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编审素质新

摘 要:我国从事综合性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工作的正副编审处于国家编辑专业技术职务层次的高端级别,直接决定着创新型精神产品的生产质量.在知识传播、媒体衍生、文化交流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这类高端人才的素质要求必须从静态衡量向动态提升转型,应将“文化水平”视为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从业后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提升学历和职业教育水平,内在“知识素质”方面应努力形成“专”“博”互补的完整结构;应将对“创新观念”的发现和提炼作为工作重心.

关 键 词: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编审素质动态提升

“编审”本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本文所论的编审,特指在有国家正规刊号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从事编辑工作,纳入国家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并具有编审和副编审从业资格的高级编辑人员.所谓“综合性”,指多学科性,以区别于专题性学术刊物如《考古》《中国韵文学刊》《史学月刊》等.所谓“核心期刊”,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国内公认的权威评审机构评审并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的期刊.

一、应将“文化水平”视为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

在文化多元化、知识信息传播现代化的大环境下,对高级编审队伍从业素质的要求将更高且更加严格,固有的静态标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1.动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根据国家对出版单位的编审、副编审“文化水平”的硬性规定,两者均应“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但笔者认为,“大学本科”这一规定,属于“静态”的基础性规定.这当然是充分考虑了学历与实践能力的平衡关系而确定的最低从业入门之学历“门槛”,但就编审工作实际要求看,“学历”处于动态化的提升过程更好.环顾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爆炸”的“链式反映”新阶段,特别是编辑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因此,固守旧有的知识和经验,必将落后于时代.“动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就要求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2.将专业知识作为终身学习任务.对编审这一层面的工作者来讲,仅仅有学历这一个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个面向现代化的、面向开放世界的、面向未来的高级编审人员而言,“学历教育”还更多属于文化基础方面,若自“从业基础”方面看,还必须具有较为系统的编辑学专业知识.因此,选择与职业对口的编辑学专业进行高学历深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从业者只有将静态学习与动态学习相对结合起来,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编审人员.

二、应形成“专”“博”互补的完整知识结构

勿庸置疑,在“社会分工”的宏观视域中,编辑和编审属于一种生产思想观念的“专业”.当代中国综合性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职业编审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和较系统的编辑学理论知识是很好的,就像建造一所高质量的房屋,首先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地基.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更多实用的、多学科的知识,则来自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和持之以恒的广泛学习.

1.从单学科内的纵向深度向多学科的横向广度拓展.作为学者型编审,在单一学科内纵向研究有深度,这很好;但仅限于此还不行,还要学习与自己所分管领域的所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以达到“专”“博”互补、相得益彰的更高境界.可以将二者的辩证关系描述为:“围绕‘专’而‘博’,以‘博’助力‘专’.”对此有学者已有深入阐述:“当代学术发展的总体趋势,一方面表现为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学术研究越来越专,以至于相当一部分专家仅熟悉自己研究的问题,稍有超出便不甚了解;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学科之间互借方法,视阈融合,跨学科、交叉学科日渐兴起,使得单一学科的专业知识难以胜任此类论文的评议工作.”尤其在当今的学习型社会里,在获得大学学士或硕士、博士学位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工作之中广泛学习研究新知识、深入研究多种学术难题,通过进行与工作相关的多方位的学术研究,使自己成为越来越胜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级编审人员的必修课.

2.必须走“编研结合”之路.实践证明,顶级编审必须走“编研结合”之路,方能成为学术大家.由于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成为对门门学科皆“精通”的全才.但围绕一个专业领域尽可能达到“精”,对与这个专业相邻的几个领域也能达到“博”与“通”,这也是必要的.作为综合性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每一篇论文在逻辑要求上均高于一般普及性读物,关涉的学术问题大多较深或是热点性的,而这些较深或热点性的学术问题之所以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往往与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有关——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或仅关乎一个学科领域的问题,而是往往与相邻多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若不将所有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就难以真正这一难题并成功创立新说.现实中,许多论文虽然选题好,但在分析论述问题中出现“硬伤”,多与所掌握的知识过于单一或狭窄有关.跨学科的问题不能由单一的知识水平来解决,这是编审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有效的方法.一个是终身学习:业余时间不妨将事业培养成爱好,有了“博览”的爱好,就必然会“开卷有益”,增长知识见闻;另一个是“编研结合”:在编审过程中遇到有疑惑的重要学术问题,切莫轻易放过,不妨暂停下来认真钻研一番,不仅会发现论文“硬伤”出在何处,而且日积月累,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这叫做“编研相长”.尤其在当今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日益发展,知识不断“爆炸”的新时代,亟需“专”“博”互补的“学者型”编审.


