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生活的艺术项目可走多远?

【编者按】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一个大型策划——宝马古根海姆实验室日前正在实施中,该项目计划用6年时间,让他们建造的一座临时性艺术建筑物,供艺术家、学者和当地居民在其同探讨未来的城市生活.整个项目共分为三期,在全球9大城市巡回,只是这个积极深入市民生活的项目在它的第一期第二站——柏林就遭到了抵制.在各种艺术项目尝试主动介入社会生活的同时,究竟该如何介入以及介入的尺度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宝马古根海姆实验室于2011年8月3日正式启动,截止到去年10月16日这个实验室一直在纽约发挥着它的作用,现在该项目应该在柏林实施,按照计划它的下一站是孟买,这三个城市是该实验室的全球巡回的第一期,2013年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展览将作为第一期巡回的结束.不过,在柏林该项目就遭到的市民的反对,不知道这会不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推进,可以确定的是所罗门古根海姆基金会已经宣布将原定在柏林克罗兹堡区的内容取消,移至柏林的其他城区——普伦茨劳贝格,但依旧不招当地居民待见.

实验室第一期全球环行所探讨的主题是直面舒适——城市和你(Confronting Comfort: The City and You),基于个人与集体对“舒适”的不同理解,来探索环境的迫切需求以及社会责任.整个实验室意在集结全世界的力量,试图找到新的想法,并尝试创造属于未来的城市生活,从已经结束的纽约站活动来看,反响不错.在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实验室共吸引了来自60个国家的5.4万人次到访,其网站更是吸引了来自150多个国家的32.9万的网络用户.围绕主题设计的百余项活动也得到了广泛的参与,为了使活动切实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到访者的切身“体验”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与其让参观者在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演示,还不如请他们变身玩家,通过现场游戏的方式扮演不同社会角色,进而体验自己在社会有序流动中所处的地位和具备操控力的可能性.”参与者的兴趣和热情超乎主办方的想象,这简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开始,以至于柏林的受阻显得那么意外.


重视民众的体验可以说是该项目在纽约成功的关键,毕竟对一个讨论未来城市生活的项目而言,居住其中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有理论上的建树无疑只是纸上谈兵.有了市民的参与,项目的影响力也会更广泛,引发人们的思考,并提供解决方案.或许了解纽约人性格的项目组织者并不了解柏林人,以至于一到柏林就困难重重:在原定地址克罗兹堡区项目主要是遭到了当地居民和左翼团体的反对,这个原本没什么恶意的项目被左翼团体视为“将旧城进行绅士化改造”举动,令当地的柏林人极为不满,除了给主办方寄去了信,甚至有人发出恐吓,活动被迫迁址;到了普伦茨劳贝格,这个互动性极强的项目被市民认为打扰了他们生活,移动实验室的落脚地不仅占据了居民原有的活动空间,还讨论着当地人不能理解的主题.

在柏林,属于公共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少,居民经常要给写字楼、酒店以及文化活动让地儿,对那些只想要宁静生活的居民而言,实验室的“占地”是那么的不可理喻.“实验室举行的那些讨论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根本无关.我们面对的问题非常现实:公园已经在超负荷运转,房租不断上升,但是在这个实验室项目里完全没有对这些问题的反映.更何况实验室里大多使用英语,但年长的原东柏林居民中许多人根本不会英语,这样一来就有一部分居民被这个项目据之门外,这明显是故意的.”不能因地制宜恐怕是柏林站面临的最大问题,介入的主动性越强,就会遭到越大的排斥.

其实,艺术项目介入社会生活本身并未遭到居民的排斥,他们不能接受的只是活动的内容以及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干扰,艺术不应该束之高阁,应该与更多人分享,这无须赘述.2008年,“介入:艺术生活366天”项目在上海实施,这一年里的每一天都有来自不同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为上海市民在公共空间里呈现一个文化事件.这是一个以实验的方式探讨当代艺术传播及推广问题,项目策划人沈其斌先生表示,“既然别人不愿意走进艺术馆,那么就让我们走出去,走到大众身边去”.在艺术普及度不高的国内,以这种姿态将艺术带进大众生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每一天都有新鲜的艺术事件在身边发生,只是,“366天”过后,一切又回到从前.这也是诸多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项目结束,介入随之结束,项目产生的影响也在快速退却.

通过艺术项目来唤起大众的某种认识也是这类活动所共有的特征,由美国圣地亚哥当代美术馆、伯克利大学美术馆及太平洋影片库和国际资源保护机构共同发起策划的“木森林”计划,正是为了提高公众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意识.项目共邀请8名国际著名的艺术家参与,中国受邀参加的艺术家是徐冰,徐冰选择了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地区,其计划是为该地集资恢复森林绿化,设计了一套自动循环系统.通过自编教材,并教会当地某学校的少年儿童如何画树,还将孩子们的作品放到网上以每幅30美元的低廉出售,所得收入均用于肯尼亚的造林,这是一个可持续的项目,只要有作品出售,就会有资金汇入该项目的基金.看似周全的循环系统还是得仰仗作品的销售,况且仅靠造林是不可能完全解决森林绿化难题的,还是要从根本上让人们意识到核心问题所在,从这个层面上看,项目的传播力度还是有限.8月11日在偏锋新艺术空间举办的“粮食”艺术主题展是由独立的国际发展及人道救援机构乐施会主办的公益活动,开幕当天虽邀请了社会各界人士加入主题对谈活动,一起为全球粮食问题探讨出路,但是想要切实为粮食问题做些什么,恐怕“座谈”只是太基础的工作了.

类似论文

生活就是艺术

当飞机划过一万米的天空,历经17个小时的周折,汉莎1202航班终于在早上10:30安抵Euro Airport 我踏上了这块处在三国边境的土地。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18054 点赞量:4519

《龙须沟》――生活到艺术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剧坛与银幕上,《龙须沟》堪称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它以对比鲜明、真实质朴的手法,通。
更新日期:2024-8-7 浏览量:16002 点赞量:4737

生活和艺术之美

李振阳,又名震阳 1963年生于陕西合阳,1981年参军,在部队政治部任美术创作员 1988年至l990年在西安美术学院进修 退伍后在合阳县人武部工作。
更新日期:2024-3-23 浏览量:43255 点赞量:9747

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游走

中国电影步入90年代以来,既逢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确立给电影的发展解脱了很&。
更新日期:2024-5-10 浏览量:67390 点赞量:14989

生活的艺术范儿

李先生、李太太,他们的家居,他们的音乐生活,都非常有艺术范儿 这是家访里最艺术范儿的一家,主人李先生是石头家,家里摆满了。
更新日期:2024-12-21 浏览量:153686 点赞量:32186

手工生活的艺术

7月19日下午,《玩家惠》杂志在世茂百货一层大厅和读者们分享了“手工生活的艺术”图片展,通过视频及图片的形式向。
更新日期:2024-6-24 浏览量:80094 点赞量:17184

艺术的生活生活的艺术

许德民、郑洁夫妇的结合原本就充满了一种和谐美 许德民是诗人、画家,近来又迷上了陶艺;郑洁早在十年前就是小有名气的青年女诗。
更新日期:2024-10-14 浏览量:129290 点赞量:2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