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汤显祖的平民文学观

摘 要 :历年来对汤显祖文学观的研究都集中在其“主情”的文学思想方面.而忽略了对他平民文学观的探讨.仔细分析《牡丹亭》可见汤显祖的平民文学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主张以情抗理(礼);主张人的情与欲得到满足与宣泄:描写下层人民的众生相;表现平民百姓市侩、滑稽的审美接受.通过对汤显祖师承渊源、交游情况,以及当时社会思潮对其影响等方面的考察,进而论述汤显祖平民文学观形成的深刻原因.

关 键 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平民文学观

中国分类号:1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1-61-65

一直以来文学研究者对汤显祖的文学思想研究都停留在其“主情”的文学观,探讨了其“情”的内涵以及“情”产生的根源.但是汤显祖作为一个中国古代典型的知识分子以及一个时代伟大的文学家,他必然从小就受到儒家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思想熏陶,因此,汤显祖首要的文学观应该是反映平民大众现实生活以及传达普通人民美好愿望的平民文学观,然而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论述至今都还是一片空白.仔细分析汤显祖自认为其平生最得意的作品《牡丹亭》,我们应该区分他所主张的“情”到底是“爱情”还是“情爱”.纵观杜丽娘与柳梦梅从相识到结为人世名正言顺的合法夫妻的整个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汤显祖在其《牡丹亭》一作中想要表达的是人类正常生理的满足与宣泄.通过仔细研读此剧,汤显祖的平民文学观在我们面前一展无遗.


一、《牡丹亭》表达汤显祖的平民文学观

汤显祖自己曾说其平生戏曲创作的成就在于“四梦”,而《牡丹亭》是他自认为最得意的作品,事实上也是《牡丹亭》最能体现作者的文学思想以及创作水平.通过对《牡丹亭》进行文本细读,汤显祖的平民文学观至少从以下四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主张“以情抗理(礼)”

在论述汤显祖以情抗理这一平民文学思想时,我们必须清楚《牡丹亭》里女主角杜丽娘所追求的“情”的真实内涵.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会把杜丽娘为“情”而死的“情”理解为爱情,认为她是由于发现了春色的迷人才引发她对青春以及自己如花美眷的珍惜和感慨.再加上《诗经·关雎》这首爱情诗的启蒙,使她产生了追求爱情的.所以接下来汤显祖就写了《惊梦》一出,在这出戏中让杜丽娘在梦中满足了对“情”的需求.此后,杜丽娘因为在牡丹亭畔领略到了情的美好并对之念念不忘,甚至大胆地去花园再次寻觅.寻觅不得而染了相思病,日益憔悴,最后竟然留下写真为情而亡.理解《牡丹亭》中何为情的关键是《冥判》一出,杜丽娘死后到阴间面对判官的审问时她说自己是为了一个春梦感伤而亡,判官不信,请出的花神也说杜丽娘是慕色而亡,接着便取出婚姻簿来查,上面的记载是“前系幽欢,后成明配.”让杜丽娘香消玉殒的那个梦的内容是什么?首先,是她和柳梦梅还没说两句话就被其强抱着去云雨了;其次,“慕色”和“幽欢”这两个在古代语境下非常香艳的词也表达了杜丽娘对柳梦梅是,而不是爱情.通过以上如此直白的描写,、汤显祖在这里很明确地表达了杜丽娘的“情”是,而不是通常意义下的爱情.

在明代,我国封建专制统治更加严密,明代诸皇帝都把控制人们的思想作为统治的第一要务.从这一目的出发,明代建立了锦衣卫和东西两厂这些专为皇权服务的特务机构,其职责就是监察人们的言行.在统治思想方面,朱元璋以先王礼制来防人之欲,而嘉靖更甚,出诏书公然宣称只有程朱理学还可以学习.经过嘉靖皇帝这么一号召,此后的整个明代都处于程朱理学的禁锢下,人类正常的感情和的表达都必须在理与礼的规范之下.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平民的思想和愿望基本上都与上层统治者背道而驰.作为一位士大夫,汤显祖在其《牡丹亭》中却表达了平民百姓渴望人类自然之情得到充分理解与接受的美好愿望.汤显祖在其《牡丹亭》题词中就很明确地将“情”与“理”对立起来,他说杜丽娘生而为情而死,死而为情复生这件事“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他说这种事情在“理”中必然没有,但是却可能在“情”中发生,由此将情与理(礼)摆在了相悖的位置.统治者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汤显祖偏偏发出了“至情”的呐喊,强调人的正常的满足,这是普通平民百姓一直以来奉行的生活规则.明代被人们长久传唱的民歌被冯梦龙编辑成《山歌》和《挂枝儿》两本集子,在这两本集子中随处可见大量的描写.民歌是平民的文学,是平民创作的以反映平民生活和真实愿望的文学作品,最能代表平民的文学趣味.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汤显祖《牡丹亭》很显然表达了他与平民相同的文学观.

