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比较阅读看历史小的艺术创造

[摘 要 ]历史小说是在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创作,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文学作品的虚构,虚构的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以教育和娱乐大众为目的.

[关 键 词 ]历史 小说 比较 虚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093-01

网络出版时间:2014-3-19 16:23:33 网络出版地址:http://.ki./kcms/detail/22.1010.C.20140319.1623.002.


董建军(1973-),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教师,中教一级.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九上《隆中对》一文中有关“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描述.因为前者是史学志书所以就客观求真;后者因其是历史小说因此也就有了在前者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和创造.关于这个问题教材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留有一个研讨题,本文也想就这一问题通过两者的比较阅读来分析一下历史小说的艺术创造.

从大的方面来看,小说《三国演义》与课文《隆中对》比较有以下三处艺术加工:

《三国演义》中,刘备去隆中拜谒诸葛亮时备下了厚礼.后来第三次在隆中见到诸葛亮时,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1],孔明方受.不仅如此,在最后一次去拜谒诸葛亮之前刘备更是“选择吉期,斋戒三日,熏沐更衣”[2],这些细节都是表现了刘备求贤之诚心.《隆中对》中并无此情节.

《三国演义》中在刘备去隆中之前,又遇司马徽再为刘备荐诸葛亮,说诸葛亮不当比管仲、乐毅二人,“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3].再次侧面突出了诸葛亮济世扶危的贤能之才,更加激起了刘备思贤若渴之情,为下文的三顾茅庐做足了铺垫.《隆中对》中无此情节.

《三国演义》中对三顾茅庐这一情节叙述得非常细致生动,每一次都详细描写了刘、关、张三人的对话,人物的语言也非常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刘备等人三顾茅庐,遇人共五位才得以最后见到了卧龙,时间也从头年深秋到第二年初春历半年,可以说费尽周折.小说就此情节有洋洋五千余字的描述极尽戏剧色彩.但在《隆中对》中,对这一我们后人耳熟能详倍加推崇的历史事件却只有“由是先主遂谒亮,凡三往,乃见”[4]寥寥十二字!可见小说的作者在这一情节上所做的艺术加工之大.为什么要做如此见功夫的艺术加工呢?我们不妨看一下他主要的笔墨所至:

刘备等人每次到隆中所遇之人都较为傲慢.如童子,第一次见到他时刘备说明来意后,童子说“先生今早少出”,刘备问:“何处去了?”答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又问“几时归”,童子答“归期亦未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再如第二次去隆中见到的卧龙之弟诸葛均,当刘备问诸葛亮何处闲游去了,他回答说:“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道僧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第三次见到诸葛亮时,诸葛亮才正睡白日觉.刘备一直在其旁边拱立几个小时,等到其醒来时,他却又是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又是半天工夫入后堂更衣整冠,实在是耍足了架子,做足了大腕儿.这些描写一方面为充分表现诸葛亮这一传奇人物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从另一方面也充分地表现了刘备能礼贤下士思贤如渴的诚心和品质.

顶风雪冒严寒刘备一行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造访,却屡屡扑空.这期间,随行的关羽、张飞都表现出过不满情绪,认为诸葛亮是一介村夫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张飞更是要只身一人去隆中,用麻绳把诸葛亮缚将来.在最后见到诸葛亮,亮长睡不醒时,张飞更是急得(大怒)要去屋后放把火看他起不起.这些情节更是从侧面表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爱才惜才、思贤若渴.同时也不失时机地为张飞性格的火爆刚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又书了一笔.

总之,通过以上阅读比较可以看出:

史家以务实求真为原则,不夸张、不妄言,是对历史忠实的记载与再现;而小说家则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努力让故事更生动吸引人为目标,对历史事件进行艺术化的虚构加工.

“历史小说化”[5]的历史演义小说其创作的目的是“以史为本,并敷衍其大意,达到以史为鉴,教育和娱乐民众”.因此,《隆中对》中“由是先主遂谒亮,凡三往,乃见”十二字的记载在罗贯中笔下便驰骋想象、渲染夸张“敷衍”出几千字的精彩,使“三顾茅庐”成为《三国演义》中艺术水平很高的一段文字,而为妇孺皆知,可谓其“教育和娱乐”目的达到极致.

历史演义小说是在以史为本基础上,真实再现历史的同时,根据文学创作的规律大胆地进行适当的艺术虚构.如《三国演义》中根据《隆中对》记载的刘备屯新野、徐庶荐孔明、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基本史实框架重点艺术化地虚构了“三顾茅庐”这一情节,对于“隆中对策”时刘备的问策和诸葛亮的对策,小说基本上引用了《隆中对》的史料,体现了历史小说创作忠于历史的特点.

历史小说中的虚构情节是为塑造典型人物服务的.小说中“三顾茅庐”这一经典故事经过罗贯中的想象铺陈可谓是情节曲折丰满,可以说既充分塑造了刘备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特点,同时也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表现了关、张二人不同性格,收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这或也是历史小说比史志资料更吸引大众的一点原因吧.

【参考文献】

[1][2][3]罗贯中.三国演义[M].长沙:岳麓书社,1986.

[4]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王涛.历史演义小说虚构与纪实刍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27-28.

责任编辑:武聪

类似论文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融合

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剧本《红棉红》,以、张云逸创建的红七军主力北上苏区后,其余部从20世纪30年代初的土地革命时。
更新日期:2024-6-28 浏览量:82698 点赞量:18317

历史小文试题的解答

浅谈历史小论文试题的解答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周龙祥(224005)2016年高考历史科卷题第问试题 对第问没有提供具体答案一。
更新日期:2024-4-14 浏览量:55288 点赞量:12422

历史小文写作指导

摘 要: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初中毕业会考的一道难关----撰写历史小论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思想上重视,树。
更新日期:2024-12-12 浏览量:152995 点赞量:32150

中国题材的日本历史小

摘 要: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在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题材 日本的历史小说题材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日本历史题。
更新日期:2024-5-19 浏览量:68696 点赞量:15291

初中历史小文题目平教师发

附件:丽水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选活动获奖名单一等奖(16篇)姓名学校论文题目刘永贵遂昌中学榜样示范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1098 点赞量:5803

初中历史小文题目2023年

善陶〔2016〕9号关于公布新居民子女学校教师教学论文和案例评比结果的通知全县各新居民子女学校,公办结对学校:根据善陶〔2016〕4。
更新日期:2024-6-19 浏览量:80961 点赞量:1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