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威尔斯在中国的传播

[摘 要 ]豪威尔斯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目前国内对其研究尚未深入.本文从国内翻译作品的立场、豪威尔斯作品主题和结构的特点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学批评的浪潮来分析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 键 词 ]豪威尔斯;现实主义;比较文学;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1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118-02

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1837~1920),美国作家、评论家和编辑,被称为“美国文坛泰斗”.他一生共创作了35篇小说,11本游记,31个剧本,数篇自传、评论和短篇小说.1872年,豪威尔斯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他们的婚姻之旅》.1897年,发表了最后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狮头峰的房东》.他的小说和评论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很多现实主义作家.

豪威尔斯、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被称为“美国现实主义三大师”.在我国,对他们三人的研究在研究数量、研究方法、研究深度上各有不同,研究视角涉及主题研究、综述研究和创作手法研究.不论是数量、方法还是深度,对于马克·吐温的作品的研究最多,甚至出现百年研究综述、作品涉及面广.相比之下,国内关于豪威尔斯的研究成果不大,且对其现实主义及作品的评论不集中,多是从微观方面进行分析,针对豪威尔斯某一两部作品进行研究,如《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史》和《现代例证》这两部小说,以及在部分作品中零星提及的其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作家的其他作品国内评论几乎是空白,很少有人把豪威尔斯的作品及其现实主义思想与其他作家进行比较研究,更没有评论对其作品进行跨学科研究,如经济领域、宗教领域等.①

一、国内文学为政治服务的译介立场与豪威尔斯含蓄的创作手法

国内对于美国文学翻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明显受到当代政治、文化和文学环境的深刻影响,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学翻译秉承着为政治意识形态服务的理念,文学翻译的意识形态问题已经比较明显,这主要体现在翻译对象的选择、翻译作品的批评和接受.

豪威尔斯身处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对当时的社会充满向往和期望.他主张以微笑的态度表现美国, 协调各方面的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被称为是“微笑的现实主义”.与马克·吐温以幽默的语言刻画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不同,豪威尔斯表现得较为含蓄,他忠实于所描写的对象,对美国资产阶级社会报以“微笑”,赞扬美国的,美化了美国和资产阶级.正如自然主义巨匠诺里斯称豪威尔斯的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的“茶杯悲剧”.而且,在豪威尔斯事业的最后20年,他最好的作品越来越接近传奇小说,越来越心理化、抽象化.这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阶级立场为评判文学作品标准来看,其作品在揭露矛盾方面不够深刻,本质上还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因此,在我国不受青睐.


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对于外国文学包括美国文学的译介,“由于要取决于政治意识形态与民族国家话语,以至于认同、择取外国文学,变成了一种有计划的政治行为,文学话语被遮蔽,外国文学译介偏离了文学自身的轨道”.那些反映美国社会现实、具有批判意义的现实主义作家依然是翻译的重点.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文学翻译得到空前发展,几乎涵盖了美国20世纪所有流派的作家,开始重视作品的艺术性及创新性.②豪威尔斯及其现实主义已经不是文学发展的主流,加之没有很好的历史传承,其作品没有受到重视.

二、 豪威尔斯作品主题和结构方面的软肋

豪威尔斯作品中没有宏大的社会背景,描述最有代表性的普通人与普通事,选择了那些最能表达他所要传递的信息的东西.在人物刻画方面,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通过环境和背景来烘托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让人物在环境中自由地表现.对人物的心态和语言把握也相当准确,以中性的语言描写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以及所在的环境,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探讨婚姻、资产阶级道德.由于注重个人作品对读者所产生的影响,认为作家的职责是忠实地反映人生与社会,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从不描写日常生活中有关性和的故事.③但是,作为现实主义先驱的豪威尔斯,并没有把现实主义的思想完全运用到他的作品中,而且批判力度不够,致使其小说显得深度不够,这也从主题和结构两方面影响了他小说的质量.同时代的亨利·詹姆斯也指出豪威尔斯式的现实主义抓住了“大部分的事实”——普通美国人乐观的事实,但却忽视了更为阴暗的因素:“如果整个美国人的生活比任何一个国家的生活更为天真单纯,那么这一事实在豪威尔斯先生的小说中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现得更为明显,他的小说一直专注于对现实情况的探究,很少涉及邪恶的感知和领悟.”其次,豪威尔斯认为文体与小说无关紧要,这一理念让他抱有“作文不费力”的看法,使其作品在艺术上毫无拘束等作者有时忘了描述环境,忘了引出现象,忘了确立主题.④

相比之下,马克·吐温通过创作把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具有划时代意义,是美国现实主义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写作手法方面,马克·吐温打破了地方色彩小说的框架,将人们的生活画面或采用愤怒的讽刺的叙事手法,或通过雄辩的政论性,加之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简洁和夸张的语言真实、清晰、透彻地表现出来,这种深度是以往任何人都未曾达到的,这使他成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范例.⑤语言的幽默是马克·吐温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幽默加深了他与广大读者之间的联系,激起他与读者之间的心灵共鸣,使得其作品超越了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拥有广大的读者群.⑥

