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中受试者权益并保障其安全,保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真实,科学,可靠和可追溯,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过程的规定,包括方案设计,实施,监查,核查,检查,数据采集,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等.

第三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遵循原则,科学原则,并遵守本规范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中进行,以确认或验证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五条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遵循本规范.

第七条本规范不适用于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

第二章试验前准备和必要条件

第八条进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明确的试验目的,并应权衡对受试者和公众健康预期的受益及风险,预期的受益应超过可能出现的损害.

第九条临床试验前,申办者必须完成试验用医疗器械的临床前研究,包括产品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作用机理,预期用途及适用范围,适用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检验,动物试验以及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等,且结果须能支持所提议的临床试验.质量检验结果包括自检报告和由国家规定的检测机构出具的一年内合格的注册型式试验报告.

第十条临床试验前,申办者必须准备充足的试验用医疗器械,且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研制必须符合适用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第十一条所选择的试验机构必须是国家规定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且设施和条件应满足安全有效地进行临床试验的需要.所有研究者都应具备承担该项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并经过培训.临床试验开始前,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与申办者应就试验设计,试验质量控制以及试验中的职责分工等达成书面协议.

第十二条临床试验必须获得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委员会的批准,对列入《临床试验较高风险医疗器械目录》的,还必须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

第十三条在试验开始前申办者还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接受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备案情况通报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的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卫生计生主管部门.

第三章受试者权益保障

第十四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确定的准则,当《赫尔辛基宣言》发生修订时,以最新版本《赫尔辛基宣言》为准.

第十五条审查与知情同意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参与临床试验的各方应按试验中各自的职责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六条申办者应避免对受试者,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监督者或其他参与或有助于临床试验的各方有不良影响或误导.

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也应避免对受试者,申办者,监督者或其他参与或有助于临床试验的各方有不良影响或误导.

委员会应当秉承和科学的原则,审查和监督临床试验的实施.

第十七条申办者,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不应夸大参与临床试验的补偿措施,以误导,怂恿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

第十八条在临床试验前,申办者应通过研究者,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向委员会至少提交以下文件:

(一)临床试验方案,

(二)研究者手册或等效文件,

(三)知情同意书样张和其他任何提供给受试者的书面材料,

(四)招募受试者和向其宣传的程序性文件,

(五)病例报告表样张,

(六)自检报告和产品型式试验报告,

(七)主要研究者简历,专业特长,能力,接受培训和/或其他能够证明其资格的文件,

(八)临床试验机构的设施和条件能够满足试验的综述,

(九)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制造符合适用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声明,

(十)委员会履行职责所需要的其他文件,

第十九条在临床试验过程中,若有下列情况之一发生,研究者应及时向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报告,并经其及时通报申办者,报告委员会.

(一)严重不良事件,

(二)影响受试者权益,安全和健康或临床试验科学性的临床试验方案偏离.包括请求偏离和报告偏离.但为保护受试者权益,安全和健康,在紧急情况下发生的偏离除外,可形成文件,事后尽快按相应规定报告,

(三)进度报告.包括安全性总结和偏离报告,

(四)对委员会已批准文件的任何修订.但对不影响受试者权益,安全和健康,或者与临床试验目的或终点不相关的非实质性改变的除外,可书面告知,

(五)暂停或终止通知,

(六)暂停后恢复临床试验的请求和论证.

第二十条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对临床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等文件的修订,请求偏离,已暂停临床试验的恢复,应获得委员会的书面批准方可继续实施.

第二十一条受试者的选择一般应在非弱势群体中选取.只有当不能在非弱势群体中选取时,才可以在弱势群体中选取,但要遵守委员会的其他附加要求.弱势群体参与的临床试验应针对其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设计,并有益于其健康.

第二十二条在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前,研究者应当充分向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法定人说明临床试验的详细情况,包括已知的,可预见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等.经充分和详细解释后由受试者或其法定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署姓名和日期,执行知情同意的研究者也需在知情同意书上签署姓名和日期.

第二十三条《知情同意书》一般应包括以下有关内容及事项的说明:

(一)研究者的姓名及相关信息,

(二)临床试验机构的名称,

(三)试验名称,目的,方法,内容,

(四)试验过程,期限,

(五)试验的资金来源,可能的利益冲突,

(六)预期受试者可能的受益和已知的,可预见的风险及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七)受试者可获得的替代诊疗方法及其潜在受益和风险的信息,

(八)需要时,说明受试者可能被分配到试验的不同组别,

(九)受试者参加试验应是自愿的,且在试验的任何阶段有权退出而不会遭到歧视或报复,其医疗待遇与权益不受影响,

(十)必须使受试者了解,参加试验及其在试验中的个人资料均属保密,但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申办者在工作需要时按规定程序可以查阅受试者参加试验的个人资料,

(十一)如发生与试验相关的伤害,受试者可以获得治疗和/或经济补偿,

(十二)试验期间,受试者可随时了解与其有关的信息资料,

(十三)知情同意书应采用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法定人能理解的语言和文字,

(十四)在试验过程中,受试者可能获得的免费诊疗项目和其他相关补助,

(十五)知情同意书不应当含有会引起受试者放弃或视为放弃任何合法利益的语言,也不应当含有免除或视为免除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申办者或其人应负责任的语言.

