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太极图:女娲图腾的艺术造像

【摘 要】阴阳太极图渊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鱼蛙彩陶纹饰;阴阳太极图是原始图腾及其艺术形态与古代自然哲学及其太极文化的抽象结晶;阴阳鱼太极图是鱼蛙(女娲)图腾的艺术造像.在原始思维中,蛙与鱼属于同一“神祗”――蛙是鱼的“高级”形态,鱼是蛙的“低级”形式.古代鱼与蛙具有同一性,“女”与“鱼”也具有同一性.娃鱼与鱼蛙相通,鱼蛙与女蛙相通,女蛙与女娲相通,鱼蛙就是女娲.

【关 键 词 】文化哲学;阴阳太极图;女娲图腾;艺术造像

关于《阴阳太极图》(又称《陈抟太极图》,而非宋朝周敦颐的《太极图》)的渊源,学界主要有如下看法:太极图出于五代道士陈抟之手;太极图源于原始纺轮旋转的动态图式;太极图积淀了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双鱼追图纹;太极图导于古代中国“69”哲学及其“69”数字的壁合互抱态,等等.诸家见解无不为探明太极图的渊源铺垫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蠡窥管测,不揣浅漏,试就阴阳太极图源及其本相问题,略谈一已管见.

一、阴阳太极图式与鱼蛙图纹

太极图的整个图形呈圆形,或由两条黑白回互的阴阳鱼壁合而成(图一);或由两只黑白相切的圆蛙及蛙皮状融合而成(图二).图一是流传于民间或人们常见的太极图,即俗称的“陈抟太极图”;图二是河南开封延庆观“阴阳鱼太极图”,这张既不同于图一,又非纺轮飞转的图形,为何亦称“阴阳鱼太极图”;它与“阴阳鱼”有何“血缘”关系?以往人们百思不得其解.而这一疑惑恰是太极图渊源的关键问题之所在.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二同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鱼蛙图形(图三).它们是分解或抽象了的鱼蛙艺术图形.所不同的是:图一以“鱼”的形态为主体;图二以“蛙”的形态为特征.图一和图二是通过怎样的几何手段或历史的流变分别抽象(在分解的基础上)图三中的鱼与蛙的呢?

图一对图三中双鱼追逐图形的推演过程图式如下(详见图四中1-3的演变形态).由双鱼追逐图形演变而成的“阴阳太极图”,其直观性强,易于理解和把握,学界已有人论及,故此处不赘述.

图四―1 图四―2 图四―3

(图四)

图二对图三中两蛙背向图形的抽象积淀过程比较复杂,其经历了蛙纹嬗变和几何抽象两个阶段的历史过程.石头邦先生在《有关马家窖文化的一些问题》中指出:“波浪形的曲线和垂障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的.”[1]蛙纹的具体演变图样如下(见图五).图五中的1、2、3种图纹与图二中的“阴阳鱼”相似.这说明图二中的“阴阳鱼”是蛙纹演变图形的特殊形态或有意味的形式.“蛙纹图腾形象及变形图案在整个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中几乎到处可见,东起河南渑池的仰韶,陕县的庙底沟,西至甘肃临洮的马家窑都有发现.”[2]如果我们再结合图二中的“蛙皮状”(俗称“鱼鳞状”)考识之,就更能直观到图二中的“阴阳鱼”实质上是蛙纹的变形态.


图五―1 图五―2 图五―3

(图五)

二、鱼蛙彩陶口饰与太极图缘

《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这里虽说八卦源于“太极”,但它同时表明太极与八卦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即太极与八卦有着同维胎源关系.这也就是说,太极图往往与八卦符号相伴而存.所谓《先天八卦太极图》(见图六)与《后天八卦太极图》(见图七)就是如此.

