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摘 要] 色彩作为人类感知自然的重要依据,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视觉艺术当中,色彩的运用恰当与否关乎作品的成败.在电影艺术的视觉层面,色彩是重要的造型手段或表现元素.张艺谋被认为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运用色彩来造型是他最为擅长的方式,他执导电影里的色彩不仅强调具象再现,引起观看者共鸣,同时从美学的角度努力发掘色彩的形式之美.隐含的色彩在强化电影氛围、情绪表达,心理刻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具体案例分析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特征.

[关 键 词 ] 色彩;再现;表现;美

电影由无声进入有声,从黑白进入色彩,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们视听感官的内在需求.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彩色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能够灵活、有区别地映现实,但受绘画的影响,无法脱离具象的藩篱.从80年代始,西方电影观念和技术逐渐引入国内,中国电影制作者开始对色彩予以重视.如1979年张铮导演的《小花》就具有主动构建和营造色彩的意识,影片中十多个回忆性的黑白镜头片断插入彩色影片当中,导演试图通过这种色彩对比的方式来强化主题,完成故事情节的描述.这是一种敢于突破的处理方式,拓展了色彩表现的空间.B·R·丹为了强调色彩的重要性,提出“向彩色看齐”的观点,贝拉·巴拉兹则说:“那么彩将会展现出人类经验世界中许多非任何其他艺术,而尤其不是绘画艺术所能表现出来的东西.”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为电影艺术的技术层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何加强电影的艺术性是当代电影人应该研究的重要主题.色彩作为电影中重要的视觉语言,应该首当其冲地被强化.

张艺谋被认为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色彩是他体现个人风格的重要法宝,他认为:“当若干年后观众回忆起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影片的色彩.”在他的诸多代表作如《英雄》《红高粱》《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钗》中,熟练驾驭色彩形式美规律,大胆地利用和发掘色彩在电影造型中的作用和潜力,营造出作品的特定气氛,渲染故事情节的特定主题,表达导演的创作意图.电影中对色彩极为成功的运用成就了他艺术上的丰硕收获.本文从如下几点对其色彩表现之美进行论述.

一、色彩的对比之美

色彩的对比是色彩形式美的一条重要规律,通过强调冲突与反差可以营造出单一色调无法比拟的震撼效应.《英雄》中主要运用了黑色、白色、红色、绿色、五系.五系中存在明度对比、补色对比、有彩色与无彩色之间的对比.《英雄》的开篇阶段运用了大量黑色为主色调,目的是渲染出大秦帝国法度森严,阴郁悲凉的气氛.黑色作为主色调占据了银幕,士兵的军帽和兵器上却点缀出一小簇的红色,显得格外醒目.这是主调无彩色与局部有彩红色的对照,主色调突出秦王朝死亡和悲哀建立依据和基础,兵器和军帽上的红花表示鲜血与杀戮,也蕴含宫廷内到处布满杀机,同时暗含主人公无名的悲惨结局.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红色成了画面的主调,从主人公婚姻开始,大红灯笼挂满了乔家大院的各个角落.大红灯笼的红色与墙院、天空的灰黑、砖瓦的青黑、地面的灰白形成鲜明的对比.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所穿的红色棉袄、所带的大红围巾与在青绿色的山间小路形成强烈补色反差,高纯度的红色在绿色衬托之下如同一团热烈燃烧的火焰,表示人物内心的急切与渴望,导演对于补色对比规律的熟练运用也成功地将这种情感传递给了观众.红颜色似乎是导演对于色彩的偏爱,正如导演自己所说:“秦晋两地即陕西和山西在办很多事情时都会使用红颜色.他们那种习俗习惯影响了我,是我对红颜色有一种偏爱,然后我又反过来去表现这种红颜色.”但是,张艺谋电影的视觉魅力并不在于他对那种色彩的偏爱,而在于他能将偏爱的色彩不断与其他色彩进行对比之后形成的反差,这种反差是视觉效果的来源,也使他的偏爱色彩显得更有意义.

