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摘 要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而产生,在山水诗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谢灵运创作的山水诗,在当时及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诗中所描绘的大都是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色,而大量的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山水描写正是他为中国诗歌所做出要贡献.

关 键 词 :谢灵运 山水诗 表现手法 艺术特色

谢灵运的诗寄情于山水,成功地把奇秀的江南山水反映在诗篇里,自铸新辞,精心刻镂.名章迥句,处处间起,典丽新声,络绎奔会,令人应接不暇.可以说,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发掘自然美,自觉地以山水景物为主要审美对象的文学家.他的山水诗文声色并茂,结构独特,理趣兼美,将情、景、意自然地融为一体,开拓了清新自然的山水境界,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谢灵运在山水诗的创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善于色彩、光线、声调的运用,形成富艳精工的风格.谢灵运的诗多选取自然景色中那些色彩鲜艳的部分,用艳丽的语词,来描绘绚丽的画面.谢灵运的诗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意象密集,对偶句多,语言深奥典雅,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富艳精工的风格.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是与他“富目辄书”的表现方式有关的,他习惯运用移换形之法,将其所见收入诗中,对景物作全景式的铺陈,而为了充分展现其所见到的景物,便不得不借助于铺陈排比等方法,从而形成了他繁富累赘的特点.如《晚出西射堂》:“连鄣叠,青翠杳深沉,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山峦浓重的青黑与枫林热烈的赤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青、翠、红、白,错杂纷陈,参差掩映,眩人眼目,不仅给人一种红装素裹,分外妖烧的美感,而且还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这妩媚画面的千变万化,摇曳多姿,活灵活现.如《入彭蠡湖口》“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绿野、白云相互衬托,更显色彩鲜明,清新喜人.又如“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等,这些都是以颜色相对称写景的,表现了生机勃勃、洋溢着生命力的明媚春光.至于光线的运用,也不乏其例.他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描写了傍晚的暮色:“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由于林密壑深,到了傍晚,山间光线暗淡了下来,晚霞也变得模糊起来;在《晚出西射堂》诗中,由清晨林间的晴光转为黄昏的阴沉岚气,又显示了光线的明暗变化[1].钟嵘曾批评他的诗“颇以繁芜为累.”这种特点,也有人称之为“以赋法入诗”也即把赋的铺陈之法,用于诗歌创作.胡适即云:“谢灵运等受赋的影响太深了,用骈偶的句子来描写山水,故他的成绩并不算好等(他)只能把自然界的景物,更裁割成骈俪的对子,远不如陶潜真能欣赏自然的意义.”

二、善于对自然景物作细致的刻划,精雕细刻,对山水的描摹则是工笔刻画,营造生动鲜明的画境.谢灵运的诗虽就整体而言颇有雕琢繁芜之累,但就描写刻划自然美而言,却常给人生动细腻之感.《南史颜延之传》载云:“延之与谢灵运俱以辞采齐名,而迟速悬绝.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这里以“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评谢诗,主要即指其写景之生动清新.对谢灵运而言,其诗在写景上,主要表现为对声色的追求.沈德潜《古诗源》云:“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而对于声色的表现,则是他山水诗在景物描写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对于色的表现,如:“春晚绿野秀,岩高白去屯”(《入彭蠡湖》)突出暮春时节山野间绿、白两种色调,构成一幅素净柔和的图画.作者没有涂抹万紫千红,只用绿野作底色,白云作点缀,抓住春天那充满阳光,洋溢着生命力的特点.再如“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以绿、红两各色调对比,色彩明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对于声的描绘如“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石门岩上宿》)写大夜深沉,鸟鸣声,落叶声格外清越,正反衬出无声的静态.如《登池上楼》:“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写了初春的风、阳光、池塘、春草、弱柳、鸣禽等等,一句数景,每景必以准确的字眼形容,极其细腻.在写景之余又写出触觉、视觉、听觉:绪风是“触觉”,“新阳”、“春草”、“园柳”是视觉,“鸣禽”是写听觉,这样的景致:徐徐而来的春风,冉冉而升的太阳,自在而鸣的小鸟,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画,从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好[2].又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近景远景交迭描写,“敛”字、“收”字,使人如见造物的巨手在收光敛影;“迭映蔚”、“相因依”,写出水生植物亲密簇拥之状,在对芰荷蒲稗形态的工笔描绘中,尤显情韵具足.又如《登上戍石鼓山诗》:“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白芷竞新苕,绿苹齐初叶.”这里对石鼓山的地势、山岭溪流的走向、山光水色和花草竞荣等景象,都描写的很细致,使读者如临其境,一目了然.这种对声色的描绘,反映出诗歌创作上的一种新的趋向,对后代诗人创作是颇有影响的.就此而言,谢诗可说是诗歌创作的新时代的开创者.

