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摘 要: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历史与现状,从招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性环节、导师选聘、论文管理、就业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的几项措施.

关 键 词 :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体系

一、历史概况

200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开启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纪元.该类型研究生以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将传统、半脱产的专业学位全日制,颁发双证(、学位证),并确定逐年增加招生计划,同时减少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争取到2015年,使全日制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在校生比例达到1:1,与学术型硕士招生并驾齐驱.201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下达2010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通知》(学位〔2010〕32号)中公布了新增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名单,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1431个(新增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按照工程领域统计),分布在全国350所学位授予单位.从2011年开始,专业学位的招生类别由过去的19个扩大到39个.

二、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招生存在的问题

国家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目的是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优化.①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正快速发展,但专业学位硕士相对传统的学术型硕士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考生对其的认识不足,导致目前一志愿报考人数偏少,优秀生源缺乏.2010年以前,我国已有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教育硕士等19种学位类别.②但招生人群多以在职人员为主,实行半脱产学习,毕业只颁发学位证而不颁发,致使这种半脱产的专业学位教育长期游离于主流的研究生教育之外.加之用人单位在选聘人才时,往往更加注重学历,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入口宽松、培养流程不严谨、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学位证书含金量不高,就连很多考生自己都认为专业型肯定不如学术型.因此,很多人将全日制专业学位和传统意义上的半脱产的专业学位混为一谈.另外,地方高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不如“985”、“211”等重点院校,因此应届本科生在报考研究生时,绝大多数考生都会优先报考重点院校,选择学术型研究生,而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数很少.2009年全国首次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其招生任务就全部通过调剂工作来完成.③

第一志愿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少,调剂就成了地方高校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方式.目前调剂主要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该网作为全国性的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在网上填报调剂志愿环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同时申请2个招生单位,48小时后还可以更换,最终考生最多能接收2个招生单位的复试通知.部分一志愿上线考生因为担心复试被淘汰,在没有参加一志愿单位复试前就选择调剂.这些情况都带给调剂单位一些虚假信息,认为生源充足,但真正来参加复试的考生却不多.调剂中的“一女二嫁”甚至“多嫁”现象时有发生.

(二)培养环节出现的问题

1.对实践的要求落不到实处

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考生多为全日制应届本科生,许多院校在本科阶段多倾向学术授课,对实践训练重视不够.而当前而真正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相对丰富实践经验的高职、高专学生,则必须毕业满一年后,才能以同等学力的身份报考研究生.特别是随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经济产业过渡,很多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十分抢手,有的已成为高级技工,他们工作繁忙,往往缺乏读研深造的动力和精力.

2.缺乏规范的专业学位学科目录指导④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起步较晚和发展迟缓.从2010年新设置的19种研究生专业学位可以看出,我国的专业学位学科开始关注人才需求结构,以市场需求、人才供应、企业发展为导向.后来又扩展到39个领域,但专业学位并没有按照我国现行的学科专业目录进行划分,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规范,无法有效地进行评价和参考.


3.课程体系设置和授予学位条件不协调,就业前景不乐观

目前,招生院校多是参考原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较为急促地制定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还未有成熟的培养模式可参考.其实,若按照现行的“学术化”培养模式,完全可以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但全日制专业学位又有对实践的要求,又区别于传统的研究生培养,因此很多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和学位管理规定时,形而上地缩小了学术知识学习范围,却未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于变相地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此循环,势必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也不利于实现规模扩大的目标.

三、构建开放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都是建立在共同的学科基础之上的,攻读两类学位者都需要接受共同的学科基础教育,都需要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和技能.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两类学位获得者进一步深造可以交叉发展,如图1.⑤

高等教育越成熟,两个体系的划分越明晰.学术学位主要面向学科专业需求、培养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学术创新.专业学位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等.

(一)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出台有利的招生政策

国家应加大全日制专业学位这一招生类别的宣传力度,要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当前最主要的政策是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双证制度.证书含金量要体现在学籍注册系统中,社会用人单位要对专业学位的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福利待遇方面,视同学术学位证书.

1.完善网上录取调剂平台

根据目前招生中出现的问题,“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应改进一些功能.在填报调剂志愿环节,考生可以同时填写两所调剂单位,招生单位可查阅考生信息,并及时向合格考生发送复试通知,平台目前设置的回复有效期是48小时.考生在有效期内决定是否愿意参加复试,一旦确认,考生的信息将进入该调剂单位的复试备选库中,此后其他招生单位将无法看到该生的调剂信息.考生只有放弃复试邀请,才可以再次恢复到自由挑选调剂单位的状态.这样就避免了同时参加多个单位复试的可能.对于达到复试资格的考生,招生单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考生多于招生计划,可按大于计划的比例(如1.2:1)进行复试,淘汰多余考生;一种情况是计划多于上线考生,需要调剂.对于前者,要早对考生安排复试,以便让不能录取的考生早日进入系统,参加其他院校的调剂.对于第二种情况,只需对上线考生进行“是否淘汰”的复试,一般不淘汰的,就赶紧根据缺额对二志愿考生进行补充调剂,早发“拟录取确认”以稳定住上线考生,然后招生单位要上传一志愿录取信息锁定,这样就可减少“一女多嫁”的情况.考生一旦接受了“拟录取”通知,就可认为录取工作已初步完成,调剂单位也无需再调取考生的初试试卷,考生网上的确认结果就是考生最终的录取去向,这样就可避免考生的去向由初试试卷决定的情况. 2、贯通高等职业教育,吸引优秀生源⑥

在1996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应逐步把专业学位作为相应职业岗位、职位、任职资格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也就是说,文件确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的属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探索高职高专起点4-6年制的招生项目.⑦高职高专学生因动手能力强、深受企业欢迎,考生录取后,先进行1-2年的理论学习,然后按照要求,进企业或单位实践1-2年,最后一年在校进行论文写作或毕业设计,常规为4年,最晚6年可毕业.这样一是有利于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二是学生经过企业实践,可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冲动,便于在实践中发现选题,三是有助于学生就业.