三、 评论界作品本体论与豪威尔斯的作品道德论

一个作家的声望和成就是不断结构、解构的过程,是历史的建构物.作家的作品在一段时间备受推崇或冷遇,与评论家对其价值评价密切相关.我国学者在翻译介绍美国文学作品时,或多或少会受到美国国内的评论界观点的影响.豪威尔斯饱受争议与这一年代文学话语有密切关系.美国国内在一战后,普遍对国内现状感到失望,“抛弃美国文化的准则和经济价值几乎成为艺术家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件事情,难怪19世纪后期那些个人行为和文学背离主流的人物(像处于最痛苦时期的马克·吐温或者斯蒂芬·克莱恩)成为了注意力的中心,而那些表明上乐意接受上层社会规范或者文化精英主义的人(像豪威尔斯或詹姆斯)在对这一时期的总体描述中被降格到扮演反映这些局限的象征符号的角色”.⑦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英美新批评兴起的年代.新批评“本体论批评”认为,批评应当是一种客观研究或内在研究,注重文本的自给自足性,语言的优美,情节的张力和冲突,语言的反讽,主张从作品的内部挖掘作品固有的美学价值,而从个人感受,从作品与背景、与作者的联系,从道德的角度以及其他非内在的角度所进行的批评都属于非本体论的批评.⑧这与豪威尔斯倡导的作品的道德教化功能的创作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豪威尔斯提出:“文学承担的职责是使我们在共同的政治、社会进步过程中了解彼此(以及我们的缺陷).”⑨文学要为社会服务,因为这些目标是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所确立的.文学的主要目的是教诲而不是娱乐.他主张艺术家须对他所描写的事件与现象进行道德的裁判.⑩ 这种道德说教式的标准,豪威尔斯经常被人甚至是他的好友亨利·詹姆斯嘲弄为过时的维多利亚分子,是假装正经、不可救药的资产阶级者. 此外,主张文本细读的新批评对写作手法粗糙的现实主义不屑一顾,他们认为现实主义忽视艺术性,“文学”相对于“现实”处于第二步.在这一时期时期,豪威尔斯的现实主义不被看好,评论家认为他的“小圈子现实主义”相对陈腐,难与20世纪的思想联系在一起.Gee McMichael 曾经认为豪威尔斯的作品缺乏“心理深度”,并且他的“现实”已经过时.11我国学者句承蜩认为豪威尔斯晚年的写作风格失去他的早期小说中的活力、愉悦、光泽和智慧,而且也不再具有缜密简洁、结构完整的特点.豪威尔斯在文学评论界的地位下降也影响了其在当代中国的译介和传播.

四、结语

评论家通常认为,马克·吐温最能代表美国现实主义.这种评论对豪威尔斯这位伟大作家一生创作来说似乎有失公允.豪威尔斯是马克·吐温和亨利·詹姆斯的密友及支持者,他们一起共同致力于用新的现实主义精神来替代早期的浪漫主义.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现实主义才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流.近年来,美国国内评论界也开始意识到豪威尔斯的价值.20世纪30年代,格兰维尔·希克斯等人认为,他是一位敏感的、有思想的作家,他是众多“向战场进发”的人中的一位,同经济压迫势力进行着斗争.冷战后,文史学家肯定了豪威尔斯作品中充着诸如共同目标和实用主义的思想.12 在我国,这位伟大的评论家和作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范围过于狭窄,研究深度不够.国内学者对于豪威尔斯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希望能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

[注 释]

①郭娜:《近十年国内豪威尔斯研究综述》,《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第39~40页.

②张国庆:《“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当代文学》,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1~2页.

③吴富恒、王誉公:《美国文学思潮》,《文史哲》,2000年第3期,第14~15页.

④⑦⑨12唐纳德·皮泽尔著、张国庆译:《美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豪威尔斯到杰克·伦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第80页、第110页.

⑤李丽丽:《幽默与讽刺的完美结合——马克·吐温小说艺术风格探索》,《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80~81页.

⑥任丽娜:《浅议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新西部》,2010年第16期,第134页.

⑧曹小丽:《英美新批评的理论主张与文本分析术语》,《青春岁月》,2011年第18期,第263页.

⑩潘淑娟、高雪:《现实主义:美国民族文学的真正开端——论美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74~75页.

11任欢:《从人物刻画看豪威尔斯否定的女性主义观——浅析豪威尔斯的短篇小说〈伊蒂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第36~38页.

类似论文

中国大陆传播政治经济学综述

摘 要:本文选取中国大陆1998年至2013年有关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力图展现自该学派理论传入大陆以来学界。
更新日期:2024-2-10 浏览量:31810 点赞量:8121

印度音乐舞蹈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内容提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1世纪初,印度与中国这两大文明古国开始复兴和崛起,文化交流开始变得频繁 中国人民十分喜爱。
更新日期:2024-2-3 浏览量:9634 点赞量:3857

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古诗词传播

【摘 要 】传播学研究表明,共通的符号、经验范围与畅道的媒介渠道、丰富的传播形式是传播得以顺利进行的要素 我国的古代诗歌。
更新日期:2024-9-18 浏览量:119203 点赞量:2597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策略

摘 要 :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汉语热”也迅速升温 汉语这一中华文明的结晶,欣逢盛世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个语言教学的。
更新日期:2024-6-28 浏览量:84266 点赞量:19094

艾森豪威尔写新闻稿

1944年6月6日凌晨,英美盟军准备两年之久的“霸王行动”拉开序幕,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
更新日期:2024-6-15 浏览量:80182 点赞量:17523

奈达翻译理在中国的传播

【摘 要】20世纪八十年代奈达的翻译理论给中国翻译界带来了新的生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奈达的理论,本文。
更新日期:2024-3-2 浏览量:9206 点赞量: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