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渊源与保护策略

摘 要 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缩影.然而关于古琴的发展历程却众说纷纭,目前尚缺少足够的依据支撑.同时,又由于社会巨变,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代表的古琴艺术在文化生活中被边缘化.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本文作者在参阅大量史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古琴的发展脉络及其传承现状作了更为细致地梳理和探查.探源溯流,对于继承和弘扬古琴传统音乐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古琴 历史渊源 生存现状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J632.31 文献标识码:A

一 文献记载中的古琴制造者

笔者通过翻阅文献发现,有关古琴的制造者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说法:

1 伏羲造琴说.蔡邕《琴操》云:“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

2 神农作琴.《世本作篇》:“神农作琴.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武增二弦,曰:少宫、少商.”

3 舜作五弦之瑟.《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文选琴赋序》李善注:“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以解吾人之恤.”

此外,还有黄帝说,炎帝说等,众说纷纭.虽然有些学者将古琴制造者追溯到我们中华文明的始祖――伏羲,但还缺乏足够的依据支撑,不足以作为信史来看,“但将其文化渊源一直追溯上去的思路应予与理解和某种程度上的肯定”,这一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 古琴艺术历史渊源

有关古琴起源的记载基本上都是一些传说,其真实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直至周代,有关琴的各种记载才逐渐明朗起来.周代出现的乐器分类法“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中的“丝”就是指“琴、瑟”一类的乐器.

但是,直至春秋时期,古琴才真正以清晰的面目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古琴在当时琴已经成为了一种独奏乐器,形成了“士无故不撤琴瑟”的繁盛局面.并产生了诸多著名的琴家和琴曲,至于“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更是千古佳话.

汉代是古琴形制逐渐定型的关键时期,基本定为七弦琴,出现了共鸣音响和琴徽.这一时期,由于文人群体的参与,使得古琴艺术在琴曲的创作、演奏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东汉蔡邕的贡献尤为突出,他著有称为“蔡氏五弄”的五首古琴曲;他所撰的《琴操》一书记录了四十多首当时弹奏、吟唱琴曲的曲名和内容,是古琴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

魏晋南北朝之际,特殊的社会背景造就了文人音乐的繁盛局面,例如:杜夔、阮籍、阮咸、嵇康、陶渊明等都是显赫一时的文人音乐家,而他们对古琴格外青睐.如琴家嵇康,虽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文人意气,却最终无法摆脱无情政治的扼杀.临刑前,嵇康神气不变、安然抚琴.这时期在古琴记谱法方面,出现了用文字谱记写的古琴曲《碣石调幽兰》,这是有记载可考的最古老的古琴记谱法.文字谱的出现大大推动了琴曲创作的繁盛局面,为以后古琴减字谱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由于外来音乐的盛行,古琴的正统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古琴备受冷落.尽管如此,唐代琴坛依然涌现出大批技艺精湛的琴家,如:赵耶利、董庭兰、陈康士等;琴曲的演奏、整理、创作也出现了繁荣景象,体裁多样,曲目众多,《阳关三叠》、《梅花三弄》、《离骚》等都堪称是琴曲中的精品.

宋代由于提倡复古主义,古琴赢得了上自帝王官宦下至文人学士的推崇与热爱.宋徽宗赵佶、宋太宗等都是以喜爱音乐而留名千古的皇帝,他们偏爱古琴音乐,搜集天下名琴,对待古琴的态度可以用“嗜琴如命”来形容,皇帝所偏爱的艺术形式,在民间必定也会成为一种时尚.特定的社会背景、统治者的偏爱等因素造就了这时期古琴艺术的繁盛局面.

明清以降,城市经济日趋繁荣,市民艺术空前发展,“琴学”这一专称得以确定下来,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其后还出现了《风宣玄品》、《西麓堂琴统》、《松弦馆琴谱》等,都是随着印刷术的进步取得的成果.这时期出现的《平沙落雁》、《渔樵问答》《良宵引》、《水仙操》等琴曲,都是至今仍常演出的优秀作品.

随着古琴艺术的繁盛,出现了地域风格差异,流派纷呈.“明末清初,在江苏形成了虞山派和广陵派;在吴越地区先后有松江派、金陵派、吴派等;其他地区有中州派、闽派(蒲城派)、岭南派、泛川派、九嶷派等”.不同地域、不同师承的琴家皆具有不同的风格,为这一时期古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清末民初,由于战乱和社会变迁,特别是古琴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古琴音乐濒于绝灭.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数千年来寄托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乐器,不能让这种特有而进步的乐器,永远这样没落下去.

三 生存现状阐释与振兴前景构想

“在中国没有任何乐器,能在体现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与古琴相比,但它在今天的中国却是件最不为人熟悉和最不流行的乐器.”德国报刊的评论一语中地的道出了中国古琴所面临的困境.

值得庆幸得是,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古琴艺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和肯定,古琴重新被人们尊重和保护起来,大家逐渐认识到古琴艺术在当今社会仍有存在的必然性,而如何去保护这门古老的传统文化形式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目前有关古琴艺术传承与保护策略的课题比较多见,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了许多设想,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笔者认为当务之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加强对古琴艺术遗产保护的正确认识;二是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

1 加强遗产保护的正确认识

长期以来,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古老的文化艺术遗产,只不过是“古董”,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应放到博物馆里保存起来.

