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媒体关系散

自文学艺术诞生之日起,就与媒体有密切关系.文学艺术的发生脱离不了媒体材料,常常媒体的发展、新手段的使用标志着文学发展亦进入新阶段.媒体的基本功能和任务就是传播,传播范围的远近,传播力度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媒体形态.

一、媒体的发展尤其是报刊的大量出现促成了二十世纪初文学的历史转型.

近代以前,国家以文取士的科举制度使知识分子成为权力的附庸,他们对“学而优则仕”的普遍认同使他们形成了“食国家奉禄,做道德文章”的根深蒂固的生存理念.因此,用以取士的诗文才可能成为士人心目中的正统创作.

封建科举对士人的压抑与摧残虽从反面意义上成就了如吴敬梓、蒲松龄等人的杰出创作,但却不能消除他们的进仕情结.然而到了晚清,情况已有所不同,难以计数的报刊的出现及稿酬制度的建立,使作家职业化成为可能,比如此时的四大小说杂志其主笔恰恰是四大谴责小说作家.报刊媒体的发展所促成的职业化写作也使文学创作渐由载道功能转向民间性质,主人公渐由文人雅士、官僚士绅转向普通民众、普通人生.民初的鸳鸯蝴蝶派虽沿袭了才子佳人的通俗传统,但他们对写作的职业化、媒体的大众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民初革命后的思想沉寂也是促成旧小说与市场结合的重要原因,虽是“诲盗诲淫”之风日炽,但对梁启超小说界革命所持的载道传统是一种制衡,新文学的许多作家也是深受过鸳鸯蝴蝶派影响的.五四文化启蒙后,新文学对创作阵地的占领,使新文学创作有了明显的文体意识,其启蒙和救亡思想得以倡扬,其小说、诗歌创作才具有了现代品质,以后的文学发展才得以沿着现代化的路径前行.由此观之,文学的转型是靠了媒体的转型而实现的,两者互为依存关系.


二、媒体的发达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物质基础,文学社团、流派的发展和文艺论争反复出现均借助媒体之功.

到了现代文学发展史中的第二个十年间,纯文学刊物大量增加,文艺社团、流派纷纷涌现,文艺论争日益频繁.各个社团、流派均有自己的艺术主张、创作阵地,彼此之间也经常发生磨擦、龃龉,一时热闹非凡、好戏不断.这里边不乏炒作与争夺文坛地位之举,比如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之争,发端便是郁达夫指责文学研究会独霸文坛,说到底是一种利益之争.许多思潮的冲突其实就是媒体之间的对抗.这些纷纭复杂的景观实是文学创作繁荣的象征.依此,文学观念也可以在合分之间得以演进,创作手段更是在对抗之后得以互融.有些流派虽被忽视于边缘,但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其创作观及创作手段又可能被重新提起、重新审视和开掘,这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创作中是缕见不鲜的.所有这些都借助媒体而动,媒体又依创作的样式、艺术的主张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据文学史家统计,1927年至1937年,中篇小说创作就有200余部,长篇小说倘不厘定过严,也有80部之多.1937年至1949年,更是新文学的丰收季节,中、长篇小说有400余部,其中中篇150部以上,长篇则超过200部,是第二个十年的两倍半.三四十年代小说的这种繁荣,除了文学自身积累和名著翻译的借鉴之外,与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也有密切关系,其中,民族经济出现了二十世纪以来发展较快的局面,新闻出版业兴盛,报刊为小说提供了大量的发表阵地,许多作品都是在这种文化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产生的.

另外,无以计数的文学作品集的出版也成为出版社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可以说,传统社会的解体为文学作品实现其商品价值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同时,出版界的兴盛也为文学作品提供着出路.由此,一大批职业作家产生中国作家可以稿酬图生计.媒体与创作的这种互动关系只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才能运营良好,市场是媒体与文学走向现代化的必然基础.

三、虽然媒体的发达可以促成新文体、新艺术形式的诞生,但媒体的商业性的强化也会导致文学艺术的堕落.

