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共识

这次在北京开了两个半天的会,收获很大,尤其是蔡翔、王尧、罗岗和倪文尖几位的发言,对我有冲击力的影响.这促使我在想一个问题,“当代文学史”内部为什么就不能获得一种研究的共识,这种共识是在什么知识平台上形成的或者说,我们怎么认识这种“研究共识性”一种始终保持着差异性和对话性的研究状态,是不是也是一种共识性的体现

80年代整整十年,当代文学研究的从业者都在忙于重建当代文学,尤其是当代文学“后三十年”,所以“批评化”是当代文学研究无法避免的阶段.但90年代后,这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依然盛行,大家没有意识到“当代文学”的“历史化”的工作早应该启动.90年代末,“十七年研究”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当代文学研究的无方向感、无目的性和无学科意识的混乱定位,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历史化”显然不仅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界,实际可以说是十多年来整个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最耀眼的一个亮点.大家都在忙着使“十七年”(或者还有作为它的源头的“解放区”)成为当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相当自信的历史立足点,如“再解读”等等.这种企图是我非常佩服的,但这种企图能否达到什么目的是我怀疑的.这次会上,罗岗说“应该在断裂论中重建当代文学的整体性”,对我很有启发.我们知道,“断裂论”是在新时期初期形成的,由于“”失败产生的历史反省浪潮,致使整个中国当代史包括20世纪中国史都“被断裂”了,如“五四”/“”、共和国史/民国史、80年代/十七年、主体/非主体、向外转/向内转、文学性/非文学、当代文学/现代文学、人学/反封建、中国/西方等等,好像那时代的知识分子特别喜欢强调与“自己历史”的决裂,宣布告别、分手、重建,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知识新人”.某种意义上,十七年研究也是在这种思想逻辑中形成的,不过增加了一些后现代的成分.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的怀疑来自“十七年”能否成为整个“当代文学六十年”的知识支撑点,它能重新粘贴那么多“断裂的知识”,从而建立罗岗所说的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整体性”吗


这是我以为“80年代”似乎应该成为建立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整体性的一个理由.我的理由也许是,对当代文学六十年而言,“80年代”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一个历史制高点.“十七年”终结在这里,而“90年代”又是从这里开始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所深入研究的“十七年”,就是通过“80年代”这道“历史风景”而“发现”的,同样道理,“90年代文学”研究也可能在对“80年代知识”的进一步清理和反省中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因为,也不容回避的是,作为文学史研究者,我们现在储备的知识感觉和知识立场很大程度上都是80年代“给予”.不妨进一步说,为什么在这里发生的“断裂论”不能再在这里建立它们的历史逻辑性,通过对断裂的追问、反思和研究而发现建立“当代文学六十年”研究之“整体性”的可能性呢当然,必然会有分歧,有差异,有争辩,甚至有颠覆性的批判,这都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现在有没有能力和兴趣去讨论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共识性问题.正是在充分讨论“有无”可能性的基础上,或者讨论有无共识性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展示各自研究的差异性罢.如果不这样,如果不充分表现出对各自的差异性尊重,如果不也把对对方的尊重作为自己研究的新起点,那么只会进一步撕裂、扩大差异性,而失去重建当代文学史研究共识性的一个难得的历史契机.我们的工作,只会变成维护威权学术意识的情绪性的姿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类似论文

探寻公立医院改革共识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公布了第二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名单 这意味着饱受争议、被喻为医改重中之重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将继续推进 此时,回顾20。
更新日期:2024-3-19 浏览量:44144 点赞量:10309

是形成国民平权共识的政治机会

按照法定职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应在推动国民权利、福利平等的方面有所作为,因为,权利与福利的不。
更新日期:2024-4-1 浏览量:11324 点赞量:4049

华盛顿共识没失败,“中国经济学”不存在

笔者是一位在国外从事经济学研究教学多年的华人学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对国内经济学和经济问题比较关心 笔者。
更新日期:2024-4-18 浏览量:59448 点赞量:14348

“九二共识”是台湾人民最大共识

“九二共识”是一个存在两岸间的重要政治术语 它概括了两岸对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在讨论后所形成的见解 它是两岸经由口头协商。
更新日期:2024-3-20 浏览量:46042 点赞量:11224

期刊阅览室管理理共识

该文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纸质期刊阅览室为例,着重论述了电子网络时代高职商科院校纸质期刊阅览室在学校办学中的重要功能与地位,认。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18399 点赞量:5032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