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中有雅”到“雅俗结合”的现代通俗小

摘 要:通俗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清末民初至20世纪20~40年代的通俗长篇小说,受近代启蒙思潮和“新文学”语境的影响,在创作上更加追求雅化.因此,通俗小说从“俗中有雅”到“雅俗融合”的转变便成为中国文学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结果.

关 键 词 :通俗小说,俗雅,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谈到文学史,我们马上反应到的一定是那些所谓“严、雅、纯”的作家、作品为代表的纯文学.一直以来,通俗小说就像文学史这个伟大母亲的私生子一样游离于文学的边缘而不受重视甚至饱受轻视、蔑视.但我们决不能就此就将通俗小说排挤出文学史这个大家庭中.而且,更不容被我们忽视的是,随着文学和时代的发展,从清末民初至20~40年代,通俗小说实现了由 “俗中有雅”到“雅俗融合”的转变.

一、俗中有雅的清末民初

在古代,“雅俗不仅指一种趣味,更指一种形式.经史诗文是士大夫文人表达经国理想、修养趣味的最佳文体,属于高雅形式;而小说、戏剧,不过是平民百姓娱乐的消遣品,流行于市井民间,是鄙俗的文学”.①在这种文体观和选择标准支配下,直到晚清,小说仍然难登士大夫们把持的文学的大雅之堂,更不要说成为经典了.然而,1902年前后,事情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小说这一原本最通俗的文学样式,在梁启超发起的“小说界革命”影响下,被推上了“文学之最上乘”的高座.遗憾的是,梁启超倡导小说的本意是欲保持小说的俗之形式,又让它承载雅之内容――向大众灌输新思想的启蒙内容,使之成为新的“经典”,结果这一初衷并没有实现.但是,“小说界革命”者所倡导的欲使小说成为“启民智”的工具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对近代通俗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清末民初通俗小说固然与传统通俗小说一样,追求作品的故事性、娱乐性、消遣性,其中不乏大量的思想内容浅薄无聊之作.但是,许多作者有了借小说“警世”、“喻世”、“醒世”的意识.此外,他们特别注重形式的通俗易懂.那些优秀的通俗小说,其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并不逊色于许多雅文学.创办《游戏报》和《绣像小说》的李伯元虽以“游戏”为标榜,但他说自己是“以痛哭流涕之笔,写嬉笑怒骂之文”,“假游戏之说,以隐寓劝惩”.②创办《月月小说》的吴趼人虽一再强调“趣味说”,但他认为:“读小说者,其专注在寻绎趣味,而新知识实即暗寓于趣味之中,故随趣味而输入之而不自觉也.”③即使是后来成为新文学主将们主要攻击对象的《礼拜六》杂志,办刊者尽管强调“休闲”,但是仍将读小说与“买笑觅醉顾曲”相区别.

二、雅俗融合的20~40年代

就在清末民初的长篇通俗小说方兴未艾之际,1917年爆发的“文学革命”和随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宣告了通俗文学一统天下时代的结束,以启蒙与审美为标志的新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主潮.作为由知识精英组成、主张“借鉴革新”的新文学阵营,从一开始就对清末民初的通俗小说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和否定.在新文学批判面前,通俗文学作家和作品黯然失色,无力招架,由文学中心滑向边缘.

具体来说,通俗小说“雅俗融合”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小说题材的变化与拓展.20~40年代的长篇通俗小说,仍然以社会、言情、武侠题材为主,但都被注入了新的因子,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小说从谴责、黑幕逐步走向30年代堪与精英作家创作的“乡土文学”媲美却风格殊异的“都市乡土小说”,其代表如包天笑的《上海春秋》.到了40年代,随着新的市民阶层逐渐成为通俗文学的主要读者群,社会题材的通俗小说有了进一步拓展,出现了超越雅俗、中西融合的“新市民小说”.其代表如徐讦的《风萧萧》和无名氏的《北极风情画》等;(二)小说思想情感的现代化.拿社会风俗小说来说,“古代小说写民间民俗大多属于‘静定型’的,至少变化是很小的;而现代欧风美雨东袭后的社会小说的民间民俗是‘流变型’的,是中西合璧的‘杂交型’的.④早期的言情小说,虽然还披着狭邪小说的外衣,但已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芒.如《人间地狱》,作者眼中看到的高等妓院就是“人间地狱”,作品中的人物对那些变相地狱中的女子发生了真感情,但又时时感到自己无力振拨她们.即使是武侠小说,也超越了传统的单纯对“侠义”精神的颂扬,注入了许多现代的思想元素;(三)雅俗交融的审美风格.通俗小说的特征和优势就是“俗”,而不是雅化和纯文学化.但是,新文学审美风格的影响、读者审美趣味的变化与提高,又促使那些与时俱进的通俗小说作家,在艺术手法和风格上,努力从新文学中汲取营养,使自己的创作做到“雅俗相融”.如以创作《山东响马传》闻世的姚民哀创造的“连环格别裁小说”的独特长篇结构,顾道明《荒江女侠》的语言的新文艺腔,严独鹤《人海梦》的写实主义与传奇手法的完美融合等这些作品无不标志着在新文学语境下写作的通俗小说的审美价值的提升.与此同时,以启蒙、救亡为己任的新文学正在走向通俗化、大众化,特别是解放区,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创作道路,被认为是新文学的发展方向.雅俗文学由相克似乎终于走向相生、相融.

