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与穿越

青海是西北五省之一,随着青藏铁路的贯通,近几年逐渐被内地人所了解.长期以来,由于遥远和沉默,这里似乎处于边缘化状态.而青海的文学创作和成就,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被边缘化的现象.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不利的一面,更有着无数的契机与有利的一面.本文尝试从青海文学创作边缘化状态的形成原因加以分析,以期找寻穿越边缘,超越自我的解决途径.相信作为西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的文学创作将会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一、

任何写作群体的形成及其写作的特点,都无法回避地域及其相关文化的影响.这里,我主要从青海的地域和区位特点,作家群体的构成以及创作的一些因素分析青海文学创作边缘化的特点.

(一)社会处境与自然特征

青海在地域上的特点是面积广大.青海的面积相当于两个日本.仅是第二大城市的格尔木,其面积就相当于一个福建省,比保加利亚还要大.这里有三江源保护区,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也有秀山秀水,还有荒凉贫瘠的穷山恶水.这里既有群山环绕,又有河湖杂陈,自然万物中生命的脆弱与意志的坚忍始终交织在一起.这里大自然的蕴藏极其丰富,却又向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显示着它的吝啬.山川阻隔,人烟稀少,青海的腹地仿佛就是一个浩大而苍茫的独立空间,有着混沌原生的自然形态,同时也提供给人们与自然交流中最为便捷的直观经验.这又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藏、蒙、回、撒拉等少数民族.各民族在原生态环境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宗教文化.青海土族的“五彩服饰”中的红、黄、绿、黑、蓝分别象征着太阳、五谷、森林草原、土地和天空,暗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青海也是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教民的重要聚居地.藏族对于“白色”的崇拜含有民族对于圣洁、高贵和吉祥的象征意蕴.真主的唯一性使伊斯兰教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自然和人自身,在对自然和自身的观照中感悟和体认造物主的唯一性.

青海的这种特有的社会处境及其自然特征,形成了文学创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边缘化意识.尽管自我中心意识也较为明显,但身为知识分子阶层的写作者,从内心深处希望自己的思想、观念进入更广大的世界,进入真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由于所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原因,他们又往往被忽视,产生一种失落感,边缘感.新疆有位年轻的批评家韩子勇在《边远省份的文学》一文中写出了对此切身的体会,实际也是西部文化人较为典型的感觉,而青海文化人可能对此感受尤深.

(二)人群构成和作家类型

青海地处边远,有不少地方人迹罕至,加之有不少地方是戈壁沙漠、高海拔的无人区,因此自古以来这里常常是谪官罪民流放劳改的首选之地.在这里有较大规模的劳改农场,如香日德农场、诺木洪农场等.在这些地方,有一大批就业职工,即一些刑满释放就地生活的人.此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运动浪潮中,有大批知青拥入青海开垦建设,建立农建兵团.其中,有来自山东青岛等地的一批颇具才华的青年,如当年在青海文学界颇有影响的王泽群等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在这片神奇而又荒凉的土地上生活.尽管后来相当一部分山东知青返回原籍,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在青海扎下了根.当然,还有一大批生于斯长于斯的农牧民,他们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有着传统的习俗.其中的牧民仍是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游牧生活与农耕文化所形成的定居生活有所不同,定居生活便于繁衍,有利于家族的稳定.而游牧民族则更看重当下的具体生存,他们看似动荡的生活中其实更具一种独特的生命活力.基于国防与建设的需要,青海也是军营集中的地区,这里有大批的铁道兵、运输兵和其他兵种.青海的格尔木被称为“兵城”.这里的政治移民、开发移民、国防移民与本地的农牧民一起构成了一个特殊的集合群体,使得这里的生活模式和传统的生存模式发生着冲撞.

