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艺术展览“疯”

In this crazy September, it seems that stagnation is nowhere to trace. Fromcentral cities to T2 cities, from home to abroad, the whole Asian art area isat extremely high fever this September. Many large art activities are ingone after another, such as Biennale (Triennial) and Art Fair. Both physically andaesthetically exhausted, personnel in art region he to re-examine the current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domestic art market.As a publicly recognized mature large exhibition, Biennale (Triennial) is the bestway to show the quality of current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meanwhile, Art Fairwhich serves a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artwork exchange, is a direct reflectionof the actual art market condition. This month, we selected several importantbiennales (triennials) and art fairs, trying to show you a real picture of current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art market.

“不是在展览现场,就是在去展场的路上.”

 九月,“亚太艺术罗盘”把整个亚太带入艺术疯狂季.由9月7日闭幕的悉尼双年展始,每隔两日开幕的被纳入亚太艺术罗盘的双年展就有上海双年展、新加坡双年展、横滨三年展、光州双年展.而在罗盘的驱动下,亚太区域的其他大型艺术展览、艺更是层出不穷:艺术台北、广州三年展、艺术北京、上海当代、南京三年展、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新加坡等相继上演.数量之多,密度之高,史无前例.

主打学术的双年展和注重市场的艺,在今秋显露出联姻的倾向,“博览会越来越像双年展,双年展越来越像博览会”渐成趋势.而以交易成败论英雄的艺,却比靠学术起家的双年展更易有定论.艺上的参展商可以通过实实在在的收入支出比,为艺做好坏的注脚.然而,由学术口号、学术体系、艺术家组成的双年展,却无一例外面临众口难调的尴尬境地.策展人、艺术家两年的努力与心血,在网络暴力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尽管如此,为中国当代艺术学术提供学术体系和支撑的双年展必将不会受其左右,而将继续沿着其固有的路线向前发展.而至于其成败,则只能交给历史去断定.

回到国内,尽管热热闹闹的双年展、艺使中国当代艺术的氛围还依旧火热.但毋庸置疑的是,经济颓势已经影响到中国当代艺术.本专题将盘点近期大中华区的双年展和艺,试图解读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学术和市场的现状.

上海双年展: 有钱之后该干嘛!

Shanghai Biennale:What’s the Next Step After Getting Wealth

上双“无忧”?

第七届上海双年展还未正式开幕,强大的媒体报道及巨大装置的驶入,已经使得这场每两年一届的艺术展先声夺人.开幕当天,更是云集了中外无数贵宾们.在开幕后的第一个周末,上海美术馆的日参观量就已经突破了11,000人次.一个迄今不过十四年的展览,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如此的规模和轰动效应,并且获得赞助商十年的全力赞助.不得不说,上海双年展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无忧艺术展”.

本届双年展一共邀请了来自21个国家近59人(组)的 109组作品,力求将“国际性、学术性、当代性”相互融合并贯通,这是上海双年展自96年始,渐渐开放包容的大环境姿态.本届双年展以“快城快客”为主题,将人与城市的探讨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揭示城市迅捷变化中人群的多元身份,展示今日国际大都市中移民与文化融入的新趋势,进而思考城市是否能让生活更美好等深入的问题.

用策展人张晴的话来说,“快城快客”这个主题和所有上海人的关系是“合身”,和整个世界的关系则是“开放”.

城市中的“学术快餐”

在所谓“学术研究”的方针下,08双年展试图在更为深刻的艺术前提下做探索.但其主题多样化的分支理解及其狭义的地域认同性,虽让众多国际艺术家的作品成列于展厅间,但却相互独立缺少内在的交流和与公众间的认通.就人与城市的概念而言,双年展所呈现的远不及学术研究所预期的人文关怀.