(二)明确培养目标,强化实用价值取向⑧

相对于学术型学位硕士培养偏重于进一步深入的理论研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则更强调“实用、创新、复合”,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在具体培养过程中,专业学位硕士主要通过理论研读、自主实践、专业参与等多种教育举措,努力使学生达到专业操守与专业素养的二维平衡.使学生不仅知道科研是咋回事,而且要掌握特定行业的先进技术手段与方法,并能结合社会实践,具备独立解决某一领域的设计、实施、研发与管理的能力.

(三)突出培养特色,创新组织形式

学校在实施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过程中,应积极搭建产、学、研深度互动的平台,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的组织优势,以特定的合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在完成学习成果社会化的转化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统一,彰显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特色.而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上,大力提倡“双师”培养,发挥行业工作人员作为辅助导师的作用,提升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四)完善培养载体,优化课程设置

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量社会对于某领域人才的特殊需要,注重提升课程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引导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在对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之外,重点培养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专业类课程应满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是体现课程特色的部分.行业基础类课程,主要指学生在数学、物理等基础方面的课程支撑.人文社科类课程,主要满足学生在道德修养、法律素养乃至基本哲学观方面的要求.工具类课程是实用型的,重点满足学生在行业应用领域,掌握后能马上用到的技能课程,是专业课程的补充.以上四类课程,以工具类课程为主,学以致用.

(五)创新实践性环节设计,提升综合水平

实践性环节设计应遵循社会、地区发展的现状,遵循高校的基本校情,遵循学生的生情,遵循实践教学规律.构建起教育成本最低、教学效果最好的比例结构.实践环节有两点,一是一般课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要求教师把课程结合实际来上好;另一方面就是要有必须的、充分的实践时间来保证,要设定独立的实践性环节.鼓励师生在实践中拟定某项开放性、发散性、多维性的研究课题,指导学生通过亲身调研的方式,积累素材、收集数据、形成感受,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将实践的组织权、参与权、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还应注重发挥对实践环节的反思.学生要根据学校、导师的要求,提交实践报告.高校应十分注重实践基地建设,基地不仅要挂牌,而且对来自企业的导师要发证,要真正派学生到基地呆住,要基地的导师长时间指导学生.

(六)加强学位论文管理,提升总体质量

论文创作应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避免选那些只阐述理论的题目,重点在解决现实问题中选题,使课题具有明确的行业背景、职业背景和使用价值.学校在学位论文的管理与考核上,也须遵循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和评审环节的要求.但对论文的要求,要指定包容的标准.对于那些解决了实际问题的论文,就不要太侧重理论的创新程度,而是着眼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进行综合评判.

(七)建立、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下转第14页)(上接第11页)研究生资助办法⑨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多年的发展,目前已从非全日制发展为全日制,从只发学位证的单证教育到发双证.2010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资助工作的通知》(教财厅[2010]2号),将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资助纳入全校资助工作范围.另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等资助政策,在各部门的共同推进下,也都陆续普及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保证了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生在政策措施、经费投入、条件保障等方面与普通研究生一视同仁.

(八)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

2010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0]3号),要求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工作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执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有关管理和就业政策.各培养单位要努力构建就业服务体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为他们派遣、报到等相关就业手续.要求积极探索建立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体系,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另外改变社会单位用人上的偏见,在就业待遇上,要真正做到与学术型研究生一视同仁.

四、结语

国家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充分反映了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决心,也充分体现了对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度共识、重视和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必将极大地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

注 释:

①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第10期.

②姜金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对策研究.《中国轻工教育》2011年第2期.

③魏玮等 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④张振刚 许颖: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问题.《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6期.

⑤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关系,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10-10-13,http://.cdgdc.edu./xwyyjsjyxx/gl/szfa/267336.s.

⑥常宝英: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第1期.

⑦姜金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对策研究.《中国轻工教育》2011年第2期.

⑧刘少华: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对策研究,中国轻工教育.2011年第4期.

⑨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第10期.

类似论文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体系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学位论文等方面对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更新日期:2024-7-21 浏览量:95550 点赞量:21368

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摘 要: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历史与现状,从招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性环节、导师选聘、论文管理、就业等方面。
更新日期:2024-3-9 浏览量:11309 点赞量:4140

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培养的问题

[摘 要]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学科体系 但具体的培。
更新日期:2024-12-13 浏览量:154955 点赞量:33112

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培养质量问题的

摘 要:自2009年起我国开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由于受社会环境、考核评价及管理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其培养环节、专业实践。
更新日期:2024-12-12 浏览量:156321 点赞量:33832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培养的现状、问题

摘 要: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逐步壮大的情况下,作者深入调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从国家要求与。
更新日期:2024-2-21 浏览量:34852 点赞量: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