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摘 要:语文课堂的教学在许多时候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并运用好提问的艺术,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 键 词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而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应该经过精心设计,都应该将之看成一门艺术.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索,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笔者依据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课堂教学原则,结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并借鉴许多课堂教学成功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一、化整为零的艺术

课堂上经常会碰到一些大型的、复合的问题,学生解答起来一时很难把握,在此情形下,教师应该循循善诱,针对问题的特征,为学生进行适当的分解,将一个问题或者分解成若干个平行的子问题,或者分解成若干个层递的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各个击破,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

例如:学习《荷塘月色》中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等”这一段时,有的教师往往会问道“朱自清用精巧奇妙的笔触,勾画了月下荷塘美丽的景致.这一段文字,可谓字字珠玑,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是本文赏析的重点.那么,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一景致的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大多会感到比较突兀.笔者在教学时,将之适当地分解为:“①作者描写了哪些景致?”“②作者从哪些角度来状写这些景致?”“③作者调用了哪些感觉器官?”“④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一来,原来的问题就变成了几个平行的子问题.教师还可以追问下去:“⑤这一节重点写了什么景物?”“⑥作者写了荷的哪几个方面?”“⑦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荷花的?”这样,问题①、⑤、⑥、⑦又构成了几个层递的子问题.层递的问题最后切换成一张树型图,如此一来,学生很容易把握知识的整个结构.

正因为采用了化整为零的艺术,才使得学生领会到,这短短的一段文字竟涵盖了这么多的内容,体会到作者高超卓越的艺术手法.

二、化难为易的艺术

课堂提问要尽量符合学生实际.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之间应有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摘得到”的成就感.假设问题太难,教师可适当运用联想、类比、归纳、演绎、反问等方法,尽量降低问题的难度,以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如学习《雷雨》(节选)一课时,关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情的真假的定位”问题,学术界也是经过长期的争论,学生理解起来也是一个难点.笔者曾提出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基本上得出两种结论.其一,真实的.那么笔者便问:“当鲁侍萍出现的时候,周朴园感到要触动他的利害时,便露出了他的冷酷无情的狰狞面目,一会儿惊慌紧张,一会儿厉声斥问,一会儿又想用金钱了断瓜葛,一会儿又是当即决定辞退鲁贵、四凤,并责令‘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到周家来’.这是为什么?”其二,虚伪的.笔者就问:“三十年来,周朴园为纪念鲁侍萍,一直保留侍萍喜欢的家具和关窗的习惯.以前也问过许多人,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侍萍.这又是为什么?”学生一时争论不休.到此,笔者没有先下结论,而是宕开一笔,继续引导下去:“对于爱情,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在许多年轻人看来,‘爱情就是崇高,就是疯狂,就是热烈,就是毁灭’;而在老年人看来,‘爱情就是相依相伴、相扶相携,就是平常的一粥一饭、一菜一蔬’.他们的差异竟如此之大,由此我们又如何看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情呢?”上述运用了类比的方法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学生自然可以顺利地得到结论:周朴园对爱情也曾充满憧憬和渴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位的变迁,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也在发生质的变化.年轻时,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真实的.而到后来,资本家对利益的追逐,泯灭了他们的良知,使得纯洁的爱情最终被亵渎.

三、化隐为显的艺术

语文课堂上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往往隐藏在教学内容的背后,即所谓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依靠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是很难发现这些问题的,更谈不上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通过巧妙设问,为学生做些铺垫,以便他们发掘蕴含在作品中的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中,讲到“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等”这一段时,笔者提问:“这一段作者运用浓墨重彩,描述南朝采莲时君民同乐的盛事.作者的意图是不是想了却心头的烦恼,使得心头宁静起来?”学生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作者马上写到:“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说明作者心里依然颇不宁静,照应开头.接着笔者又问:“那么这一段究竟有什么深意呢?”学生很快就会联想到,作者是在借古讽今,是用以反衬现实的残酷,同时也道出了作者心头颇不宁静的真正原因,属文中的点睛之笔.但是作者的写作手法极其含蓄,需要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深刻体会,方能悟出个中滋味.

四、化正为奇的艺术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提问也是一样,应以平正的提问为主,其中间以巧妙的提问.于平正中见新奇,于严谨中见活泼.孙子又云:“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奇正相生的辩证关系,适时巧妙发问,可以激活学生的疑问神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后达到悟的高度.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比如:苏轼的《石钟山记》这篇课文,传统的上法就是逐字逐句地讲解清楚,然后针对苏轼的论题:“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向学生灌输苏轼的观点.“凡事要目见耳闻而能断其有无.”而笔者认为湖南省汩罗的教法值得借鉴.首先教师像讲故事一样,将课文的大意叙述一遍,然后把论题大大地写在黑板上,指着这个句子问:“大家对作者的观点有何评论?”对于这一似乎早已有定论的问题,被教师这样一问,突兀挺拔,如异军突起,实在奇妙无比.这一问大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整个课堂仿佛成了一个辩论会,正反两方唇舌剑,激烈交锋,精彩的论辩层出不穷.下面就是一个学生精彩的论辩:“在作者看来,目见耳闻是靠得住的.那么,太阳围绕地球转的结论,正是人们天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之后而得出的,但这正是个极大的错误.目见耳闻就可断其有无吗?”


五、化小为大的艺术

有的小问题中蕴藏着大文章,有的问题教师可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迁移,然后发散出去,提出更具浓度和高度的问题.古人所谓“见微知著”,这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更有助于学生站在一个高度去思考问题,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比如: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之后,笔者又举了些例子,如:“商纣王拒谏,最终导致一代王朝的覆灭.而唐太宗虚心纳谏,终于迎来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然后笔者话锋一转:“对于一个人是如此,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怎样对待外来的思想和文化呢?”如此一问,很快就把学生引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去思考问题.笔者把它布置成了课外作业,后来惊喜地发现:学生从汉唐时代中华民族以其宽广博大的胸襟容纳和吸收外来文化,结果铸就了两个辉煌的王朝,讲到清朝末年闭关自守、国家日益衰落,直到整个民族受尽磨难和屈辱.再讲到改革开放,国人以海纳百川的气度,虚心接受外国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科学文化,使得国家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取得举世瞩目的变化,等由此得到结论,“改革开放不可逆转”.学生深刻的见解令笔者欣喜不已.

孔子曰:“疑思问.”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问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是一个瓶颈,而不是一般性的点缀.懂得艺术地提问,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讨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类似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
更新日期:2024-9-22 浏览量:118226 点赞量:25349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提问问题设计要难易适度,要有趣味性,要有探究性,要有创新性,要有迁移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挑战性,要有拓展。
更新日期:2024-2-25 浏览量:32518 点赞量:7935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探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
更新日期:2024-3-3 浏览量:9520 点赞量:3447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180-01 摘 要 :提问是课堂教。
更新日期:2024-1-1 浏览量:5989 点赞量:2486

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

(安康市汉滨区滨江学校陕西安康725011) 【摘 要 】在新课程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发生了转变。
更新日期:2024-8-13 浏览量:104418 点赞量:22424

七年级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摘 要: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 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把握好课。
更新日期:2024-6-20 浏览量:81481 点赞量:17999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

摘 要 :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发。
更新日期:2024-3-19 浏览量:44343 点赞量: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