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真实和真切

舟山中学高考作文讲座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写作

写作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成为人们甄别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才能的重要手段.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科举考试.我们知道,自从隋朝发明了科举考试后,写作,就一直是这个考试的重要手段.正是通过这样的写作方式,士人们显示了他们的见识和能力.

我们知道,一个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要在短时间中考察一个人的能力,莫过于提问并让他回答.当然,口试和笔试不完全相当,但要想在科举中获得好成绩,口试笔试同样重要.虽然,一个人仅仅文章写得好,未必就能当一个好官.但是,写不好文章的,肯定不是一个好官.这是因为,写作,包括了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口头言语能力和书面组篇成章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相互包容的.许多人看重科学工作者(我把所有经过大学教育并从事专业工作的人才都称为科学工作者)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表达能力,并非人人都很重视.有人认为,理工农医方面的科学工作,研究者面对的是物而非人,所以,表达能力并不重要.诚然,文科的科研工作都很倚重研究者的表达能力,其他学科的科研也同样依赖表达能力.所谓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把对外界的感受和理性思考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方式传达给他人.在这一过程中,他掌握的词汇量,对词汇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构词造句的能力等等,对他的表达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种语言方面的能力,同样制约着思维能力.人们常说,语言是思想的现实.所以,一个人的表达能力越强,他的思维能力也越强.这是因为人是使用语言进行思考的,语言掌握得不好,思维怎么可能深入和缜密呢其实,历史上许多优秀的科学家,都是写作上的高手.徐霞客,沈括,宋应星等古人自不必说,现代以来中国科学史上闻名遐迩的重要人物,诸如竺可桢,李四光,华罗庚,苏步青,茅以升,钱学森等,他们的写作能力,都是超一流的.文理互补,从写作的角度看,很有道理.

古人看重写作才能,效果是显着的.起码从隋朝到清朝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是依靠这个办法选拔人才,管理这个社会的.或许有个别人选拔出来并不理想,但多数人还是选拔得对的,起码这种选拔要优越于之前的世袭制和推选制.至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走向八股文的死路,这恰好证明了作文考试必须避免让套话作文得逞,并引导后来的考试者以学写套话作文为荣.

我们的高考作文,应该吸取前人的成果,避免陷入前车之鉴.正确地看待作文对一个人的学养和能力的促进作用,把作文的训练和提高当作对一个人整体素养的提高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学好写作.

去年我曾经在台州听过两节中学语文公开课,非常欣赏,两位年轻教师的作文理念,和我非常一致.这就是:教师教作文,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做一个有完善道德的人,第二,做一个有思想有较强审美能力的人.鲁迅先生说过:喷泉里出来的总是水,血管里出来的总是血.这就是古人说的"功夫在诗外"的意思.这是能写好作文的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作文才写得好.其次,才是命题立意,遣词造句的具体写作方法的传授.

二、怎样的高考作文才是好作文

这个题目其实是一些高三学生常会对我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之上,先应该回答怎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中,其实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好的文章,应该是流传几百上千年,仍然被当作珍宝的.在很多文学选本中,都有着好文章的范本.这类好文章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出自己手,真情实感,是它们的共同点.对于高考作文,我们当然不可能让考生们在短短一个小时中写出名动天下,震惊文坛的奇文,但是,以好文章为榜样学习写作,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的高考阅卷,也只能以这样的标准从高到低衡量高考作文.

我参加了10多年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给多少作文打过分数,自己也记不清了.但我们对作文的评价标准,这些年来应该差不多,变化不大.记得90年代全国统一出卷的时候,教育部考试中心曾经发过一个作文评卷的分项标准.这个分项标准分为基础等级分和发展等级分两部分,基础等级分又分为内容分和表达分两个部分.内容分有题意,中心思想,内容和感情四个方面,表达分有文体,结构,语言和字体四个方面,再加上发展等级分的深刻,丰富,文采和创意,也是四个方面.加起来,就是十二个评分大点.这几年来,我们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规定评卷打分.我想就这几个方面,谈谈我心中的好高考作文.

从理论上讲,基础等级分和发展等级分这十二个评分标准既然是教育部制定的,评卷的时候阅卷教师都应该遵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执行这些标准是有轻重主次之分的,也就是说,有的评分点比较重要,有的就相对次要一点.

