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创作心理窥视

摘 要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批评家.美和死亡是爱伦坡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爱伦坡毕生致力于探寻人类心灵的隐秘,试探人类心理的承受极限.女性形象是“美”的象征.坡笔下的“美”往往与“恐怖”共生并存,甚至到了无美不恐怖的程度.坡要表明的美不是一种性质,而是通过其艺术创作使读者产生一种由恐惧带来的强烈的愉悦感,并感受到理性的“无限”,使灵魂得到升华的艺术效果.

关 键 词 :爱伦坡;创作心理;美;恐怖

一、前言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和文艺批评家,是哥特小说的重要作家.他的创作核心是追求美且表现美.他在《创作的哲学》中说道:“当死亡和美紧密关联时最有诗意,这样一个美丽的女人的死亡无疑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题材,而这种笼罩在恐怖气氛中的死亡则更有意义”.“美”和“死亡”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他认为作家进行小说创作的目的是通过创造一个恐怖和毁灭的想象世界来寻找慰藉,即作家通过艺术创造能使读者得到某种“刺激”,从而使灵魂得到升华的效果.因此,坡的理想美是引起恐怖与敬畏感的那种“壮美”,而他独特的创作风格是其一生命运多舛和其病态心理所致.

二、爱伦坡――命运坎坷的艺术大师

爱伦坡的一生穷愁潦倒,备尝辛劳忧患,无论在他生前也罢,死后也罢,在国内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外界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爱默生称他为“打油诗人”.马克吐温说他的文字不值一读.然而在大洋彼岸坡一直享有盛誉,英国作家斯温伯娜和萧伯纳等人对他的天才成就都称赞不已.法国19世纪著名的象征派诗人波多莱尔和马拉梅等人将他奉为至圣.到20世纪才得到美国本土的承认,评论界对爱伦坡作出高度评价,认为爱伦坡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不朽的地位.

爱伦坡在这个世界上只羁留了40年,爱伦坡的生父母是流浪艺人.他双亲早亡,后则被一个商人之家收养.十几岁时,他和养父的关系便开始恶化,最后竟如针尖对麦芒.也许是得不到温暖和安全感,母亲的幻影一直萦绕在他心头,成为他寻求心灵慰籍的支柱,爱伦坡决意以堕落来表达他对养父的叛逆并选择了一种激烈的颓废方式:他聚赌、酗酒、沉迷风月.他曾经抱怨说,他的敌人把他的精神错乱归因于他的酗酒,而不是把他的酗酒归因于他的精神错乱.尽管爱伦坡的一生穷愁潦倒,受尽人间白眼,不断遭到明暗箭的中伤.然而,无论在他生前也罢,死后也罢,在了解他的人心目中,他决不是一个梦想家,也决不是一个真正逃避现实的人.他是杰出的诗人,天才的短篇小说家;从他努力不懈的写作态度上表现出他是讲究现实的.

三、爱伦坡创作的艺术观

爱伦坡受法国资产阶级文学颓废派的影响,一向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个主张贯穿于他的所有作品中,包括短篇小说、诗歌和论文.他曾多次强调,“在短篇小说这种文艺形式当中,每一个事件,每一个描写的细节,甚至每一个字句,都应该收到某种统一的效果,某种预想的效果,或某种印象主义的效果.”也就是说通过巧妙的细节刻画,表现他心目中的永恒的主题:美和美的幻灭、死亡的恐怖、忧郁的窒息以及怪异现象的疑惧.

爱伦坡的侦探小说确立了整个西方侦探小说的基本特点:例如神秘的氛围、紧张的局面、丝丝入扣、环环相套等,还有固定的人物,特定的故事背景.另外小说的情节也有一定的模式:通过逻辑推理和抽象分析解释破案过程,锁定罪犯的结局;小说有固定的人物等.所有的这些都对后来的侦探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爱伦坡在文学创作上是一位唯美主义者,他所追求的美并非“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美”,而且他也不认为“美本身即具有道德意义”.他认为艺术就是创造美,认为美是艺术的基础和实质,认为艺术的本源是人类对美的渴望.他主张写“纯小说”、“纯诗歌”,曾说“如果一个人仅仅是用诗来再现他和世人一样感知到的那些景象、声音、气味、色彩和情趣,不管他的感情有多么的炽热,他的描写有多么的生动,我都得说他还不能证明他配得上诗人这个神圣的称号.”爱伦坡所追求的是“天国之美”,是“实质性的虚无”,是上帝所创造的原始状态.