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取决于它的广泛传播的性质,文学刊物亦不例外.在此种情形下,文学家们也就会逐渐丧失其怡情养性、孤芳自赏的创作心态,而带上了参与社会和市场竞争的心态.这当然会影响创作,产生话语权的争夺和随俗的文体形式,甚至会促使作家追求强刺激的艺术效果,以至粗制滥造.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期刊制造着文学的繁荣,也制造着文学的变异和危机.九十年代以来的化写作风潮,就是作家追逐金钱的的表现.一时连街头摆地摊的小商小贩也争相出售这类作品,形成了一道令人尴尬的景观.这不是文学的堕落又是什么呢

四、媒体的口号、追求不同,编者的趣味、文化取向各异,作家及其创作往往会被划归不同的“圈子”,在成就不同流派、不同创作路数的同时,也往往造成彼此的隔膜乃至对抗.

现当代文学中,这种现象均普遍存在.有人从影响力的层面对这类现象作过解说,认为几乎每一位新文化、新文学中的重要人物都属于某个“圈子”,而“空头”的圈子几乎是没有意义和意思的它产生不了影响力.而“圈子”中的主要人物抱有“统一中心”的目标,这目标就必须借助刊物来实现.因此,当我们提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个“圈子”,首先想到的即是他们的刊物.当代文学中虽然刊物不再分“圈子”(均属国家文化、宣传机构统摄了),但“圈子”仍然存在.在后新时期,新历史主义、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冲击波、人文主义大讨论、文学向内转的讨论及诗坛上的“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论争等等,均是由文学期刊、文学报纸发起的,这自然就形成了“圈子”,造成了对抗.另外,一些名刊均有自己的创作旗号、采稿标准,甚至强强联手,哄抬作家.这里面,强化流派意识和商业炒作目的是并存的,二者是决不可能划清界限的.比如被称为期刊“四小名旦”的《大家》、《钟山》、《山花》、《作家》联袂搞的“联网四重奏”,实际上就是推出他们认可的作家的一种“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文学话语的产生过程中,文学报刊的编辑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这种作用会直接影响、介入读者的阅读.现当代文学中,许多编辑本身就是作家或理论家,因此,他们的审美趣味、评判尺度、价值 观念往往要通过手中的报刊传达给读者.尤其在商业社会,文学报刊生存步履维艰的时候,其主办者对原有办刊(报)方针的调整均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因此,商业因素的介入,只是文学报刊发展、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影视、网络等媒体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日趋强大.

文学作品借影视扩大声誉,作家也靠影视爆得大名,似乎成了一条规律.网络方面,除了从事原创的网络作者外,许多作家作品的上网也成了一个加大影响力度的做法,尽管目前网络发表作品的渠道还不那么规范,甚至发生侵权行为,但网络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一直存在.因此,网络今后将作为一个更为重要的文学传播的媒体引起更多作家的重视.

总而言之,二十世纪的文学与媒体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关系日益呈现出复杂化倾向,加入WTO,全球一体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会对文学产生什么影响商业社会人们文化观念的转变,文学报刊的渐趋走入困境,是否意味着文学发展又一次转型期的到来这一转型又将意味着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以后进一步的考察与讨论了.

类似论文

对我国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的

摘 要: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文学领域的共鸣产物 对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既可以帮助文。
更新日期:2024-7-7 浏览量:15758 点赞量:4956

新世纪中国文学精神的衰退倾向

摘 要 :新世纪中国文学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许多新质,但问题也很明显 本文 着重分析新世纪中国文学精神衰退的表现,及表达对新世。
更新日期:2024-10-27 浏览量:132700 点赞量:28750

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学的方向

摘 要:20世纪,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是西方文学走向的一条主线,而另一条线是发展变化的现实文学 我们总结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走向。
更新日期:2024-7-6 浏览量:14948 点赞量:4586

寄语二十一世纪的文学

“我对于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 ”意大利作家卡尔。
更新日期:2024-7-28 浏览量:94273 点赞量:2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