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的情感导向与责任意识

[摘 要 ]对于社会新闻本身规律中不可避免的负面、消极情绪显露,在新闻操作中要“巧妙”、“有理有节”地规避和消解;对于社会新闻中可供运用的正面“因子”,要充分、合理运用,提高社会新闻的正面“话语效果”;在新闻采写技巧运用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有选择性、导向性的版面表达语言,主动、有效地引导报道达到最佳社会效果.


[关 键 词 ]社会新闻 情感导向 责任意识

一、构建“和谐”对社会新闻采写的必然要求

社会新闻是目前市场化媒体用以增强新闻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一翼.它的社会功能体现在:及时、真实、客观地记录、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事实,传递信息,帮助读者了解世界,扩大认知.由于社会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所以社会新闻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多变性.

近年来,社会新闻广为国内媒体重视并得以快速成长起来.在报章和广电节目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分量.同时也暴露出其存在的一些“不和谐”面,主要体现在:

――负面化:引发人们不良情绪与认知的负面新闻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容易形成不良的社会评价.

――导向模糊化:简单地报事实,放弃了对新闻的鉴别与选择,碰撞传统的道德和社会规范,造成社会认知不一致以至混乱.

――偏激化:在社会新闻的采写中易走极端,一味追求猎奇、勾人眼球和销量.扩大和渲染“噱头”,无意中渲染、扩张了不良、消极的情绪与影响.

因而,构建和谐媒体,就必然要求“改造”社会新闻.使其具有积极的、有益的建设性和导向性,更具备正面、健康、向上的力量.其总原则是:对于社会新闻本身规律中不可避免的负面、消极情绪显露.在新闻操作中要“巧妙”、“有理有节”地规避和消解:对于社会新闻中可供运用的正面“因子”,要充分、合理运用,提高社会新闻的正面“话语效果”;在新闻采写技巧运用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有选择性、导向性的版面表达语言,主动、有效地引导报道达到最佳社会效果.

二、社会新闻引入“人文化”与“情感”导向的操作手法

(一)标题“情感化”:直抒胸臆感染读者.

与传统的标题制作直白、平实、正统相比,对于社会新闻的标题制作上的处理,可采用“情感融入”,表明立场、观点与态度.运用这种直接摄人心魄的情感表达,能更强烈地表明爱憎与态度,给读者以震动.

一为“引导”口吻.

2008年7月16日.来自武汉市各城区及省内外部分城市的近千名游泳爱好者开始横渡长江,以此纪念伟人畅游长江42周年.《武汉晚报》次日报道中所用标题为《缅怀伟人千人竞渡长江 海事部门提醒:汛期危险,类似活动需报批》.

二为“质问”口吻.

2007年1月1日,一名两个月前为情所困曾过的男子因女友不肯出借路费,故伎重演再次以跳楼相威胁,上演一幕闹剧.《楚天金报》次日见报标题为《(引)男子曾为感情跳楼躲过一劫如今为借路费故伎重演(主)感情如玻璃这个男人何时长大》.

三为“谴责”口吻.

2007年1月26日凌晨,3名歹徒抢劫武汉市蔡甸区城关的一家烟酒副食店,恰好被巡逻民警发现,一名劫匪仓皇逃窜时坠楼身亡.《楚天都市报》抓住了这个细节,见报稿的标题为《(引)深夜入室打劫恰遇民警巡逻仓皇逃窜劫匪坠楼身亡 (主)这真是“做恶人,一步踏空万劫不复”》.

由上可知,运用标题手法来表现“情感导向”,重在“把握事实、挖清细节、辩明正邪、剖析善恶、抓住核心、有感而发”.

(二)配发言论:一针见血点明利害.

配发编后,重在突出社会新闻值得提示、提醒和点拨的内容,从而体现报道的“有益”价值.

2007年9月份《楚天都市报》记者从武汉市口法院了解到三起放火案,写成了《三起放火案敲警钟:莫轻易发火!》一稿,借此提醒心头上火之人遇事要冷静,切莫轻易发火.文后配发了《法官的忠告》,以法官口吻指明了“放火罪由于危害的是公共安全,《刑法》处罚较严等当前有少数人以放火的形式泄私愤,往往害人又害己.”增强了报道引导与劝戒作用的分量.

由此可见,运用配发评论或编后增强社会新闻稿的“引导”功能,重在辨析是非、切中要害、表明立场与态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巧选角度:“反”文“正”做“暖化”基调.

1 从社会新闻的素材中有意识地寻找、挖掘积极的、正面的信息并加以强化,突出其正面引导的效应.

《武汉晚报》2007年10月31日报道了《新洲区两名老人遭遇车祸11位村民雨夜救伤员》一稿,以“老人遭遇车祸”这一突发事实为切入点,着重突出描写的是“11位村民雨夜救伤员”的感人事迹.

2 寻找社会新闻“基调转型”的契机,运用新闻材料的分析选择及策划.导入正面的新闻点进行操作.

对于突发社会新闻,要善于分析、判断事发过程,从中导出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并重点突出.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2007年1月19日,楚天都市报读者汪定亮得知一名叫黄强(化名)的青年因偷窃摔伤面临残疾的情况后.决定捐点钱来帮帮这名“可怜又可嫌”的小偷.他给报社打来称“这名小偷虽然可恶,但他受伤了也应得到救治,也应得到大家的关心”.记者随后了解并证实:黄强行窃时从4楼摔下,全身多处骨折,如不手术将面临重度残疾,可他根本无钱治疗.市民汪定亮看到报道后决定尽自己所能帮他一把.后来,在汪定亮朋友的担保下.黄强住进了武汉十二医院骨科病房.了解这些情况后,记者没有过多描写黄强的作案细节与过程,而是把报道重点放在了“热心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一新闻点上,写成了《(引)哀其不幸,怒其害人,但也不能丢下不管 (主)热心人伸手救助受伤小偷》一稿,引发了社会较大共鸣.

