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玄幻小的主题接受

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9078.

摘 要 :网络玄幻小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其提供给受众的独特审美快感而满足着众多网民的期待视野.这一文学现象的产生也使受众对网络玄幻小说的主题接受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 键 词 :网络玄幻小说;《诛仙》;主题接受;受众

作者简介:王东丽(1990―),女,河南省周口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08级本科生,对外汉语专业.

丽莎(1989―),女,河南省濮阳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08级本科生,对外汉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3-0035-02

网络玄幻小说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网络空间流行开来的一种小说类型.对于这种小说类型,叶永烈曾这样解释过:“‘玄幻小说’一词,据我所知,出自中国香港.我所见到的最早的玄幻小说,是1988年‘聚贤馆’出版的黄易的《月魔》.当时,‘聚贤馆’也准备出版我的作品,出版商赵善琪先生送给我一本香港作家黄易的小说.赵善琪先生在序言中写道:一个集玄学、科学和文学于一身的崭新品种宣告诞生了,这个小说品种我们称之为‘玄幻’小说.”[1]在被称为“玄幻小说元年”的2005年,《诛仙》、《小兵传奇》和《坏蛋是怎样炼成的》以其在诸如“龙的天空”、“起点”、“”、“翠微”、“天鹰”、“ 沧海灵荒”等各大网站数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的点击率震动了中国文坛.然而,网络玄幻小说的浪潮不仅席卷了网络空间,在《诛仙》被“新浪”评为2005年度“最佳玄幻文学”之后,玄幻小说更引起了出版界的极大关注.《诛仙》在前六册出版后,在很短的时间内销售量就超过了100万册,这是目前略显萧条的传统纸质文学恐怕也难以做到的.在网络玄幻小说流行现象的背后,受众对其主题的接受也成了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


这篇论文来自:{$getarticleurl}

一、网络时代的文学异军

“世界华语网络文学诞生于1991年,这一年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在北美创刊,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了中文网站.”[2]随后,以“榕树下”为代表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也相继创立.从此,网络与文学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网络文学时代的到来一改传统口头说唱文学、书写印刷文学的文学形态,使“读屏”成了更为广泛、便捷、自由、灵活、时尚的阅读方式.网民在对《诛仙》等网络玄幻小说的阅读中不仅能体验作品本身蕴含的意旨和趣味,而且可以享受到高科技所带来的新鲜和愉悦,借助网络的高技术手段随地欣赏到作品的更新,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与作者进行互动,甚至可以对人物命运等向作者及时地提出自己的建议等.在创作《诛仙》的过程中萧鼎曾说: “让我认识到有更多朋友喜欢《诛仙》这本书,我觉得也是一种动力,可以鼓励我回去以后更好地去写这样的书.”这种互动式交流不仅使作者有持续的进行创作,也为网络玄幻小说的受众提供了一种“介入式”体验.正是这种“介入”让文学作品不再是神圣而高贵的,不再是精英知识分子的专属,“人人写作自由平等、非权威化、精英体操、非职业化、非特权化知识分子创作,网络瓦解了意识形态的信息霸权,网络文学打破了文学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3],让受众对文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而且从这种“介入式”体验的形成,“读者至上”的倾向可见一斑.“长久以来,文学史只是作为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忽视了读者等然而,文学的历史正是读者不断赋予文学作品意义的历史.”[4]玄幻小说的读者不再站在文学之外,而是和作者共同构建着文本,他们在身为文学传播主体的同时也是文学传播的对象.

二、玄幻小说《诛仙》的主题接受

玄幻小说的作者大部分都是男性网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理工科出身.他们借助自由便捷的网络空间,融合西方奇幻、魔幻,中国本土的武侠、神话、军事、言情、网游和日本动漫等多种因素,以网络连载的方式写出了数以十万、百万的文字来折射现实生活.对《诛仙》,有网民曾说:“凡是喜欢在网上读小说的,没有人不知道《诛仙》;凡是奇幻小说的书迷,没有不知道《诛仙》的;凡是武侠小说的书迷,更是无人不在说《诛仙》”.袁杰伟表示:“网络上流行的玄幻文学本身具有的口碑的关注点是市场成功的一个保证.”“如果这本玄幻小说内容流于无聊或恶俗,读者就会大量流失,也就失去了在市场上流动的条件,自然淘汰.”[5]那么《诛仙》在大量网络玄幻文学中脱颖而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首先,最吸引读者的莫过于《诛仙》中沿袭自中国古典文化的“相恋”的两个情感传奇故事“凡碧之恋”和“凡雪之恋”.相恋型故事是原始自然崇拜的产物.原始人认为精怪也需要情爱,会向世人索取,这便是相恋型故事的原型.[6]“凡碧之恋”中碧瑶的形象可以明显在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绿衣女》找到原型.“凡雪之恋”中因张小凡和陆雪琪并非异质的生命体,但也可看出是相恋型故事的变体,确属无疑.另外,兽神和玲珑之恋,三尾妖狐与六尾白狐的生死不离之情也为“诛仙迷”深为感叹.而兽神和玲珑之恋则可以看出萧鼎对玛丽雪莱夫人的《弗兰肯斯坦》这部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哥特式科幻小说的借鉴和吸收.

