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与儿童文学翻译

摘 要:儿童文学的翻译应在在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基础上,以目的论为指导进行,以达到真正服务于儿童读者的目的.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翻译目的论的内容,接着简述了儿童文学的特点,最后讨论了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目的论;儿童文学;翻译

1.引言

对于传统的翻译理论而言,目的论是个重大的突破.目的论着重强调了翻译的目的性,并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翻译目的论有三个重要的原则,即 “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以及“忠实性原则”.其中决定翻译的首要因素是“目的原则”.儿童文学的翻译虽然是文学翻译的一部分,但是常常被人们忽视.事实上,同翻译比较起来,译给儿童们看的童话更有难度.儿童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特定的目标读者,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中应该重视这一特点.目的论指出,同一原文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可以不同的译文,所以目的论适合应用于儿童文学的翻译.

2. 目的论

长期从事翻译研究和语言的汉斯·威密尔教授是目的论的奠基者.他认为,结果决定方法,翻译所要遵循的最重要的法则就是目的原则.目的论其他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连贯性原则和忠诚性原则.根据连贯性原则的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语内的连贯,即译文的接受者必须能够理解译文,并且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以及目的语的文化中要有意义;相对于连贯性原则,忠诚性原则要求原文与译文之间要有语际的连贯, 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以及译文的目的决定了忠实性的程度.(吴文安,2003)

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其他两个原则要从属于目的原则,并且,忠诚性原则要从属于连贯性原则.目的决定一切,如果目的原则要求原文和译文的功能不同,那么忠诚性原则则被弃用.所以,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决定翻译的最首要的法则,是翻译所要遵循的最终的、唯一的法则.(钟伟合、钟钰,1999)

3.儿童文学特点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读者创作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翻译不同于的翻译,尽管儿童文学的译者都是成年人,但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都要尽量的贴近儿童的理解水平以及他们的思维特征,尽量的少受成人认知水平和思维的干扰和影响.为了能够选择更好的翻译策略,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儿童文学的译者首先要对儿童读者的思维特征,认知水平以及审美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3.1 儿童文学接受特点

根据年龄的划分,儿童读者可以分为不同的三个阶段,并且这三个阶段的儿童文学具有不同的接受特点:

幼年期读者(1~6岁):幼年期的儿童文学大多非常短并且简单,有的还配有具有鲜明色彩的插图.因为在这个时期,儿童读者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童年期读者(6~12岁):童年期的儿童文学将艺术性、知识性以及思想性融为一体,形式多样,构思新颖,具有启迪的作用.

少年期读者(12~18岁):少年期的儿童文学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审美趣味,以及更深刻的思想性.因为在这个时期,儿童读者的审美趣味在自我选择以及生长.(肖洪林,2006)

3.2 儿童文学特点

儿童文学要适合儿童读者阅读与欣赏,并且能够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文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的内容,形式以及表达的手法都要尽量的符合儿童读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总的说来,儿童文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教育性:由于儿童读者心智不成熟,所以儿童文学起着帮着儿童读者正确认识世界的作用.因此,儿童文学要注重教育性.


趣味性:优秀的儿童文学能够具有极高的趣味性,在有趣的情节中,在轻松的说笑中,儿童能够潜移默化的明白一个道理或者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

形象性:儿童读者,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儿童读者,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只有形象生动的故事才能吸引他们,最终发挥教育性的作用.(肖洪林,2006)

4. 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根据目的论的三大原则以及儿童文学的接受特点,译者应该在“服务于儿童”这一目的的指导下,尽量的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4.1 简单的措辞,鲜明的形象

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的文学接受能力不同于成人.在欣赏文学作品是,他们更倾向于声音,色彩,以及形状的描述(王泉根,2000),例如,对故事的情节敏感,对新奇的人物形象感兴趣;同时他们反感甚至厌恶理性的、抽象的叙述.此外,儿童文学的语言具有艺术性,词语的选择,语法关系的组合都可以帮助儿童读者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艺术形象.所以,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该按照这个要求去组合语法关系,选择词语.因为这样,既可以提高儿童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帮助让儿童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易于接受和理解文学作品,又能唤起儿童读者对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徐德荣,2004)例如下面两个句子的翻译:

例 1 I hope the town has made preparation.

例2 So the Swallow flew over the great city, and saw the rich making merry in their beautiful houses, while the beggars were sitting at the gates.

