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高校教科研与教学关系的

摘 要: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特殊的办学特点.同样也存在着教科研投入产出失衡的现状.教科研基础薄弱,教学任务繁重,应该扬长避短,在社会普遍重视科研的大环境下,正确定位好教学与教研科研的关系,确保教科研服务于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教科研研究,是民高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方向.

Abstract:Asanimportantpartofhighereducation,privatehighereducationhasspecialcharacteristics.Andthereisinput-outputimbalanceofscientificresearch,weakfoundationandheyteachingtask.Privateundergraduateuniversitiesshouldmakebestuseoftheadvantagesandbypassthedisadvantages,andproperlydeterminetherelationshipbetweenscientificresearchandteachingunderthecircumstancesofemphasizingscientificresearch,makingsurethatscientificresearchservesteaching.Doingscientificresearchinthepracticeofteachingisthedirectionofprivateundergraduateuniversities.

关 键 词:民高校;教科研;定位

Keywords:privateundergraduateuniversities;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position

中图分类号:G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55-03

0引言

据人民网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民办高校达到1400多所,其中本科院校390所(独立学院303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87所).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高校排名多考虑学校的教研、科研水平,2003年中国高校前100名中无一个民高校[1].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产物,但也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如何在大学排名的外部环境下,正确对待教学和教科研的关系,做好教学、教科研的定位,使高等教育的功能得以发挥,是民办高校尤其是民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1民高校教科研与教学现状

民高校的教科研与教学的现状,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1.1学校层面,教科研投入与产出失衡

1.1.1投入方面.民办高校在升本之后,一方面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内涵,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通过各种办学质量合格评估,学校投资者和管理者加大了在教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虽然政策激励与约束方面,没有像普通高校那样与职称评定明显挂钩,但是在一些教师评优、学术带头人、学科团队方面受上级政策影响,也被迫制定了一定的政策约束.这样虽然没有形成“全员科研”的局面,但一定程度上已经对教师的教科研态度产生了导向性.

另一方面,随着教研、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管理,学校要相应的增加科研经费.然而受到办学体制的影响,民办高校的教科研项目难以获得上级立项.2012年山东省754项教改立项中,民高校仅有16项,占总体的2.1%.其中重点项目为0项,也就是说即使获得立项,也基本上为自筹性项目,上级不配备经费,经费全部由学校承担.对于偶尔获得上级经费支持的项目,学校也必须按照1:1给予经费的配套.一个地方民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每年支出500万,每年的纵向立项项目数平均为20项,科研经费约为30-40万,加上学校设置的教改专项经费、专家评审费、专家鉴定费、查新费、科研设备费、成果奖励配套经费、精品课程建设费、特色专业建设费等等,每年教科研经费支出占学校办学成本相当大的比重.这对于没有上级拨款,一切靠自筹经费的民办高校来讲,其教科研投入的难度远远大于普通高等学校.

1.1.2产出方面.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产出.民高校教学研究普遍存在立项多、成果鉴定少的局面,大部分项目属于低层次、重复性课题研究,研究的结果不是脱离实际,就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实际执行困难,难以真正的转化为教学活动,对教学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比如,一项对临床实践教学进行课程教师负责制度的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教师系统的讲述某一门学科从课堂教学到临床实践教学的内容.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医院因为临床工作安排,带教老师难以确定;而民办高校因为教师资源紧张,根本无法安排固定的教师到临床医院带教.实际情况导致教研成果根本无法实现,形成了资源的浪费.民院校因为研究团队基础相对薄弱,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基础性研究上,比如医药方面的药物分析、制剂分析、药物检验等基础性研究,低水平、重复性研究较多,难以临床推广应用,成果转化相当困难.

1.2教师层面,教学难以与教科研并重

1.2.1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据国家统计部门统计,2010年民办高校生师比达到1:20[2],这只是一个平均值,部分地处偏僻的民办高校,师生比甚至达到1:30.如此高的比值,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当繁重.以某一民办高校为例,教师平均课时量达到每周40学时,再加上实验课的指导任务,教师连周末都要在学校加班,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教研活动,备课时间相当紧张,更何谈进行教科研.1.2.2教师从事教科研研究的积极性不强一方面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职称评审对于民办高校教师来讲,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所占比重相对较宽松,学科带头人和国家级、省级特级教师评审对于大多数民办高校教师来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民高校教师对于教科研的积极性不强.即使是评职称迫不得已,也是搞几篇论文应付了事.而教科研项目一般需要1-2年的研究时间,难度较大的科研项目甚至需要4-5年,时间要求很长,耗费精力很多.即使是完成后,教师所得的经济效益也很小.按照“经济人”理论,教师没有主动从事教科研研究的动机.

2民高校教科研与教学矛盾的分析

民高校的优势在于制度的灵活,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方面相比普通高校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可以从实际需求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而增强社会认可度.相比而言,教研、科研工作无论怎样努力,都难以和普通高校抗衡,更不用说与研究型大学争夺国家的科研资助了.但是,为什么民高校仍旧投入较大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搞教科研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国家评价政策的导向.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高校应加强内涵建设.如何加强内涵建设,仅仅依靠上好课,依靠培养的毕业生的社会评价,这个周期太长了.教育部每五年会对本科院校进行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评估,民高校也不例外.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并不依靠学生的口碑来评价,而是全面衡量教育教学水平,其中教研教改项目、教师承担的课题、取得的成果、获得的奖项、有无科研创新团队、有无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是否建设等等都是重点指标,而且一旦获批重点实验室或者科研教学基地、重点学科、工程研究中心等质量工程项目,就意味着会有相应的上级经费支持.在这种评价政策和利益的双重导向下,民高校很难有只注重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质量的“定力”,而被迫屈从于社会大形势,发展教科研,追逐高水平科研成果.

