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的道路救赎人与自然

摘 要 :在终极意义上,自然是自然物澄明的本源和存在的根据,而自然界被自然所规定并依据自然生成和变化.但是长久以来,现代人忽视了二者的根本性区别,误把自然的衍生形式(自然物)当做自然本身来对待,从而走向了人与自然对象性意义上的反自然关系.海德格尔提出了以人与地球的关系作为人与人的关系的前提.他的“人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的诗句,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人类设想了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与境界,即通过艺术的方式,重返人与自然关系的本源.

关 键 词 :海德格尔;生态自然观;自然;艺术

当代生态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史无前例的蹂躏与破坏,从而导致了自然与人的关系危机,而这种自然与人的关系危机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政治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如何理解人、如何理解自然的统领全局性的问题.但是对如何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如何对待和保护自然,则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把环境恶化归因于人类中心主义,因而提出了与之相对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另一种则把环境恶化归因于只关注自然的工具价值而忽视自然本身的内在价值,因此要求人类重视自然的内在价值.这两种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探明环境危机的真正始因.一如德国哲学家梅勒所言:“生态哲学的初始问题是关于人类中心论和自然的内在固有价值的讨论,而它的核心问题,我认为,是关于自然之异化的问题.”显然,在梅勒看来,仅仅局限于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内在价值的讨论,还只是生态哲学的初始问题,并未触及“自然异化”这一自然哲学的“核心问题”,不过,梅勒的这一核心问题在海德格尔那里得到具体的阐明.

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预见性地洞悉到,现代技术时代的地球已然面临着某种不祥的命运,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将陷入严重的生存困境,因此他曾一度放弃《存在与时间》的写作计划,转向对西方现代技术和欧洲现代性传统的批评和反思,力图把西方人惯有的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偏执,导向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崭新方向,使人类能够有一个适于居住的自然寓所.海德格尔敏锐地认识到,技术时代的危险是由人随意主宰地球和自然所导致的,人类过分地对自然万物施加其主体性的,以技术霸权宰制一切,陷人自我主体主义的僧妄之中.而问题的关键则在于人们的观念,在于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论和“人是自然的主宰”的观点,因此问题的理解必须依赖于对“人的本质”在当下的改变而进行.

一、人类的现当代本质与自然的异化

1.人类的现当代本质

西方思想史长期以来都以人类自身为中心,反映在观念中就是过分强调人类的主体性.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又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康德说:“人就是目的本身,人的目的是绝对的价值”.尼采说“上帝已死”,人的时代已然来临.这种人类自我中心的人道主义逐渐成为人们的主导意,人类成为世界的中心,甚至成为世界的主宰.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凭藉科学技术赋予人类的理性翅膀,人类对地球的宰制和蹂躏日益肆无忌惮.如果说古代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的论断还只是表现出某种理论上的武断,那么,现代的人类已经将这种理论的武断变成了实践意志的任意宰制.诚如海德格尔所说,这是一个祛魔的时代,但更是一个附魔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似乎只有人类想不到的,没有人类做不到的.的确,是人在为“存在者”提供价值尺度,是人在决定:什么东西是存在的和应该存在的以及什么东西将会继续存在.但现代人使用的唯一尺度只是技术和人自身的需要,凡是符合人类自身目的或符合技术需要的东西才应该是现实的.人在实际上成为了这个世的唯一目的,相应地,世界只能作为人的对象,成为人类主体得以显现的.这或许可以理解为罗蒂关于“自然之镜”的另一层不曾揭示的隐意:地球不过是照现人类主体性影像的一面镜子.地球因此被作为任意摆弄的玩偶,甚至成为私心膨胀的人类主体随意攻击的对象.自然成为技术的奴隶,所有其他存在者都只是作为工具和对象而存在.当尼采宣称“上帝已死”时,人似乎就取代了上帝,一跃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主人.海德格尔忧心地感叹道:“到处都是脱出了存在的真理的人作为理性的生物,围绕着自己本身转圈子”.无疑,从这点上来说,主体性已然成为新时代人的本质.


2.自然的异化

谈及自然,则不可回避自然的原初及异化.海德格尔认为,在人们把希腊文的自然翻译为拉丁文的自然(natura)时,就把后来的一些因素转嫁到自然的原初意义上,从而把促使自然界或自然物显现的自然当做触目可及的自然物来对待,使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然隐匿不彰.相对于自然物而言,自然是远比自然物更为原始和古老的存在,是自然物得以澄明的本源.自然蕴含在自然物之中并通过自然物表现出来,而自然物被自然所规定并依据自然生成和变化,自然离开了自然物则无所栖身,而自然物缺乏自然也就丧失了自身的规定性.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到来,源初的自然失去了自身的庇护,变成了人们可以任意剥夺的客观之物,自然按照人的意志和目的发展,自然的神圣性和自明性不复存在.这种对“自然的祛魅”不但使源初的自然隐而不彰,而且使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实践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致于人们对待自然的思维方式、目的态度和审美经验中都是用对待自然物的方式对待自然本身.正是在这样历史性的“祛魅”活动中,自然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自然异化了.