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青海的作家群也有着较为明显的类别:有漂流、行走者,该部分作家主要属于客居者,有自己内地的故乡,属于知青运动浪潮或支边或流放之后的留居者.这部分作家往往有着一种深刻的漂泊感,同时又深深沉醉在西部独有的原始、博大、纯厚和温情之中,从中不断产生着诗意,锻炼着灵魂;这批人多情而敏感,多才而不羁.已故诗人昌耀就是其中的代表.第二类是少数民族作家,由于西部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等原因,西部游牧民族一直保持着一种不断迁徙的生活方式.从中孕育的作家往往有着极强的内在活力,表现出一种诗史式,有一定传奇意味的写作张力.这批人豪放粗犷,又不乏柔情和细腻.藏族女作家班果、梅卓是其中的代表.第三类作家是当地农民、职业工人的后代,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深受半是戈壁,半是农田的故土的浸染和影响,往往既传统又兼具西北人的豪爽,既沉稳又有着不甘寂寞的心态.往往创作一些西北地域色彩浓郁的乡土作品.汉族作家杨志军、井石是其中的代表.随着时代的多元化,也在不断涌现一些新生代的作家,在他们身上已看不出特别明显的分界,如风马、海桀等.

这种特殊的作家群体较之内地的普通市民有着明显的不同:漂泊感、动荡感、羁旅客居的不安感、生活的艰辛常常伴随着他们.这样的作家,在创作中往往浸染着不自觉的边缘意识.他们的作品中,往往少不了客寓怀乡、对西部印象的反复陈说以及独特的生命感悟.

(三) 作品类型和作品特点

青海文学是西部文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作品以诗歌居多,有中长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青海近五十年来,涌现出一批作家作品.其中以昌耀为代表的诗人代表了青海当代文学的高峰.他在中国的当代诗歌史上,卓尔不群,独特不凡.其代表诗作《慈航》、《大山的囚徒》、《山旅》等标志着中国新诗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仅90年代以来,在西部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青海诗人就有:班果、梅卓、谢荣胜、马非、马丁、燎原、杨廷成等.他们的诗歌中,反映了西部特有的雄伟、壮丽、粗犷、酷烈、苍凉;描写了烈日、冰川、长天、瀚海、荒原、戈壁、断崖、神山、雪崩、牛羊等表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孤独,对生命家园的追寻,精神上的英雄意识、神性意识.班果的诗集《雪域》以及他的散见于国内各种报刊、文学杂志的数百篇诗作,受到关注.曾获《诗刊》、《民族文学》、青海省人民政府的多项优秀作品奖.其诗作呈现出由直白到曲折的感悟,由具象到抽象的转变.班果及其同时代的几位代表诗人在风格流变上在当地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中长篇小说也有一定的收获,如杨志军、井石、藏族女作家梅卓等人的作品,他们的小说均在背景、人物、事件、语言和形式上与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呼应,表现出本民族和本土独有的审美风情,体现了民族意识和乡土意识的觉醒和回归.杨志军的长篇小说《海昨天退去》,中篇《环湖崩溃》曾引起西部文学界乃至全国文联的关注.他的小说在数量上虽然不多,但颇具分量.表现出比较浓重的自然意识.井石将自己充满关切的目光投向青海广袤的乡土,创作与自己的精神气质更为贴近的乡土小说.藏族青年女作家梅卓在小说《太阳部落》、《月亮营地》中通过对藏民族传统女性命运的细腻叙述,对西部奇特自然景观的描写,蕴涵着女性理想主义情怀和对所在地域的独特审美.梅卓的长篇小说《太阳部落》曾获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风马的长篇小说《生灵世界》、《黄鹄回家》、中篇小说《各姿各雅的雪》受到文学界关注.杨志军、王宗仁、梅卓等人的散文创作也颇有成就.西部大开发中,涌现出大批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因此,在青海的文学创作中,报告文学是重要的类型.其中有冷湖石油大开发、盐湖的开采、青藏铁路的建设和开通,在青藏高原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感召下的建设者可歌可泣的事迹受到作家们的关注.其代表作家王宗仁的“青藏风景线系列”报告文学《青藏高原之脊》、《死亡线上的生命历程》、《女人,世界屋脊上新鲜的太阳》、《日出昆仑》、《源头桨声》等,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其中对人生价值以及人性等做了全方位的思考,写出了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魂”,作品表现了他们正视苦难,有着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

从以上粗线条的列举和分析看来,青海文学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而言,相关的文学创作较多重视对地方经验的发掘和书写,不太注重对时代生活的整体把握,尚未达到一种纯粹、澄明的精神高度.虽然作品所表现的倔强、自尊、坚毅体现着一种刚性因素,但总的说来青海作家的作品远远逊于西部其他四个省份,尤其缺少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家、作品.随着西部大开发,一方面有了新的契机;但另一方面被市场控制,尚未产生具有一定影响的写作.青海省内创刊于1955年的《青海湖》,已有半个世纪的办刊历史,原名为《青海文学》,后更名为《青海湖》,最后又更名为《青海湖文学月刊》,前些年的发行量不容乐观.近年来有所改观,但影响力仍然有限.几十年来,青海文学由于较少受到外来力量的影响,按照自己不紧不慢的节奏发展着.这种相对封闭的空间在某种意义上阻隔了青海的文学创作对于外来理论的学习和吸收.