从阅卷的角度看,我们首先关注的是考生的作文是否符合题意.我多次说过,高考作文是应试作文,这是一个本质性的定义.应试作文的含义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遵照考试方的要求,由考生本人当场完成规定题目和要求的作文.如果违反上述限定,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是作文,而让作文获得高分,是高考作文阅卷最大的不公.所谓作文,主要是指抄袭作文和套话作文.因此,我们的阅卷工作,在这方面每年都要化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但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并且在制裁措施上日渐严格,比如,全文抄袭的作文,我们都打在7分之下.再比如,一旦被界定为套话作文,最高得分不能超过40分.只有这样,才可能不让那些希望通过这种取巧的方式谋取高分的考生得逞.这种严格,其实是对诚实应考的考生的保护,也是对公平高考原则的维护.虽然从1998年开始的话题作文形式本意在降低审题的重要性,但作为阅卷者,我们其实一直很重视考生的审题能力,把这看作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所出的高考作文题多数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像今年全国很多作文题,给出的几乎都是材料作文题.例如今年广东高考试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他外甥女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等伊雷娜刚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出题老师给出两则材料,看上去仿佛有点绕,实际上讨论的是一个问题:生活在那个时代更好材料中有4个人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但如果简化一下,实际上只有三种观点:A:生活在过去的某个时代好,B:生活在未来的时代好,C:生活在任何时代都好.考生拿到试题后,一定不能因为材料中出现了历史学家汤因比和物理学家居里夫人而发懵,也不能因为材料里有多种文化的概念而犯晕.

像这种新材料作文题,不仅考学生的作文能力,还要考审题能力.虽然题目让你从阅读材料后的思考中命题立意,但你如果完全离开材料,天马行空般写作,那么,这样的作文肯定会被判为不及格.因为,我们在阅卷中常常碰到这种离题万里的作文,文字花团锦簇,内容五色斑斓,但就是与题目没有任何关系.比如上面这个题目,如果一篇作文不讨论"到底生活在那个时代好"这样一 个中心话题,写得再好,你能说这是一篇好作文

高考作文是什么性质的考试如果我们不是对"应试"两字深恶痛绝,那么,我们就应该承认,高考作文就是应试作文.它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按照规定的题目写出一篇作文.在这样严格的规定中,希望考生能获得很大的甚至完全的写作自由度,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取消高考制度,否则,我们将无法回避这种应试作文的考试模式.

我们通过这样的应试考试,希望测量出的是考生的真实的写作水平.这不仅有关高考的公正性,还影响着一代代高中生的成长.

在认定考生的作文为现场作文后,我们才会审读内容分的其他三个方面,即中心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充实,感情是否真挚.中心突出,不仅是说文章的论题要集中,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这就要求考生对论题有深入的思考,还要求有比较独到的见解.考生如果平时能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同时尽可能拓宽一些知识面,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不难.内容的充实不仅指材料的丰富与否,还在于整体表述的内容是否丰瞻.所以,仅仅靠堆砌材料,是算不上内容丰富的.特别是像套话作文那样,平行地堆砌材料,更不行.感情要求真挚,这就排除了那种装腔作势或者唉声叹气的表达,以及仅仅靠掉书袋作文化态取胜的作文.真挚的感情是通过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这要求考生对所表达的内容熟悉且自己曾被感动(无论是爱还是恨).2007年江苏一位考生,在考前帮自己的父亲收割庄稼,文字简朴,但充满情感,最后被评为满分作文,可作为感情真挚这一要求的注脚.

表达分的四个方面,字体工整当然重要,如果字写得歪歪扭扭,甚至看不清楚,扣分是必然的.但依我看,表达分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这是因为,打从话题作文开始以来,总是规定文体不限,10年来,这一条已经被许多人误解成文体上不作要求了.而结构,因为容易模仿,也不是最重要.从学习写作的角度看,其实语言是最见功力的事.一个高中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建立在他12年的学习生涯上.语言能力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有非常大的提升,所以,语言是考察一个考生到底有多少高的写作水平的重要参照依据.更重要的是,掌握母语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今后事业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时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斯大林曾经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书中重申过这一观点,他说:"不论人底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有在语言的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术语和词句底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完全没有语言的材料和完全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的思想,是不存在的."这就是说,语言对思维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语言掌握得好,不仅意味着这位考生的作文好,还意味着这可能是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人才.所以,在表达分中,我们更看重语言这一项.