二、色彩的协调之美

张艺谋电影中色彩的和谐主要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画面主体色调的把控.张艺谋电影虽然热衷对各种色相的竭力发掘,但每部电影都有主体色调与之创作主题相适应.《英雄》中人物的服饰,道具的安排都呈现浓重的墨色倾向,比如秦王头顶的黑色头冠、脚上的黑色靴子、身着的黑色盔甲和军队的盔甲、物品和环境,皆笼罩在墨黑色氛围当中.黑色的视觉效应一方面带来了色彩上的张力,同时也造成观众情绪的压抑和消沉,而这种压抑与消沉蕴涵着强大的能量.这是故事情节残酷武斗的铺垫,也是主人公悲惨结局的预示.很显然,《英雄》画面色彩的处理既符合协调的视觉美感,也吻合了故事的主题情节.在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金成了影片的主要色调,明亮耀眼的,加剧了本来就不安的皇宫的动荡,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雨飘摇.作为权利与高贵的色彩象征,在皇宫建筑中大量使用代表威严,服饰中的金体现了王与贵族的雍容华贵,的菊花却暗藏了斗争与不安.红色物件与道具在中的穿插,似乎在暗示华丽背后的各种阴谋诡计、光鲜背后的腐朽和平静背后的动荡.故事情节被合理的色彩安排此起彼伏,整体色调协调之中蕴涵丰富变化.影片《红高粱》色彩配置把观众带入了一片红色海洋:红色高粱、红色轿子、红色盖头、红色兜肚、红色夕阳、红色鲜血等这些红色表示着不同的含义,红色高粱是成熟的与丰收的;红色轿子是吉利喜庆的;红色盖头是幸福甜蜜的;红色兜肚是热烈的;红色夕阳是美好安乐的;红色鲜血是悲壮与残酷的.总之,激烈、奔放、跳跃、动荡融聚于一片协调统一的红色当中.另外,影片中除了红高粱的“红“之外,还有黄土高原的“黄”,这两种色彩都是较为原始的色彩,但两种色彩摆在一起总能取得协调统一,因为红色与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色彩,都为人们所熟知,审美经验和习惯上能引起心理共鸣.其次,张艺谋电影色彩的协调性还在于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的合理搭配.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黑白两色与纯度极高的鲜艳色彩相互组合成了张艺谋惯用手法.黑白色系属于无彩色,无彩色具有无纯度或纯度最低的特性,因此任何高艳度的色彩一旦与无彩色组合,高纯度的焦躁马上统一在无彩色的协调之中.对于两种色系的搭配,张艺谋有两种手法,其一为同一镜头画面中两种色系的相互组合,其二为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轮流转换.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缓解高艳度色彩长时间刺激之后的视觉疲劳,使视觉归于协调.在《我的父亲母亲》这部影片中,在处理过去与现在的时间区别上,采用了两种色系的镜头交替组合.尽管张艺谋对“现在”的叙述,选择的是黑白胶片,对“过去”的描述,反而用彩色胶片.是一种有悖于习惯思维的处理方式.但黑白有单纯之意,可以解读为二人纯洁的爱情,也可认为“现在”父亲的过世对“我母亲”的打击,况且黑白的朴素与父亲过世的情境是相吻合的.如何来定位故事情节的色彩存在导演个人取向,组合之后的色彩给观众以视觉协调却是对色彩的形式要求.影片《金陵十三衩》作为战争片题材,被人评论为“无色彩的美”.事实上,这部电影中有大量鲜艳色彩为视觉做渲染.影片中张艺谋改变以往在服装与场景装饰中使用大面积饱满而鲜艳的纯色风格,而是努力追求色相的“花”,首次把红、黑、黄、蓝、绿等精致地安排在13位风尘女子的服装上,安排在电影开篇国民党士兵用身体对抗日军的战争场景里,安排在教堂玫瑰花窗五色斑斓的彩色玻璃中.这种斑斓的色彩运用在战争片、悲剧片或者灾难片中似乎不成正比,但因为占的篇幅不大,使得灰色主调的战争场景具有色彩的感受,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种不一样的战争片题材,也达到了很好的和谐,由表面的形式美丽直达到人物的内心,直达人物性格的魅力.” 三、色彩的夸张之美

