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班”的与实践

【摘 要】当今社会,青年层出不穷,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兴起,使得创作大军日渐繁荣.然而,一方面是创作人数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却是创作人才培养的滞后.究其原因,我国创作人才的培养机制尚不完善,尤其是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大多停留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上.有鉴于此,武昌理工学院首创本科阶段的“文学创作特色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特色人才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文章以该“特色班”为实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特色班”的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一条可寻之路.

【关 键 词】汉语言文学;特色班;培养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14-02

作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有着悠久历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有着辉煌的成绩,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及名人大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出现的许多问题,招生难,就业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亟待改革,为此,不少高校都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武昌理工学院2010年开设了全国首例本科专业的“文学创作特色班”,以“作家班”的形式,为高素质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并在三年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文学创作特色班的成立背景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一切向前看”的口号在民间实际变成了“一切向钱看”.“人们开始以金钱的标准来观察和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精神领域的东西带给人们的收益和实惠,往往不如物质领域的东西来得直接和实在.”在市场经济转型和大众文化发展的双重冲击下,文学及文学类学科日益边缘化,严肃的研究不受重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近几年遭遇尴尬处境,招生难、就业难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面对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是专业定位不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二是课程结构不合理,理论课程大于实践课程;三是教学方式滞后,课堂沉闷,不利于学生锻炼思维能力.

一方面是专业的不景气,另外一方面,大学生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2012年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发布《2012中国文学发展状况》报告称,2012年的网络文学呈现出与传统文学日益融合的趋势.调查发现,现在几个大型专业文学网站的签约中,在校大学生要占到50%以上.在网络文学的带动下,网络新媒体文学研究成为文学研究的新分类,文学市场进一步壮大,大学生队伍的成长为汉语言文学未来的发展开拓出新的道路.

然而,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却没有一套完整的写作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机制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武昌理工学院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独立承担“创新民办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的任务,于2010年创办了我国高校首例本科阶段的“文学创作特色班”,迄今为止,经过二年半的培养,该特色班的学生获得了不菲的成绩,目前该班学生已出版二部专著,发表作品的人次比例达80%以上,在各种国家级、省级文学大赛中获奖人次比例达70%以上.基于此事实,文章以该校特色班为例,探讨该校文学创作特色班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武昌理工学院“文学创作特色班”培养模式详解

针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萎缩的问题所在,武昌理工学院“文学创作特色班”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目标模式创新、培养机制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机制创新.

(一)“优招优培淘汰制”的招生模式

文学创作特色班实行“优招优培”淘汰选拔制.面向全国招收“文学创作”方向的学生,入学后在全校范围内再次进行征集选拔.一年后实行淘汰制,不适应特色班培养模式的学生转回原专业或其他专业方向就读.这种招生模式不拘一格,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生源质量,并且将具有写作天赋和写作能力的人才筛选出来,集中资源,提供平台去培养那些热爱写作并且有能力去写作的学生,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成才.


(二)一对一’导师制和“工作室模式”的培养模式

文学创作特色班在教学上实行“一对一导师制”.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易导致课堂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一对一导师制下,学生阅读和思考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导师的指点,并有机会对自己的论点和导师公开进行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对于文学创作特色班,一对一导师制确保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在写作上教师全程跟进,有利于学生在文学写作上的深入发展.

“工作室教学模式”借鉴了艺术创作的形式,以工作室的形式,将几个或十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创作团队,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创作课题为教学手段,由教师带领学生承接和完成创作项目,将产、学、研融为一体,最终使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工作室模式最初来源于职业教育,一般是艺术专业团队集体创作的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学创作特色班”将工作室模式引入写作领域,通过承接出版社选题、自拟选题、签约文学网站连载作品等途径,为学生创造大量写作机会,一来将志趣相投的学生聚集到一起,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二来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励学生投身于创作.“工作室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实践教学重于理论教学,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规律.不仅如此,工作室模式还让学生了解、适应现今文学市场的运作模式,将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起来.

(三)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大胆创新

针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式滞后的现状,武昌理工学院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采取了“兴趣引导法”、“选题牵引法”、“环境同化法”、“体验式教学法”、“同题比稿法”等新型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

“兴趣引导法”:通过短期的写作实践,使学生丰富体验,全面了解各种文学形式,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导师再结合学生的不同创作兴趣和写作基础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发展方向.

“选题牵引法”:在班级内建立几人到十几人组成的多个小型工作室,承接文化公司选题和自拟选题,通过选题牵引,实现学生创作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螺旋上升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环境同化法”:大胆创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穿插名家讲坛、创作竞赛、选题讨论、作品研讨会、同题比稿法等多种形式,营造创作氛围,形成名家典范激励、学生竞赛促进、志趣相投者相互勉励的环境同化作用;

体验式教学法:文学采风、笔会、选题创作等实践教学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创作实践中,充分锻炼、培养学生扎实的写作能力.

同题比稿法:相同的命题让不同的学生进行创作,以比稿会的形式进行验收、评论,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求新意识和市场意识.

(四)以创作成果为评价的评价机制

武昌理工学院在全校推行“开发内化教学”,评价机制上推出了“素质学分制”的改革,学生毕业以创作为考核指标.

“素质学分制”转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将评价重点放到学生的素质测评,主要评价学生获得了多少实际性知识,获得多 少思维方法及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中的能力,在创造性等方面取得了多少收获.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实践能力.

毕业创作要求学生以十万字的文学作品作为学位认定的依据.从实际成果出发,科学认定其创新性能力和实践能力,确保培养出合格的创作型人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

评价机制的创新一方面促使学生多多练习,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特色班教学流于形式.

汉语言文学教育没有跟上时展步伐是其日渐衰微的重要原因,武昌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创作特色班”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萎靡不振的现状,对症下药,针对性地进行了目标定位创新、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评价机制创新等四项创新改革,改革了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体系,首开“培养青年作家”的目标先河,虽然文学创作特色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但至今已存在的不俗成绩,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环节的新发展、新出路也具有重大启示与参考意义.

类似论文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

摘 要 实践教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汉语言文学专业以“高层次、复合型、较强应用性&。
更新日期:2024-8-9 浏览量:16871 点赞量:5075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

摘 要实践教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汉语言文学专业以“高层次、复合型、较强应用性R。
更新日期:2024-8-18 浏览量:106515 点赞量:23289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 要]文章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从教学内容中的应用性体现、教学方式中的形势与内容互补性、实践教学环节的。
更新日期:2024-12-20 浏览量:157897 点赞量:34306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新闻实践与

【摘 要】本文首先从本院学生对新闻的认知状况着眼,分析当前我院学生了解新闻、关注新闻、参与新闻的实际情况,并。
更新日期:2024-1-2 浏览量:8419 点赞量: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