发展等级分分成四项13个评分点,是为了表彰一些有特点的作文而设立的奖励分.不过,鉴于阅卷情况的复杂(如阅卷老师水平的差异,阅卷标准的难以完全统一,每次阅卷任务重,时间紧等等),为了不使教师们给出的分数有太大的差异,我们对大部分试卷的发展等级分给的都比较均衡,也即发展等级分总是参照基础等级分打分.只有碰到的确在某一点或几点上有明显特点的作文,才考虑给予加分的奖励,但这必须征得作文大组的同意.几年运行下来,我们觉得这样的打分方法还是可行的.

三、高考作文从出题到阅卷,都在努力地限制作文写作走向套话化,让考生努力学会写作.

高考作文的本意,是想通过这样的作文考试选拔人才,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考试,促进大家学写作文.然而,对许多考生来说,想的是如何讨得或者是骗得阅卷老师的欢心,获得高分.这就出现了10年来我们阅卷老师一直在极力反对的抄袭作文和套话作文.所谓抄袭作文,是指原封不动或基本背诵公开发表的文章.抄袭作文比较好理解,对它们的打击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比较让人纠结的是套话作文.

我刚才强调了,高考作文是应试作文.记得在1998年围绕语文高考的大讨论中,很多论者对应试作文表示了很大的不满.他们认为应试作文束缚了考生的思维和能力,而且还把中学语文教学引入歧途.正是在这场讨论之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始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希望以此激活日益僵化的高考作文模式,改善中学语文教学.所谓题意自拟,文体不限,曾经引起很多人的欢呼.大家都认为这样的考试方式一定有益于中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他们的各具特色的个人才能会得到鼓励.不能说,这样的目标一点也没有实现.对于一些在写作上的确很有个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在考试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写出很有特色的好作文.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一个人的成功,很快就引来一大批模仿者,就像我们的手机市场,山寨版几乎占领半壁江山.特别是每年都有的高考满分作文选(现在速度更快更便捷,高考阅卷工作还没有结束,网上已经出现许多真真假假的满分作文)为这种现象推波助澜,引导着后来的考生盲目模仿.后果是,高考作文越来越模式化,从而也越来越让人难以辨别真假好坏.

这种模式化的作文,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作文,大致上可以判断考生是在考场上当场写的,但是,内容空洞,语言花哨,缺乏真情实感,成了这类作文的主要特征.这些作文往往有一个题记,也往往用排比句开头,喜欢用一些华丽的词语.你能感觉到作者的无病和故作高深,文化和历史常常是他们这样做时最好的材料.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和90年代以来文坛流行文化散文有关,也和满天飞的高考满分作文有关.当然,话题作文的形式,更是这种作文泛滥的温床.

第二类作文更异类,它们很多不是在考场上写的,或主要不是在考场上写的,这就是我们一开始称之为"文化作文",后来又更名为"套话作文"的这样一类作文.我对套话作文有这样的说明:

"套话"作文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开拓.也就是说,作文的材料熟烂,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根据我们几年来阅卷的不完全统计,出现在这类"套话"作文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中的"三巨头".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不管你出的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他们都可以用上述这些材料敷衍.

下面是今年作文样卷中我们认为是套话作文的一篇:

我的时间(15号卷)

时间是手表上指针转过的分分秒秒,时间是日出日落,日月交替,时间是春去夏来,秋走冬至,而人生的时间并不是如此,它是由经历的无数大小事件,对的或错的,欢乐的或悲伤的那么一点一滴积累而成.人生的成功在于自己的时间排.

亚里士多德曾说&# 58;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出自他的老师,更早是刻在神庙上的铭文,而这句话正是清晰的告诉了我们在合适的时刻做该做的事.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来警醒我们,秦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朝代,秦始皇治下的秦国重用人才,奖罚分明,军纪严明,先后消灭了六国,使中国大一统,完成了先辈们的梦想,而后北击匈奴,南平吴越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朝代,然而到了秦代末年,秦始皇却施行暴政,高额的税收和高强度的严刑竣法,徭役使民不聊生,秦始皇下令造始皇宫,阿房宫,大型墓地更是使民怨声再道,最后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就像古文中所言,使六国拒秦则民养生丧死而无憾矣.使秦复爱六国,谁得而族灭也.正是秦始皇在六国一统之后,施实暴政,而使人民怨声再道,才导至了秦国的灭亡,这正是对于自己时间把握不当的一个教训.