自然的异化同时也与人们对待自然的对象性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这种对象性思维把变动不居的现成自然作为自己理论建构的前提,而从不考虑自然的创生问题.人类以把握自然物中不变的东西为目的,所以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只要抓住了变化多端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运行规律和结构,就等于说抓住了世界的本原.如果说古希腊时期对待自然的对象性方式与自然的本义还多少有所牵连的话,那么,到了近代,特别是受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洗礼之后,自然彻底地被理解为人的创造物.海德格尔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对待自然的方式,使世界进入了图像时代,以致于横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屏障越来越厚重,人们已无法真正接近自在自持的自然本身了.即使人们接近自然,也不把自然当做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生命来对待,而是当做机械的、只有因果关系的物来看待.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现代技术带给人类生产力的极大解放,物质财富的空前增加,人类生活的空前便捷,现代技术对待自然的态度已成为人类的价值标准和宰制性力量,人类在沉浸于现代技术带给人类的繁华和时尚、文明的生活的同时,却丝毫意识不到自身岌岌可危的现实处境.那么,如何地改善当下的困境呢?海德格尔提出由艺术通向人与自然和谐的途径. 二. 艺术:自然拯救之路

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上,艺术作为一种历史存在常遭人诟病.虽然不少思想家竭力为艺术的合法性进行辩护,但也难抵艺术“终结”的历史命运.海德格尔却不但力挺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而且把艺术看做是关切和保护自然的守护神,是化解人与自然异化的通衢.他提醒人们:“人的本质在于:人比单纯的被设想为理性的生物的人更多一些”.“更多一些”在此不能用加法的方式来理解,并不意味着流传下来的人的定义是基本规定,然后只需再加上某种东西,扩充一下原有的内涵就行了.海氏所谓“更多一些”的意思是:“更原始些而在本质上更本质性些”,即“人不是存在者的主人,人是存在的看护者”.在这种观念的变更中,人并无亏损,而是有所增获.正因为由于人少了一些主体性或自我僧妄,他才真正进入了存在的真理中,或更接近于存在的真理.他获得了这种“看护者”的具有本质意义的赤贫,“而这种看护者的尊严就在于被存在本身召唤到存在的真理的真处中去”.然而,在当时,在对人的主体性的一片颂扬声中,海德格尔的声音显得格外的清冷和孤寂.

既然“人不是存在者的主人,人是存在的看护者”,那么人类应该怎样生活呢?海德格尔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以此表达了他自己对人类本真的生存方式的追求:在大地上居住,即要维护大地.这意味着把大地当作“服务性的基础的东西”来加以保护,把它当作“欣欣向荣的结果实者,它伸展在岩石和五湖四海中,涌现为植物和动物”.海德格尔指出,在现时代,大地恰恰没有在它的本质方面受到维护,而是被无节制地利用和消耗.在技术本质主义的统治下,它被限定在能量和原料的功能上;在“形而上”的道德学统治下,大地成为“荒芜”,它被迫交出“不可能的东西”.这种盲目的过度使用,使世界在坍塌,地球在荒芜,人的所有基本生存条件遭受日益严重的破坏.

为了挽救自然日遭沉沦的命运,让自然如其所是地呈现出来,我们必须事先赢获通达自然的正确方式,海德格尔认为为了赢获通达自然的方式,就必须回归源初的技艺而非今日意义上的艺术(art),使自然在艺术作品中得到本真的呈现.而自然之所以在艺术作品中得以本真的呈现,就是由于技艺虽然是人的一种实践行为,但这一实践行为并非以概念的把握和功利的满足为目的,而是尽量让物自身来道说.正如康德所言:“(艺术)尽管它是有意的,但却不显得是有意的”.就是说,美的艺术必须看上去像是自然,虽然人们意识到它是艺术.正是在此意义上,自然在技艺以其去主体的方式使自然得以如其本然的呈现,达到自然与艺术同一的境地.恰如康德所说:自然是美的,如果它看上去同时像是艺术;而艺术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它是艺术而在我们看来它却又像自然时,才能被称为美的.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获得以及“艺术”的通达在于摒弃物质功利性的眼光,而使艺术以失其主体和非对象的方式去克服环境恶化的根源——人类中心主义.以整体关联去超度个别存在的短暂,这就是一种诗意的存在.至此,海德格尔已从存在的根本意义上提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具有理想化色彩的生态学概念,即“诗意地栖居”.(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类似论文

一个美丽女护士的救赎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军医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去了西藏,在西藏的一个陆军医院当护士 她长得很漂亮,白色的皮肤像瓷。
更新日期:2024-11-25 浏览量:143211 点赞量:30430

医药代表的救赎

新医改改变医药流通格局(之三)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公布,根据新医改方案,取消医院药品15%加价销售的制度(“零差率”。
更新日期:2024-10-15 浏览量:128409 点赞量:27047

Windows8.1的救赎

自Windows8诞生以来,系统设计就备受诟病,争议不断,如今Windows8 1预览版已经跟大家见面,微软的努力能否挽回颓势?。
更新日期:2024-12-18 浏览量:153195 点赞量:32029

戏剧的尊严与影视救赎

近期,由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以近7亿元的票房成绩超越了被寄予厚望的姜文导演的《一步。
更新日期:2024-4-15 浏览量:55766 点赞量:12625

卡夫卡《乡村医生》的救赎情怀

《乡村医生》是一篇非理性的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乡村医生一次奇特的夜间出诊经历,而这次出诊最终也是他最&。
更新日期:2024-9-21 浏览量:119562 点赞量:26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