由张晴(中国)、朱里安翰尼(德国)、汉克斯劳格(荷兰)三人共同组成的策展团队,将109组(件)作品满满当当地呈现于美术馆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

第一部分的“梦想广场”邀请了约25名艺术家,以人民广场为思考及创作的起点.中国艺术家井士剑的《移城》以最为直观的视觉印象将一节完整火车车厢带进了美术馆. “我找到它的时候,它有三十多岁了,被放置在一条铁轨上,也不知道废弃了多少年.”杭州、上海、北京、黑龙江等他甚至统计出全国目前约有200多个废弃的火车头.不过真要买一个来改造,还是花费了半年工夫,“原本在杭州闸口某机务段找到了一个,但因为许多原因,最后没能买下来”.现在这个,是他几经周折,在武汉找到的,用了“比宝马车还贵的价钱,二十天前千里迢迢运抵杭州.”作为一个杭州艺术家,没能用上本地的火车头,令井士剑很遗憾.斑驳沧桑的外观和车厢内无数的“正”字印证了60 年始的那场属于进城与出城间的青年运动,如今停留于上海最繁华的中心地带,面对每天衣着光鲜,兴趣盎然的观者和路人,现实与过去的重叠已经超出了作品本身.

“迁徙家园”作为第二部分,集中展示了三位处于巅峰艺术家的作品,事先出于对空间整体环境的考核和要求,三件作品几乎均分了二楼所有的空间,在作品的创作理念上艺术家们得到了足够的自由.岳敏君的《五彩腾龙》作为其首次展出的个人装置雕塑作品,陈列在二楼展区最显眼的开放走廊空间,也被众人誉为“最佳合影作品”.41头以不锈钢、铸铜为材质制作的恐龙,最大体长28米,最小不到50厘米,种类形态各异,只是嘴脸统统都不见――接驳在这些著名的史前生物长颈上的,是岳敏君那张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的笑脸.五彩各异的龙群以队列的形式一字排开,将神话传说中龙的形象向前追

溯到神话诞生之前的阶段.作品的表面运用汽车喷漆的方式上色,这种色彩处理方法具有现代工业的媒介特质,从一个侧面来看,是在反思、讽刺浪费能源的人类或许最终也会像恐龙消亡一样,失去今天的交通工具.

三十一名(组)艺术家以“移居年代”为重要核心,探索世界各地人口迁移间的融合与差异构成了双年展的第三个部分.这一部分的艺术表达形式显然更为多样与开放,同时也在布局上稍显拥挤,三到四楼的空间运用,显然并无法给予艺术家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与发现.于是乎,作品在以各种形态呈现,主题却在多样的呈现中堆积与重复.

中国艺术家金石的雕塑装置作品《1/2生活》为双年展特别创作,缩小了普通房间10倍的空间,以一个不足2平米的木箱为载体,将一个具有中国意识形态的房间完整还原,运用雕塑与物质材料复原房间内的所有陈设.

“让材料发挥它最原始的运图,尽可能将房间内的每一个细节完好地保留下来,是这个作品最大的难度,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做得太脏了,因为我所做的房间雕塑基本都是以城市中最被忽略的人群为主要观察对象,比如乞丐,农民工,甚至是收破烂人的家为原型,我经常会出入他们的家里,观察他们房间内的陈设,也经常会看到的一些和整体环境不和谐的摆设,比如一个收破烂人的家里会有一个保险箱,会有一个只有壳但没有内件的电视机等等.”雕塑系出生的金石在对材料的运用上有特别的迷恋,仔细观察他《1/2生活》的装置作品,很难发现哪些是固有的,而哪些又是他自己做出来的.

动画《野蛮丛生》是中国艺术家卜桦的作品.作为近年来中国动画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以特殊的版画插画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动画语言.作品本身更力求表现大群体在全球化的驱动力之下顺向和逆向的双重迁徙,背后的利益是其强大的驱动力.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感受着全球化的利和弊,在驱动力之下做出自己的选择,而流动中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

未来“无忧”?

双年展在慢慢成为上海每两年所期待的一项文化盛事,同时他的国际影响力也因为上海这座城市而慢慢在扩张.作为主要策展人的张晴,在对双年展未来抱有无比乐观期望同时,另二位国际的策展人则更多承担着与张晴截然不同的策展任务.

