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艺术方式。一种生活方式

年轻艺术家群落这两年正在成为当代艺术市场和学术展览的庄稼地.在接二连三的类似主题展中,由美术学院打造的青年艺术项目——“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学术造势上,都显得颇具野心.从8月到现在,95位艺术家,近200件作品,被分为“蔓生长、自媒体、微抵抗、宅空间、浅生活、未知数”六个现象单元来做展出,占据了美院美术馆的四个楼层空间.

本次展览的提名委员会成员由80位全球重要美术馆馆长、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艺术媒体和机构负责人构成.每人提名6位青年艺术家,并撰写提名理由.美术学院副院长、总策展人徐冰接受本刊专访时说,如果作品不能在艺术语言上显示一种深度挖掘与新的提示,就不予以考虑.作为“CAFM未来展”的总策展,徐冰和团队把这次展览作为一个新生代艺术方式的生态报告,体现文化态度和学术判断.“我们的目的,就是把这些过去我们不了解的,或者说我们不太意识到的现象提示出来,策展人其实是调查员的身份.”

展览所呈现出来的主题和棱面之庞杂,并不那么容易被观看的人消化.“蔓生长”、“浅生活”这类新生代语言,新鲜之余,也难免有人觉得只是简单的现象罗列.徐冰说,艺术家的作品应该是时代最敏感的反映,至少也属于最敏感的那一部分,相比于当代艺术曾经有过的“玩世”、“政治波普”、“艳俗”等标签,“这个时代,用一种潮流或者一个词语主导或代表已经不太可能了”.

“‘亚现象’的这个亚”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对年轻艺术家划分代际,一般是“70后”、“80后”,“未来展”以1977年后出生来做分界,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徐冰:其实对“青年”目前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法,在联合国那里,四五十岁的也算.不同的视角和意图,会对“青年”的概念有所不同.我们以35岁为界定,并非依据科学和生理概念,而是出于中国特定的历史阶段对“代”的影响.1977年我认为正好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年份,在社会史上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所以就以这个为分界了.像其他一些青年展,好像都定在37岁、38岁以下,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相差两年或者三年,有些很好的艺术家和很好的作品可能就会失去.

三联生活周刊:是,所以当时就想,你们是不是从中国当代艺术史出发有一点考虑.

徐冰:基本上没有从艺术史的角度.这一代人正好生在一个历史节点,但在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并不知道这一年的开始对这个国家的重要,和对他们一生的意义.

三联生活周刊:对展览主题里所提的“亚现象”,有很多议论.这个概念应该是从“亚文化”而来,那么,是否意味着你们把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都归于非主流呢?

徐冰:关于这个题目,我们也有一些讨论.其实有过几个题目,比如说“次生林”,我个人觉得“次生林”不错,原始森林被砍伐了以后又生长出来的林子,就是那种新一代森林的感觉.但后来查了一下,说这个“次生林”有一点点负面的内容,最后是弃用了.大家比较喜欢“亚现象”这个词,这个“亚”,其实就是跟主流、成熟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三联生活周刊:这样说来,你们确实有“主流”与“非主流”的这样一个判断?

徐冰:对.“亚”有点边缘的意思,或者说,是一种非主流的、生长中的,还没有被重视的.它跟主流文化或者说成熟文化各司其能,是相生相克这么一种关系.

三联生活周刊:这种非主流,主要是指商业的、艺术市场的,还是学术上的?

徐冰:都有吧.其实文化、艺术在哪块儿都有一个成熟文化、主流文化,另外有一部分肯定就属于“亚文化”范畴.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你认为当代艺术现在的主流面貌是什么?

徐冰:这个在中国和在中国之外不太一样.比如说在全球,现代艺术差不多是指1989年以前的艺术,以后的艺术则被认为是当代艺术——当然有各种不同看法,但从1989年开始,国际和中国确实都在社会政治结构上有很大的改变,这以后的艺术有比较明显的体貌特征.但在中国有点儿混在一起,当代艺术、现代艺术都是混着说的,比如市面上一般认为,现代艺术是指那些在商业上显示出成功的艺术,有点儿这种概念.其实当代艺术这个领域并没有什么标志,因为它本来就在生长中,或者说在自我否定之中滚动,而商业上的成功提供了一个“量”的数据,是容易界定的,因为没有任何第二个清晰指数来确认这个东西的当代价值.这有点无奈.


三联生活周刊:相对于刚才所说的主流,你从这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里看到什么新的可能性吗,或者说中国当代艺术的某种趋势?

徐冰:艺术的趋势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有关系的.我们从展览中总结出来的那六个现象修辞,蔓生长、自媒体、微抵抗、宅空间、浅生活、未知数,多少就有这种趋势的分析在里面.有些东西它会滋生出来,成为将来艺术的一种成分,那是肯定的.至于你说他们会有什么风格,风格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做这个展览最想看到的就是具有原创力的一些作品的出现,或者说是我们过去没有见过的一种艺术方式,哪怕说不成熟,或者带有幼稚性,可是它里面一定有一种东西是带有种子的性质,属于未来的.但是,我们在梳理这些年轻人的作品时感觉,有一些这样的东西,但并不像我预期的那么多.有些作品,你可以看到他们有一种好的倾向,但是还没有生长出来,或者艺术家自己可能也没有意识到在他的作品里头有一些东西是有生长性的.

三联生活周刊:比如说?

徐冰:比如说张文超的作品.他是我的研究生,我比较了解.他是美院附中毕业的,考了美院本科,然后又在美院上研究生,身上带有很强的学院基因,但是他这次的创作提示出一种新的形象语言,就是有和我们过去的绘画表达不同的东西.他有一组作品叫《未知的旅程》,用一种图像化的语言来讲自己的生活旅程,比如他画超市,用非常具体、有效的视觉语言来表述,包括超市的那种装修材料的感觉.他要说的事可能用现有的语言是说不清楚的,这时候新的艺术语言就有可能出现.他将影像、游戏的元素与很好的油画语汇混用在一起,扩展了我们的视觉感受.艺术家在艺术语言上哪怕只有一点点推进,也是不容易的.

类似论文

运动,一种生活艺术

它,带着劲跑的速度,驶向未来 它,用运动的心情感动着每一个热情的人 它,是时下中高级轿车的闪耀新宠 它,在美国和欧洲销量居榜首而深获。
更新日期:2024-9-21 浏览量:117343 点赞量:24946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些教师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就越来越觉得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 总是说要想给学。
更新日期:2024-3-11 浏览量:43344 点赞量:10211

读书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代贵州》编辑约稿谈关于怎样读书学习,常自责于读书不全不深不透的我,惭愧和忐忑 书是读过的,&。
更新日期:2024-4-6 浏览量:10841 点赞量:3630

范儿也是一种生活哲学

什么是范儿?范儿是一种精气神儿 你甚至可以说,范儿是让人思考的—种生活哲学 中国人走过各朝各代,于文明积淀和生活碎片之中,活出了丰富。
更新日期:2024-3-27 浏览量:45072 点赞量:10488

低碳,创造另一种生活

被称为“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的气候大会,以代表们带着失望、不解甚至愤怒离开而宣告结束 尽管如此。
更新日期:2024-2-4 浏览量:7390 点赞量:2710

让武术成为一种生活

武术从其产生伊始,就是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存在发展的 作为一种文化的&。
更新日期:2024-5-18 浏览量:67980 点赞量:14975

一只龙头代表一种生活品质

全世界的当代龙头只来源于一个地方――德国的生产基地,由世界上最好的黄铜、最先进的技术、最前沿的设计和70ʌ。
更新日期:2024-12-21 浏览量:155744 点赞量:3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