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童心”的美学意蕴

摘 要:明代中后期,我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此时程朱理学已经趋于教条化,失去了匡扶济世的功用,因此,急需出现新的文学思想和学说弥补程朱理学的不足,李贽作为新兴的市民阶层思想的代表提出了“童心说”,主张解放人们的真诚之心,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在文学创作时以真情为主导,提倡文学作品表达真实的心灵情绪.正是这种真实、自然的美学意蕴,使得“童心说”成为晚明文坛上的重要文论,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从真实之美、自然之美、形神之美、情趣之美等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李贽“童心说”的美学意蕴,希望以此探究“童心说”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

关 键 词 :李贽,童心说,美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1

明代初期,为了反对八股文风,抗衡程朱理学,文坛上出现了“前七子”倡导的复古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僵化的八股文和“台阁体”.但同时“前七子”也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要提倡从格调法式上的模仿,对文章内容精神却甚少涉及,发展到后期,“前七子”的复古运动趋于僵化的模拟剽窃,一味地追求形式工巧,对文章的情感没有充分的关注,缺乏创新性和思想性,因此,“前七子”及其追随者的文学作品缺乏生命力,文章内容乏味枯燥,成了李贽眼中的“假文”.为了纠正“前七子”复古文学思想的弊端,以王慎中、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提出仿效唐宋古文,在这种文学思想的影响下,“唐宋派”诸子也创作出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就本质而言,他们与前七子的文学思想都是主张从形式上模拟效仿,文章内容很少涉及内心情感和日常生活,文学创作缺乏个性特点和真情实感.正是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李贽提出了“童心说”,主张文学创作“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而不必刻意的效仿古文.“童心说”以其丰富的美学意蕴受到当时众多文人的推崇,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真实之美

“童心说”的首要美学标准是“真实之美”,即文学创作要表达个体的真实情感.李贽所谓的“童心”本质上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情感,文学作品应以抒发这种“童心”为主要创作目的.李贽将“童心”作为评判天下文章的重要标准,他认为文学的本质就是“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李贽认为文学创作应该脱离格法的束缚,讲究内容情感,“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他认为一味地追求形式,就会影响文学的价值和功用.在李贽眼中《孟子》、《论语》、《六经》实则是“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将人们的“童心”侵蚀和蒙蔽,掩饰了个体的真性情,让文人逐渐走上追求名利、欺世盗名的堕落之路,成为“事假事、言假言、文假文”的“假人”.在李贽眼中道学家都是“假人”,行的都是“假事”,创作的都是“假文”,孔孟之道本质上其实是违背本性的,与真实生活相违背.同时,李贽也认为缺乏真实情感的“假文艺”是没有艺术生命的.可见,在李贽的文学思想体系中,文学作品真假价值的衡量标准就是“真情实感”,在抨击虚情矫饰和模拟剽窃的基础上,要重视真实情感,推崇“童心”.

二、自然之美

“自然”的本质在于反对刻意的人为,主要是指事物的天然本性,它属于老庄哲学的基本内容,这种自然观既是李贽“童心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李贽文学思想的重要注脚,体现了李贽重视个体情感和心灵自由的文学理念.李贽在其《焚书》一文中指出:“声色之来,发于情性,由乎自然.”他认为文学创作是由内心而出的自然抒发,因此不能牵强而为,这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中国文人所信奉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美学观.他在《诗大序》中更是直接指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思想其实将人们的情感限制在政治的框架之内,追求的是一种虚伪的“中和之美”,这严重地违背了个体的自然本性.李贽提倡根植于个体心灵中的“自然之为美”,认为这种“自然之美”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文人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应顺应这种自然之情,尽情地抒发和展示人性,这才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在李贽看来,只要是源于真性情的,无论是何种风格都属于自然,过于追求风格就会束缚个体性格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最终只能沦为“诗奴”.李贽将“童心说”作用于文学思想,就具体为“不平则鸣”的创作理念,将出自真心、发自真情的不平之作视为自然美的具体表现.李贽所提倡的“自然”是对一切框架的颠覆,这种自然美打破了传统美学的框架,带有一定的近代色彩.

三、情趣之美

李贽提出文学创作“趣为第一”,这里所谓的“趣”其实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真情论”、“自然论”有密切联系,共同组成了“童心说”的核心内涵.李贽认为要创作出富有情趣的文学作品,文人就必须保持童子般的真情,即所谓的“童心”,并且要对生活充满热情,要用童子的眼光观察生活,进而将这种情趣发诸笔端,将自身的“童子之心”通过文学创作表现出来.李贽所提倡的情趣,既指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又指生动形象的人物语言,还指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表现形式虽不尽相同,但其本质都是提倡率性而为.将“情趣”运用于文学创作中,可以有效增强作品的娱悦功能.

类似论文

传统山水画语言的美学意蕴

中国传统的绘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绩 中国的传统的文人画一般可以分为ʍ。
更新日期:2024-7-22 浏览量:94245 点赞量:20659

室内花卉装饰中的美学意蕴

摘 要:如果说审美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潮流,那么生态文明成了当今的主流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依赖于人们审美意识的。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19184 点赞量:5428

莎士比亚悲剧的美学意蕴

在艺术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的作品代表了人类戏剧艺术的顶峰,而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
更新日期:2024-3-5 浏览量:9458 点赞量:3339

秦观《浣溪沙》的美学意蕴

摘 要: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宋词依据其内容的不同大致分为两个派别即。
更新日期:2024-3-9 浏览量:10213 点赞量:3573

摄影艺术的现代美学意蕴

摘 要:摄影艺术走进我们的生活已170多年,它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技术,更是一种对艺术的表达形式。
更新日期:2024-12-27 浏览量:155982 点赞量:33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