第二十四条其他情况下获得知情同意的条件:

(一)对无行为能力的受试者,如果委员会原则上同意,研究者认为受试者参加试验符合其本身利益时,则这些病人也可以进入试验,但试验前应由其监护人或法定人签名并注明日期,

(二)在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法定人均无阅读能力时,则在整个知情过程中应有一名见证人在场,经过详细解释《知情同意书》后,见证人阅读知情同意书与口头知情内容一致,由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法定人口头同意后,见证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并注明日期,见证人的签名与研究者的签名应在同一天,

(三)未成年人作为受试者,必须征得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当未成年人能做出同意参加试验的决定时还应征得其本人同意,

(四)在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无法取得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法定人的知情同意,如缺乏已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试验用医疗器械有望挽救其生命,恢复健康,可考虑作为受试者,但需要在试验方案和有关文件中明确接受这些受试者的条件和程序,并事先取得委员会同意,

(五)如发现涉及试验用医疗器械的重要新资料或预期以外的临床影响,应当对《知情同意书》相关内容进行修改,且应当将修改的《知情同意书》送委员会认可后,经受试者或其法定人重新签名确认.

第二十五条知情同意的签署应在受试者接受任何试验步骤之前.如在第二十四条第四款的情况下不能在试验 之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则应尽快补签并注明补签的日期和相关的解释.任何修改应当在《知情同意书》后面附有书面解释理由.

第二十六条《知情同意书》应注明制订的日期或修订后版本的日期,这一信息将有助于确认使用的是正确的版本.如《知情同意书》在试验过程中有修订,修订版的《知情同意书》执行前需再次经委员会审查批准.修订版的《知情同意书》被批准并送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后,所有未结束试验流程的受试者如受影响都必须签署新修订的《知情同意书》.

第二十七条受试者有权在临床试验的任何阶段退出.

第四章临床试验方案

第二十八条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申办者应当按照试验用医疗器械的不同类别,风险,预期用途等特性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

第二十九条对尚未在境内外出现的,安全性和/或性能从原理上还未经医学证实的全新产品,临床方案设计时一般应先进行小样本可行性试验,待初步确认其安全性后,再根据统计学要求确定样本量开展后续临床试验.

第三十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一般信息

1.试验题目,方案的编号,版本号和日期,

2.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

3.申办者的名称,地址,相关资质和,对于申办者为境外机构的,还应当提供人的名称,地址,相关资质和,

4.参与临床试验机构的名称,地址和参与试验的所有研究者的姓名,资质及,

5.监查计划.试验方案应说明在试验期间应遵守的监查安排以及计划的原始数据核查范围,

6.数据和质量管理.试验方案应说明或引用关于数据库管理,数据处理,原始数据监查和检查,数据存档,存档时间及其他适当的质量保证方面的程序,

7.临床试验的总体概要.

(二)临床试验的背景资料

(三)试验目的

应详细描述临床试验的假设,主要目的和次要目的以及在试验中使用该器械的人群,至少应包括:

1.要验证的试验用医疗器械的使用声明和预期用途及性能,

2.要评估的风险和可预见的试验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3.要通过临床试验获得统计数据,以评价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特定假设是否成立.

(四)试验设计

1.试验的设计应保证试验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试验数据的可信性,

2.试验方案设计应包括下列信息:

(1)试验方法的描述及选择理由,如:随机,对照,盲法,是否多中心等,

(2)为减少,避免偏倚要采取的措施及说明,如:随机化方法和步骤,设盲方法,揭盲方法和紧急情况下破盲规定等,

(3)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及选择理由,

(4)为证明试验终点的可靠性,陈述选择将要测量的变量的理由以及用于评估,记录和分析变量的方法和时间安排,

(5)用于评估研究变量的测试设备以及用于监视,维护和校准的装置情况,

(6)试验用医疗器械和对照用医疗器械的有关信息:人体使用情况描述,对照用医疗器械的选择理由,每个受试者预期使用试验用医疗器械的数量,频次及其理由等,

(7)使用的其他相关医疗器械或药物列表,

(8)受试者的入选和排除标准,

(9)受试者停止试验或试验治疗的标准和程序说明,包括停止的时间和方式,

(10)从退出受试者收集数据的类型和时间选择,退出受试者的随访,

(11)替换受试者的决定和方式,

(12)监查受试者依从性的程序,

(13)入组分配,

(14)受试者参加试验的预期持续时间,全部试验周期,包括随访的次序和期限的说明,

(15)关于停止个别受试者,部分试验和全部试验的"停止规则"或"终止标准"的描述,

(16)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记录,处理及随访形式和期限,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方法,器械缺陷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17)病例报告表的规定,直接记录在病例报告表上的所有数据和被考虑作为源数据的表述,

(18)可能对试验结果或对结果解释有影响的任何已知的或可预见的因素.

(五)有效性评价方法

1.有效性参数的说明,

2.评价,记录和分析有效性参数的方法和时间选择.

(六)安全性评价方法

1.安全性参数的说明,

2.评价,记录和分析安全性参数的方法和时间选择.