这种错误的认识必须纠正.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老的文化艺术传统是我们祖先的馈赠;是我们文化复兴的根本;是我们民族立足的基础.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要珍视前人的馈赠,要高度重视对中华文化艺术传统遗产的继承和保护,要使这种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发扬光大.因此,加强遗产保护的正确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2 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

(1)加强古琴音乐创作与琴人队伍的专业化

创作的匮乏和从业者的非职业化是阻碍古琴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古琴艺术是一种以修身养性为主,自娱性较强的音乐形式.然而,在音乐创作日趋专业化的今天,古琴音乐日渐显露了不重作曲的缺陷和局限.古琴艺术要延续,就必须加强专业音乐创作的环节,参与对现代文化、现代人生的体现,将现代人的思想内涵、情感世界、生命律动熔铸到作品中,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代表性作品.

与音乐创作的匮乏相对应的是从业人员的非职业化,即古琴队伍缺乏“专业化”.“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两个条件:一个是具有一定数量从事该学科工作的人,另一个是这些人的学科行为必须是专业化行为.就古琴队伍来说,人数不能少到无法形成学科的地步.”大多数古琴从业人员都是非职业化的,在这种没有专业化的情况之下,很难形成古琴职业性发展的道路.加强琴人“职业化”势在必行,这样既可以提高古琴艺术保护的职业性,还可以提高古琴创作的专业化.


(2)改进记谱法

古琴在制谱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影响了古琴艺术的学习与交流.古琴记谱法比起现代国际通用的五线谱来说,还是相当繁杂的.

196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会共同编辑出版的两本《古琴曲集》,在古琴记谱法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在使用五线谱的同时再用减子谱标记,通过检验证明具有相当强的可行性.我们可以以此为鉴,探索一种古琴记谱法,让音乐爱好者或音乐学家们一目了然,为古琴艺术的交流沟通提供便捷.

3 进行扎实的打谱研究和信息资源库的建立

历史上遗留、保存下来的古琴谱大约有3000多首,能演奏的不及百首,这么多宝贵的曲目还没有整理出来,如果再不组织人员进行打谱,再过一千年也没有人知道它、理解它、聆听它,它们将可能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因此,以琴家打谱手段整理典籍,是古琴演奏艺术能否发扬光大的重要保证.

在大量打谱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古琴艺术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仍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建立文字、视频、录音等多种方式的古琴资源库,我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如果没有量的积累,缺少基础性信息资源的支撑,发展和创新多少都会受到影响.

4 科学实施“创新”

有人主张古琴艺术只要继承和保护,而不用发展.这种“就此为止”论是不可取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我们的先辈们几乎代代在传承中加工、创造和创新,才形成了中华璀璨的文明史,我们也要继续传承、创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由于古琴艺术的特质,创新也不能盲目,忽视古琴本身的特色和表现手法,盲目求新,如有少数演奏者试图摹仿其它乐器的音响效果,用古琴演奏高亢的少数民族音乐,其结果使琴曲不伦不类.因此,笔者认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才是古琴艺术的创新之道.

5 普及古琴艺术基础知识

中国十多亿人口中,有多少人清楚古琴为何物?能弹最初级的一两首琴曲的人又有多少?在大多数人眼中,古琴不过是“古董”而已,这是一种令人叹息的遗憾和无奈.

普及古琴文化知识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另一方面是进行遗产保护的需要.应该使古琴艺术犹如唐诗宋词一样家喻户晓;像中国的长城、秦兵马俑、北京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一样,为世人所熟悉和膜拜.只有每个公民都能认识到古琴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才能够发动全民力量进行保护与传承工作.

古琴的普及与推广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一定要掌握一个“度”,不能一味的追求被大众接受、欣赏,从而导致古琴艺术变得庸俗.琴人不能媚俗,一味地讨好大众是在自掘坟墓.

6 加强琴人与地方政府的交流沟通

其实政府在古琴艺术传承、保护方面大有可为,存在巨大的可挖掘性空间.虽然目前琴人都各尽所能努力传承古琴,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还是要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来推动.作为政府应制定古琴保护的短长期规划,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要关心和扶持民间传承人的古琴研究及教学传承活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物力和财力上给予相应的支持.民间加政府通力合作才是当前非遗保护工作中较为理想的工作模式,这将对古琴艺术的保护、传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古琴文化遗产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并且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保护古琴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媒体也在大力宣传传统文化的价值,我们应该将古琴艺术继续传承下去,让古琴艺术的美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 易存国:《中国古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2] 许健:《琴史初编》,中国出版集团、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

[3] 吴钊:《传统与现代――中国古琴艺术面临的挑战》,《人民音乐》,2005年第6期.

[4] 王今:《试论古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齐鲁艺苑》,2004年第2期.

[5] 秦序:《重视和加强古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工作――热烈祝贺古琴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音乐学》,2004年第1期.

[6] 张智斌:《人文地理学视野中的陕北、陕南民歌之比较阐释》,《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3期.

[7] 刘彦:《古琴在美国的生存状态一瞥》,《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第2期.

[8] 王咏:《国家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琴为个案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第3期.

[9] 施咏:《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二》,《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0] 李祥霆:《古琴艺术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基础知识之一》,《人民音乐》,2004年第4期.

[11] 敏杰:《博雅经典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类似论文

有关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策略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其权益的法律保护意识也在不。
更新日期:2024-7-5 浏览量:15976 点赞量:513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保护策略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它的发展推动了我们的网络信息建设,但同时也带来了。
更新日期:2024-6-28 浏览量:83663 点赞量:18790

有关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策略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其权益的法律保护意识也在不。
更新日期:2024-10-7 浏览量:19843 点赞量:5899

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策略

摘 要:根据调查发现,我国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 因此,艺术专业英语教师应该。
更新日期:2024-10-8 浏览量:18168 点赞量:5023

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产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新的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中小企业应站在。
更新日期:2024-4-19 浏览量:57440 点赞量:13310

民间文学艺术的双重保护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重视 《著作权法》第六条虽然规。
更新日期:2024-2-23 浏览量:32714 点赞量: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