双年展是一个政府行为,在文化产业得到越来越多政府的认同之后,双年展在其艺术层面的追求和学术的价值考衡方面会面临同样多的困难和阻碍.接连两天的媒体及VIP观摩,让我们看到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承办这类国际性艺术展的能力和实力.上海双年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在艺术赞助方面收获最多的双年展.去年私人银行瑞士嘉盛莱宝银行与上海美术馆签署的五年的赞助协议.尽管双方都没有对外透漏具体的赞助数额,但从小道消息称,此次赞助基本上能解决上海双年展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在解决重要的资金缺口后,展览质量或许是未来上海双年展最需关注和提升的问题.

在此次双年展过后,某网络论坛出现“上海双年展惨败的真实原因”热贴,颇有见地的网友幽默地提出“一个展览的质量通常以整个展览里最差作品的水平作为衡量标准,但是上双的艺术下限在哪里?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烂原来也可以无极限”、“如果说策展人选择优秀的艺术家是展览成功的基础的话,那么上双的名单无疑没有让我们失望,它总能来的比我们预料的更加强烈”等A、B、C等J数个理由.网络语言暴力对于本届上海双年展的评价或许有些不公,但众网友对于上海双年展的恶评之狠,也正好说明了他们对于上海双年展的期待之高.

深圳――广州――上海――南京,被大多数艺记朋友作为9月艺术之旅的黄金路线.9月1日在深圳两个大腕的个展只算是热身运动,9月5日的广州三年展才是此次艺术季的真正起点.自打一年前开始的从广州、北京直到伦敦的泰特美术馆跨城市跨国界的车轮讨论战,直到有模有样的各种提问演习,广州三年展这一场“事先张扬的艺术事件”在一年里深入人心.而它的口号“和后殖民说再见!”颇有送别司徒雷登的牛气,震撼了善良忠厚懵懂的艺术小民,哪怕他们中大多数压根没发觉“后殖民”先生什么时候光临过.

广州三年展,不能说再见!

Guangzhou Triennial: Never Say Goodbye!

文/黑二小

遗憾

从馆长处得知,广州三年展的运营一直举步维艰,零零碎碎的赞助中最大一笔就是来自时代城地产的开发商.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如此声势浩大的广三要选择在偏远市郊的一栋未落成的毛坯楼里开幕.恰逢广州的雨季,主持刚一开口,一声炸雷就上来助威,而之后倾盆大雨把在门外徘徊的观众和艺术家都赶进了会场,以至于一楼满地泥泞无下脚处.而被人流夹裹着上了19楼和14楼的展厅的观众立即发现,这的确是一场“目不暇接”的“视觉”盛会:新装修的甲醛气体让观众根本不敢睁着眼睛多逗留,而那唯一一部狭窄的电梯也似乎承受不住超重的艺术精英们,晃晃悠悠上楼的恐惧、接踵磨肩的臭汗打消了不少观众看作品的耐心.由于楼盘工程延误,有些艺术家在开幕前半夜才得以进入布展,19楼的作品有些还没有布置完成,大多数作品的展签也缺胳膊少腿,只能凭经验判断其归属.而14楼录像作品的展场更像被打通房门的居民住宅,连厕所大的小房间里都布上作品,数量之多让人难以承受.总之,总之等总之,最后半数人甚至等不及免费的接送大巴,就在大雨中跋涉寻找出租车,急不可待地回到广东美术馆.但愿明天雨停了,他们还会再来一次,鬼知道呢.

意外

抱怨的似乎有些多,有愧于主办单位盛情的邀请,到此为止吧.此时我们已经回到了美好的烟雨中的二沙岛,奔向广三主场馆――广东美术馆.开幕、剪彩、发言不必在此累述,用王璜生馆长事后总结:“一场大雨正是为了庆祝广三的成功”.巧合的是,邱志杰的行为作品“如何成为失败者”――在吉普车车轮上刻满如何成为失败者的字样,从北京一路开来,最终在广东美术馆门口印字的行为――被大雨吞噬了刚印下的字,成为了真正失败的作品.当然,这不会妨碍邱志杰“求败”计划的成功,这辆车还将周游大半个中国.

