来。
更新日期:2024-12-28 浏览量:155196 点赞量:32687

中国当代文学期刊扫描2006年第3期

本期主流期刊作品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放弃难度 长篇如此,中短篇也如此;著名作家的作品如此,知名作家的作品亦如此 有௚。
更新日期:2024-2-22 浏览量:33600 点赞量: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