二、

地域和文化上一定程度的边缘化,并不等于停滞,反而充满希望和契机.青海的创作要参与到西部、全国的文学潮流中是历史的必然.但本省的文学创作以怎样的方式面对周边西部省份的挑战,值得深入思考.如何关注现实,以现实或超现实的手法表现本地农牧民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众多的风土人情和宗教民俗如何得到更深层次的体现?这是摆在每个作家面前的问题.对于作家而言,关注现实并不是太难,关键是怎样通过关注现实,获得一定的历史深度.作为省内作家,虽然无法回避边缘化的现实,但超越现实却是每一位文学人应该追求的.穿越边缘,化解边缘化的感觉,尝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是每一个有志于在这片文学天地耕耘的作家的责任.勤耕不辍,不断提升自信力,借助于青海独有的文学天地、取材对象,在题材上进一步确立自己的优势,拓展优势,学习借鉴,海纳百川,并着力打造自己的经典品牌,不断获得认可,才能走上本省文学的“阳关道”.


(一) 自觉自省 不辍耕耘

众所周知,文学的繁荣与地域的富庶繁华并不一定成正比.整个西部如此荒凉、贫瘠,却成为文学的热土,使无数钟情于文学创作的作家产生灵感、得到滋养.文学创作作为人类创造性精神活动之一,首先是依靠人类自身丰富多彩的生活来提供创作素材的.尽管我们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就会有文学,但文学源于生活,又不等同于生活.生活要转化为文学,必须由写作者对寻常生活所包含的特定文化内涵加以发掘整理,经过内化、感悟、提升,才能创作出具有特定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来.较之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而言,青海固然显得相对落后,但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特殊的文化内蕴,甚至超过发达的东部.人群构成的多样性,地域的独特性,为创作者提供了把生活升华为文学作品的可能性.

然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人,取决于创作主体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并且仰仗于个体的思想深度、敏锐的感知力和不辍的尝试探索.青海地处腹地,有一种天高皇帝远之感,由于受严酷环境和游牧民族口传文化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长于具象思维,情感上豪放直白,人际交往上热情好客而又质朴坦诚,性格上呈现宽容敦厚,保守务实,乐天知命的特点.与此相应的形成得过且过的习惯,不求进取安于现状的思想较为普遍.潜移默化中,影响到文化人的求索进取.创作灵感的火种往往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保留而逐渐熄灭.文学创作者只有更加自觉、自省、自强和自我超越,才能有更大的作为.大悲悯心、大爱怜心、超越地域,乃至超越人本身的局限性,“动心忍性”,青灯黄卷耐寂寞,投身文学无反顾.只有个体努力,才是文学成长的关键.而文化界同样需要有更强的自觉自勉意识,创造各种条件提升文学创作的综合实力,时时找差距,事事想办法,让创作者处于良好的氛围中.

(二) 利用优势,相互为用

青海的文学创作有着明显的优势:题材优势、风格优势和环境宽松的优势.在这里,富含足以成为文学描写对象的题材优势:一是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独有的自然风光;二是多民族,多种宗教;三是有着独特的人文特征.长江的源头在青海,这里有巍巍昆仑、茫茫戈壁,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有藏传佛教庙宇塔尔寺,有奔跑的藏羚羊等这里的山水不仅已成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资源,“多山多水多才子”,说的是秀色江南,其实青海也有水绿山青,青海作家也富有才情,他们对青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怎能不怦然心动呢!