(七)统计考虑

1.统计学设计,方法和分析规程的描述及其理由,

2.计划招募的受试者数目.样本大小的选择理由应包括使用的显着性水平,试验的把握度,预计的脱落率和临床方面的理由.样本量的确定应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以及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样本量.每一适用的病症,器械的每一功能,都应确定临床试验样本量,除非有理由证明能予以覆盖,

3.终止试验的标准及其理由,

4.所有数据的统计方法,连同缺失,未用或错误数据和不合理数据的处理方法,应包括中途退出和撤出数据,以及在验证假设时排除特殊信息的理由,

5.报告偏离原定统计计划的程序.原定统计计划的任何变更应当在方案中和/或在最终报告中说明并给出理由,

6.纳入分析中的受试者的选择标准及理由.

(八)对临床试验方案修正的规定

1.试验方案中应规定对偏离方案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需要修正方案或终止方案.对试验方案的所有修正应当经申办者,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同意并记录修正理由,

2.当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的最初名单有改动时,每次改动可无需采用正式修正方案的方式更新名单,可由申办者留存一份更新名单,需要时提供,但最终报告应当提供所有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的最终名单,

3.以上情况应报告委员会,对列入《临床试验较高风险医疗器械目录》的,还应当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申请和报告.

(九)对不良事件和器械缺陷报告的规定

1.明确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和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等器械缺陷的紧急联络人,并描述其详细情况,

2.可预见的不良事件详情,如:严重/非严重,与器械相关/与器械无关,可能的发生率和控制这些事件的方法,

3.按照适用的规定向申办者,委员会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良事件等器械缺陷的详细程序,包括报告与器械相关/与器械无关事件类型的说明和时间要求.

(十)直接访问源数据/文件

申办者应当确保在试验方案中或在其他书面协议中规定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应当接受与试验有关的监查,核查,可直接访问源数据/文件条款.

(十一)学

临床试验涉及的问题和说明以及《知情同意书》样张.

(十二)数据处理与记录保存

(十三)财务和保险

(十四)试验结果发表约定

应表明是否提交试验结果供发表,或者供发表的范围和条件.

(十五)上述的某些信息可以包括在方案的其他参考文件如研究者手册中.临床试验机构的具体信息,试验结果发表约定,财务和保险可以在试验方案中提供,也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协议中述及.

第三十一条多中心临床试验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个试验方案在不同的临床试验机构中同期进行的临床试验,其试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要考虑以下内容:

(一)试验方案由申办者与各临床试验机构及研究者共同讨论认定,并确定一名协调研究者.协调研究者一般应为牵头单位临床试验机构的研究者,

(二)协调研究者应负责临床试验过程中各临床试验机构间的工作协调,在临床试验前期,中期和后期,应组织研究者会议,并和申办者一起对整个试验的实施负责,

(三)各临床试验机构原则上应同期开展和结束临床试验,

(四)各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样本量的分配,大小符合统计分析要求的理由,

(五)申办者应按照试验方案组织培训参加该项试验的所有研究者和其他试验人员,并由申办者和临床试验机构保留记录,

(六)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应当建立数据传递,管理,核查与查询程序,各分中心数据资料应由牵头单位集中管理与分析,

(七)多中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审查,应以审查的一致性和及时性为基本原则.各临床试验机构委员会应由牵头单位负责建立协作审查工作程序,即各临床试验机构试验开始前可以由协调研究者所在临床试验机构的委员会负责审查试验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各参加试验的临床试验机构委员会可以采用会议审查或备案的方式,在接受牵头单位委员会审查意见的前提下,负责审查该项试验在本临床试验机构&# 30340;可行性,包括研究者的资格与经验,设备与条件等.一般情况下,分中心委员会不再对方案设计提出修改意见,但是有权不批准在其临床试验机构进行试验,

(八)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展过程中,所有临床试验机构委员会应对本临床试验机构的临床试验进行跟踪审查,如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应及时审查,并应将审查结论告知申办者,由申办者通报其他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并经其他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及时通知其委员会,如认为必须对方案做出修正,应形成书面文件并通报给牵头单位委员会和申办者,供其考虑和采取相应的行动,以确保各临床试验机构的试验都能够遵循同一方案.基于对受试者的安全考虑,参加试验的临床试验机构委员会有权终止或暂停在其临床试验机构进行的试验,

(九)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束后,各分中心研究者应当分别出具临床试验小结连同病历报告表交由协调研究者汇总完成总结报告.

第五章委员会职责

第三十二条医疗器械委员会至少由五人组成,且应有不同性别的委员.委员应当具有评估和评价所提议试验的科学,医学和学方面的资格和经验,其中至少应有一名委员为从事法律的工作者,一名委员为临床试验机构以外的代表.所有委员应熟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准则及相关规范和管理规定.

第三十三条医疗器械委员会应当遵守国际公认的准则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并形成文件,按照工作程序履行职责.委员会中独立于研究者和申办者的委员才有权参与有关试验的表决和发表意见.

第三十四条委员会召开会议应当事先通知,参加表决人数不能少于5人,做出任何决定应当达到委员会组成成员半数以上.只有参加委员会评审和讨论的委员才可或提出他们的意见和/或建议.研究者可以提供有关试验的任何方面的信息,但不应当参与审议,或发表意见.委员会在审查某些特殊试验用医疗器械时,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如统计学专家等.