三、善于将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在与山水草木的情感交流之中,表达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坎坷身世的感慨,以物寄情,以情托物.如《初发人南城》:“弄波不辍手,玩景岂停目,虽未登云峰,且以欢水宿.”在这弄波戏水的豪情逸兴里,透露出诗人喜悦之情.如《夜发石关亭 》:“随山逾千里,浮溪将十夕,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放,亭亭晓月映,冷冷朝露滴.”短短六句小诗,既点明陆路里程,舟行时日和连夜进发的安排,又描绘出晓月高悬,朝露盈盈的晨景,并于不经意之中透露出诗人凄凉寂寞的心情和孤苦无依的处境.如“石浅水潺,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此时诗人通过对萧杀的秋景的描写,来暗示自己遭到贬斥后那种落寞忧伤的情绪[3].他的山水诗中许多名句往往是在忧郁激愤,情感急迫之下发泄而成的,他的消极情绪是他的真情实感的流露,他的颓废忧郁的心态也是时代所赋予的.

四、结构上的程式化特色.谢灵运的诗从整体结构而言,往往先作出游,次写见闻,末尾谈玄说理,拖着的一个玄言的尾巴.所以近人黄节云:“大抵康乐之诗,首多叙事,继言景物,而结之以情理”.这种以叙事――写景――说理所形成的结构模式,使谢诗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特点.它给人读诗带来一种单调之感,因而也被看作是谢诗的一种弊病.至于形成这种结构模式的原因,实与谢灵运山水审美意识上的局限有关[4].由于谢灵运一生都不能忘怀于政治权势,当他政治失意游山玩水时,只是把山水作为一种瞩耳流目感观上的刺激,以此掩饰他对权位的热衷,故而在他写景时,并不能真正做到情、景、理三者的完善融合,形成一种完整浑然的意境,诗中这种结构模式正是这种山水审美意识的反映.正如李泽厚所说:“由于自然在这里或者只是这些门阀贵族的外在游玩的对象,或者只是他们追求玄远即所谓‘神超理得’的手段,并不与他们的生活、心境、意绪发生亲密的关系,自然界实际就并没有真正构成他们生活和抒发心情的一部分.”所以“主客体在这里仍然是对峙着的.”如果将谢诗与陶诗比较,这一点就更为清楚.


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自然界的山水林泉当作主要审美对象而进行大量创作的著名诗人,他以审美自觉的方式将思想感情寄托在客观山水景物之中.谢灵运对山水诗的创作,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他在诗中大量描写了山水,开创了写山水诗的新局面,正式确定了山水诗在诗国里的地位,对后世尤其是唐代山水诗的发展影响颇大,他在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注释:

[1]曹道衡:《南北朝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第98页

[2]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103页

[3]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85页

[4]郭预衡:《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M],北京,中华书局,1978,第76页

类似论文

杜甫写雨诗的艺术特色

【摘 要】杜甫风雨漂泊的一生,写了很多关于雨的诗句,他笔下的雨千姿百态,有春雨、夏雨、秋雨、冬雨、朝雨、夜雨、山雨。
更新日期:2024-1-5 浏览量:6551 点赞量:2617

彰显艺术特色校园文化

摘 要:特色教育已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元素 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û。
更新日期:2024-1-17 浏览量:19051 点赞量:5145

《红楼梦》人物艺术特色

摘 要:作为文坛上的一部明清小说,即使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中,也掩盖不了它独特的光芒 z。
更新日期:2024-3-22 浏览量:44805 点赞量:10536

平阳民间木版画的艺术特色

摘 要 :平阳木版年画风格粗犷、豪放、纯朴,乡土气息浓烈;构图讲究对称、匀衡,两幅一对,或四幅一套,人物、场景、道具、服饰。
更新日期:2024-3-14 浏览量:44130 点赞量:10492

《围城》的艺术特色

【摘 要】多重讽刺手法的运用给了《围城》这部作品熠熠生辉,使众多的“围城”迷获得了不同的体验,获得了真知的感。
更新日期:2024-4-27 浏览量:56918 点赞量:12761

徽州木雕艺术特色

徽州木雕是一种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功能共存的民间艺术,展现了古徽州人日常生活中的求索与信仰,反映了徽州人特有的审美情趣。
更新日期:2024-1-5 浏览量:5772 点赞量:2228

李清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112-01摘 要 :李清照作为。
更新日期:2024-6-2 浏览量:12424 点赞量: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