迷惑

板下面孔来说一说展览.广州三年展始创于2002年,真正创出品牌的是第二届三年展由侯翰如、小汉斯和郭晓彦策划的《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实验空间》.“三年之后重新开始,先前的历史被轻易地取消了.”小汉斯当年一句话如今得到应验.2008年的广州三年展不仅主题上脱离开珠江三角洲的地域问题,在策展团队构成、策展方式上都与前届拉开距离.高士明、张颂仁以及印度裔策展人萨拉马哈拉吉拉来长长的联合策展名单,更多肤色和人种的艺术家人数超过170位,以大规模的作品阵势和话语迷局填充起 “与后殖民说再见” 这个并不直观的策展理念.

后殖民、以及如何告别,成为围绕三年展的话语攻势.传说中能让所有人在其面前无话可说的高士明,果然一开始就显示了他超级强悍的语言魔法.让我们来念一遍这个拗口的解说词――与后殖民说再见并不是对于后殖义的简单否定.一方面,作为一种现实处境,后殖民远未终结;另一方面,作 为艺术策展与批评领域的主导性话语,后殖义已经高度意识形态化与政治化等阻碍了艺术创作新现实与新界面的呈现.所以,“与后殖民说再见”,不但是从后殖民“出走”,而且是“重新界定”和“再出发”(至于什么是后殖民理论,请参照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著名的理论去吧,你会发现对他的批判已经几乎成就了另一些学派)――听懂了么?我很惭愧我不懂繁复的学术用语,这一缺憾也让我避免被话唠学术搞到脑抽筋.在我简单朴素的世界观看来,广州三年展要说的是,如今中国乃至亚非拉国家当代艺术的所有问题,包括体制、思维、创造力、对象的困境都是被后殖民所祸害过的,我们的艺术生活沉浸在后殖民的遗毒中.如今我们不仅仅要和它决裂,还更要说明:当今艺术,我们自己说了算!


惊喜

宣言毕竟是宣言,这种四射在展览呈现上产生多大的效应?广三的作品分成四个不同的单元来玩这一场思想者的游戏:“行进中的计划”呈现17个艺术计划;“思想屋”,则是特邀19位(组)国内外思想家、艺术家、作家展示他们的思想和创作模态;“自由元素”展示55位(组)个体艺术家的最新创作;“特别计划”, 设立7个特别计划以呈现出不同语境中对于三年展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庞杂的作品、紧凑的参观时间让大部分观众来不及一一寻找相应的作品来和单元对号入座.整体上看过两遍之后,依然难以区别各个单元之间差异和联系.而且广三的国外参展艺术家占了其中2/3比例,国家和民族背景的疏远造成短期内理解的困难,尤其录像作品不能挨个细看,叫人理不出个头绪.如何让人理解,如何推向大众,而不是玩一场策展人和艺术家自娱自乐的游戏,这大概是以学术为标牌的广州三年展必须面对的困境.

对比9月艺术季的上海双年展、南京三年展,广州三年展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最主要的体现在了作品的质量上.哪怕是对展览整体思路不甚清楚,我们仍然可以对相当数量的好作品印象深刻.比如自由元素单元中,中国艺术家邵译农+慕辰的作品《东风西风》,用纯黑色的画框和吊灯来点明佛法与终生、点化与开悟、西方与东方之间的思辨;越南裔艺术家阮初枝纯的录像作品《经过菩提树》,展现一群写生者顺流而下的过程,探索时间的转变,记忆留存乃至自身身份、移民和逃亡等等深刻主题;行进中的计划中中国台湾艺术家陈界仁的录像作品《军法所》通过戏剧化场景关注边缘和被忽视的历史,挖掘、召唤、反思了社会问题.这些作品或延续了艺术家一贯的思路而加以深化、或突破自我固有模式,并且与整个展览主题构成若即若离的呼应,都成为广州三年展的亮点.

