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盛宴――阅读青岛老建筑

来过青岛的人,有谁不爱她的美丽康有为初来青岛,赞美她“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为中国第一”.山、海、城、建筑连为一体的青岛如一颗明珠一样镶嵌在于中国东部海滨,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流连忘返,而这颗明珠上最灿烂眩目的就是那些默默地承载着文化和历史沧桑的老建筑.阅读老建筑,你能真切地体验到它们所积淀的历史情感.它们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人们的悲欢离合,一代又一代的人通过城市的老建筑更确切的认知历史,回顾历史,从而认知整个城市的文化.

深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青岛老建筑,以其斑斓多姿的建筑形式,和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赢得了“万国博览会”的美誉.据不完全统计,青岛老建筑集有二十四个国家的风格,包括德国式、西班牙式、英国式、日本式、俄国式、中国传统式以及简洁的现代式等等,其中,以欧式风格的建筑为最多.尽管这些建筑具有强烈的殖民地色彩,但回眸老建筑,其耀眼的艺术光华,散发出悠远的魅力.不仅为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增添了许多异国情调,造就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而且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富有生命力的历史文脉基础,成为城市的一笔宝贵财富.阅读这些老建筑,让人仿佛穿越一场艺术的盛宴.

一、德占时期的老建筑

青岛的老建筑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当数德式建筑.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以后,为将其建成在远东的军事和经济贸易的据点,对青岛进行了有计划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并在规划区域上将华人和欧人分开,“欧人区”又称“青岛区”,占据了市区的最佳地段.短短十几年(1897-1914年),殖民统治者利用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建造了大量的欧式建筑.德占期间,城市房屋大都是德国建筑师设计,风格比较一致.以“殖民地式”、德意志民族形式为主调,同时融有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的影响.而细部装饰,明显受当时流行于欧洲大陆的“新艺术运动”的影响.期间,青岛区的建筑活动成为主流,这些建筑的质量很高,对周围以及后来各个时期城市的建筑活动影响很大,对城市的建筑风格起到主导的作用.

走在青岛市南区的栈桥海滨一带,沿着石砌的街道,几乎在每一条街道上都随处可见德式建筑(大多在相隔不远的湖北路、安徽路、沂水路、广西路、江苏路上等).这些建筑大部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灵活的平面布局、别致的塔楼,雄伟的廊柱和多变的门窗样式乃至墙上的纹饰,玻璃的花色,建材的选用等都是构成这种德式风格的要件.而少部分建筑则是简洁的古典主义风格的再现.

背靠观海山,面对青岛湾的胶澳总督府,坐北朝南,背山面海,居高临下.建筑立面呈横三纵五段对称处理,两层高的罗马式拱券,方型的爱奥尼壁柱,琨莎式红瓦楼顶,整座大楼外墙和楼内全部用巨大的花岗石砌成,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结合其前面的中心广场,天然造就了权力机构的肃穆和威严气势.以此为中心,周围有很多的经典的公共建筑和府邸住宅.

由总督府沿沂水路东行不远,在数条街道的交汇处,即可见到耸立于绿树覆盖的岩丘之上的基督教堂.那直冲蓝天的绿色尖顶钟塔楼,对这片区域的欧洲小城镇风格起着起着统帅的作用.体型纵横交错,高低相间,曲直相映.肉红色大块蘑菇石状花岗岩巧妙的点缀了建筑的墙基、檐口、门洞、窗口以及墙角的转折处,墙面饰以的水泥沙浆,涂抹着浮雕式的波浪形线条.转折起伏的红色屋顶,强烈对比的毛石与粉墙,自由随意的装饰手段,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这座具有中世纪寨堡风格的教堂建筑增添了无限的浪漫色彩,以至“达到了油画般的效果.”

坐落在湖北路上的胶澳署(建于1905年),体现的又是另一种风采.高耸的尖顶钟塔楼统帅了建筑本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全局.花岗石和红砖砌出墙角的隅石和山墙上的半木构图案.加上红瓦坡屋顶,塑造出中世纪以来德国村镇教堂的形式.类似这种风格的建筑还有胶澳火车站、胶澳邮政局、水师饭店等建筑,这种带有哥特式流风遗韵,并结合仿木构装饰图案的建筑风格,被认为是德意志传统风格在青岛的代表形式.


另外,红房子餐厅、新亨利王子饭店(今栈桥饭店)等是当时青年风格派(又称新艺术派)建筑风格的代表,而这种风格作为室内装饰的艺术流派,在其它风格的德式建筑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

红房子餐厅所在的广西路,旧称亨利王子大街,是德国人规划的欧式商业街,也是目前青岛市保留下来的欧式建筑比较集中的街区之一.站立在广西路与安徽路的路口向两边张望,各种造型的欧式楼房依次排开,构成一副典型的优美画卷.其中,最惹眼的是胶澳邮政局,它正好坐落在安徽路和广西路的十字路口,其独特的造型与结构,红色的屋顶和两个高耸的绿色的塔楼,使人过目不忘.