(二)提倡情与欲的满足与宣泄

程朱理学控制下的明代社会规范是“存天理灭人欲”,对一切不符合儒家礼制规范的人类行为加以禁锢,这种思想统治下的汤显祖在其《牡丹亭·惊梦》一出写杜丽娘与柳梦梅初次见面的情景,很耐人玩味.杜丽娘是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出身高贵,堂堂一个大家闺秀,书中也说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按说这样的名门女子,其所受的该是封建淑女的家庭教育,但这个女子在花园遇到一个陌生男子时,虽然是吃了一惊,却不闪不避,还胆大包天地与之相见,甚至对柳梦梅斜视不语.当柳梦梅夸赞她淹通诗书并邀她作诗赏柳时,书中描写了杜丽娘当时的情态是:

(旦作惊喜,欲言又止介)(背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面对陌生男子柳梦梅的搭讪,此时的杜丽娘惊喜万分,想要显摆显摆自己的才情,但是又担心此男子目的不纯,所以她才欲言又止.当柳梦梅对她表白说“小姐,咱爱杀你哩!”以后,并邀请她去那答儿讲话时,汤显祖描写杜丽娘当时的情态更是精彩:

(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牵衣介)(旦低问)那边去?(生)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旦低问)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扭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合)是等

此时杜丽娘尚未弄清柳梦梅身份,甚至连他姓啥名谁都不知道,面对陌生男子的幽会邀请,她竟然是“含笑”而不是被惊吓得马上呼喊家人或者逃回闺房.也许正是她这一笑的鼓励,柳梦梅竟敢去牵她的衣裳让其跟他走,杜丽娘对于柳梦梅的拉扯并没有感到自己被轻薄,甚至还低问柳梦梅去哪儿,去干什么.当柳梦梅坦言拉她去云雨后她也没有被吓跑,而是羞答答地欲拒还迎,最终被柳梦梅强抱去.通过细致阅读汤显祖笔下的这一段文字,我们很难相信在封建社会就能出现如此开放的女子,而且还是养在深闺里的名门之秀.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时间是在1598年,距今四百多年了,但是他笔下那个生活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封建淑女与21世纪的现代女子比起来,其思想开放程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纵观杜丽娘与柳梦梅从相见到最后有云雨之欢的全过程,不难发现他们之间其实毫无所谓的爱情可言,有的只是的满足与宣泄,这种说法在第二十八出《幽媾》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这出戏的标题就是“幽媾”,意思就是私下里交合,并且文中杜丽娘也明确地说:“每夜得共枕席,平生之愿足矣.”她的要求仅仅是每天晚上能和柳梦梅睡觉而已,并未涉及感情的专属权.这种大胆追求情与欲的满足的行为是汤显祖所热情歌颂的,但是却是以程朱理学治世的统治者所极力禁止的.无论是世情小说如“三言二拍”与《梅》,还是民间文学《山歌》与《挂枝儿》,肯定人的正常情与欲都是其共同的文学思想.很显然,汤显祖《牡丹亭》所表现的也正是人之常情的“情”,是人类正常的生理需求的满足,这体现了汤显祖抒写人民心声,为人民代言的平民文学观.

(三)刻画了下层人民的众生相

儒家思想自西汉以后就成为各朝统治者所采用的统治思想,儒家温柔敦厚的文学风格也成为正统文学的标准文风.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在其文学创作时都秉承儒家温柔敦厚、严肃的创作态度.汤显祖虽然是一位极富才情的上层文人,但是他的戏曲《牡丹亭》却写出了下层人民的众生相.在这些描写中,最有力的是刻画了地位低下的婢女春香的形象;《道觋》一出里对紫阳宫石道姑身世的详尽描写;《劝农》一出中描绘劳动人民耕作图和田野优美的自然风光等.