三、将对“创新观念”的发现和提炼作为工作重心

在人人都可以发表思想观点的新时代,综合性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对浩如烟海的思想观点进行精密筛选、过滤和严肃的确认,能够使大众在杂乱的信息迷宫中不致迷失方向.这种处于引领地位的主流思想,对一个有序的社会来说,永远都是需要的.

1.不断提高捕捉与把握“创新观念”的灵敏意识.编审要成功将“引领”的角色扮演好,就要使 刊物的文章永远占据当代思想的制高点,就要使观念有着严谨的权威性、先进的引领性和实践检验上的不可颠覆性.这副担子实在不是可以轻松挑起的,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将越来越苛刻,对此非有清醒的认识不可.社会科学期刊编审专家的主要使命是服务并参与人类社会优秀思想特别是新颖观念的生产、发布与传播,从而给不断变幻的新技术型人类以有关社会与人生哲理智慧的“电流”,给不断变异的新躯壳以灵魂和力量.原创性的优秀论文,正是新思想新观念的生发者;核心期刊,正是它们传播的首席平台,先哲有言:“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编审对论文是否富含“创新观念”,必须有超常的灵敏度,方能将真正的“创新型文章”发现并捕捉到手.2.应具有对“创新型文章”进行再提升、再提炼的修改能力.作为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每周每月都会收到大量的专题论文原件.选题合乎刊物发表需要的论文原作被初审编辑入选后,论文的思想观点、逻辑论证和语言表达技术等均达到无需任何修改即可原文发表者,可谓寥若晨星.最后还是要根据责任编辑、审稿专家、编审、主编等专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甚至亲自参与修改,使之符合刊物标准化的规范,方能发表出来.编辑加工可以为一篇文章锦上添花和拾遗补缺.大量的编审实践证明,期刊编辑和编审队伍,既是创作者和传播者之间的必要,又是参与优秀思想观念成果优化、完善这一创造过程的终端劳动者,是精神产品进入传播渠道之前的引导、优化与推动力量.

整个编辑和编审过程正是这个过程的实施,可见它不仅不是可有可无,而且属于精神产品的生产劳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属于为作者进行服务的辅助性精加工劳动,一般不能与作者一样署名,但却需要有更高、更严、更细于作者的学术知识水平,对作品中的瑕疵进行去粗存精、去误补正的工作,使之更精密、更严谨、更规范.

3.恪守“内容为王”的最高原则.面临新媒体和多媒体传播方式迅猛普及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地确认一个信念: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是历史思想和时代思想的主要发布平台之一.当下,有学者认为,“在信息过度充裕、人人都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成为自媒体的新传播时代,‘内容为王’的理念不仅片面而且已经远远滞后于时代了”,“如果传统媒体继续过度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坚持‘内容为王’理念,其必将从旧传播时代的主角沦落为新时代的配角.要想继续成为主角,必须变‘内容为王’理念为‘信息服务为王’的理念,打造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参与全产业链的竞争”.综合性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如果不把人类优秀思想观点的传承创新作为核心任务,那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况且,“时代的主角”不应成为此类刊物刻意追求的物化功利性目标.因此,笔者认为,思维方式毕竟不是思想内容本身,尽管我们必须积极适应“自媒体”和善于利用多种形态的新媒体,但“内容为王”“思维语言永不会被取代”这两点,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将是综合性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保持生命力影响力的根本,是其必须坚守的制高点.

类似论文

新上本科综合性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

摘 要:本文综述了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系统分析了目前新上本科综合性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现实情况,并根据新形。
更新日期:2024-3-4 浏览量:12114 点赞量:4727

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贾俊民教授(学科教学·英语导师)贾俊民,男,回族,党员,甘肃省陇南市人 1982年元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
更新日期:2024-5-2 浏览量:11018 点赞量:3520

新课程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

年度编号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分类:教学内容课程建设课题名称: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体艺。
更新日期:2024-2-5 浏览量:8900 点赞量:3445

医学类核心期刊发表目录

汤先忻男1952年出生,江苏扬州市人,教授,党员 1985年考入南京医学院攻读基础医学研究生,1988年毕业并获医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入伍,先后任海军。
更新日期:2024-7-1 浏览量:13687 点赞量: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