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思想与孔学的内在联系

从小接受孔学教育,他说:“我读过孔夫子的书,读了《四书》、《五经》.读了六年.背得.”熟读经史子集,精通诸子百家,小自圈点注释,大至宏篇巨制,无处不显示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学的谙熟与厚爱.孔子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一、“文艺为人民”与孔子的“仁学”

孔子对受残酷压迫剥削的劳动人民给予了极大关注,倾注了满腔热情.第一,从他的身世来看,孔子少年时候与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参加了大量农耕劳动;第二,从他办学来看,孔子办教育不分阶级,有教无类;第三,从他编辑《诗经》来看,《诗经》305篇,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160篇,风诗里所收取的绝大多数是当时的民歌民谣.

孔子关注劳动人民,主张“仁政”,提出“仁学”.孔子的“仁学”集中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关注人民,关心人民,体现了他学术思想的人民性.批判地继承了孔子“仁学”思想,提出了“文艺为人民”的论断.

“文艺为人民”是美学思想的核心.对美学问题的所有论述中,都贯穿了一条主线――文艺为人民.1938年,向全党提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像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p534) .1942年,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作为一个根本问题和首要问题提出来了.他明确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讲话》作为一篇体系化的文艺学和美学论著,其中心就是阐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即以人民为本位的美学思想.

在论述文艺的源泉时指出“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建国后,在不少著述中,也阐述了“文艺为人民”的大众美学思想.由此可见,文艺为人民,如何为人民是美学思想的根本方面,这是他对列宁提出的文学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与孔子的“文质论”

孔子的美学思想特别强调文和质的统一,即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他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文”是形式,“质”是内容,孔子对二者的关系作了精辟论述.“质胜文”对“质”来说,没有得到“文”的完全反映,没有用完美的形式反映丰富的内容,其结果就粗糙、不美;“文胜质”对“文”来说是“过”,形式超过了内容,只有华丽的形式没有充实的内容,其结果就虚华,也不美.孔子认为,这种徒有形式没有内容的东西,不但不美,反而很丑.“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论语公冶长》)孔子主张“文”与“质”的相辅相成和有机统一,追求“文质彬彬”的审美境界.

子贡坚持孔子文质统一的观点,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犹犬羊之.”(《颜渊》)认为文和质、形式和内容要紧密结合在,不能分开.脱离一方,另一方就不复存在,反之亦然.去掉了毛的虎豹皮革,和去掉了毛的狗羊皮革,就区别不出来了.这种“文”与“质”的统一,在哲学上就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个别性和种属性的统一.

“文质论”,在中国美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历代美学家继承发展,同时也为继承、革新与超越.将“文质论”与我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实际相结合,既反对“质胜文”,又反对“文胜质”.“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选集》合订本P826,以下引用此书时只注明页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P826)将“文质论”创造发展为“文”要表现“质”,艺术形式要反映革命内容.“我们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P826)


三、文艺的主体性与孔子的“意象说”

孔子在美学上、艺术上重客观、重现实主义,他编辑的《诗经》是现实主义的诗篇,开创了中国文学艺术以现实主义为主的传统.孔子提出了“意象说”,主张文学创作不能被动的、原封不动地记录现实生活,要融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他在整理、注释《周易》时说:“圣人立象以尽易.”(《易传系辞传》)对于文学艺术来说,塑形象是为了“尽易”,充分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强调文学艺术的主体性.“意象说”成为我国古代美学和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与西方的摹仿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的美学思想特别强调文学的主体性.他很明确地指出文学艺术是主客观统一的社会意识形态,他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P817)文艺作品不但有社会生活,还有作家的“头脑”,也就是作家的理想、情感渗透到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中.他特别强调作家文艺家的头脑的作用,要求他们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这是要求延安文艺工作者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要为四种人服务,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P812-813)“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P808)

恩格斯说:“我们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①指出了文学作品有主体性倾向,但在许多论述里没有强调文艺的主体性.所以特别强调文学的主体性,不只是继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美学思想,而且受了我国传统美学思想、孔子“意象说”的影响.

四、文学艺术和政治相一致与孔子的“美刺说”

在“礼崩坏乐”的春秋时期,孔子从政做官、举办教育、周游列国、整理史料等,都是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孔子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

在编辑《诗经》时,紧紧围绕其政治标准.“《诗》三百,一言以弊之,曰:‘诗无邪.’”(《论语为政》)从3000多首中遴选305篇.他将学习文学当成从政的手段.“子曰:‘育《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孔子主张文艺干预政治,针砭时弊,提出了“美刺说”,并以此来删诗、编辑《诗经》.《诗经》中的“颂”有“美”无“刺”.“颂者,美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序》)大雅小雅中有“美”也有“刺”.“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小雅四月》)是“怨”是“刺”.“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大雅板》)《毛诗序》说:“《板》,凡伯刺厉王也.”国风无“美”,有“风”,“刺”.《毛诗序》曰:“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所以“风”的含义之一即“讽”,刺也,强调文艺对现实的否定、批判这一面,国风中有许多“怨”诗,“刺”诗.与“美刺说”相关的是“兴、观、群、怨”说.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认为文学艺术可以感发意志,陶冶情操,提高观察认识能力,团结教育群众,针砭时弊.

改造了“美刺说”.“美”并不是美政,而是赞美人民,歌颂人民.“一切人民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P828)对于“刺”应分别情况加以使用.“我们是否废除讥讽?不是的,讥讽是永远需要的.但是有几种讽刺:有对付敌人的,有对付同盟者的,有对付自己队伍的,态度各有不同,我们并不一般地反对讥讽,但是必须废除讥讽的乱用.”(P829)对人民,对同盟者就不能用讽刺,暴露,对敌人的讽刺就不是规劝,而是暴露打击.继承和改造了“兴、观、群、怨”的理论,他说文学艺术“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P805)文艺要起到团结和联合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作用.去掉了“怨”中的规劝、中和的一面,发展为积极地投入革命斗争,“打击敌人,消灭敌人.”

五、结语

孔子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批判地继承了孔学中的“仁学”、“文质论”、“意象说”和“美刺说”等论述.

类似论文

音乐与文学美学内涵的内在联系

全部艺术门类实际上都是人类对于美的领会理解和诠释,在美学意义视角上来讲音乐和文学具有一样的内涵 音乐运用“流动̶。
更新日期:2024-8-23 浏览量:107432 点赞量:23584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的内在联系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联系 人的全面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之前。
更新日期:2024-2-22 浏览量:34196 点赞量:8904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摘要: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的发展情况与展现出的美学思想,旨在传承中国古典。
更新日期:2024-11-15 浏览量:142431 点赞量:30429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导学案的编写和

【中图分类号】G633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75-02 导学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
更新日期:2024-6-21 浏览量:82941 点赞量:18712

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摘 要】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它不但在中国宗教界影响广泛,而且在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绘。
更新日期:2024-7-28 浏览量:95747 点赞量:21209

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价值观

摘 要 《文心雕龙》全书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
更新日期:2024-4-14 浏览量:56277 点赞量:1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