第二,“草根”的“英雄梦”.张小凡在《诛仙》中是个出身平凡,在作品初始表现出一定的自甘渺小的角色,命运的使然使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奇异经历得越来越强大,几近成了可以为所欲为的“英雄”.从人类心理结构来看,“英雄梦”隐喻表现着人类对为所欲为的超人性的永恒幻想和追求.在张小凡由“草根”到“英雄”的成长历程中,以及张小凡和鬼厉双重角色的变幻之间,也包孕了作者对于自我的认识和对于人生领悟的这种传统主题的表达.

第三,正道自在人心.看似无坚可摧的情义后面却隐藏着背叛,表面的背叛后面的又存在着磐石不移的真情.佛颜里时露出魔者的狰狞面孔,魔者狠辣的表象下又闪现出几多的脉脉温情.这些都表达了正邪不重要,门派不重要,正道自在人心的主题.褪去文本的玄幻色彩,剥掉现实世俗的外衣,以高尚的灵魂看世界,生命的美好和人性的温暖便在心中.

第四,行走在事物间的无限可能性.以《诛仙》为代表的玄幻小说所构建的“架空世界”里的人物、事物、人情、事情,都大力的宣告着一切存在的无限可能性.这个“新江湖”中有各种神兽、灵怪、魔法、巫术、仙剑、珍宝,时间不再是凡人从生到死可以感受到的短短几十年而是数百数千年甚至是无限绵长,空间更是无节制的广阔.这种无限的可能性对读者产生的陌生化效果和新鲜感,满足着受众的猎奇心理,增加了受众的心里阅历.

第五,现代性反思精神.可谓“天下无双”的诛仙剑,使用者无一例外都被其魔力反噬.使用者的越大,被反噬的可能性也越大,对自身道行的毁灭性也越大.反观当今社会,尤其是官场,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反噬”.另外,诛仙剑在是修道、炼魔者苦求而不可得的天书最后一卷,其集正邪于一身的特性也表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正邪之间无明确的区别界限.向光明靠近一步,便是质朴善良的张小凡,向黑暗靠近一步,便是狠辣无情的鬼厉.而开篇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短暂而自然永恒的感怀,与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哲理性叩问.

所以,《诛仙》不仅体现着“新江湖”中的至情至性,也延续着传统文学对人性的探寻、对人格的恪守、对情感的抉择、对生存哲理的叩问等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玄幻文学可以看做是渗入创作主体的个体独特意识和所处时代的中心意识,结合现代高科技文明,结合古今中外的文学经验而表达人类需要的符号.

据调查显示,网络玄幻小说的受众以大、中学生和青年白领居多.大、中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正处于极度的心里叛逆和颠覆期.他们向往自由和平等,寻求交往与对话,以及他们对流行时尚的追捧和所特有的游戏心态,都使玄幻小说进入他们的视野具有极大的可能.现今的青年白领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工作的优胜劣汰,情感的迷惘选择等都使他们迫切需要找到排遣压力、宣泄的出口.《诛仙》所提供的四个凄美的感情故事,从精神分析层面来说满足了他们自身对爱情传奇的期待.它所提供给受众的其他想象力放纵式体验,也反映出了他们在注重调理和秩序的当代生活中的反面追求.

三、结语

“在批量制作、生产的机制下,玄幻小说不能不在媚俗、悬疑、惊悚、刺激、逗乐、好看上下工夫,而以牺牲其深度为代价.”[7]所以,不能说网络玄幻小说是网络和文学最佳的产物,但以其所具有的鲜明特色来看,也不得不说它是网络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欧阳友权曾说:“只有实现高技术与高人文的协调与统一,网络文学才能活得更多的千秋情怀及其终极道义,拥有人文精神的底气和骨力,这种文学才可能真正走进一个历史的节点,赢得文学史的尊重.”[8]所以,作为评论界可以在其表达、宣泄的技巧层面上的不足和缺陷表示质疑,但不要轻易否定这种表达、宣泄渠道存在的合理性,更不应以全盘否定的态度或对新事物的恐惧的心态来看待网络玄幻小说存在的价值,而应对其对经典文学的改写和对整个文学生态的影响做出长足的思考,并留给它足够的改善和进步空间.

类似论文

传统文学观念与外国小的近代接受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传统文学观念在近代引进外国小说时所起的作用 梁启超等人继承“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思。
更新日期:2024-11-24 浏览量:144764 点赞量:31265

网络文学:写小,挣大钱

2008年,盛大集团将三家著名原创文学网站――网、原创网、网收归旗下之后,组建了盛大文学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原创文学界的。
更新日期:2024-1-1 浏览量:5757 点赞量:2388

网络小的接受新主张

摘 要:网络小说明显地改变了精英阅读的模式,它是一些网络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上的自由发挥,在接受的世界里,它表。
更新日期:2024-1-4 浏览量:5828 点赞量:2315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建筑承发包预测

【摘 要】通过分析已有的承发包预测方法,选取小波神经网络对承发包发展变化进行预测,并建立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建。
更新日期:2024-11-7 浏览量:21189 点赞量:6235

网络小改编影视剧已成潮流

上世纪十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文学改编影视的热潮 红极一时的《红高粱》就改编自莫言小说《红高。
更新日期:2024-9-19 浏览量:118461 点赞量:25595

网络穿越小的文化心理

摘 要 :本文根据网络穿越小说的流行,把握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的特点,结合其中一些个性化的元素和受众的心。
更新日期:2024-4-23 浏览量:56697 点赞量:1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