第三十五条委员会应从保障受试者权益的角度严格审议试验方案及相关文件,并应重点关注下列内容:

(一)研究者的资格,经验以及是否有充分的时间参加审议中的临床试验,

(二)临床试验机构的人员配备及设备条件等是否符合试验要求,

(三)受试者可能遭受的风险程度与试验预期的受益相比是否合适,

(四)试验方案是否充分考虑了原则,是否符合科学性,包括研究目的是否适当,受试者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其他人员可能遭受风险的保护以及受试者入选的方法是否科学,

(五)受试者入选方法,向受试者或其监护人/法定人提供的有关本试验的信息资料是否完整,受试者是否可理解,获取知情同意书的方法是否适当.

必要时委员会应组织受试人群代表对资料的可理解程度进行测试,评估知情同意是否适当.评估结果应书面记录并保存至临床试验结束后十年,

(六)受试者发生与临床试验相关的伤害或死亡,给予治疗和补偿措施是否充分,

(七)对试验方案提出的修正意见是否可接受,

(八)是否能够在临床试验进行中定期分析评估对受试者的可能危害,

(九)对试验方案的偏离可能影响受试者权益,安全和健康,或影响试验的科学性,完整性,是否可接受.

第三十六条委员会接到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申请后应召开会议,审阅讨论,签发书面意见,盖章,并附出席会议的人员名单,专业情况及本人签名.委员会的意见可以是:

(一)同意,

(二)作必要的修正后同意,

(三)不同意,

(四)终止或暂停已批准的试验.

第三十七条委员会根据现有资料和认知水平同意一项临床试验开展后,如果发现受试者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可以在任何时间暂停或终止该项临床试验的进行,并给出书面理由.

第三十八条被暂停或终止的临床试验,未经委员会同意,不得继续进行.

第三十九条委员会应当保留全部有关记录至完成试验后至少十年,研究者,申办者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要求委员会提供以上有关记录.

第六章申办者职责

第四十条申办者负责发起,申请,组织,监查临床试验,并对临床试验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申办者通常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若申办者为境外机构,则必须在中国境内指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作为人.人承担申办者所有的责任.

第四十一条申办者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研究者手册,临床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病例报告表,有关标准操作规程及其他相关文件,并负责组织开展临床试验所必需的培训.

第四十二条申办者应根据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特性,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中选择试验机构和研究者.申办者在与临床试验机构签署临床试验协议前,应当向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提供最新的研究者手册及其他相关文件,以供其审议决定是否可以承担该项临床试验.

第四十三条研究者手册应当包括:

(一)基本信息.至少应当包括: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名称,研究者手册的版本和日期,若有修订,应当提供适当的修订历史概述,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申办者或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

(二)试验用医疗器械的概要说明.至少应当包括:

1.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特点,结构组成及图示,作用机理,规格型号及划分等相关信息,以便能够全面识别和追溯试验用医疗器械,

2.试验用医疗器械的适用范围,预期用途,包括所建议的临床适应症和禁忌症,预定的使用人群,

3.试验用医疗器械中所用材料的介绍,尤其是与组织或体液接触的试验用医疗器械材料,包括药械结合产品,人和/或动物组织或它们的衍生物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详情,

4.试验用医疗器械安装和使用说明及标签样稿和样品(图片),包括必要的储存和处理要求,使用前安全性和性能检查以及使用后要采取的有关措施等,

5.使用试验用医疗器械所必需的培训,

6.在使用试验用医疗器械的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必要医疗措施说明.

(三)支持试验用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临床试验设计理由的概要和评价,至少包括:

1.文献综述.相关科学文献和/或未发表的数据和报告的评论性综述以及所查询的文献清单.该综述应能证明开展该临床试验的合理性,

2.该试验用医疗器械临床前生物学研究,非临床实验室研究和动物实验的数据摘 要和评价,以证明该试验用医疗器械在人类受试者中使用的合理性,

3.与该试验用医疗器械类似特性的医疗器械以往临床试验中有关发现的摘 要和相关临床经验的总结.同时应当描述试验用医疗器械与类似特性的医疗器械在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制造材料,技术参素和预期用途等方面的异同,

4.相关工艺和相关验证过程的总结,以证明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发挥预期用途.其中应当包含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一年内出具的结论为合格的全项注册型式试验报告,

5.该试验用医疗器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报告,也就是已知的和潜在的临床试验风险和受益分析及评估简述,

6.经预评价的该试验用医疗器械适用的技术标准及其编制说明以及相关安全性标准目录,

7.对试验人群的要求和试验用医疗器械存在人种差异可能性的描述,

8.其他与试验相关的文献和数据.

(四)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制造符合适用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声明.

第四十四条申办者在组织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中不得扩大宣传试验用医疗器械的机理和疗效.

第四十五条在临床试验过程中,申办者得到新的重要信息时,应当及时对研究者手册及相关文件进行修订并通过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提交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提交研究者.