认识你自己,把握自己的时间是通往成功之顶的大道,那么自然有许多人是把握自己的时间之后成功的.鲁迅作为中国的杰出大文豪,在一生中写出了不少作品,使无数的人们警醒,唤起无数人的民族之情,爱国意识,众所周知,鲁迅本来并不是一位作家而是学医的,在学医时,鲁迅留学日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看一本电影,而中国人却是演的汉奸,在场不仅日本人,连中国人也对这本片子赞扬不止,这让鲁迅十分失望,也因此意识到救人只是救人,救人的思想意识才是真正的救人,从此鲁迅弃医从文,也正知其所想,他的文章给世人带来了许多的警示.鲁迅正是把握了自己,在民族危难之时,以自己的力量以写作的方式唤起了人们的爱国之情最终取得了成功.

时间如风如雨飘乎不定,惟有把握它才能取得成功,正所谓认识你自己,我们应该学鲁迅而非始皇,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改做的事.从这一刻开始,从这一秒开始,把握好我们的时间.

这篇作文主题是传统文化,这与我们今年的作文题有明显的不一致.在写法上,却明显是采用了"套话作文"的模式.

"套话"作文的盛行与话题作文形式有一定关系.因为话题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低,再加上前几年这种类型的满分作文出现得较多,而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来讲,掌握几块材料到考场上去拼凑,远比苦学苦练提高写作能力要容易得多,又不需要承担抄袭的责任.

但是,这种"套话作文"的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它使高考作文遴选考生的区分度受到严重影响,写作能力高的考生与写作能力低的学生得分趋近,

第二,更为严重的是,"套话作文"背后的中学作文教学机制影响一代人的写作能力甚至思维能力的提高.

为了体现高考公平公正的原则,准确引导中学作文教学,我们从2005年开始对"套话作文"的打分执行从严的政策.一般情况下,这类"套话作文"最高分不超过40分.如果符合题意,语言比较流畅,思路清晰,可打在38-40分.表达能力较差的,也可打在36分以下.

在我们多年的反对之下,这种套话作文出现得少了.起码有一些具有中等写作能力的考生,愿意凭自己的实力去拿分,而不是像前几年那样靠写这类套话作文去碰一下运气.但今年的考试,因为材料中使用了一些名人的名字,居然让一些考生自以为找到了空子,非要用套话作文的形式来高分.但我们的标准毫不动摇,一旦认定是套话作文,打的分数是很低的.低到以后让很多想投机取巧的考生不敢投机为止.

当然,我们指出"套话作文"的典型表现,并不意味只要使用了历史文化名人材料就一定是"套话作文"了.阅卷者要根据上述三要素,对作文进行综合判断.

反对写"套话作文","文化作文",并非就是反对中学生写文化题材的作文.正如我前面所说,好文章的关键,是有没有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如果是作者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感受得来的题材,即使只是身边的琐事,也能被作者点石成金,写成好文章.归有光的《寒花葬志》,《项脊轩志》,朱自清的《背影》,丰子恺的《华瞻的日记》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所以,作文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议论和叙述的问题.一篇作文,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感受,思考以及因此产生的情感和思想,它是作者的整体文化素质的表现.作为一名中学生,他首先要追求的就是这样的文化素质.古人强调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其实就是把社会实践和读书结合起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作文当然也需要讲究技法,讲究文章的规律,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如果没有情感和思想,文章的技巧再好,语言再华丽,也是空的.套话作文就是这样一种缺乏作者的情感与思想的作文.

前几年曾经看到一则新闻,说榆林市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座谈会上,一名财政局副局长一上来就讲套话,还一问三不知.市长李金柱直斥:"我不需要你讲大道理,要务实!一问三不知,老百姓白养活了你!"看来,说套话在哪里都不受欢迎,在中高考的考场上也不会受欢迎.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您自己喜欢这样的糊弄人的作文吗您班上的老师喜欢吗您自己和自己的老师不喜欢,那些阅卷老师——他们就是从学校选出来的——又怎么可能喜欢

四、今年的试题分析

浙江省2016年高考作文题: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

请在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本年度高考作文,严格遵循了导向性,可写性和防套性的要求.借作家刘继荣的博文以及网上的议论,把如何正确对待成绩作为一个问题放在了作文题中讨论.努力学习,争取优等成绩,固然是每一个中学生应有的追求.但是,获得优等成绩的学生,总是少数,多数学生都是"中等生".但整个社会弥漫的望子成龙的心态,却让中学生承受了超常规的压力.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压力,如何给自己的中学生涯乃至整个人生定位,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本题提供了多元的主题趋向,让考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让这一讨论更趋理性,导向性很明确.另外,本题贴近生活,中学生有话可说,可写性很强.

