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系统理看《吉檀迦利》冰心译本的成功要素

摘 要 :冰心的译本《吉檀迦利》自出版以来即被普遍认为是佳译,如今已成为泰戈尔诗歌的经典译本广为流传.传统翻译研究大部分仍停留在分析冰心在文本语言上的优势,本文拟从多元系统理论入手,考查冰译本产生时的中国文学系统及翻译文学系统,并分析译者个人因素对译作成功接受的影响,对研究及评价冰心这部翻译作品提供了新视角.

关 键 词 :多元系统;冰心;吉檀迦利

埃文佐哈尔是多元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多元系统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且,这个系统是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开放的结构,也即是一个由若干不同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在这个多元系统里,各个系统“互相交叉,部分重叠,在同一时间内各有不同的项目可供选择,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在一个译入语文化系统内,一部翻译文学的引进、接受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都会受到系统内各个因素的影响.

一、译入语文学系统

冰译《古檀迦利》出版于1955年.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逐渐建立起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处于文化多元系统的主导地位.1952年年底,号召全国文艺工作者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时任副部长的周扬应约在苏联的《旗帜》杂志上发表了中国表态性质的文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撰文指出,不可以说五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是一片空白,但也必须承认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文坛确实控制比较严格,艺术也相对单一.

佐哈尔认为,翻译既可以在文学多系统里占主要位置,也可以占次要位置,这要视当时文化里其他文化系统的状态而定.主要位置是指翻译在塑造多元系统中心部分的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积极参与建造多元系统的中心工作,是革新力量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会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当一个多元系统尚未定形,二是该文学在一组相关的文学体系处于“边缘”或“弱势”的阶段,三是该文学出现转折点、危机或文学真空.在这三种情况下,翻译活动会变得很频繁和重要,占据了主要或中心的位置,并扮演创新的角色.由此看来,此时中国诗歌文学系统属于佐哈尔理论中的第三种情况,即危机或真空状态,这为泰戈尔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冰心此时翻译的《吉檀迦利》如一股清风袭来,正好填补了中国诗歌在文学系统的空白.

二、译入语翻译文学系统

翻译文学作为文学系统的一部分,同样也受到前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50年代,国家对民营出版机构进行了整顿,并限定翻译文学作品只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等少数出版社出版.通过对出版机构的调整,文学翻译的“赞助”系统完全统一到国家手里,文学翻译已上升到国家行为层次,改变了20世纪上半期“译书是私事”的现象.茅盾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说,“文学翻译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主管机关和各有关方面,统一拟定计划,组织力量,有方法、有步骤的来进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按50年代政治意识形态的尺度,对翻译的要求是介绍“优秀”和“进步”的作品,就是指在思想性上符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创作方法上体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除苏联作品,这一时期另一个重点是对人民国家和亚非拉国家文学的翻译.“我们现在翻译人民国家的文学作品,主要为了增进兄弟国家人民之间的友好团结,在我们新的社会建设中互相鼓舞等在一定意义上,就发挥在我国翻译界对亚非、拉丁美洲文学的重视上.”

佐哈尔指出,假定翻译文学可能是中心或边缘系统,并不意味着整个系统都处于这一位置.作为一个系统,翻译文学本身也是有层次的等这意味着当一部分翻译文学可能取得中心位置的时候,其余的翻译文学仍处于相当边缘的地位.泰戈尔是印度的著名诗人,中印两国自1950年建立外交以来一直保持非常良好的关系,直到1959年发生西藏问题才开始降温.《吉檀迦利》出版之时,中国对于印度文学的翻译热情十分高涨,主流文化对于印度文学翻译大多也是支持态度.有了坚实的政治后盾,冰译《吉檀迦利》的成功就更多了一层保障,所以即使一部分翻译文学比如欧美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受到主流意识形态拥护的翻译文学仍可能获得中心的位置,对译入语国家的文学系统的建构起作用.

三、译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1.翻译动机.在《(吉檀迦利)译者序》中,冰心说明了她选译泰戈尔作品的原因:“泰戈尔是我青年时代所最爱慕的外国诗人等我最初选择他的《士檀迦利》,只因为它是泰戈尔诗集中我最喜爱的一本.”一席话说出了她对这本书溢于言表的热爱,这可以看作冰心选择翻译泰戈尔作品的感性动机.除了感性热爱,她在《(冰心著译选集)自序》中直接阐明了她的译书目的,“每逢我读到优美的、用英文写的诗文时,就口译或笔译出来,让不懂英文的人,如我的母亲,让她分享一些美的享受.”这也就决定了她的翻译策略基本上采用白话文直译的方法,这样更易于被读者接受,也使她的译作更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2.译本选择.冰心曾坦言,“我的英文没学好,看英文总是模模糊糊地如雾里看花一般,因此我从来不敢翻译欧美诗人的诗等但是,对于亚非诗人的诗,我就爱看,而且敢译等”她谦虚地说自己的英文欠缺,其实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冰心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与原作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相对接近.中国和其他亚非国家有着共同被帝国主义迫害凌辱的悲痛历史,中国文化又很早就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如佛教的传入,使冰心对满含东方气息的超妙哲理和流丽文辞产生共鸣.可以说冰心与泰戈尔在东方文化这一前提下拥有着潜在的心灵感应.心灵可感应,理解就更容易,原作的视角和切入点也更容易确定.

3.译者思想艺术追求.《吉檀迦利》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吉檀迦利”是孟加拉文的音译,意为“奉献”,表达了诗人渴求与神结合的理想以及欢乐.她是一部抒情哲理诗,是泰戈尔向神敬献的“生命之歌”,表现了一切矛盾归于和谐的哲学观,是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探索追求.“爱的哲学”则是冰心文学的灵魂,正如她临终的嘱咐: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心底无法言说的感情,在泰戈尔的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二者产生了高度的共鸣,两人在思想艺术追求上的一致性让冰心的译作散发出迷人的光彩,经受住了时间的淘洗,受到了汉语读者的广泛认可.

四、结语

本文通过考查冰译《士檀迦利》产生时代的历史背景与译者个人特质,分析了译本成功的文本外原因.当时的文学系统与翻译文学系统都牢牢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控制,在诗歌文学上出现了一定的文学真空,为译本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在当时的背景下.对于苏联和亚非拉国家的翻译文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根据多元系统理论原理,这部分的翻译文学处于文学系统的中心位置,也为此译本的广泛流传打下了基础.此外,译者个人的翻译动机,译本选择,思想艺术追求等也是这部译作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类似论文

现代芭蕾《吉赛尔》重构梦想

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10日,作为“当代最出色的现代舞团之一”的瑞士日内瓦大剧院芭蕾舞团将携现代版&。
更新日期:2024-6-19 浏览量:82024 点赞量:18304

梁晓阳《吉尔尕朗河两岸》出版

梁晓阳入选“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的长篇散文《吉尔尕朗河两岸》,近日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更新日期:2024-1-10 浏览量:19818 点赞量:5779

《诛仙前传》会员系统

上线免费领 诛仙会员系统一改原先的季度赠送,现在普通会员都可以每天在游戏界面直接领取海量物品啦!所谓轻松一点,拿到手软――升级必。
更新日期:2024-7-6 浏览量:14193 点赞量: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