四、爱伦坡的创作心理

1.无助的心灵以及女性的光环

爱伦坡很喜欢酗酒,醉酒是他逃避苦难人生方式之一种.他在临死之时,对自己的酗酒做了这样的解释:“我经常沉缅杯中物,但喝酒并没使我感到半点乐趣.我不惜生命和名声,不顾理智,一味喝酒,并且随求乐趣,而是竭力逃避令人痛苦的回忆,逃避无法忍受的孤寂,逃避迫在眉睫的大限.”

爱伦坡也曾多次戒酒,而他戒酒的目的是为了理想中的女人.这些理想的女人成了爱伦坡的“生命”、“灵魂”,自然只有她们,才能给他生活的力量,抗争的勇气.可见,爱伦坡还是希望面对现实,过美好的生活,获取现实中的胜利.等待是不会有胜利的,出击却需要勇气..面对苍茫的世界,爱伦坡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弱,强烈地渴望庇护和凭依,孤独感和恐惧感不断地冲击着他高傲的心灵.在现实生活中,爱伦坡不断从女性身上寻找母亲的幻影,可强烈的渴望总是难以满足,于是,他在作品中自己创造.波德莱尔说:“他所描绘的女性的肖像都罩着一个光环,在一片超自然的气氛中闪烁.”女性头上的那片光环,无疑表现了爱伦坡对慈母的回忆,对温情的怀念和对力量的向往.

2.自恋自尊与恐怖的力量混合

在爱伦坡的小说中,一股邪恶的、恐怖的、毁灭一切的力量,随处可见.令人惊讶的是,爱伦坡在使用这些邪恶力量时,居然“泰然自若,毫不动容”.

人都有英雄主义的渴望,想成为“佼佼者”,想获得成功,首先需保存自己.于是“自恋”成了一种必然,只要能达到最终目的,除自己外的一切都是可以牺牲的对象.人本性就是自私的,这源出于动物的天性,任何道德家也无能为力.优秀的学业、聪慧的头脑,使爱伦坡毫不怀疑,在创造活动中他可以成为英雄,在神化工程中他可以成为“神”.可现实的阴影,是那样沉重地投放在爱伦坡的心头.幼失双亲的不幸,成年的诸多困厄,晚期受到的栽害,不断的挫折,不断的创伤,使爱伦坡高傲的心灵几乎疯狂.但退缩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相信自己“佼佼者”的意志.现实世界既然如此冷酷恶毒,爱伦坡要将它毁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爱伦坡身上有典型的自恋表现,为了自身可以不顾一切,自己才是第一位的.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保证自己的成功,为了向百般毁灭自己的现实复仇,这股邪恶的、恐怖的、神秘的力量产生了,他要毁灭那残酷的现实和人生.正因为对自己的未来关注太过热切,对一切阻碍自己前进的事物就不能没有仇恨,任谁也不可能对连续不断的攻击和侮辱保持太多的耐心.因此,爱伦坡动用了一切力量,不管它是否邪恶、神秘和恐怖.现实世界本身就冷酷而邪恶,不毁掉这个现实,就难以有美好的将来.邪恶、恐怖、神秘力量的诞生,源于爱伦坡的自恋.

3.在营造梦境中投射情感

凡阅读爱伦坡的小说者,都犹如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爱伦坡通过创作,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冀,彻底倾注到梦境之中.现实的世界太过残酷、艰难、恐怖,爱伦坡没有力量和勇气在其中生活.于是,他一头扑进梦中,寻求慰籍和温情,也试图找回一些生存下去的力量和勇气.爱伦坡曾把着眼点投放在现实世界,试图通过女性、通过爱情,去呼唤那失落的母爱,获得力量的源泉.可现实生活中的恶势力太巨大,母爱的力量远不能抵挡,更不要说爱伦坡从未真心得过令自己满足的母爱.于是,爱伦坡就在自己的作品、自己塑造的形象中,找寻休息地和力量的源泉.