防套性也是本次作文命题考虑的重点.从各种高考参考读物和网上的相关资源来看,目前高考作文的应考资料,几乎囊括了所有可能出现的论题和题型.我们认为,要想提高作文题的防套性,只有加强题目的限制性, 让考生紧扣题目提供的材料和含义作文.今年的作文题设置了三种可能的观点,让考生选择一种作文,避免考生漫无边际的发挥.当然,为了让考生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作文题允许考生在文体和立意上有一定自由,同时不规定具体题目,让考生自拟.

根据材料的提示,这个作文题出自刘继荣的一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但如果我们比较试题和这篇博文,还是能看出两者的差异.博文的主题是赞赏甘居中游,争做一个普通人的想法.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样的思想很有意义,一是对当前中国社会中家长们普遍的望子成龙心态的一种反拨,二是让多数"中游"者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这大概也是这篇博文在网络上引起网民关注的主要原因.但是,从高考的角度说,这样的单一主题无论从考生的实际生活还是有利于考生的发挥来说,都是不够的.有人说,高中生中有10%是优等生,80%处于中游状态,我们必须还能让这10%有话可说.我省今年的作文题,却给出了三种可能的观点,这就超越了博文的主题.这给考生的写作提供了多种选择,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考生作文的主题,应该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而非那篇博文,这是要强调的.因为这篇博文写于4年前,在网上的点击率比较高,有的省份还当做现代文阅读材料出版.5月份,钱江晚报出专刊讨论,宁波的报纸也刊登过博文.如果按照博文写作文,读过博文的考生显然占了便宜.因此,我们阅卷是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来制定评分标准.

关于这道题目的题型.有老师说这是新材料作文,在一定意义上,它有点像某些专家概括的新材料作文,比如文体自定,题目自拟等等.但与已经出现过的新材料作文相比,我省今年的作文题有其独特的地方,那就是在立意上,题目规定了三种观点,让考生从中选定其中一个看法写作.我认为,这与现在所谓的新材料作文是有差别的.

高考作文的特殊要求,其最突出之处在于严防宿构套作,让限时即席创作的文章与早有准备修改完善的文章同台比试,是最大的不公平.因而,浙江省作文题延续了一直以来的政策,继续强化作文题的防套特性.本题采用了给材料与适当提供观点相结合的方式,虽然没有给出作文标题,但实质上与前两年的作文题一样,用材料的内在逻辑与所提供观点的外在要求形成了双重限制,尤其是注意项的第二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打破了新材料作文不在材料上对考生的写作加以限制的一般性特征,因而对宿构套作的限制更严格,效果也比较明显,传统题型过宽过大的答题范围所留给宿构套作的漏洞得到了有效的封堵.

这个题目有两个关 键 词,一个是"路上跑的人",也可以称之为"跑步者",另一个是"路边鼓掌的人".当然,大家都能看出来,这两个词具有象征意义."跑步者"是指学校里成绩优异的学生,"路边鼓掌的人"则是指作者"女儿"那样的中等生,其象征意义,博文中说得明确一些,前者指"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主持人"等等社会精英,也就是所谓"英雄",后者则是指"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在试题中,上面这些名词并没有出现,因为全部材料只是中等生"女儿"被全班同学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作者戏称为快要成为英雄了,而"女儿"却表示不想当这种英雄,只想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在这样少的可怜的文字中,考生能读出来的就是,这种"跑路者"是公众瞩目的对象,在班级里大概是成绩突出的优秀生,如果加以联想,则是社会中的成功者,政治家,企业家,知识精英,也包含那些正在努力奋斗的人,也就是潜在的社会精英.而"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则是班级里的"中等生"以及之下的学生,加以延伸,就是占整个社会大多数的普通民众.

是不是可以延伸理解为"红花与绿叶","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呢,从含义上说,有点搭边,但不能完全划等号.更重要的是,这类题目可能很多考生在考前练过,所以,如何写到作文中,还是有讲究的.这就需要研讨题干中第二项要求了."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注意,不是"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义的范围作文"."和"与"或"含义有很大差别.