第四十六条申办者应当与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就下列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试验方案实施临床试验,

(二)遵循数据记录/报告程序,

(三)接受监查,核查和检查,

(四)保留与试验有关的基本文件直至申办者通知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这些文件不再需要为止,

(五)申办者应当向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提供具有易于识别,正确编码并贴有"试验用"特殊标签的,质量合格的试验用医疗器械.试验用医疗器械应按临床试验方案的需要进行适当包装和保存,

(六)申办者应当确定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允许运输条件,储存条件,储存时间,有效期等,

(七)申办者负责向临床试验机 构和研究者提供试验用医疗器械,但是在得到委员会批准前,申办者不得向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提供,

(八)申办者应当制定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如:试验用医疗器械的运输,接收,储存,分发,处理,回收等,以便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遵循,保持其一致性.

第四十七条对列入《临床试验较高风险医疗器械目录》的医疗器械,在开始临床试验前,申办者应当按规定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申请,并提交所需要的详细资料.

第四十八条申办者对试验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负责.当发现可能影响受试者安全或试验实施,可能改变委员会对继续试验的批准情况时,申办者应当立即通知所有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并做出相应处理.

第四十九条申办者可暂停或终止临床试验,但须在暂停或终止决定后一周内通知所有临床试验机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并经其及时通知相应的研究者,委员会,书面阐明理由.对暂停的临床试验,未经委员会同意,不得重新开展.在试验结束后,申办者应当书面告知其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五十条申办者应当保证实施试验的所有研究者严格遵循临床试验方案.当申办者发现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不遵从临床试验方案,本规范或有关法规进行临床试验时,申办者应指出以求纠正,如情况严重或持续不改,则应终止试验,并向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告.

第五十一条申办者应对临床试验中发生与试验相关的伤害或死亡的受试者提供及时,必要的治疗和相应的经济补偿,但由医疗事故所致的除外.

第五十二条申办者应当为临床试验选择监查员,监查的责任由申办者承担.

第五十三条监查员应有相应的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统计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并经过必要的培训,熟悉本规范和有关法规,熟悉有关试验用医疗器械的非临床和同类产品临床方面的信息以及临床试验方案及其相关的文件.监查员人数及监查的次数取决于临床试验的复杂程度和参与试验的临床试验机构数目.

第五十四条监查员应遵循由申办者制定的试验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查标准操作规程,督促临床试验的进行,以保证临床试验按方案执行.具体职责包括:

(一)在试验前确认临床试验机构已具有适当的条件,包括人员配备与培训,实验室设备齐全,工作情况良好,估计有足够数量的受试者,参与研究人员熟悉试验要求,

(二)在试验前,中,后期监查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是否遵从已批准的临床试验方案,本规范和有关法规,

(三)除第二十四条第四款情况外,确认每位受试者在参与试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受试者的入选情况及试验的进展状况.对研究者未能做到的随访,未进行的试验,未做的检查,以及是否对错误,遗漏做出纠正等,应清楚,如实记录.对修订的知情同意书,确认未结束访视并受影响的受试者重新签署,

(四)确认所有病例报告表填写正确,并与原始资料一致.所有错误或遗漏均已改正或注明,经研究者签名并注明日期.每一试验的病种,病例总数和病例的性别,年龄,治疗效果等均应确认并记录,

(五)确认受试者退出试验或不依从知情同意书规定要求的情况记录在案,并与研究者讨论此种情况,

(六)确认所有不良事件,并发症和其它医疗器械缺陷均应记录在案,严重不良事件和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缺陷在规定时间内做出报告并记录在案,

(七)负责对试验用医疗器械样品的供给,使用,维护及运输,接收,储存,分发,处理,回收过程进行监查,

(八)监督临床试验过程中相关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校准,

(九)确保研究者收到的所有临床试验相关文件为最新版本,

(十)每次监查后应当做一书面报告递送申办者,报告应述明监查日期,时间,监查员姓名,监查地点,研究者姓名,监查内容,项目完成情况,监查的发现,事实,偏离,结论以及对错误,遗漏做出的纠正等.

第五十五条申办者应当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必要时可组织相关人员对临床试验开展情况进行核查,评估临床试验是否符合试验方案,本规范和其他相关法规的要求.

第五十六条申办者指定核查人员.核查人员应当独立于临床试验,并具有相应的培训和经验.核查方案和核查程序取决于临床试验的重要性,受试者数量,临床试验的类型及复杂性,受试者风险水平等.

第五十七条核查适用于下列情况:

(一)常规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

(二)评估监查活动的有效性,

(三)出现严重的或反复的临床试验方案偏离,或者涉嫌欺诈时.

第五十八条对于严重不良事件和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缺陷,申办者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向所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应当向参与试验的其他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通报,并经参与试验的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及时通知该试验机构的委员会.

第五十九条申办者若采用电子临床数据库或远程电子临床数据系统,则应确保临床数据的受控,真实,并应形成完整的验证文件.

第六十条对于多中心临床试验,申办者应当保证在临床试验前已制定文件,明确协调研究者和其他研究者的职责分工.

第六十一条对于多中心临床试验,申办者应当保证促进各研究者之间的沟通,应当按照临床试验方案组织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并组织对参加试验的所有研究者进行临床试验方案和试验用医疗器械使用和维护的培训,以确保临床试验方案和试验用医疗器械操作的一致性.

第六十二条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申办者应当保证病例报告表的设计严谨合理,能使协调研究者获得各分中心临床试验机构的所有数据.