艺术需要来源生活,但完全照搬生活无以构成艺术,特定程度的夸张是艺术表现中不可或缺的.张艺谋电影个人风格独特主要体现在画面构图新奇、色彩华美绚丽,色彩表现极度夸张、视觉效果冲突强烈、重视画面形式感与构成意识.其中色彩表现的极度夸张在视觉上最容易造成冲击,强烈的色彩冲击也使他的创作主题得到充分表达.《红高粱》里大片火焰般的“红高粱”充斥画面,浓艳的原始色彩显示出张扬的个性,纯粹的原色渲染出生命的热情,高纯度的红色也是的象征.王国维曾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张艺谋电影遵循了王国维的这一美学原则.夸张红色的运用实际代表导演的主观创作意图,张艺谋在《红高粱》用成片的红彤彤的高粱作主色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黄土高原的农村景象.这是一片片贫瘠的黄土地,承载着中华民族农民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古老信息,是对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彰显,也是对辛勤劳动者的赞颂.夸张的红色在影片中还象征暴力与革命.影片的后半部抗日的场景,红高粱的红营造出悲壮的气氛.在影片《菊豆》里,张艺谋对色彩的渲染更是大胆泼辣,红、黄、蓝三原色成了画面的主要配色,其中红色又最为突出.血红染缸染出的血红的布匹,人物的血红衣袄和头巾,血红的火,给人灼伤的错觉.这种红色的大写意近乎疯狂,来源于真实的夸张怎样都不显为过,反而显得更加情真意切,这是一种与众不同之美,不落俗套之美,更是一种夸张之美.张艺谋曾说:“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颜色都要吓人一跳,哪怕俗一点也好.”他试图利用这些鲜艳夸张的色彩来表现电影的视觉张力,刺激人们的视觉,最后影响观者的心理,带动观者的情绪起伏.这是视觉传达的目的,也是电影的目的.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张艺谋也曾经说:“我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等我自己认为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 对于色彩元素和语言的探索,反映出张艺谋广博的美学常识.电影是需要传递思想的,无论哪种题材,都反映出导演个人的创作理念,是导演心中的话语,用银幕的方式来传递.它传递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传递的方式与语言,而成功的标准则是观众的心理共鸣.色彩具有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的功能.色彩更是人类思想的载体,对人类情感的传达,影片气氛烘托,观众情绪的激发有其他元素无可取代的优势.张艺谋在电影创作中,遵循色彩形式美规律,强化色彩的表现性,是创作思想的传递,也是色彩美的传递.

[参考文献]

[1] 林邵峰.视觉英雄张艺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 李尔葳.张艺谋说[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3] 胡玫.色彩——电影语言的构成元素——谈导演工作对于色彩的运用[J].电影文化,1983(02).

[4] 郑国恩.影视摄影艺术赏析[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5] 张艺谋谈获奖体会[N].文汇电影时报,1992-09-26.

[6] 于国瑞.色彩构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张南岭(1981— ),男,湖南宁乡人,硕士,广东白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

类似论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看张艺谋的文学改编

摘 要 :电影与文学作品作为两a个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文学作品的电影化过程中会衍生出众多的改编风格,本文以《大红灯笼高高。
更新日期:2024-9-5 浏览量:19514 点赞量:6178

赏析动画电影《熊出没》的色彩艺术

[摘 要]《熊出没》动画系列是当下最受大众关注与青睐的国产动画片,属于动作喜剧的影视动画,。
更新日期:2024-10-23 浏览量:132787 点赞量:28945

电影色彩艺术的美学探析

[摘 要]色彩是电影作品中最为重要的语言符号之一,不仅能够渲染场景、烘托气氛,还能外显心理、表情达意,并由此起到象征隐喻。
更新日期:2024-9-19 浏览量:118059 点赞量:25378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摘 要】色彩做为视听语言的一种,对于整部电影的作用意义重大,有的时候,色彩运用得当,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更新日期:2024-8-10 浏览量:104481 点赞量:22563

新时期电影的色彩美学风格

【摘 要】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色彩片时代,银幕影像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国内外大量优秀影视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电影的。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20329 点赞量:5639

中国古代装饰色彩艺术的

摘 要:人类的文明史伴随着一部色彩装饰设计艺术的历史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当人类解决了最低生活需求之后,色。
更新日期:2024-1-18 浏览量:19582 点赞量:5375

纸上的色彩艺术

JenStark美国雕塑艺术家,色彩艺术家、画家,动画师、装置艺术家等 很多艺术家都很感性,快速完成的视觉作品会让他们兴奋,而吃力不讨好&。
更新日期:2024-10-17 浏览量:128785 点赞量:2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