(图六) (图七)

《先天八卦太极图》和《后天八卦极图》虽然难以考证是否为伏羲和文王时所作,但它不妨碍我们以此作为八卦符号与太极图式共存的佐证.与这一理论和事实相同,作为太极图渊源的鱼蛙图形恰恰是伴合着八卦卦画而同时发现的.图三中鱼蛙彩陶口沿上铸有表征“四正、四偶,或四中、四维”的八卦原始符号.这一八卦原始符号在仰韶文化中并非唯一孤证.它在西安半坡和临潼姜赛村落遗址中出土的彩色深腹陶盆口纹中大量存在(详见图八、九、十),且其中的“八卦符号”对称匀布,排列有序.这些用不同符号画着的八等分,象征着八卦图中的四正四偶,或四仲四维,围绕盆口饰八等分符号代表圆.圆是我国古代人的宇宙观中的天地观念.天代表阳,地代表阴,天地观念与阴阳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安半坡和临潼姜赛村落遗址中出土的彩色深腹陶盆中的人、鱼图象表示四正四偶八等分符号周而复始的旋转.这种旋转所表示无休止的运动,正是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主要特征.这八等分符号的格局与传统八卦图式基本相同.盆口沿上的八等分符号纹饰,代表中国古代宇宙观的核心天地、方圆及阴阳.这些原始彩陶文物上刻铸的八卦方位图及其鱼蛙纹饰中所蕴涵着的有意味的原始形式,说明太极图渊源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鱼蛙图形是原始鱼蛙文化在哲学及其太极文化中的深层积淀.

(图八) (图九) (图十)

三、鱼蛙文化意义与太极符号

在原始社会时期,陶器纹饰不单是装饰艺术,而且也是族的共同体在物质文化上的一种表现等彩陶纹饰是一定的人们共同体的标志,它在绝大多数场合下是作为氏族图腾或其他崇拜的标志而存在的.[3]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图案或鱼蛙陶纹,在后世看来似乎只是“美观”、“装饰”而并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时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即具有严肃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的.似乎是“线”形式的几何纹样,对原始人们的感受却远不只是均衡对称的形式快感,而且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4]

在原始社会中,鱼文化以图腾崇拜、生殖信仰和物阜祈盼为主,围绕“两种生产”而发挥组织、教化与改造的功能作用.[5]在原始社会中,鱼被神化并受到崇拜,完全在于它的生殖能力.由于鱼善于生殖繁衍,不断化育新的生命,因而在神话里它又成为能给大地带来生机的生命之神,具有使万物复苏,使人回生的神力.[6]在我国,初民神化了生殖力量,并用这种观点来看待和解释宇宙.在原始初民眼里,草木的生长,禽兽的繁殖,万物的化育都在于生生不已的生殖功能.所以人们崇拜鱼,以鱼为丰收、繁衍和生命的象征.[7] 在古代社会,蛙文化经历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个阶段.蛙“在中国三代之时,已被尊为雨神或祈雨的咒物”.[8]到了汉代,“蛙的形象则逐渐演变为代表月亮的蟾蜍”.[9]在古代社会,蛙被神化并受到初民的崇拜,主要在于它的化育功能及其强大的繁殖力量(蛙与鱼具有同等的繁殖力量).亦正因为如此,蛙进而从雨神转化为母氏崇拜或图腾的象征.随着原始遗风及其观念的历史积淀,蛙图腾后来演变成文字“”――蛙的本字.《广雅》:“,律,始也.”《方言》:“,律,始也.”《说文》云:“始,女之初也.”[10]又,等于蛙等于娃等于娲.《说文》:“娲,古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在我国,初民神化了蛙的化育力,并用这种观念来看待和解释宇宙.古人认为“蛙”(娃―娲)是宇宙万物之祖.所以人们崇拜蛙,并以蛙为自然、始祖和图腾的象征.