《牡丹亭》中春香的形象虽不如《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丰满,但是在《闺塾》一出中闹学的主角却是春香.汤显祖在这里塑造的春香不仅活泼机灵,同时也展现了她作为地位低下的下层人民的浅俗与风趣.例如当陈最良说关雎这种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时,春香接下来的抢白让人忍俊不禁,她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对于春香所叙述的那件事的时间大可用“不知何时”四个字表达完整,但是作者却让春香用两个短句来说,这证明作者谙熟平民的语言习惯,因此塑造婢女春香形象也更加真实.春香将“雎鸠”理解为“斑鸠”,把“在河之洲”谐音为“在何知州”,汤显祖这样的描写既表现了春香的机灵与活泼,同时也增加了这出戏幽默滑稽的平民风格.《牡丹亭》除了对春香这一平民进行了细致刻画以外,还利用《道觋》一整出戏来描写石道姑.在整出戏中,作者紧紧围绕着她是“石女”这一特殊之处进行生发描写,写她被逼婚后因其“石女”之故而产生一系列滑稽的事,直至最后被小妾欺负甚至被迫出家.对于石道姑这个极度世俗化了的宗教人物,作者对她人生经历的极度细致的描写概出于迎合市民世俗审美的需求.如果说《闺塾》与《道觋》两出戏描写了滑稽世俗的平民形象,那么《劝农》一出则描写了淳朴的劳动人民形象以及幽美的自然风光,作者在此出戏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山村耕作图.这幅图里有采桑、采茶的妇女,有耕地的田夫,有吹笛的牧童等,这里展现的是山野人家田间静谧祥和的幸福生活.作者通过对大量普通民众的描写,传达他关注平民生活与书写平民美好愿望的平民文学观.

(三)表现平民百姓市侩、滑稽的审美接受

《牡丹亭》是戏剧,是通俗文学,它的受众对象是广大的普通人民.因此汤显祖在创作此剧时就关注了平民百姓市侩、滑稽的审美接受,并在作品中进行了充分表现.在第三出《训女》中,当杜宝问及杜丽娘终日在闺房做些什么时,春香回答说“绣了打緜”,再问她小姐打什么緜,她说“睡眠”.在权威的老爷夫人面前,春香用谐音的方法说出了杜丽娘平时大白天睡觉的事,这是何等机灵聪慧的一个女子.这样描写不仅有助于刻画婢女春香的形象,同时也让观众捧腹一笑,达到活跃戏场氛围,产生幽默的戏剧效果.《牡丹亭》中最让人捧腹大笑的一出戏当属《腐叹》,迂腐的老儒生陈最良在这出戏中出场,他一出场就介绍了大家给他起的两个绰号.陈最良是南安府儒生,表字伯粹,但是由于他极度贫困,衣食单薄,后生小辈就顺口叫他“陈绝粮”来取笑他.再加上他“医、卜、地理,所事皆知,又改表字伯粹做‘百杂碎’.”给人起诨名是市井小人物最常见的行为,汤显祖本是想把陈最良塑造成一个迂腐、内心麻木的老儒生,可是我们却在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塑造上看到了汤显祖幽默滑稽的平民文学风格.陈最良的两个外号表现了滑稽的特色,而他去给杜丽娘当私塾老师的七个理由则是表现了平民百姓市侩的利益追求特点.陈最良自述他去相府当老师的原因有七:

乡邦好说话,一也;通关节,二也;撞太岁,三也;穿他门子管家,改窜文卷,四也;别处吹嘘进身,五也;下头官儿怕他,六也;家里骗人,七也.为此七事,没了头要去.

听完陈最良细数这七个理由以后,我们真的很难再将迂腐和心如枯槁这些词用来描述他,相反,我们会觉得他是一个积极钻营的人.虽然他身上有诸如“吹嘘”“骗人”等市井游民的恶习,但正是因为这些缺点的描写,才显现了汤显祖平民文学观的素养.汤显祖为了迎合市民低俗的审美趣味,《牡丹亭》中出现了大量与性相关的描写.诸如第九出《肃苑》结尾时春香与花郎用《梨花儿》这个宫调的对话,徐朔方先生注释为“这里两句和上曲曲文,都是双关的秽亵语.”《惊梦》《幽媾》等出描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欢会之态;《道觋》一整出详细记述石道姑的人生经历,汤显祖在这一出戏中利用石道姑是“石女”这一特殊之处,用了大量篇幅极其细致地描写石道姑与其丈夫在新婚之夜的种种,用词粗鄙,语意肮脏、秽俗.《牡丹亭》中这些成分作者大可以略去或者一笔带过,然而作者汤显祖却详尽描写.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增加“看点”以满足市民低俗的审美趣味,从而也表现了汤显祖满足市民审美需求的平民文学观.