上面两句话中,词语preparations 和 making merry, sitting at the gates 比较抽象,如果译为“我希望城里已经有所准备”和“于是燕子就飞到这个城市的上空,他看到富人们在他们家里寻欢作乐,而乞丐们却坐在大门口”,表面上看来符合忠诚性的原则,实现了语际间的连贯,但是却违背了目的性原则,即忽视了目标读者的特点和目标读者对于语言的特殊要求.相比之下,巴金的译文体现了原作的语言特点,他译为,“我希望城里已经给我预备了好住处”,“燕子便在这个大城的上空飞着,他看见有钱人在他们漂亮的住宅里作乐,乞丐们坐在大门外挨冻”.尤其是“飞着”这一词,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形象画面:燕子正在不辞辛苦的飞动着.所以,巴金的译文不仅遵守了目的性原则,而且实现了连贯性和忠诚性的原则. 4.2 简短的结构,清楚的层次

儿童作品中,英语中的长句也比较普遍.例如马克.吐温的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是用了大量长句对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但是,为了避免儿童读者阅读困难,似是而非,一方面,译者要考虑到汉语多是流水句以及小分句这一特点,又要考虑到儿童读者的认知水平及能力,将长句、难句化为短句、简单句,便于儿童读者的理解.如果译者只是遵循忠诚性原则,按部就班的沿袭原句的结构,就会给儿童读者造成阅读障碍,从而打击了他们的阅读(史小平,2007)比如下面句子的翻译,

例3 His mother had whipped him for drinking some cream which he had never tasted and knew nothing about; it was plain that she was tired of him and wished him to go; if she felt that way, there was nothing for him to do but so succumb.

翻译这句话时, 要把握好层次的划分,要注意前后次序以及因果关系.严维明译为,“他的妈妈怪他吃了奶油,还揍了他一顿,其实他根本没有吃,对奶油的事儿一无所知:她分明实在讨厌他,希望他走得远远的.既然她有那个念头他也没有办法,只有认了.”这样的译文的表达比较简练,也有鲜明的层次,同时也实现了语内和语际连贯.此外,还遵循了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目的:符合儿童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能力,实现了为儿童读者服务的目的.译文中“分明”、“走得远远的”、“认了”这些词的使用,更是增添了几分的童趣.

4.3 稚拙的口吻,纯真的语气

稚拙的口吻,纯真的语气是儿童文学作品特有的的美学和艺术气息.(黄云生,2002)而口吻和语气的模仿也是翻译中最难的.儿童文学的稚拙和纯真的艺术美感不仅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也表现在内容上.相对于成年人来说 ,儿童的文学接受能力比较有限,欣赏水平还不够高,欣赏方式也存在缺陷,因此为了适应儿童读者的这些特点,最好的翻译方法就是: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译者都需要用稚拙的口吻和纯真的语气来体现原文本,从而达到服务于儿童读者的目的.比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例 4 So she set to work, and very soon she finished off the cake.

译文:所以她就正正经经地一口一口地把那块蛋糕都吃了.

例 5 Down, down, down. Would the fall never e to an end!

译文:掉啊, 掉啊,掉啊!这一跤怎么一辈子摔不完了吗!

上面的两个例子都充分的体现了儿童的稚拙的口吻和纯真的语气,在遵循忠诚性原则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儿童读者的思维特征和认真水平,也就是说,上面的译文在向儿童读者传递信息的同时,又起到了愉悦目标接受者的目的.比如,“正正经经”,“一辈子”等这些词的使用都考虑到了儿童读者在心理,生理上的特点.

5. 结论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中心,服务于儿童.儿童文学的作品的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明白儿童的审美要求,清楚儿童文学文本的功能,同时要考虑到目的读者的接受能力,进行有目的的翻译活动.目的论突破了以传统语言学为导向的翻译行为,把目标读者放在了首要地位,所以能够有效的指导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

[参考文献]

[1]黄云生.《儿童文学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史小平.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学翻译[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4]吴文安.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J].广州大学学报,2003(6).

[5]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6).

[6]肖洪林.试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中的读者意识[J].天府新论,2006(1).

[7]袁毅.浅议儿童文学的翻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4).

[8]钟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134)

类似论文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综述

摘 要中国儿童文学翻译从清朝开始出现,已经历经了百年的发展,但是一直以来,它在文学翻译体系中的位置无足轻重,并。
更新日期:2024-3-25 浏览量:44775 点赞量:10407

归化法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摘 要 :儿童文学翻译的读者对象是儿童,目的是激发儿童对文学的兴趣 但由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独特性,可以在翻译时主要采用归化法来增。
更新日期:2024-5-6 浏览量:13200 点赞量:4438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

摘 要: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不知不觉已走过百年 由于儿童有其独特的认知能力水平和中西文化差距,儿童文学翻译对于译者。
更新日期:2024-2-10 浏览量:29943 点赞量:7187

目的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状况调查

【摘 要】在我国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深入的理论指导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主义目的论为理论基础,结合。
更新日期:2024-2-28 浏览量:35158 点赞量:9138

目的看的翻译

作者简介:王榕(1990 4-),女,汉族,籍贯:山西运城,硕士,陕西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摘 要 :简介以简洁的语言。
更新日期:2024-5-11 浏览量:66049 点赞量:14257

归化――儿童文学翻译的归途

摘 要儿童文学的翻译不同于一般作品的翻译 本文经过对儿童文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之一――童话的细。
更新日期:2024-8-13 浏览量:105979 点赞量:2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