由此可见,巧选角度,实质上包含着记者、编辑对新闻事实的甄别与选择,并有意识地组织材料,彰显报道的正面价值和效果.它重在“把握基调、取舍材料、巧选角度、延伸采访、运用策划”.

(四)创新写法:感同身受 以情“动”人.

1 细节感染,情感强化.

在社会新闻的采写中,注重挖掘其中最抓人的细节,以此来展示社会新闻最震撼、最打动人心的内容.从而起到引导、说服作用.在实践中,最有效的“细节运用”是直接引用报道相关人员最“要害”的话语、行动与发言.这种直接引用,首先要抓住最核心、最要害的内容.

例如,2007年2月7日,武汉市江岸区法院一审以抢劫罪,判处4名在校大、中专生10年至2年不等徒刑.楚天都市报记者在采访中抓住了两个细节,一个是警车呼啸远去,4名 中年妇女不约而同追着车大喊着:“儿啊,儿啊等”追不上车,4位妈妈先后蹲下身来,掩面大哭等另一个是妈妈们都哭得一塌糊涂,摇着头说:“谁叫我一个暑假没管伢呀!”见报稿就抓住了这些细节,写成了标题为《(引)4个学生因为抢劫被判刑家长懊悔暑假疏于管教(主)妈妈们蹲在地上摇头痛哭――谁叫我一个暑假没管孩子呀!》的一稿,触动读者,让人记忆深刻.

2 新闻延伸,激发共鸣.

2008年5月,武汉地区连续发生8起食物中毒事件,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楚天金报》适时于2008年5月20日推出了《百余人食物中毒的警示》一稿,通过记者实地暗访调查的方式,深入探寻了食品市场现状与隐患,并透露“武汉打响夏季食品安全保卫战”,并请专家来为食品安全支招提醒.

3 亲身参与,还原现场.

2008年6月28日,2年来因沉迷机,输掉近20万元的方强(化名),拨通了武汉晚报新闻110:“我现在在长江二桥上,最近玩机输了多年积攒的血汗钱,我再无颜面对家人了,希望能与记者见个面.”记者赶到了解了详情并经过两小时的苦劝后,他终于同意下桥.记者还联系了他年近七旬的双亲.随后记者还赶到他提到的“赌点”进行了暗访,起到了警示作用.于是有了《武汉晚报》2008年6月29日6版的《玩机输掉将近20万长江二桥栏杆外约见记者记者2小时苦劝劝回失意男》一稿.

4 运用手记.叙评结合.

例如,2006年12月9日在武汉市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一名男子持刀抢劫被追抓,他先是反锁房门要点燃煤气,之后跑到8楼顶上要跳楼,就在消防官兵安装气垫的时候,他真的跳了下来.到场的楚天都市报记者没有简单地写一则消息,而是将自己在场的所见所闻所感直接以“手记”形式记录下来,用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来震撼读者,写成了记者手记《生命不该如此凋零》,其中这样写此稿的初衷:“等做完这个采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无论如何,他的生命都不该如此凋零等据警方介绍和当事人的叙述,以及现场所见,我把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作了如下的还原等”

写法与表现方式上的创新,更利于记者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与观点,从而使报道的引导功能更为直接、有效.

(五)建言献策:“堵”“疏”结合化解矛盾.

在对社会新闻进行客观及时报道的同时.媒体也必须站在积极、建设性的角度,提出合理化意见与建议,帮助及促进问题的解决、矛盾的化解,对同类事件不利后果的再犯进行有效规避,从而彰显报道的积极、有益、有利的社会功用.

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注重报道能带来的启示作用,使报道的提醒、实用、建议作用更为全面、充分.

2007年7月27日,一场特大暴风雨突袭武汉,造成9人遇难.在报道这一突发事件动态的同时,《长江商报》没有“就事论事”,而是站在思考和建议的角度,于8月5日发稿《暴风雨后有哪些教训应吸取》,分“坍塌”、“触电”、“水上事故”等多方面进行了客观冷静的分析,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给人以启迪与思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另一方面,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挖掘问题及现象背后的成因和根源,着重在于心理的开导与“心结”的化解,切中要害地指明解决途径.

《楚天都市报》2008年8月13日29版发了《长江二桥交通流量已近饱和,怎经得起隔三差五有人“跳桥”频繁“跳桥秀”加剧内环线拥堵》一稿,称:“武汉长江二桥的交通流量已近饱和,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堵塞.然而,该桥日益成为“跳桥”之地,使三镇脆弱的内环线雪上加霜.等”文后提出:“等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介绍,在巴黎埃菲尔铁塔、纽约帝国大厦等处.早就设有防屏障.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从1937年建成至2006年3月,已有1300多人从该桥跳下.2006年3月10日,该市在桥面设置了防护网.这个办法值得武汉借鉴.

综上所述,运用标题“情感化”;配发编后及言论;巧选角度、“暖化”基调;创新写法、以情“动”人;建言献策、“堵”“疏”结合等多种手法,就可以让社会新闻更多地闪耀积极向善、鼓舞人心、催人向上的光芒,打造成“和谐”媒体中的“和谐”新闻主流.

类似论文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摘 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帮助困难大。
更新日期:2024-1-28 浏览量:21676 点赞量:6053

艺术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摘 要]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文化人才的重要组成,。
更新日期:2024-5-1 浏览量:12892 点赞量:447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途径

【摘 要】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现状,分析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更新日期:2024-1-16 浏览量:20108 点赞量:5709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摘 要:作为优秀分子群体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
更新日期:2024-10-15 浏览量:131178 点赞量:28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