二、汤显祖平民文学观形成的原因

汤显祖平民文学观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则是其师承渊源、交游情况以及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肯定汤显祖的平民文学观在《牡丹亭》中的展现不是他偶尔为之,而是这种文学观已深入其文学创作骨髓.

第一,师承渊源的影响.汤显祖的师承非常复杂,在家学的教育下他从小就接受了儒家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思想;后来又受教于阳明心学泰州学派的罗汝芳;读到李贽的《焚书》时便以李贽为其思想上的导师,与之神交.汤显祖的师承渊源中,儒家讲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人世之道,首要关注的就是天下民生.罗汝芳是阳明心学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承接王艮“百姓日用是道”的人民观,汤显祖一生受其影响颇深.在罗汝芳的言传身教之下,汤显祖形成了为人民大众代言的平民文学观.李贽的思想在当时社会被称为“异端”,他在其《童心说》中指斥儒学经典为“伪书”,并贬斥程朱理学对人的真性情的禁锢,呼吁保持人类的童心、

真心,做一个拥有“赤子之心”的真人.由于受家学、阳明心学、李贽“童心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汤显祖《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生生死死追求至情的行为,表现了当时人民大众追求独立自由的爱情婚姻愿望.

第二,交游经历的影响.与汤显祖交游的文人士子在被贬以后多混迹于市井,进行诗文、戏曲、杂剧、小说的创作,例如有名的文学家屠隆.与他交往密切的还有罗敬叔,此人一生浪迹江湖,过着卖文度日的生活.汤显祖不仅与文人士子交往,他也与身为东林党人的李三才交往过甚.这些人都趣味相近,常常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更与普通市民往来频繁.从汤显祖的一些词作中,可见他辞官以后混迹于戏场之中,他还与亲自教演员唱戏,与他们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对这些市井小民,汤显祖同情他们生活的艰辛,甚至为他们的痛苦经历不平、愤激.正是有这些丰富的交游经历,汤显祖在《牡丹亭》塑造的市民形象才会那么鲜活、动人.这些人物例如下层婢女春香、老儒生陈最良以及“石女”石道姑等.对于陈最良和石道姑这两个市井小民,作者虽然写出了他们市侩的一面,但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生活艰辛的一面.

第三,社会风气的影响.汤显祖生活于明代晚期,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渐渐萌芽,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新的生产方式一样在渐变.封建地主经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商人的社会地位处于社会底层,人们常常轻视经商者.但是明代商品经济发展,文学消费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属权利,市民阶层逐渐成为文学消费的主力.戏曲属于通俗文学范畴,其消费主体是平民大众,所以汤显祖在创作之时就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因此,在《牡丹亭》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市民生活现状的描写,这些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汤显祖为迎合平民审美接受而进行创作的平民文学观.

类似论文

《荒原》看艾略特的女性观

[摘 要]《荒原》是艾略特的成名作,也是欧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在《荒原》这部伟大的诗。
更新日期:2024-8-22 浏览量:106600 点赞量:23182

《红岩》初析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

【摘 要】20世纪中国现代化可视为组织民族国家的进程,我们或可凭借缕析个人与国家以及与个人国家有莫大关联的家庭三者之间。
更新日期:2024-7-15 浏览量:94619 点赞量:21096

《牡丹亭》的爱情哲学解读

摘 要:《牡丹亭》作为封建社会即将没落时期的爱情经典佳作,在对爱情的描写方面有着重要į。
更新日期:2024-10-13 浏览量:130093 点赞量:27957

《选编》背后的落寞

一部历时二十五载,由国家级科研构和档案馆联手打造,多家出版社先后参与,累计出版31卷3500余万字的经济史权威资料选编等相信读完前两。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0142 点赞量:5317

先秦两汉礼制兴衰与《诗》义变迁

摘 要:《诗经》是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物,先秦两汉时期《诗》义阐释体系的建立和解体均与礼制兴。
更新日期:2024-2-20 浏览量:33688 点赞量: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