2.2社会认可度的需求.民高校不但面临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还面临着每年௚ 0;本科高校社会排名[3]以及每年的招生压力.民办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存在多年,而且确实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但是,由于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质量存在问题,导致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低.为了提高社会认可度,部分民办高校不惜花血本上本科.但是成为本科高校之后,要想与其他的民办高校有所区别,仅靠教学成果仍然难以有说服力.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民高校开始关注教科研,通过获得一些标志性的科研成果,用来提高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吸引学生报名.

2.3教师自身的急功近利.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是严谨的研究思路、科学的研究方法、反复的实验验证、合理的技术手段.然而,目前大多数教师从事教研、科研活动,主要的动机在于评职称,除去上课的时间,根本无法静下心来从事长时间的实验研究和国内国际先进研究分析,这样出来的研究成果只能是草率的、低水平的,甚至是重复性的研究.作为学校人事部门,对于科研项目水平的高低并不关注,只要主持或者参与了项目.对于论文方面,只关注是不是公开发表,是否不是抄袭(重复率低于30%),无论是否核心,就可以作为职称评定的参考依据.现在的这种人事评价导向,远远背离了教科研的初衷,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3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做好民高校的教科研

定位

万事万物都是有一定的发展规律的,从事物相互对立的两面逐渐发展到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不是妥协,而是一种全新的解决办法,即事物存在悖论的规律.高等教育也不例外.高校可以通过科研强校,服务社会,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强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来提高高校的社会竞争力,这既是对立又是可以统一的.在当前社会形势下,民高校的教师参加教科研研究,不是直接通过研究,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服务于社会.而是提高教师对于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的掌握,通过培养学生,进而服务于社会,科研的主要任务是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就要有理论,有研究.为什么要改革?怎样进行改革?要用教研、科研带动,通过理论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先导会提高人们的改革自觉性、主动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研是教学的引领,科研是教学工作的支撑[4].这才是民高校的教科研与教学的定位.

4调整民高校教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思考


要调整民高校教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长期努力.

4.1转变理念,以正确的教科研定位指导实践工作

教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本来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互相矛盾的关系.民高校教师也应该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这可以更新教学内容、掌握学科的前沿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立项,进行深入调研、研讨下一步改革方向,将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确定教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定位,转变科研重于教学,或科研与教学并重的观念,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真正的将教研、科研工作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项目研究从实际教学需求出发,在立项时全面衡量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分析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路线,边研究边实践,对实践中无法应用的状况进行实地调研,找出解决的对策,对于无法解决的情况应该调整研究的技术路线,保证成果能够真正的转化为效果.科研部门不再片面的追求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是从实际的研究水平出发,积极储备科研力量,夯实科研基础能力,将有利于民高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2政府应调整民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本身在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科研水平上与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211”、“985”工程院校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政府应该调整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于民办类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应该重视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这样引导民高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上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也必然会回归到学生质量培养上来.西安翻译学院、吉林外国语学院都是民办高校,基本上没有科研,但是他们凭着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吉林外国语学院的学生甚至都被国外的一些大型企业.即使是地处偏僻的山东万杰医学院,同样为民高校,科研水平也不高,但是凭着“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扎实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当前生源的残酷竞争环境下,每年的招生第一志愿报到率仍旧高达90%以上.这说明,社会已经对大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新的评价,政府应该及时调整民办高等教育的评价机制,鼓励民高校大力发展教学,给予经济奖励和支持.

4.3民高校管理者应该回归到教学质量竞争上来

民高校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科研实力无法与普通本科院校抗衡.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非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因为人力资源的市场优化配置,都凝聚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这是民高校暂时无法做到的.与其用劣势去与普通本科高校竞争,不如回归到教学上来,用特色专业讲话,用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竞争.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引领,以科研为支撑.广泛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如理论研讨会、专题报告会、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奖、名师评比、教研教改立项、优秀教改成果展示等等,教科研要把重心转移到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上来,转移到人才培养模式上来,走入教研室,参与教研活动,引领教育教学管理,以理论指导实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类似论文

如何加强民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广州 510830) 摘 要 二级学院是高校为了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二级教学单位管理职能,实现专业、学科的特色发展,将管。
更新日期:2024-11-28 浏览量:145381 点赞量:31400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关系

【摘 要】本文介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述计算机等级考试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和。
更新日期:2024-5-5 浏览量:14960 点赞量:5353

如何加强民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510830)摘 要二级学院是高校为了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二级教学单位管理职能,实现专业、学科的特色。
更新日期:2024-1-25 浏览量:21989 点赞量:6314

陕西民高校体育教学之

摘 要:这里以陕西6所民高校近20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结合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特点,对其进行进一步&。
更新日期:2024-10-18 浏览量:130145 点赞量:27793

新建民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存在的问题

摘 要 新建民高校是我国本科教育的一个新生力量和重要补充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决定其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高校纷纷出台了&。
更新日期:2024-6-12 浏览量:82291 点赞量:18689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

摘 要:如何处理好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是困扰很多高校青年教师一个难题 通过分析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教学。
更新日期:2024-1-10 浏览量:19927 点赞量:5827

民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摘 要:该文以安徽新华学院的实践课堂教学为基础,分析民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目前教学现状及存在。
更新日期:2024-2-6 浏览量:10190 点赞量: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