三、通俗小说对于文学现代化的意义

通俗小说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存在,直至二十世纪末才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雅俗之辩、文野之分,缠绕了中国文学几千年,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阐述和文本的挑选,同样也影响着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阐述和文本的解读、评价.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虽然在一些现当代文学史著作中也给予通俗文学作家、作品一定的位置,但当人们从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视野来阐释现当代作家作品时,通俗文学总是被遮蔽或被淡化.于是文学史在论述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时,总是以1916年爆发的新文化运动和继后的文学革命为标志,总是以所谓“严、雅、纯”的作家、作品作为建构文学现代化的基本对象.即使是一提再提的“重写文学史”,文学史家也很少从文学现代化的视野来考察、阐述通俗文学.

那么,文学现代化在进程中为何选中了通俗小说?我认为其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随着近现代报刊出版业的兴起,随着社会对文学消遣娱乐消费需要的增长,小说成为通俗文学的主要载体.通俗小说因为有着完整、丰富、生动、“好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更具有通俗性、可读性、趣味性,更能满足人们消遣娱乐的需要.与此同时,现代报刊出版业的发展、作家职业化等因素,又进一步刺激了通俗小说的生产.二是通俗小说具有比较完整的美学特性和文学性品格,这就使其之 “俗”不同于其他“俗文学”(如民间文学子系、曲艺文学子系和大众通俗文艺子系)之俗,而是俗中有雅、雅俗融合.所以,《水浒传》、《红楼梦》等小说既被视为通俗小说,又被视为经典名著.

21世纪,网络文学正在崛起,通俗小说创作正在不断地更新美学内涵和变换创作模式来保持其活力,其作品更是因为具有雅俗融合的特征而始终能够长盛不衰.


注释

① 杨匡汉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上),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475页.

② 范伯群:《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页.

③ 吴趼人:《月月小说序》,《月月小说》第1号,1906年版,第4页.

④ 范伯群、孔祥东主编:《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6、156页.

类似论文

有韵则雅无韵则俗

杨乃瑞,字锐之,号雪堂,别署杨锐 山东省即墨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
更新日期:2024-4-11 浏览量:54704 点赞量:12231

欧莱雅的拼图

2014年伊始,并购事件不断占据国内外媒体的头条位置 以频繁程度来看,最活跃的不是那些急于开拓市场的新玩家,而是全球。
更新日期:2024-1-17 浏览量:17602 点赞量:4415

广本危机初显第八代雅阁亏本甩卖

在经历了6月单月销量超5000辆的峰值后,歌诗图7月销量开始下滑,出现了自4月推出2 4L排量的车型以来的最低销量,仅为3784辆。
更新日期:2024-2-15 浏览量:33058 点赞量:8566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
更新日期:2024-7-12 浏览量:93479 点赞量:20635

欧莱雅:走了,来了

4月10日,当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兼CEO安巩再次来到中国时,人们发现他的身边少了中国区总裁盖保罗的身影 安巩对随行员工遗憾地说,这。
更新日期:2024-7-4 浏览量:12943 点赞量:3655

巴黎欧莱雅新品

美白有章法白净肌肤的女子似乎永远是更堪怜爱的 不管所谓的“小麦色健康肌肤”得到多少吹捧,但&。
更新日期:2024-1-1 浏览量:4919 点赞量:1943

雅思议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应略

摘 要:对于多数中国考生来说,雅思议论文写作学到最后还是不清楚到底怎样进一步提高,前进的道路举步。
更新日期:2024-6-9 浏览量:15261 点赞量:4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