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人文视角的转变

摘 要:国学大师张国星教授曾指出,古代文学研究出现诸多问题,原因错综复杂.人文视角的转变,可以加深理解文学深藏的人和人性特质,对于解读学作品、理解作者、认识文学史裨益颇多.

关 键 词 :文学研究;人文视角;转变

作者简介:王晓辉,临沂大学文学院2010级语文教育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1-0211-01

一、从“门派”到“学派”的转变:文学研究的血缘宗法意识

在人性当中,最基本的是其物质性,也就是动物属性.然而无论是西方的宗教还是中国古代的儒学,它们都要把人的动物性和神性对立起来,极力地提倡人的神性,来抑制、否定人的动物性,如“存天理,灭人欲”,这种简单而蒙昧的思想方法和文化态度,直到现在,还在深刻影响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当然,这种影响基本上是一种隐性的影响,但正因如此,给我们带来了思维的惯性,致使文学研究的简单化、表面化和庸俗化.

人类是以自然的血缘为纽带的群体,当这种血缘的关系开始神性化的时候,就形成了古代的政治宗法制度.这种血缘宗法意识,对我们古代文学研究的影响非常大.


因为我们太注重所谓血缘的正统观,在血缘宗法制度下我们产生了一种以儒学为中心的正统文化观.由此派生出的一个弊病就是如今我们还是以正统自居.到底谁是正统?师门就是正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迄今为止,我们只有门派,从来没有学派.因为门派之争会演变成门户之争,而只有学派之争才能真正推动学术文化向前进步.关键问题正是我们都自以为自己就是正统.

同样,在这种血缘宗法制度之下,我们对祖先的崇拜就必然带来对先贤大家的崇拜.我们把研究对象神化了,也使自己被研究对象给异化了.血缘宗法制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盲目地崇拜,使我们在批评时始终处在一种盲目之中,缺少了审美批评的科学理性.

二、从“特权”到“本位”的转变:文学发展的人性回归

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对自身动物性不断地发现、认识,而对神性不断检讨、不断修正的一个过程.当我们探讨文明史的社会化过程时,血缘宗法制度带来的必然是一种专制、一种思想上的独占,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从先秦的时候,成了君王的专属,恩格斯说过一句话:当一个阶级拥有了经济和政治特权之后,必定会对文化特权提出要求.从东汉时期,世家大族的经济特权早就获得了,魏初曹丕实行了九品中正制,政治权利也随之获得.

过去我们在研究南北朝文学史的时候,大概总是批判九品中正制,说它排斥寒门,都是世家大族.但是忽略的是,它恰恰是对两汉皇权一种革命和进步,它打破了皇权的.皇权被打破以后,新玄学产生,文学就成了一种天才的事业.一个新的上升阶层――士族,他们的审美取向、文学观念、新的创作风格必然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形成了一种新的美学观.这种新的美学观,归根到底,是一种人的价值观念.从七子到二十四友,到竟陵八友,到东邸学士,等等,政治上的新贵是以作为文坛领袖的方式,来发布这个阶级对文化和文学权益的诉求,对文化和文学统治权的诉求的.

文学摆脱了君王的附庸地位,突破了庙堂文学的高墙以后,从宫廷步入了士族园林和山水之中.它们从汉代的抒情很快就转入了玄言.到刘宋以后,寒门庶族凭借军事力量崛起以后,它又对建安时期的突破产生了一种新的突破.庶族文学开始崛起,从刘宋以后,七言乐府开始流行.到了隋代,实现科举取士.到了唐代进一步完善,诗赋取士的时候,七言乐府大流行.这时候,文学已经从世家豪门的园林里面走向了庶族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题材、体裁都开始发生变化.唐宋以后,随着都市经济的发展,我们进而到词、到曲、到戏剧、到小说.可以说,从最早的君主专有的文化特权到士族士大夫的特权,再到一般城市市民共有,再到现在社会共有,文学由一种特权的东西,变成了一种社会的公共空间,变成了一种公权.就文学的欣赏或者说消费层来讲,从一个人、一家变成了整个社会,是个正三角形.同样,文体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到词,到曲,到戏剧,到小说,文体也越来越大,也是正三角.这两个正三角恰恰跟最主要的创作阶层和最主要的消费阶层是相对应的,这两者重叠起来之后,表明我们古代文学从一种特权走向它的本位回归,也就是从特权化走向化、公众化的历史过程.

三、从“个人”到“公众”的转变:文学研究不能失去对人的关怀

文学史有一个向它的本体、向人性回归的过程,这就对我们古代文学研究提出了要求.首先文学研究要采取客观的、科学的历史审美批评,还是一种个人欣赏的批评?实际上,我们对学术史、文学批评的认识非常不清楚.我们的审美批评还在典和雅的层面上去进行.如汉乐府,“不必作者五言古,有必做者古乐府”.汉代的古乐府为什么难做?恰是因为古乐府的原始性,它通过音乐的形式,用音乐特征对人的情绪直接感染,情感类型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情感倾向是非常模糊的,不确定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里边直接受到感染.你可以通过你的审美联想,通过类比联想去自由联想,这恰恰是汉乐府在原始的条件下所形成的特有状态.

实际上,汉乐府的审美效果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它的原始性所带来的客观的审美效果.如果我们脱离了历史批评,就会说:古乐府优秀,后续文学无法跟古乐府比.此种态度立场不是站在历史的科学立场上,而是站在私人化的立场.纳兰性德、陶渊明等,都在一个历史时期的顶峰.但一个时期占到主流的文体,主流的作家,最高成就的作家,并不一定就是这一时期的文学顶峰,他也并不见得预示着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方向.我们过去过多地集中在一个可以代表一个时期的创作的顶峰,艺术的最巅峰的作家,但他不代表这一时期真正的风貌和历史走向.

当我们忽略了人类文明史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就必然带来某种误区.今天我们身处一个商品经济社会,当我们的文学失去了对人的关怀的时候,这样的文学研究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它既不能启迪思想,又不能给别人带来智慧,更不能对整个文化建设产生任何意义.

类似论文

英美文学人文意识

摘 要:文学最原始的初始形态,是人性的自我表达,当这种表达在发展过程中融入情感和表现手法时,进一步通过文学的。
更新日期:2024-11-3 浏览量:17904 点赞量:4712

文学评视角探究

引言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实践活动的概括、总结和对文学发展的希望和预言 反过来,文学理论又指导和。
更新日期:2024-7-8 浏览量:13198 点赞量:3637

人文视角下社会新闻的报道角度

[摘 要 ]新闻媒体在洞察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规避社会风险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如何以人为本。
更新日期:2024-5-1 浏览量:12661 点赞量:4351

华文文学的视角王鼎钧作品的时代意义

摘 要 :王鼎钧文学创作成就广被海内外 不论从其家乡的兰陵文化到儒学的发扬,或从家国情怀的抒发到中华文化。
更新日期:2024-9-3 浏览量:18777 点赞量:5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