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式批评

摘 要 :传记式批评作为一种传统的批评方法,在中国古代和西方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占有较大比重,中国的“知人论世”、“才性说”、“发愤著书说”都是从作家的生平个性方面对文学进行研究的学说,西方的泰纳、圣勃夫、勃兰兑斯也常常以作家的传记为依据进行批评.但是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指出,作家生平与作品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作家传记批评这样的外部批评并不能成为文学批评的全部,要更多的从作品内部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传记式批评;勒内韦勒克;知人论世;泰纳

在众多文学批评方法中,传记式批评是较为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传记批评通常侧重于搜集作家本人的生平经历材料,通过作家的经历印证作品,寻找作品创作的动机,重现作家创作的心境,找到作品中人物与现实中作家的关系,等等.这种方法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传统的占有很大分量的批评方法.

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将文学分为四个要素,即作家、世界、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既各有侧重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传记式批评主要侧重从作家的要素出发,对文学进行研究.文学作品通常被归结为作家精神世界的必然结果.但是在《文学理论》中,韦勒克则将作家生平和心理状况定义为文学的外部研究.韦勒克指出:“那种认为艺术纯粹是自我表现,是个人感情和经验的再现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尽管艺术作品和作家的生平之间有密切关系,但绝不意味着艺术作品仅仅是作家生活的摹本.”①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较为接近传记式批评的批评方法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②孟子的本意是在阐发与朋友交往之道,但是后人也据此认为“知人论世“是孟子的文艺观.他认为,读一个人的书,要去了解作者的为人和所处的时代,这些都对理解书有着重要的作用.“知人”和“论世”并不是分开的两个概念,“知人”和“论世”是相互联系的,“知人”的前提是“论世”,要考察时代大环境,“论世”从而“知人”,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进而对其个人的思想性格有更好的了解.这一方法对后世影响很深,是我国古代社会历史批评的重要方法.

魏文帝的曹丕所著文学理论文章有《典论论文》,其中谈到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曹丕认为“文以气为主”,其中“气”就是指作家的“气质”,“气之清浊有体”其中“气”指的是作家的才性,就是说作品的风格和作家的气质、才性有关,“才性说”对后世影响很大.

作家的为人和个性或许与作品风格有关系,但是并不能当作评判作品的依据,“人如其文”并不是对每个作家都适用的标准,李白诗歌的高远脱俗可能是诗人超凡飘逸性格的写照,但民国时期的大汉奸胡兰成,他的文采和学问虽然有名气,但用他的人品印证作品恐怕就太说不通了.

“发愤著书说”论述的是作家生平与写作动机的联系,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写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③将作家的写作动机归结为作家在逆境中的挣扎和不平则鸣,这一说法在后世也得到广泛认可.韦勒克认为传记作为文献记录创作者个性和生平事迹,有助于揭示诗歌的生产过程,并通过柯勒律治的观点肯定了传记只要是真实的记录一个人的生平机遇,对研究都将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刘勰的《文心雕龙》,一部占有极重要地位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其中的《体性》篇论述了风格即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刘勰认为作品是作家思想的表现,他认为作品的风格迥异与作家的先天才能和后天的学习有关系.“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沈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④.韦勒克提出,我们读作品会感觉到作品背后会有一个人,但是他主张“把作家的经验主体(实际生活中的人)与其作品严格分开”⑤,作品的气质取决于作品本身,而不能凭纯粹的传记资料来确定.

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是紧密联系的,为历史人物做传的传统源远流长,自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作家传记的研究方法,为历代文学家作传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历史,传记的重视,使得文学的批评也注重从作家的传记、经历来寻找作家文章的研究依据.

在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之前,模仿说是西方文学理论的主流,到了19世纪,表现论取代了模仿论,天才、想象、情感成了文学理论的关 键 词 ,从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去考察文学艺术的发生和成就成了批评界的主流思想.许多时候,“天才”成为作家的称谓.按照康德对天才的定义:“天才是替艺术定规律的一种才能(天然资禀),是作为艺术家的天生的创造功能.才能本身是属于自然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天才就是一种天生的心理能力,通过这种能力,自然替艺术定规则.”⑥这时,文学理论的重心开始从外部世界转向作家,作家创作心理的挖掘成了重要方法,传记批评开始流行起来.在韦勒克看来,心理学对作家心理状态、创作习惯和哲学思想的研究都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都无法真正说明“文学性”本身.

传记式批评是19世纪西方影响比较大的一种文艺批评形态,其中法国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泰纳的“三因说”是影响比较大的学说.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泰纳首次明确提出了“三因说”,即种族、环境和时代.种族就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人们带着它们来到啊这个世界上,而且他们通常更和身体的气质与结构所含的明显差别相结合.”⑦所谓的种族应该包括人的天性,也包括种族结构,之后又在其《艺术哲学》中结合艺术实践进行了进一步阐明.整体来说,“三因说”是泰纳对文学理论的最大贡献,也是其自身理论的最突出亮点.