他把自己的情感、意识投射到作品中,投射到人物形象身上,在那里寄托理想,并建立与现实抗争的基地.这在心理学上被视为移情现象.爱伦坡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梦境,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极渴望又得不到的一切,通过梦境表现出来,而自己也成了其中一部份.他把梦境中所有强有力的人物都想象成自己,把所有超常的力量都看成自己的力量,以此获得“强大、智慧、勇敢、安全”.爱伦坡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梦幻的世界,以替代在现实世界失落的那个支撑点.他希望在虚假的自身天才般的察赋中获得不朽,以作为自己英雄主义的表达和证明.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梦境,将希望栽种在其中,作为自己心灵的彼岸,并由此而逃避现实生活.

4.梦的幻灭与死亡的意识

尽管爱伦坡一生都在寻求力量,试图逃避现实,摆脱生的无奈与死的恐惧,并为此而营造了太多的梦境.但他毕竟不能在虚幻的梦境中生活,严酷的现实过早地窒息了他高傲而卑弱的心灵.他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摆脱现实和死亡的一种浪漫幻想罢了.爱伦坡的生存是一个悖论.他想超越现实,但同时又无可奈何地属于现实.人是二元性的,作为精神上的人,固然可以追求在茫茫宇宙中自由自在地遨翱,让自己的理想闪射夺目的光辉,但作为肉体的人,你却无法逃避现实的制约和控制.

在爱伦坡的创作中,固然谱写了极多英雄主义的畅想,但死亡的气息、丑恶的现象和恐怖力量,同样弥漫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英雄主义的光辉常常被死、丑、恶的海洋淹没.即使爱伦坡在做英雄之梦的时候,死亡的阴影也金刚怒目般地立在他的床头.《泄密的心》中那位老头,被碎尸后藏在地板下面.爱伦坡无法驱除这阴魂不散的死亡意识.他的英雄史诗从并始建构之时,就已失落了基础,非崩蹋不可了.最后,爱伦坡自身也只有死亡这一条路可走了.

五、结束语

爱伦坡的创作心理又是其创作所表达的是一种技巧,有人说他试图通过有色眼镜在角落里观察一切,作品的神秘、荒诞和疯癫只是表面的,像在大街上发疯的一声叫喊,而在内心里一切都是理智而又严肃的.爱伦坡以冷冷的光线描绘这个世界,他以推理的文字建构了一个巨大阴郁的文学城堡.其短篇小说所传达的恐怖之美,得以惊扰读者的心,也许他的用意正是向不安的读者指出,走过黑暗险恶,才能看到人生美好,只有透过对死亡的最高怀疑,才能深刻认知生命的真实.其创作成就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而且在整个英语国家的文学史上,乃至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容忽视的,其创作心理就需要我们借助深广的生活经验和较深厚的艺术素养才能探出其隐情蕴意,启发现代创作.

类似论文

埃德加·爱伦·坡对哥特式写作风格的个人

摘 要:埃德加·爱伦·坡(EdgarAllenPoe)——著名的美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诗人 热衷于将怪诞,神秘及恐怖元素运用到作品中。
更新日期:2024-7-25 浏览量:97141 点赞量:21988

爱伦·坡小的哥特式恐怖美

摘 要:爱德加·爱伦·坡的小说继承了哥特式传统之精髓,拓宽了哥特小说的内涵,创新了哥特式文学样式的表现空间。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20352 点赞量:5639

《青春之歌》的创作心理

内容提要 本文具体分析了杨沫创作《青春之歌》心理过程的三要素:落寞中年的追忆 青春心理、死亡与疾病威胁下的价值观。
更新日期:2024-7-9 浏览量:14980 点赞量:4485

爱伦·凯的儿童教育思想

【摘 要】 爱伦·凯(EllenKey,1849~1926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资产阶级自由教育论的拥护者、̶。
更新日期:2024-1-12 浏览量:18752 点赞量:5170

孩子爱咬指甲,源于心理疾病

小孩子咬指甲是婴儿吸吮行为的延续,多从4岁至5岁开始,到6岁时明显增多,11岁以后逐渐减少,约50%儿童有过程度不一的啃咬指。
更新日期:2024-5-4 浏览量:12271 点赞量:4046

爱伦的六年级之家

六年级终于结束了 实际上,这一年并非太漫长或太艰难 不过似乎眨眼之间一切都过去了 最后一天倒是慢吞吞走过 那天。
更新日期:2024-3-4 浏览量:8219 点赞量: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