在德占时期的“青岛区”,殖民者除建设了一大批优秀的公共建筑之外,还建设了很多精美的花园式住宅.主要集中于离“总督府”不远的今沂水路、德县路和江苏路一带.这些主要由德国建筑师设计的花园式住宅,大都以德意志传统形式为主调,体型自由活泼,屋面跳动着小尖塔,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在街道两旁,以至它们所形成的城市景观“非常象柏林的郊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总督府邸”,即:今天的迎宾馆.

迎宾馆坐落在风景如画的信号山南坡,原是德国驻胶澳总督的官邸,俗称“提督楼”,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占地4000余平方米,建筑高度30余米,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式古堡建筑.此楼按照欧洲皇宫式样设计,十分精美别致.不对称的平面组合构成了参差错落的外部轮廓,大量的蘑菇石状花岗石装饰着建筑的墙基、檐口、凹窗、墙隅、柱头等部位,并在山花的顶部作出美丽的图案,于粗犷之中显现出细腻的美感.建筑的四个立面都作了精心的推敲,并将高坡度的覆以红色、蓝色和绿色筒瓦的楼顶、小尖塔、各种形式的山花、券柱式外廊,石雕装饰、半露明木构等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外表舒展优美、粗犷华贵的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当时花园式住宅的集中代表.其室内装修异常豪华,共四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有门厅、中厅、大厅、会议厅、舞厅、餐厅等多种功能的室内空间.室内装饰以新艺术风格为主.

二、德占时期之后的老建筑

德占时期之后,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又出现了很多欧式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在具有自己时代主要风格的同时,或多或少大都受到德式建筑风格的影响.譬如:在石材的使用,屋顶的样式,山花的形式,塔楼的使用等方面.比如,日占时期(1914-1922年)出现了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以青岛日本中学校(海洋大学教学楼主楼)为主要代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2-1937年)公共建筑主要是西欧古典复兴风格,集中在中山路商业街上极其毗邻区域,以交通银行中国分行(今中国建行青岛分行)、金城银行(今中国电信青岛公司,)等为主要代表.这些建筑的立面造型和装饰手段,使欧洲小城镇的城市面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区域得到微妙的延续.

30年代,青岛远离战火,局势稳定,并且气候冬暖夏凉,极宜于修养避暑.全国各地的达官显贵纷纷在当时的“特别建筑区”――青岛的八大关区域置地建房,外国驻青领事馆及侨居青岛的外国人也在此建造别墅住宅,形成了风格各异、绚丽多彩的别墅群.因此,这里集中了大量的欧式风格的建筑,有俄式、法式、丹麦式、希腊式、西班牙式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正是始自这里.这些建筑分布在景区内的各条街道上,独立成园,互不连接,建筑周围均有花园式庭院的景致配置,并且选址合理,每幢建筑都能欣赏到海景.沿着荣城路或者太平角一路,各式各样的建筑让人目不暇接,充满异国情调.风格多样的建筑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这里不仅成为游人流连忘返的风景胜地,还成为众多电影、电视外景拍摄的“天然摄影棚”.据说,前苏联、德国、日本等国家也来此拍摄过外景.

三、结语

时代的更叠,造就着城市的变迁和发展,而优秀的历史建筑则是城市建筑发展的永恒的史诗.如果说岁月是一条河流,那么,每一栋建筑就象城市发展长河中的一块石头,为城市的发展激起大大小小的浪花.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历史属于过去,也属于将来,小洋楼既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无论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乃至旅游价值,都会在未来源源不断地显示出来,并作用深远等”历史建筑的价值已经不仅仅在于其建筑本身,而更多的是建筑背后的文化链接,给世人留下无限的遐思和纪念.无论是在城市规划中,还是作为旅游景观,他们都已经成为城市项链上的一颗颗明珠,美化着人们的生活,点缀着城市的环境,丰富着城市的文化,成为极具价值的历史景观.

王福云、韩勇: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类似论文

德国汉堡老建筑改造

建设单位:威卢克斯/VELUX集团建筑师:KatharinaFey(概念)Prof ManfredHeggerandTimBialucha,TUDarmstadtee(设计)Osterman。
更新日期:2024-10-7 浏览量:17483 点赞量:4721

城市需要老建筑

金衡山译一个地区的建筑应该各色各样,年代和状况各不相同,应包括有适当比例的老建筑 老建筑对于城市是如此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它。
更新日期:2024-10-13 浏览量:128188 点赞量:27004

经典老建筑赏析

城市的建筑风格代表一个城市的特色,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实证 尤其是那些堪称经典之作的老建筑,每一座老建筑就像一。
更新日期:2024-4-17 浏览量:54903 点赞量:12115

陈老莲的艺术本性

[摘 要]陈老莲身处明清两朝鼎革的交替年代,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突兀警醒地向时人展现了自己艺术方面的。
更新日期:2024-5-14 浏览量:67304 点赞量:14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