太极图是易学及其太极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是“太极”语言符号和哲学思维的几何抽象图形,因此太极图中凝冻着太极文化及其深刻的蕴含.“太极”一词出于《易传系辞上》.“太极”亦称“太一”,并与“道”同义.《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圣有所生,王有所生,皆原于一”.郭象说:“使物各复其根,抱一而已.”成玄英疏:“原,本也”(《庄子集解》卷四).《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总之,“太极”一词意味着宇宙苍穹的本源,涵藉着阴阳二者生生不息的无穷变化或生命运动及其增殖化育力.“太极”符号及其丰富的哲学蕴籍与鱼蛙文化所包含的生命及其化育生成的意义,具有同一哲学性质和相通的文化因子.由于这一缘故及巫术交感的天命意识的影响,古人在营构太极图时,便直接采用了具有“太极”意味的鱼蛙图腾及其抽象形式来表达“太极”及其观念形态.太极图的这种艺术样式,不仅体现了东方哲学中阴阳变化的思想和宇宙构成的生命观念,也是对鱼蛙图腾及其生命意识的高扬或对先祖与自然之神的顶礼膜拜.它是原始图腾与自然哲学的有机“艺术”结晶.也正因为如此,太极图才具有超乎于龙凤图纹的艺术魅力――神秘而又简单的图式中体现了人对宇宙及其生命之祖的无限崇拜.

四、余论――鱼蛙同名之谜的历史揭破

图二既然是鱼蛙纹的“分解”及抽象的蛙纹几何图形,那么为什么还叫“阴阳鱼太极图”,而不叫“阴阳蛙太极图”?其原因何在?据笔者考识,有下述复杂的原因构成.

原因一:鱼与蛙具有同一性.鱼蛙彩陶纹饰极为别致(详见图三).鱼、蛙虽分别处于四方,形式上对称均衡,但它们彼此间不是完全孤立地占居于盆腹的四方,而是有着一定的联系和特殊的关系.在鱼、蛙之间有一些呈圆点的连结虚线,虚线将它们彼此相互沟通,这种把鱼与蛙沟通起来的隐性虚线,不仅有非现实的神秘意味,充满了超现实的神圣含义,[11]而且也寓示了鱼、蛙之间的相通关系.它说明新石器时期的姜赛村民曾把鱼、蛙作为同一神灵来崇拜,即将鱼、蛙视为同一物种.这里的深层原因除了鱼、蛙的文化意义有着某些本质上的(化育力)相通之外,还在于鱼(小鱼)与蛙(雏蛙)的早期特殊形态的相似性.

雏蛙(蛙苗――蝌蚪)在未生出四肢之前的形态与鱼(小鱼)的形态相仿(详见图十一中蛙发育过程的演示图).

(图十一)

蛙是两栖纲动物,且有鱼纲的性质.蛙在登陆之前,与鱼纲类动物的生活习性相仿,均靠腮给氧.当蝌蚪生出四肢,尾部逐渐缩短,乃至消失,内腮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可以用肺呼吸,心脏变为二心房一心室,血循环路线也由一条变为两条的时候,蝌蚪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都将摆脱鱼的“模样”,变成幼蛙离水登陆,从而挤进高于鱼纲动物的两栖纲动物的行列.但是当蛙处于蝌蚪时期,则与鱼(小鱼)相仿,甚至难以区分它们的“纲目”.蛙的这种特殊的发育过程使得原始人以为蛙是由“鱼”变化而来的,并且认为蛙与鱼属于同一“神祗”――蛙是鱼的“高级”形态,鱼是蛙的“低级”形式.

原因二:“女”与“鱼”具有具有同一(同音)性.女(nu)――《广韵》尼吕切,上语娘,鱼部.女(ru)――《集韵》忍与切,上,语韵.鱼(yu)――《古汉语通假字字典》语居切,平,鱼韵,疑.今吴语中“女”与“鱼”二音相同(尤以太湖一带为甚).由音训可知女娲实为鱼蛙的变音.刘志雄先生在《中国古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及其原型》中指出,女娲造像及其原型的并非“蛇躯”,而是“鲵”.[12]“鲵”亦称狗鱼、人鱼、小鱼,俗称娃娃鱼.《尔雅释鱼》:“鲵,大者为之”.注:“今鲵鱼――四脚,前似弥猴,后似狗,声如小儿帝.”《本草纲目》鲵鱼:“《异物志》:‘有鱼之形,以足行,如,故名.”《山海经北山经》鲵述:“泱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水经注》十五伊水谓:“广志曰: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鲮鳢”.《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释文》:“鲵鲋,皆小鱼也.”王大有谓:“鲵鱼头似人面,声如婴啼,似鱼而四足,三岁前吻前生节肢状须,能爬善游,黑色.”[13]

