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典文学作品主题变迁中的“凝视”

摘 要:凝视作为一个复杂的哲学概念,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哲学家对凝视理论进行了补充阐释和完善,使得凝视理论日趋完善.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影视、文化等各个领域.将凝视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的研究,对于我们从新的角度鉴赏文学作品,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客体关系、社会意义各研究方面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英国的文学史上,有很多经典的作品,每部作品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包括半人半神式的英雄人物,出身于贵族的悲剧英雄,出身于平民的善良绅士,美丽善良而又敢于挣脱现实种种羁绊的女性等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正显示出了英国经典文学作品中主题的变迁.本文主要从凝视的角度,以英国文学发展阶段为据点,结合具体的英国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主题变迁.

关 键 词 :英国经典文学作品 主题 从神到人 凝视

一、凝视与作品主题的关系

“凝视”这个概念最先产生在美学领域研究,20世纪中期时和弗洛伊德的力比多驱动力理论以及拉康的儿童发展镜像阶段理论相结合,得到深化和发展.简单来说,如果把文学作品主题看做认识的事物或对象时,那么凝视就是认识事物或对象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种方式和途径可以认识很多事物和对象,文学作品的主题只是其中一种,同时,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和途径认识文学作品主题.

文学作品既是作者内在思维的外现,是作者和客观存在的交流,也是作者和读者的交流,读者通过作品认识世界并认识作者本身,但世界的本来形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形式以及读者理解的形式,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有偏差,以至于误读了文学作品,或者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按照王岳川先生的话来说,“人以自己的独特性凝视作品,作品也以‘准主体’的方式向观者神秘地回睇”.

纵观各个时期英国文学的经典作品,每个时期的文学工作者们,都在努力探寻本时期的文学出路,创作思想不断曲折发展着,使得英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贝奥武夫》为例,英国中主题的凝视

《贝奥武夫》是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诗,反映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在欧洲大陆时的生存面貌.贝奥武夫,斩妖屠龙、上山下海,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甚至不惜牺牲自我来保卫人民.他大公无私、机智勇敢、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贝奥武夫不再是一个平凡的人的形象,他的形象更多地带有神的色彩,他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寄托,希望有人替他们战胜生存的种种挑战.当时人们对自然的驾驭能力非常有限,对数不胜数的“天灾”、“人祸”痛苦不堪,因此《贝奥武夫》便运而生,是古代人民思想的集体反映,突出了人们和自然等“敌对势力”的艰辛搏斗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向往.


以《贝奥武夫》这部英雄史诗为切入点,再以中世纪英国文学为综合,最初的文学以口头流传为主要文学形式,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扩展加工,增大了传奇性,想象成分增多,是古代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政治动荡的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衰落的漫长历程中文学作品也得到不断发展.

三、以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例,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经典文学作品主题的凝视

莎翁文学作品尤其是戏剧,将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创作推向巅峰.他的作品主题侧重各异,揭示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现实,在其创作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笔风日渐成熟犀利,在戏剧的各种形式中都取得了惊人成就,真可谓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其悲剧的代表,通过这四大悲剧,莎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莎翁以人道主义为出发点,以“善”的萌芽发端,以“善”的破灭落幕,通过“善”的消亡,呼吁“善”的重要性.莎士比亚以其独特的艺术方式,反映了世界辩证的存在形式,即善恶并存、新暴力并不能清除旧暴力.如写了复仇者形象哈姆雷特,由为父报仇,发展成资产阶级的开辟者.塑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最终在现实中毁灭是莎翁悲剧的核心.“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无疑是历史性的发问,即使在这个人类文明取得巨大发展的现代社会里,我们也仍然在某种程度上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当资本主义取得主导地位时,其“恶”的一方面便逐渐地显现出来.《奥赛罗》的悲剧,不仅是由奥赛罗轻信谗言的性格弱点造成的,至善至美的化身苔丝德蒙娜,她的美好愿望,在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下,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李尔王的悲剧可以说是社会的现实引着他一步步酝酿的.李尔王开始本是一位明君,想着励精图治、造福百姓,但现实的污浊土壤让他慢慢变质,成了不分是非、昏庸专权的君主,虽然埃德加等是受欺压的代表,生活苦不堪言,但李尔王何尝不是受害者呢?他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买单,整个资本主义的“恶势力”让谁来买单呢?可见莎翁的创作也越发具有启迪意义了.

莎翁想要揭示的不仅是现实的残酷、理想的幻灭,他想传达出人性的悲哀,这也体现其根深蒂固的宿命论思想.《麦克白》进一步表现了人们竭力追求的理性和自我,最后导致了异己和荒谬.麦克白虽然有勇有谋,追求的东西合情合理,当他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时,本性的“恶”势力被激活,并逐渐占据了上风,因此被异己的力量击溃.莎翁就是想借麦克白进一步说明,最大的“恶”其实就是人本身,由道貌岸然的人性所引发.

四、由《失乐园》看17世纪英国经典文学作品主题变迁的凝视

因伊丽莎白女王逝世(1603年),英国的政局便动荡不安,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渐尖锐,宗教矛盾也日益凸显,反映政治和宗教斗争的文学作品涌现,表达苦闷、忧虑之思的玄学派诗歌盛行.

弥尔顿的前半身可谓青云直上,意气风发,经过后半生磨难坎坷的历练,他晚年创作的《失乐园》,无疑是他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喻天舒先生评价《失乐园》“代表了英国17的最高成就”.