泰纳在《巴尔扎克论》中说,“精神著作的产生不就只靠精神.整个人对它的产生做出了贡乱他的性格、他的教育、他的生活、他的过去和现在、他的、才能、德行和恶习、他灵魂和行为的每一部分都在他所思考的和写作的东西上留下了痕印.”⑧ 夏尔奥古斯丁圣勃夫是较早系统地运用传记式批评的批评家.他认为作家生活的时代环境、幼年环境所受到的教育等都影响到作品.概括说来,这种批评方法的特点在于:从作家的生平传记和个性气质来说明他的创作,又通过作品来研究作家的生平与个性.因此,圣勃夫的文学批评大多是所谓“作家评传”,他的著作基本上就是作家的生平轶事,他几乎把编制作家传记当作文学评论的全部.圣勃夫的传记式批评总是停留在这些外在因素上,并不能真正解决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性.

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受到了实证主义者泰纳及圣勃夫的影响他极力推崇圣勃夫.但是他跟泰纳的不同在于泰纳忽略了个人的生平及世界观的影响,勃兰兑斯则从个人生平经历及世界观分析作品.但是勃兰兑斯由于过分注重作家生平世界观及经历和作品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作家的化身,这也是走向了一个极端.因为“即使文学艺术作品可能具有某些因素确实同传记资料一致,这些因素也都进过重新整理而化入作品之中,已失去原来特殊的个人意义,仅仅成为具体的人生素材,成为作品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⑨

了解作家的家世背景,生平经历,对理解作品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同时代的不同作家由于家世背景和生平经历的差异,其作品内容和风格也是迥然不同的.而同一个作家的作品中,生活环境的变化也能在其作品前后的风格变化中有所体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辞官归田,崇尚恬淡自然生活,返朴归真,于是就有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样质朴的诗句.

中国当代诗人北岛,在80年代末,由于政治原因流放国外,因此在他90年代以后的诗歌中,内容较90年代以前有所变化,漂泊的游子意象频繁的出现,情感更加虚无.人生经历的重大转折对他的作品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并不是说对作品的理解一定要建立在对作家的充分了解之上,即使不了解陶渊明的出世经历,也可以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所产生的宁静淡泊的境界产生审美的感受.不知道北岛经历的漂泊生活就不能欣赏《歌手》的孤独意味吗?

作家的经历对作品的理解是充分条件,并不是必要条件,某位作家因为有此经历所以才能写出某部作品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不计其数,那么为什么偏偏是他,写出了作品而不是别人.那么也就是说作家的经历只是他成就作品的一部分原因,这部分原因在有些作家那里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有些作家那里或许就不很重要了.


从作家传记的方向来研究文学,的确也有一些重要的成果,胡适发现《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的带有自叙传性质的小说,这是《红楼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推动“红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同时,《红楼梦》的研究,自胡适以后,主要集中在对曹雪芹的生平家世研究上,以及对脂砚斋的批语的蛛丝马迹的研究上,从而衍生出了“曹学”与“脂学”等等,这些研究对红楼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但是也导致一些研究者在考证的研究上越走越远,红楼梦文本本身还有许多有待发掘的方向相对比较忽视.

从传记本身的特点说,要了解年代久远的作家的生平甚至人品性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往往要从历史资料中查找,而资料的散佚和流失对了解作家生平和时代背景加大了难度,即使是保留下来的资料,因为年代久远,一些资料的真相和性质常常模糊不清,其准确度和真实度也是值得商榷的.关于《诗经》的成书,历史上就有多位史学家有不同的说法,在年代、作者、成书过程等方面都有不同意见甚至相反的意见,这么重要的文学典籍尚且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更不用说个人的生平事迹了.

总的来说,韦勒克认为传记记录作者生平经历和个性人品,对于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一定的帮助,真实的生平记录对作品研究有一定价值.但是“作家的传记与作品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⑩文学作品是虚构的,不是作者生平经历的写真,也不能用来当作评判作品的依据和准则.

传记式批评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将作家生平简单的当作主要的文学批评方法,或者将作品当作传记文献则是有很大局限的,它在本质上不能解决文学的任何问题.对作家心理和生平的研究,只是关于文学起因的研究,真正的文学批评应该是对文学创作活动结果的研究,即作品的研究.(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类似论文

文廷式对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批评

摘 要:清末词学,常州词派在理论上占据主导地位,浙西词派虽在常派崛起之后逐渐衰落,但此时并未淡出视野,仍。
更新日期:2024-6-17 浏览量:83028 点赞量:18874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指导

掌握传记行文结构,搞清写作手法,熟悉设题思路 从传主的从职经历入手,利用传主生平事迹,为传主画出一条人生轨迹线 结合文中对传主。
更新日期:2024-12-3 浏览量:21109 点赞量:5946

导学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导学式教法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更新日期:2024-11-21 浏览量:144527 点赞量:31230

提纲式作文的高分模板

编者按:相对于高考英语试卷中的其他题型,写作是比较容易在短期内有所突破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找到了这个突破。
更新日期:2024-6-28 浏览量:82113 点赞量:18015

女性文学批评的本土化

摘 要:西方经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历程是先“破”后“立”,在中国语境中,女性主义似乎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
更新日期:2024-12-11 浏览量:153845 点赞量:32601

略苏轼批评文体诗性,思维特征

摘 要:苏轼作为中国古代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其批评文体形式可谓多种多样 苏轼在对文学进行评论时采用。
更新日期:2024-1-19 浏览量:20789 点赞量: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