上述有关“鲵”的形声动态等特征,均与幼蛙相仿,其中尤以“啼声”和“四足”、“能爬”为最(可与图十一中蛙形相比较).古代娃娃鱼的快读为“娃鱼”(即“娃儿鱼”),其中wa wa儿化为wa r.因此,娃鱼与鱼蛙相通(自然亦与“女娲”相通).如此,我们亦便可知鲵之娃娃鱼的由来.

高强先生在《姜赛史前居民图腾初探》中指出,仰韶新石器文化时期的姜赛原始居要以鱼为图腾,[14]这里的“鱼”也就是刘志雄先生所说的“鲵”(即娃娃鱼).以往学界所谓的“人面鱼纹”(即“人面含鱼纹”――详见图八、九、十)实质为娃娃鱼的直接再现,而非“人鱼”(人与鱼)融合的“神秘主义”.以往专家们普遍认为,临潼姜赛蛙纹――鱼蛙纹中的蛙纹(即图三中的蛙纹)就是女娲――蛙图腾的造像.[15]“所谓骊山女娲氏的蛙图腾是一幅画在彩陶盆壁上的蛙纹(实为蟾蜍)写实图画.专家们认为,她与鸟纹、鱼纹、鹿纹一起,同属仰韶四大图腾形象.”[16]这种表述欠准确,未知鱼与蛙的特殊关系及其真相,以为“鱼蛙”仅仅是为了区别于鱼图腾罢了.其实临潼姜赛鱼蛙纹就是女娲图腾的直接造像,而非仅仅是其中的蛙纹,否则“鱼蛙”中的“鱼”就没有着落或无法解释其客观存在的原因.女娲的全称是“鱼蛙”,“蛙”不过是其简称罢了.[17]由此可知,临潼姜赛鱼蛙纹就是女娲及其图腾的原型,而阴阳太极图则是女娲及其图腾的艺术造像.

综上所述,阴阳太极图渊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鱼蛙彩陶纹饰;阴阳太极图是原始图腾及其艺术形态与古代自然哲学及其太极文化的抽象结晶;阴阳太极图是鱼蛙(女娲)图腾的艺术造像.

类似论文

关于佛寺造像艺术的特征

摘 要:佛寺雕塑艺术的根基,深植在我绘画艺术的传统中 同时佛寺雕塑艺术之民族风格、民族气息深刻影响了传统美学,这。
更新日期:2024-10-15 浏览量:129990 点赞量:27836

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的艺术特征

摘 要 :大足石刻虽然比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兴建的时间更晚,但在艺术精湛的程度上却毫不逊色 大足县境内有七十多处。
更新日期:2024-10-22 浏览量:132340 点赞量:28756

影视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

摘 要:影视艺术作为时代的产物,必然有其先进性,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利用影视艺术为课堂服务是教师需要。
更新日期:2024-2-10 浏览量:31044 点赞量:7744

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

摘 要 :装饰图案在陶瓷装饰艺术中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析装饰图案是陶瓷装饰的基础,介绍了陶瓷装饰的种类。
更新日期:2024-1-28 浏览量:22470 点赞量:6450

公共艺术概念的梳理

摘 要:公共艺术是存在于公共空间并能够在当代文化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艺术,体现了公共空间的,。
更新日期:2024-12-2 浏览量:19303 点赞量:5089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探微

【摘 要 】 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 语言是教。
更新日期:2024-3-16 浏览量:45571 点赞量:1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