恩格斯称弥尔顿是“第一个为君辩护的人”,弥尔顿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他的作品在当时虽然遭到很大的负面打击,但它经过历时的洗涤,最终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创造的撒旦形象,是一个勇敢无畏、意志坚强、爱憎分明的叛逆者形象,不满上帝的专权而反抗,为报复上帝而自告奋勇屡次诱惑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虽然最后被上帝变成了蛇,只能用肚子走路、一辈子吃泥土为生,但他的顽强抗争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人们的心中,鼓励人们克服艰难险阻,追求平等、自由.弥尔顿用撒旦的失败,亚当夏娃被逐,表现了对革命失败的反思、悲愤和对革命坚定的信念.同时,在撒旦身上,也不难发现弥尔顿自身在政治和宗教上的迷茫与矛盾,这也正是导致撒旦复杂形象的源泉,他既是恶魔,又代表了正义,为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平反、抗争. 五、从《鲁滨孙漂流记》看18世纪上半期英国经典文学作品主题变迁的凝视

18世纪上半期,英国的政治、经济空前发达,组建了大不列颠帝国,对外疯狂殖民扩张和掠夺,国内生产力剧增,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明显改善,到处都是一派繁荣的景象.这也就成就了古典主义的盛行,如果说史诗和悲剧是所谓的正统文学,那么小说就是资产阶级,尤其是中产阶级的传声筒.《鲁滨孙漂流记》为我们展现的就是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笛福通过自身经历,结合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在荒岛生活的真实事件,运用文学手段,创作了一部资产阶级的传奇.

鲁滨孙面对巨大的生存挑战,不仅战胜了自然的险恶,如没有食物和水,没有舒适的住所,更重要的是战胜了自己,特别是悲观等负面情绪,在脱离社会的情况下,仍顽强地活着.他是资产阶级的英雄化身,在困境中用力量和智慧战胜困难,在顺境中又居安思危,追求更高的目标,具有惊人的毅力,如他花了半年的时间才做好了一条独木舟,可以说,他做的不是独木舟,而是通向天堂的钥匙,在他身上表现出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种进取,一方面是积极的、向上的,另一方面也带有利己主义,如鲁滨孙在获取食物时,不免以牺牲其他动物为代价,是荒岛原有生物的“掠夺者”,因此,他既是劳动的创造者、自然的征服者,又是自私自利的殖民者、资产者.

六、从斯泰恩看18世纪下半期英国经典文学作品主题变迁的凝视

进入18世纪下半期的英国,经历过空前繁荣之后,社会各方面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圈地运动造成农民流离失所、农村衰败荒芜,社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整个社会笼罩着感伤的色彩.作家们纷纷挣脱理性的束缚,用心去感受世界,强调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反映现实、批判现实.

斯泰恩是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品《商第传》,是一部没有线索、没有开始、没有结局的小说,全书由各自独立的故事组成.作者并不注重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只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情感领域和个性特征.作品中的人物都普遍敏感、善感,并有其独特的癖性.它打破了小说创作的传统模式,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甚至作者在作品中使用大量的特殊符号,插入空白页和黑纸,他以这种最直白的方式,反抗启蒙主义的至理主义,抵触工业文明社会的冷漠麻木,强调文学表情达意的功能.

七、以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为例,看19世纪英国经典文学作品主题变迁的凝视

夏洛蒂通过简爱的坎坷人生,对简爱顽强不屈的反抗性格的描写,传达出妇女要求平等、自由的主义思想,是女权运动的集结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残暴冷酷,对穷苦人民的压榨剥削.简爱虽然是个寄人篱下的孤儿,饱受舅母的和折磨,在学校也遭受不公正待遇,但她的反抗意识“根深蒂固”,“我像任何一个奴隶一样,在绝望中下了决心,要反抗到底”.全书的矛盾从简爱和切斯特的爱情为转折点,此时的简爱,面临的不只是对生存权利的据理力争,更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社会等级观念的宣战,在简爱同各种恶势力抗争的过程中,也表现了作者对恶势力的不满和对弱小者的同情,已经为他们积极反抗现实的压迫呐喊助威.

八、结语

不同时期的各个英国经典文学作品,都以其具有个性化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生活风貌、精神状态,各种矛盾斗争,对自然的征服和人类自我的探求发展,我们应不断以新的方法和理论,去认识经典、解读经典,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类似论文

俄罗斯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变迁

摘 要 :2000年以后,中学语文课本对外国文学的选择比重有所加大,他扩大了外国文学的选取比例,题材也开始丰富多样,流派众多,选文。
更新日期:2024-10-23 浏览量:132581 点赞量:2886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等待主题

摘 要:等待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十分常见的,作为人常见的一种心理活动,等待这一过程与人类的。
更新日期:2024-6-24 浏览量:82863 点赞量:18565

伤痕文学作品苦难内容主题概述

摘 要伤痕文学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思潮,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内心压抑已久的愤懑。
更新日期:2024-7-13 浏览量:93902 点赞量:20834

析外国文学作品的经典化

在世界各国的文学史中,优秀作家与经典作品经过一代又一代读者、批评家的审阅,最终沉淀下来 王国维曾在《宋元戏曲史z。
更新日期:2024-9-6 浏览量:16693 点赞量:4754

英国文学作品中特殊句式谚语的翻译

摘 要: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常可见到一些特殊句式的谚语 这些谚语字面意思与其实际含义存在很大差别,甚至。
更新日期:2024-12-8 浏览量:22565 点赞量:6521

宋朝政治变迁对李清照文学作品的影响

摘 要 :从古代到近代,政治这一上层建筑对社会和各方面的影响总是贯穿始终,对文学作品也不例外,在产ī。
更新日期:2024-2-26 浏览量:35089 点赞量: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