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理念与诉求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以人才与知识为核心的国家之间的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综合国力体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即大学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大学开始和国际接轨.怎样确保我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国际竞争的核心不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资金和人是可以国际流动的;也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制度的竞争.从中国长远来看,应该学习的是制度改造.”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大学不仅要完善与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而且要面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挑战,因此,建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被提上议事日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于2010年7月正式颁布,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加强大学章程建设,扩大大学与社会的合作,建立规范的外部监督机制.”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正如潘懋元教授提出的“大学要完成其使命,还有许多制度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且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开展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促进大学制度现代化,是我国大学完成其使命的需要”.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践背后,深刻反映出对现代大学理念的诉求.可以说,大学的价值理念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源泉.

第一,大学自治精神――协调大学、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自治与大学相伴而生,是大学精神的原生价值.大学自治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是大学、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社会整体的一个子系统,大学需要和外部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以便为了更好地履行自身的功能.大学自治在西方有着悠久的传统.例如在中世纪大学里,教师与学生建立各级各类的组织机构来管理自己的事务,并且有自己的行会.然而,随着大学规模越来越大,其重要性日益显现,政府开始加强控制大学的规模、布局、财政、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在构建大学制度的过程中,政府、社会与大学密切联系与结合在一起,对大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西方国家受到高等教育财政紧缩政策的冲击,大学与政府、社会的矛盾开始激化.许多大学放弃了多年来坚持的大学自治传统,开始调整办学方向与策略,旨在符合政府和社会的诸多要求.

大学自治保证了大学作为“塔”,与政府和社会之间有一道牢不可破的精神屏障.大学中的日常运作与社会中的现实需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政府和社会对大学提出过多的要求,从而保证大学按照自身的轨迹运行,履行自身所必须的职能.大学如何按照自己的宗旨和本质来确定其发展方向,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大学自治与政府引导、社会影响适当结合起来的情况下,我国的大学应坚持自治精神,坚守大学应具有的本然精神,使大学与政府、社会保持必要的距离.对于政府而言,需要逐步改变直接管理大学的方式,而是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社会手段(如教育教学评估)等方式,对大学进行适当的协调、引导与服务,给予大学更大的自主办学空间,使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相辅相成,和谐统一.这样,才能使大学更像真正的大学.

第二,学术自由理念――平衡大学内部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学术自由是学者从事学术活动的自由,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大学自治有着本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学术自由意味着学者在从事学术活动时的学术目的、过程与成果,都不会盲从任何权威和屈服于任何权势,而是根据自己执着追求真理而做出理性判断.只有在大学不受任何外来干扰的条件下,学者本身超越不是为了现实功利的目的,其学术活动完全出自于追求真理的需要,才能够真的称为学术自由.真正的学术自由不仅要求学者不受外界任何利益的诱惑和权力的干预,在学术活动中努力追求对原有知识体系的突破和超越,同时也要求大学能够与政府和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适当地超越功利的目的,以维护学术的独立与尊严.

在针对我国大学行政权力日益泛化,学术权力日趋式微的普遍状况,在新时期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中,应提倡起以学术权力为主导,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互协调与配合的价值取向.首先,学术是大学存在的根基及理由,应当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使学术权力在大学中得到应有的地位与尊重.第二,行政权力能够保证大学的正常运作和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现代大学内部应建立起以学术权力主导,行政权力制衡的机制,使现代大学的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主要职能有坚实的学术基础和行政管理机制.只有以制度作为保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使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有效地发挥各自的职能,大学的学术活动才能够健康有序地进行.唯有如此,大学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引领着社会发展与前进.

第三,以人为本――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因为地区和体制的差异,人们对于现代大学制度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解,只是在大学追求真理和传播知识方面达成了一致与共识.但这些对大学来说还远远不够,大学不仅仅是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的场所,更应该关怀人类的命运与未来,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精神栖息地.自古以来,我国教育就有着以“成人”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传统.在中国文化之根饱含着对人的关注,高度重视对健全人格的塑造.中国近现代以来,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等人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借鉴与传播西方自由的价值观念,使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中国大学充分汲取了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那就是“以人为本”,将教育中的独立精神和思想自由的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推行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的坎坷与挫折,甚至由于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而一度中断.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大学对人的培养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与追求.如果这种观点成立的话,大学就变成了加工厂,学生就会被异化成产品.这是极端荒谬与肤浅的.

因此,“以人为本”理应是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以人为本”根本的出发点是指传承中国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且学习西方先进的价值理念,在此基础上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使人的精神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达到和谐统一.除了传授知识与追求真理外,大学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使人成为他自己”,包括关心人、培养人、理解人、相信人、尊重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主动性、理解力和洞察力,以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有自信和尊严去面对一切变化.

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不仅是出于现实的需要,而且隐含着深刻的价值理念诉求,是现代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准则.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价值、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制度环境.应不断弘扬现代大学理念,维护大学高贵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气质,协调大学与外界的价值冲突,确保大学能够永远保持先进社会文化组织的地位.

(作者简介:韩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黄冬华,湖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硕士研究生)

类似论文

经济法的价值理念

摘 要经济法的价值以及经济法的理念是经济法理论体系中的基本问题 在经济法学界,有学者将经济法价值与经济法理念不加区。
更新日期:2024-5-26 浏览量:68601 点赞量:14994

CBI教学法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文化性诉求

摘 要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重视英语的工具性而轻视其人文性,一直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 本文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文化为依托的教学理。
更新日期:2024-10-11 浏览量:131796 点赞量:28886

刑事诉讼法修改对检察理念之诉求

摘 要 哈佛校训称,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他是否有先进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同。
更新日期:2024-2-21 浏览量:33824 点赞量:8736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诉求

摘 要: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过程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 社会主义因促进公平正义与社会。
更新日期:2024-11-22 浏览量:145758 点赞量:31817

经济法学的价值理念

[摘 要]现代法学中经济法学作用日益凸现是客观历史发展的必然 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更新日期:2024-2-25 浏览量:31956 点赞量:7658

什么是城市价值理念的核心

最近,一些城市提出对城市价值理念的重新认识和再定位,提出城市发展要从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转变 如果把城市。
更新日期:2024-2-7 浏览量:8828 点赞量: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