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尔基作品《母亲》的艺术特色

摘 要:高尔基的《母亲》是对俄罗斯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作者所塑造的母亲形象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的代表.母亲在革命真理的熏陶下,由一名胆小懦弱、逆来顺受的社会底层妇女成长为一名勇敢坚定、不畏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母亲的成长历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作用.另外,作者也着力描写了一种崭新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往和影响.

关 键 词 :《母亲》 高尔基 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

在世界文学中,《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塑造了一大批的英雄形象,尤其是其中“母亲”的形象.作者所塑造的母亲形象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的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典范作品.

一、

《母亲》以巨大的艺术力量阐述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在作品中反复突出的“真理”、“理性”即马克思主义.作品通过弗拉索夫家两代人的不同命运揭示了这一真理.巴维尔接受马克思主义,团结、组织教育广大群众,一起进行了摧毁恶旧势力的斗争,成为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通过过去怯懦、在痛苦生活中逆来顺受的尼洛芙娜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坚强的革命者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而为了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作者精心设计了3组人物.第1组是革命者,包括革命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第2组是工农群众,其中最重要的是母亲和农民雷宾的形象;第3组是敌人,这里有厂主、沙皇宪兵、法庭庭长,检察官等.在这3组人物中,高尔基突出了巴维尔和母亲这两位主要英雄人物(巴维尔是作为先进工人的代表,母亲则是作为革命群众的代表).小说的中心思想主要是通过他们两人的成长以及群众的觉悟展示出来的.小说的人物形象体系和结构都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整个故事情节也是以一生都在工人区里度过的一位40多岁妇女所能理解的范围内展开的.尽管叙事的中心是尼洛夫娜以及一个革命小组的故事,但是描绘中却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它给人的印象是:在它背后概括了整个俄罗斯.这是由小说的结构导致的结论,它具有某种编年史的特点,但不同的是其叙述中具有动感,所以称《母亲》这部作品具有史诗式的广阔性.

二、

在以往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进步人物总是同社会环境发生冲突,作家在表现这种冲突的同时,也就批判了那个年代的现实生活.但《母亲》里的主人公则不然,他们固然同旧的社会势力相对抗,但同时却与本阶级有着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关系.作者既描写了人物同旧的社会环境的矛盾,否定旧社会,同时也表现了个人与集体之间新的相互关系以及人民集体意志的成长,肯定新的现实.这样,《母亲》 就超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框框,成为新型的现实主义,既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在小说中,作者首先通过一系列革命斗争表现了工人革命者成长的过程和高尚的品德.由于这些革命者成长于群众之中,体现了群众的愿望,又得到群众的支持,因而众多的群众场面是小说结构的特点.其次,作者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段,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来刻画英雄人物.如巴维尔的成长主要表现在语言变化中.他参加革命以前语言贫乏,构词简单,语气生硬粗暴;参加革命后讲话就变得明确中肯,政治用语也日趋频繁.他最后在法庭上的演说更是具有启发群众觉悟、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又如母亲的觉醒更多地表现在心理描写方面.通过母亲的感受来展示小说的一切重大事件和人物是作者揭示母亲内心世界的重要艺术手法之一.这种手法使母亲的形象在小说的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不仅揭示了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还使作品中的事件和其他人物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此外,作者在刻画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时,突出地描写了他们之间崭新的人与人的关系,如母亲与儿子的关系和她崇高的母爱、巴维尔与莎馨卡的爱情关系、革命者之间的友谊等等.小说对母爱、爱情和革命友谊的描写深刻揭示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世界,使这些形象显得更加生动和丰满.

三、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百姓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发送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的麻木和无知,使人民从沙皇反动政府的压迫中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敢于同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位人.母亲正是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游行,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等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等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所以,列宁把《母亲》称为“一本很及时的书”,在当时革命已经失败,走向低潮的时候,正是用这部描写工人阶级开始觉醒,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小说来振奋人心,鼓舞人们斗志的.

四、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畏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不懈,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生动形象的塑造出一批各色各样,丰富多彩,能反映俄国现实生活的复杂和矛盾的人物形象.《母亲》以一个母亲的改变为脉络描写振奋人心的革命.这使得小说更贴近读者,使读者感受更真实,更深刻.这种写法有着举足轻重的艺术效果,它使小说情节更紧凑、引人入胜,并使革命显得更人性化.批评家卢那察尔斯基说,无产阶级在高尔基的作品中,“第一次从艺术上认识了自己”.

高尔基在《母亲》中首次运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即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去描写现实.《母亲》是用这一创作方法进行写作的第一部新的文学作品,同过去反映工人生活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第一次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领导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反映了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阶段.作者将时代的主要冲突作为情节基础来描写.情节的开端是阴暗的工人区中一个贫困的家庭的情景,情节的基础是革命运动的产生、扩大和蓬勃发展.小说历史地具体地描写了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典型性格和典型环境:用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的自觉的工人和党领导下蓬勃开展的工人运动,日益觉醒的农民和农村的革命形势.它具有现实主义作品特有的具体性和逼真性.同时,它又是革命浪漫主义的作品,这不仅表现为预见未来,展示通向未来的道路,而且表现在作者处处从未来的高度反映现实.在《母亲》中,对未来的浪漫主义向往是与深刻的生活真实性结合在一起的.它也标志着高尔基在探索正面人物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峰.小说第一次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英雄的形象,因而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总之,《母亲》以对新的革命现实的真实描写,以对时代本质的深刻概括,以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英雄人物形象以及新的创作方法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类似论文

卢梭文学作品―《忏悔录》赏析

摘 要:对于众多文学爱好者来说,知道卢梭这个名字和了解卢梭这个人,是因为他的《忏悔录》 因为《忏悔录Ӎ。
更新日期:2024-8-19 浏览量:106941 点赞量:23463

汝龙翻译作品《草原》之

摘 要:《草原》是契诃夫的一个有转折意义的作品,本文主要从翻译矛盾论的角度和契诃夫风格的。
更新日期:2024-11-10 浏览量:141807 点赞量:30270

对书法作品《兰亭序》的

背景:在高中语文第二册教科书里,编入了王羲之的《兰亭序》 在顺应当下传媒时代人文学术领域研究与探。
更新日期:2024-11-12 浏览量:141892 点赞量:30243

藏族舞蹈《母亲》的成功对舞蹈编创的

摘 要:《母亲》是由著名舞蹈编导张继刚编导,著名舞蹈家卓玛表演的藏族舞蹈精品,该作品以鲜明的主题讴歌了。
更新日期:2024-7-17 浏览量:95690 点赞量:21557

卢梭文学作品―《忏悔录》赏析

摘 要 :对于众多文学爱好者来说,知道卢梭这个名字和了解卢梭这个人,是因为他的《忏悔录&。
更新日期:2024-4-2 浏览量:11439 点赞量:4071

《红楼梦》人物艺术特色

摘 要:作为文坛上的一部明清小说,即使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中,也掩盖不了它独特的光芒 z。
更新日期:2024-3-22 浏览量:44837 点赞量:10548

《围城》的艺术特色

【摘 要】多重讽刺手法的运用给了《围城》这部作品熠熠生辉,使众多的“围城”迷获得了不同的体验,获得了真知的感。
更新日期:2024-4-27 浏览量:56950 点赞量:1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