第七章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职责

第六十三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应当是国家规定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且必须具备有与临床试验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并具有对试验监督和组织的能力,同时设置有独立的委员会.

第六十四条临床试验机构应当设立相对独立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配备相应人员,设备设施,建立工作人员培训,质量监督,不良事件处置和报告等相关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

第六十五条临床试验机构在接受一项临床试验前,应当根据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特性,对相关资源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接受该临床试验.

第六十六条临床试验机构应当妥善保存临床试验记录和基本文件.

第六十七条负责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该临床试验机构中具有相应专业副高以上技术职务和资质,

(二)具有试验用医疗器械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必要时应经过有关培训,

(三)熟悉申办者要求和其所提供的与临床试验有关的资料,文献,

(四)有能力协调,支配和使用进行该项试验的人员和设备,且有能力处理试验用医疗器械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其他关联事件,

(五)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规范相应的总则.

第六十八条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应当与申办者就开展临床试验相关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在开始临床试验前,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应当配合申办者向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按规定递交相关文件.

第六十九条研究者应当确保有关人员按照申办者提供的最新研究者手册等资料,熟悉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原理,适用范围,产品性能,操作方法,安装要求及技术指标,了解该试验用医疗器械的临床前期研究资料和安全性资料,掌握申办者推荐的临床试验可能产生风险的防范及紧急处理方法.

第七十条研究者应当保证所有试验参与人员充分了解临床试验方案,相关规定,试验用医疗器械特性及他们与试验相关的职责,并确保有足够数量并符合试验方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在合同约定的试验期内,按照相关规定安全地实施和完成试验.

第七十一条研究者应保证将试验用医疗器械只用于该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并不得收费.

第七十二条研究者必须严格遵循临床试验方案,没有申办者的同意和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研究者不得偏离或实质性改变方案,除非在必须消除临床试验受试者的直接危险等紧急情况下,但事后需要以文件的形式经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向申办者,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或报告.

第七十三条研究者负责招募受试者,与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法定人谈话.有责任向受试者说明试验用医疗器械以及试验有关的详细情况,告知受试者可能的受益和已知的,可预见的风险及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取得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法定人签字并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

第七十四条研究者或参与试验的其他人员,不应当强迫或不正当地影响受试者参加或继续参加试验.

第七十五条研究者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发现试验用医疗器械预期以外的不良事件时,应当和申办者共同对《知情同意书》相关内容进行修改,按相关工作程序报委员会审查同意后,由受影响的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法定 人对修改后的知情同意书进行重新签名确认.

第七十六条研究者负责做出与临床试验相关的医疗决定,在发生与试验相关的不良事件时,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应当保证为受试者提供足够,及时的治疗和处理.当受试者出现并发疾病需要治疗和处理时,研究者应当及时告知受试者.

第七十七条在临床试验中出现的所有严重不良事件,研究者应当立即对受试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书面报告所属的临床试验机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并经其书面通知申办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在24小时内应当书面报告相应的委员会和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死亡事件,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应当向委员会和申办者提供所需要的全部附加资料.

第七十八条研究者对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和发现的器械缺陷,必须予以记录.研究者还应和申办者一起分析事件原因,形成书面分析报告,提出继续,暂停或终止试验意见,经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报委员会审议.

第七十九条研究者应保证将临床试验数据准确,完整,清晰,及时地载入病例报告表.病例报告表应当由研究者签署,任何数据的更改必须由研究者做出,并签名和标注日期,同时保留原始记录.

第八十条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对临床试验所形成的数据,文件,各种记录的准确性,清晰性和安全性负主要责任.

第八十一条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应当接受申办者的监查和核查,以及委员会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并根据监查和核查人员,委员会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他们审查所需的与试验有关的全部记录,以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

第八十二条由于某种理由,如:当发现风险超过可能的受益或已经得出足以判断试验用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结果时,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需要暂停或终止临床试验时,应当通知受试者,并保证受试者的适当治疗和随访,同时应当立即报告临床试验机构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并由其通知申办者,报告委员会,提供暂停或终止试验的详细书面解释.必要时,应当通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八十三条由于某种理由,如:当发现风险超过可能的受益或已经得出足以判断试验用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结果时,研究者接到申办者或委员会需要暂停或终止临床试验的通知时,应当及时通知受试者,并保证受试者的合适治疗和随访.

第八十四条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对申办者违反有关规定或者要求改变试验数据,结论的,应当向申办者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报告.

第八十五条临床试验结束时,研究者应当确保完成各项记录,报告.同时,研究者还应确保收到的试验用医疗器械与所使用的,废弃的或返还的数量相符合,确保剩余的其它试验用医疗器械妥善处理并记录存档.

第八十六条研究者可根据临床试验的需要,授权有资质的相应人员进行受试者招募,知情同意,与受试者持续沟通,临床试验数据记录,试验用医疗器械管理等.研究者应对授权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形成相应的文件.

第八章记录与报告

第八十七条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应确保将任何观察与发现均正确完整地予以记录,并认真填写病例报告表.记录至少应包括:

(一)所使用的试验用医疗器械的信息,包括器械的名称,型号,规格,接收日期,批号或系列号等,

(二)每个受试者相关的病史及病情进展等医疗记录,护理记录等,

(三)每一受试者使用试验用医疗器械的记录,包括每次使用的日期,时间,器械的状态等,

(四)记录者的签名及日期.