多种人群、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使得这里的人口构成多样而丰富,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藏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所形成的各种民间习俗独特、奇异.如青海的社火、那达慕、民歌花儿等等,以及这里与自然相融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迎来送往等源于多民族居住而形成的民俗文化资源,是世代相继的农牧民生活的实录和投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历史传承性,是本省文学赖以发展的重要支柱.由于这里的荒凉落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具有吃苦耐劳、豁达乐观、敢作敢为、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文学除了宏大的叙事之外,应当还有对小人物、对寻常小事的关注,对陌生事物的描述.目前,人们开始进一步关注“软实力”,即精神层面的文明,文化上的特点和传播力、渗透力.这与科技实力的发展并非成正比.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人性可以得到更高程度的舒展,在文学的沃土中耕耘,生产出成熟的果实.总之,挖掘优势,利用优势,相互为用,相得益彰,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此,则青海文学必定会大有作为.

(三) 内培外引,蕴蓄实力

由于地域环境特点,造成青海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孔雀东南飞”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昌耀曾经也坦言:西部是“诗源宝库”,每年都能吸引成批的虔诚男女顶礼膜拜等但留下来的有几人?文学界要有气度、力度和稳定性,做好“内培”的工作.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速文学人才的培养,尽管省文联已在努力,但还须加大力度.立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发现和培养本土汉族和少数民族作家,不断扩大创作队伍,像目前活跃在青海文坛上的作家,除前面提到的外,还有马海轶、葛建中、徐志涛、唐涓、李晓伟、刘佑,回族作家鲍义志,藏族作家江洋才让、多杰才让等等生力军,他们的诗作、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均有可圈可点之处,“小荷正露尖尖角”.有抱负的作家,不要跟风,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的《格萨尔传》中,从近现代文学的创作中,从本省作家的成功实践,如昌耀诗歌的标志性贡献中,不断找寻本土人特有的文化精神或西部意识的核心内涵.

还要大力培植地方文学,立足民间,如本省海西州的文学刊物《瀚海潮》,如经常性举办的“青海湖诗会”等.要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尽可能从甚至是国外引进相关文化资源,从精神层面和理论等方面加以提升.

穿越边缘,超越自我,青海的文学工作者应当既不回避现实,又要着力把现实作为熔炼文学精品的原矿石,促使青海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青海作家要不自卑更不气馁,成为西部文化的传承者和西部精神的践行者.产生了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一绝唱的青海,应该会在不远的将来拥有自己的文学绝唱.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广播电视大学)

责任编辑 树凯

类似论文

化学键穿越周期表的化学键,第2卷

本书介绍化学键的各种描述方法,包括分子轨道法、价键法、ELF(电子定域函数)法、AIM(分子内原子)分析法以及密度泛函法等,反映了&。
更新日期:2024-2-4 浏览量:9577 点赞量:3794

悉尼大学:穿越南半球的“牛津”

【牛校档案】成立于1850年悉尼大学从一开始就革新改变了联合王国的古典大学以血统而不以成绩收生的传统 学者和政客的激。
更新日期:2024-10-6 浏览量:19537 点赞量:5781

穿越成考拉

【内容简介】三流小明星方青染穿越成了一只考拉,却爱上了妄图用它炼药救人的七离上仙 紫薇星君时常在她身边打转,妄图借她的手。
更新日期:2024-6-20 浏览量:79093 点赞量:16801

法律人怎样看懂《星际穿越》

黑洞――吞噬一切证据规则的刑讯逼供“黑洞”是恒星死亡时向内坍塌收缩的产物,大致是超高密度体积很小,。
更新日期:2024-2-17 浏览量:32640 点赞量:8282

马清远:一封信穿越一段时空

朱家角大清邮局遗址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清朝邮局遗址,它是朱家角的标志,印证着古镇邮驿的百年沧桑 那么大清邮。
更新日期:2024-2-20 浏览量:32780 点赞量:8242

网络穿越小的文化心理

摘 要 :本文根据网络穿越小说的流行,把握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的特点,结合其中一些个性化的元素和受众的心。
更新日期:2024-4-23 浏览量:56913 点赞量:12898

文学作品中的“穿越时空”母题

近年来网络文学流行一种写作类型:穿越小说,其基本情节模式大致是:一个现代人因为某种阴差阳错的机缘,穿越时空回到古代,随后运用现。
更新日期:2024-2-13 浏览量:32572 点赞量:8393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