我省今年的作文题材料的"内容"是什么我想,我前面所说的两个关 键 词起码不能少吧如果不写"跑步者"与"路边鼓掌的人"这两个意象,就不符合作文的要求,应该没有疑义吧当然可以而且应该写材料的"含义",也就是这两个概念的引申义,但首先应该写材料的内容,再做一定的联想,这是今年我省的作文是否切题的一个根本性的标准.如果我们不设定这样一个标准,可能很多类似的作文,都会改头换面甚至"原装"进来.在试批之前,我们曾经设想把这类作文当做离题作文处理,但试批中发现,这样写的考生还不少.征求了部分中学老师的意见,我们把尺子放宽了一些,在审题和立意上这样规定:

1,没有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也就是说,从"跑步者"与"路边鼓掌的人"这两个意象写起,再做联想和生发的,可以看作切合题意,算一类文.这类作文,如果语言,材料和文章的整体结构较好,可以进入50分以上的档次.

2,作文的主题其实是与本试题要求有些差异的"红花与绿叶","主角与配角"等等,但能在开头或结尾处点到跑步或鼓掌这两个词,明显可以看出这是外加的东西,没有自然融入作文中.这类作文可以看做基本符合题意,最高可打42分.

3,完全脱离了试题所给与的材料和含义.这类作文,一般在36分以下了.当然,我们给这些样卷打分的时候,并不完全凭借考生的审题能力,因为作文的评分,根据我们一直遵循的分项打分表,内容项有四个要点,审题只是其中一项,所以要综合考虑.审题的重要性有两个,第一个是甄别某些考生考前背诵一些文章来默写的行为,第二个是考察考生的审题能力.当然,如果能确认某篇作文是考生当场写的,即使偏离了题意,如果综合考虑其他三个方面,还是应该酌情给分的.但是,如果审题错得太离谱,我们是可以凭借这一点,判断该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差的,自然分数就高不上去.

有些老师主张我们对审题应宽松一些,我无法苟同.现在已经不是话题作文时代,这两年作文题强化了审题的要求,是对话题作文在审题上过分宽松的一种反拨.强化审题,又不拘泥于审题,这构成了作文阅卷的一种新立场.出题者持这样的立场,我们阅卷者也应该持这样的立场.这种立场,正是我们一贯的反对套话作文立场的继续.从今年的阅卷情况来看,今年的套话作文仍然比较多,我们对审题不坚持这样的立场,会让一些投机取巧的考生得逞,受损的当然就是那些写作水平高的考生.

今年全国的高考作文题出奇地一致,两份全国卷,再加上15个自主命题省份的作文题,全部采用了材料作文,其中一个省的作文题采用了材料加题目的新标题作文形式(江苏),有四个省在材料中给出了提示(浙江,天津,辽宁,湖南),另外12份试题则全部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自主寻找合适的主题.材料作文重新得宠,是因为话题作文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因而被摈弃,而相对比较简单的标题作文又因为使用过多,几乎找不到没被使用过的合适题目.今年全国的材料作文题总体上是不 错的,社会反响也很好.但是,相对而言,我更倾向于加上提示的材料作文.这是因为,提示多少在给考生一定启发的同时,也相对有更多的约束.这在杜绝套作上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当然,什么事都是有利有弊,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审题的区分度上,可能不及仅仅提供材料,让考生自己立意的题目.

今年全国的作文题,多少会影响明年我省的高考出题,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类似论文

真实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

作文教学效率不高是长期困扰作文教学改革的老问题,虽然几十年来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建立。
更新日期:2024-2-24 浏览量:33052 点赞量:8239

初中话题作文的得与失

摘 要:通过分析话题作文的写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利和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关 键 词ʍ。
更新日期:2024-1-10 浏览量:18182 点赞量:4967

提纲式作文的高分模板

编者按:相对于高考英语试卷中的其他题型,写作是比较容易在短期内有所突破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找到了这个突破。
更新日期:2024-6-28 浏览量:82057 点赞量:17994

我国高考作文现状

笔者以为,在“高考作文”、“参赛作文”和“作家创作”三类“作文”中,“高考作文”的。
更新日期:2024-4-16 浏览量:55225 点赞量:12316

小学生作文批改的新尝试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是生活场景的再现和生命体验&。
更新日期:2024-6-17 浏览量:81036 点赞量:17886

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点 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作文?让每位学生都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这是所有语文。
更新日期:2024-6-12 浏览量:80421 点赞量:17761

找回孩子的真心编织作文的灵魂

关于写作,常听到很多语文教师或者父母这样要求孩子:写人的时候,一定要写出这个人。
更新日期:2024-5-18 浏览量:70016 点赞量:15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