第八十八条临床试验记录作为原始资料,不得随意更改.如果确需作更正时应当说明理由,签名并注明日期.

对显着偏离或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以外的数据应当加以核实,由研究者作必要的说明.

第八十九条申办者应准确,完整地记录与临床试验相关的信息,内容包括:

(一)试验用医疗器械运送和处理记录.包括器械的名称,型号,规格,批号或序列号,接收人的姓名,地址,运送日期等,器械退回维修或试验后医疗器械样品回收与处置日期,原因和处理方法等,

(二)与临床试验机构签订的协议,

(三)监查报告,核查报告,

(四)严重不良事件和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器械缺陷的记录与报告.

第九十条研究者应当按照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求,验证或确认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完成《临床试验报告》.

第九十一条对多中心试验,各分中心临床试验小结应当至少包括临床试验概况,一般临床资料,试验用医疗器械及对照用医疗器械的信息描述,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处理情况,方案偏离情况说明,病例报告表等.

第九十二条临床试验报告应与试验方案一致,主要应包括:

(一)一般信息

试验用医疗器械名称,型号规格,临床试验机构,方案编号,方案版本号和日期,研究者,申办者等.

(二)摘 要

(三)简介

简单介绍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相关研发背景,如原因,目的,目标人群,治疗,时间,主要终点等.

(四)临床试验目标

(五)临床试验方法

(六)临床试验内容

(七)临床一般资料

1.试验范围,如病种,

2.病例的选择

(1)入选标准

(2)排除标准

3.样本量的计算

4.病例数

入组情况

(八)试验用医疗器械和对照用医疗器械/对照诊疗方法

1.试验用医疗器械

2.对照用医疗器械/对照诊疗方法

(九)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及评价方法

1.统计分析方法

(1)分析人群

(2)统计分析方法

2.统计评价方法

(1)有效性终点

(2)安全性终点

3.缺失值和异常值的处理

(十)临床评价标准

1.有效性评价标准

(1)主要指标

(2)次要指标

2.安全性评价标准

(1)主要指标

(2)次要指标

(十一)临床试验的组织结构

(十二)情况说明

(十三)临床试验结果

(十四)临床试验中发现的不良事件及其处理情况

1.不良事件定义

2.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判定

3.不良事件与试验用医疗器械及操作关系的判定

4.严重不良事件定义

5.本试验发现的不良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器械缺陷及其处理情况

(十五)临床试验结果分析,讨论,尤其是适应症,适用范围,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十六)临床试验结论

(十七)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十八)试验人员名单

(十九)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二十)研究者签名及临床试验机构意见

第九十三条《临床试验报告》应当由研究者签名,注明日期,并经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审核,注明日期并盖章后交申办者.对于多中心临床试验,各分中心临床试验小结应当由该中心的研究者签名,注明日期,并经该中心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审核,注明日期并盖章后交牵头单位,由牵头单位完成的《临床试验报告》应当由牵头单位的协调研究者签名,注明日期,并经牵头单位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审核,注明日期并盖章后交申办者.对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临床试验报告》应当包含各分中心的临床试验小结.


第九十四条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应配合申办者确保临床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第九章试验用医疗器械管理

第九十五条试验用医疗器械不得销售.

第九十六条申办者应当参照《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对试验用医疗器械作适当的包装与标识,并标明为"试验用".

第九十七条试验用医疗器械的记录应包括生产日期,产品批号,序列号等与生产有关的记录及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有关的检验记录以及装运,维护,交付各临床试验机构使用,试验后回收与处置日期等方面的信息.

第九十八条试验用医疗器械的使用由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负责,研究者必须保证所有试验用医疗器械仅用于该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其用法应遵照试验方案.研究者在试验期间应按照要求储存和保管试验用医疗器械.试验后对试验用医疗器械的处理,研究者应当按照与申办者的协议规定进行,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上述过程需由专人负责并记录在案.研究者不得把试验用医疗器械转交任何非临床试验参加者.

第十章临床试验基本文件管理

第九十九条临床试验基本文件的管理可用于评价申办者,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对本规范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的执行情况.基本文件应当接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

第一百条在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与申办者应当建立基本文件保存制度.临床试验基本文件分为三个部分:临床试验准备阶段,临床试验进行阶段和临床试验终止或完成后.

第一百零一条临床试验机构应保存临床试验资料至临床试验结束后十年.申办者应保存临床试验资料至无该医疗器械使用时.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一百零二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申办者,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可根据试验用医疗器械的不同特点,确定不适用的条款,并说明不适用的理由.

第一百零三条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中, 对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或验证的过程.

试验用医疗器械,是指临床试验中对其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确认或验证的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

对照用医疗器械,是指在临床试验的对照组中使用的治疗性,非治疗性医疗器械或安慰物.

临床试验方案,是指有关临床试验的题目,目的,设计,方法学,统计学考虑和组织等文件,通常也包括试验的背景,理论基础.

申办者,是指临床试验的发起,管理和提供财务支持的公司,机构或组织.

研究者,是指负责在一个临床试验机构中实施临床试验的人,如果在一个临床试验机构中是由一组人员实施试验的,则研究者指的是这个组的负责人,也称主要研究者.

多中心临床试验,是指按照同一份临床试验方案,在两个及以上临床试验机构实施的临床试验.

协调研究者,是指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负责协调各中心研究者工作的人,一般为牵头单位临床试验机构的研究者.

监查员,是指由申办者任命并对申办者负责的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员,其任务是按照有关要求监查临床试验过程,报告临床试验进展情况和核实有关数据.

受试者,是指被招募参加临床试验的个人,既可以是临床试验中接受试验用医疗器械作用的人员,也可以是对照人员.

弱势群体,是指参与临床试验的意愿受到参与试验的预期受益(无论是否合理)的不当影响的群体,或由于身体存在缺陷,疾病,处在生理的脆弱期和衰老期等自身不可克服的因素造成自主性降低或缺乏的群体,包括未成年人,高龄老人,智力障碍人员,处于危急情况的患者,不能做出知情同意的人员,怀孕妇女等.

知情同意,是指指向受试者告知一项试验的各方面情况后,受试者确认自愿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必须以签名和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作为证明文件.

知情同意书,是指每位受试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试验的证明性文件.研究者需向受试者说明试验性质,试验目的,可能的受益和风险,可供选用的其他诊疗方法以及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受试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使受试者充分了解后自愿表达其同意参加某项临床试验.

委员会,是指在临床试验机构内由医学专业人员,非医学专业人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其职责是对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进行审议,具体来说就是对临床试验方案进行审批,对研究人员资格,设施设备以及知情同意的方法等进行审议并提出相关意见,以保证受试者安全,健康和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监查,是指申办者为了保证开展的临床试验能够遵循已批准的方案,标准操作规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有关适用的管理要求,选派监查员对临床试验机构,研究者进行评价调查,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验证并记录和报告的活动.

核查,是指由申办者发起,对临床试验相关活动和文件的系统独立检查,以确定此类活动的执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报告是否符合临床试验方案,标准操作规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有关适用的管理要求.

检查,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一项临床试验的有关文件,设施,记录和其他方面进行审阅和监督检查等活动.

终止,是指一项试验在完成前被申办者,委员会撤消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停止的情形.

偏离,是指有意或无意地未遵循临床试验方案的要求.

偏倚,是指临床试验结果与真实情况的偏差.

病例报告表,是指按试验方案所规定设计的一种文件,用以记录试验过程中获得每一名受试者的全部信息和数据.

终点,是指用于评估临床试验假设的指标.

源数据,是指临床试验中的临床发现,观察和其他活动的原始记录及其经核准的副本中的所有信息,可用于临床试验重建和评价.

源文件,是指包含源数据的印刷文件,可视文件或电子文件.

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利的医学事件,无论是否与器械相关.

严重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的导致:死亡,病人,使用者或他人健康严重恶化,包括:致命的疾病或伤害,身体结构或身体功能的永久性缺陷,需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需要进行医疗或手术介入以避免对身体结构或身体功能造成永久性缺陷,导致胎儿窘迫,胎儿死亡或先天性异常/先天缺损等事件.

注:在预先存在条件下或按临床试验方案所要求的进行计划住院治疗,并无健康的严重恶化,不被认为是严重不良事件.

器械缺陷,是指临床试验过程中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存在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合理风险,如标签错误,质量问题,故障等.

标准操作规程,是指为有效地实施和完成某一临床试验中每项工作所拟定的标准和详细的书面规程.

设盲,是指临床试验中使一方或多方不知道受试者治疗分配的程序.单盲指受试者不知,双盲指受试者,研究者,监查员或数据分析者均不知治疗分配.

临床试验基本文件,是指各自和合在一起允许评价一个临床试验的执行情况和所得数据的质量文件.

临床数据,是指在有关文献或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中获得的安全性和/或性能的信息.

第一百零四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查申请审批表》等文书的格式范本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工作流程,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另行制定.

第一百零五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2004年1月17日发布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5号)同时废止.

1

类似论文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与工程质量控制

摘 要: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质量管理应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组织结构,并层层建立质量责任制。
更新日期:2024-11-16 浏览量:143680 点赞量:31018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摘 要】现下我国严格规定,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质量必须要做到科学化管理,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更新日期:2024-2-26 浏览量:34920 点赞量:9124

关于铁路工程建设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

摘 要 :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对铁路交通项目建设的需求 为了应对现代快节奏生活对铁路交通的需求,我国近年来加快了铁路、高铁等公。
更新日期:2024-1-22 浏览量:22289 点赞量:6601

通信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摘 要】本文笔者从通信施工企业的主要问题存在于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出发,进一步论述了通信施工企业产生。
更新日期:2024-5-20 浏览量:70464 点赞量:16162

关于金融工程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摘 要】随着金融创新在我国的深入,金融工程对传统会计核算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文章围绕金融工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从确认、计量。
更新日期:2024-12-14 浏览量:157407 点赞量:34301

市政排水工程的施工和质量管理

【摘 要】城市排水工程是一项悠远的工程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为米兰设计了排水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排。
更新日期:2024-10-16 浏览量:131071 点赞量:2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