广州三年展相对上海双年展的喜闻乐见时尚花哨,显得略有艰涩,但是也说明艺术的学术性和严肃性在当今市场化和时尚化泛滥的艺术圈中,依然保留着主导地位,而且也必将是衡量好的艺术的终极标准.王璜生馆长说:“我们不能,也绝对不想办成其他双(三)年展的样子,不管怎么难,我们都会坚持做自己.”

问题

广三尚未结束,某论坛上出现了一个相当有趣的问卷:你认为广三失败之处在于哪里?

选项之一:任何一个生造的口号都需要有适当的理论体系的支撑,否则就只能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选项之二:虽说与后殖民说再见,但依然是亚非拉边缘地区艺术展.如果奥奎(著名策展人、曾任第十一届卡塞尔文献展艺术总监)把亚非拉艺术精英化,广三则是把亚非拉艺术继续亚非拉化.

选项之三:等等

在我看来,这些不仅仅是或此或彼的选择题,更是每个观众心中隐藏的答案.

在时下双年展化、三年展化的局势下,如何能搞一个线索明晰、作品不杂烩、主体明确、兼顾学术和艺术接受的大展?双年展、三年展的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广州三年展提出了问题,却还没有给我们准确的答案.

所以,广州三年展决不能说“再见!”

南京三年展:十全九美

继广州三年展、上海双年展于本月开幕之后,艺术界又一个重要展览――2008第三届南京三年展也于9月10日在南京博物院拉开帷幕.这届南京三年展直接脱胎于在2002年开办的中国艺术三年展,展览组织方把展览名称从“中国”缩小为“南京”,是要把展览的概念更好的从地域中脱离出来,增强展览的国际性和包容性.

Nanjing Triennial: Almost Perfect

文/文殊

反思亚洲在哪里

这届南京三年展的主题定为“亚洲方位”,主策展人黄笃在策展思想中反思到“亚洲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想以此重新思考亚洲文化定位的问题.黄笃说“今天,对亚洲当代艺术的研究,它仍要被置于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来思考――它蕴涵了差异和身份、传统与现代、里与外、包容与排斥相关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展览而言,提出问题引起人们的反思,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究竟亚洲在哪里?这样的问题,似乎艺术回答不了,或许根本无法回答.另一位中国策展人李振华也坦言:“我们办这个展览就是为了提出一些当代艺术或者文化上的问题,而不是回答.”

主办方表示,“第三届南京三年展”首次以亚洲为对象和主题,试图在亚洲内部发现和建立超越民族国家政治结构的想象空间与对话平台.“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在亚洲方位的框架下通过挖掘各国艺术家的不同视点、想象力、创造性,直接切入以下几个层面的当代文化与美学命题:“日常与超验”、“放大与过滤”、“异位与迷乱”、“虚拟与探针” ,通过这几个命题框架来组织展览,同时也为了彰显展览的文化意义.

精品力作展现南博

生涩的主题注定只能是展览的注脚,让观众记住的也只是有意思的作品.本次展览参展的艺术家在世界范围内侧重亚洲,而在亚洲又侧重中国.

其中方力钧、岳敏君、隋建国、张小涛、尹朝阳等多位中国知名的当代艺术家都拿出重量级的作品参展.在南博展厅的正门口摆放着王鲁炎的金属装置作品《被锯的锯》,给观众一个有意思的照面;走进展厅右侧摆放着陈文令巨大的“猪型”装置,几分的威严和恐怖同时还掺杂着些许的可爱;岳敏君展出了他近些年的转型新作“寻找”系列的作品;张小涛则拿出了他历时三年,耗费百万创作的影像作品《迷雾》,这件作品在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展出时就引起很大的关注,这次再次出现在南京三年展依然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著名雕塑家隋建国在首次提出的参展方案被“毙”后因展馆环境创作了一个“大水池”,水池内装满了水,随时有溢出的危险,而他自己也开玩笑说,如果有人在看展时有人不小心碰到就会有水溢出,那么他也就可以以作品被破坏为由提起上诉,整个作品就更有意思了;杨勉也将自己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的“姿态”个展的核心作品搬到了南博,他手下的奥黛丽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再次在南京上演“罗马假日”等

现场出现“斗殴”

大家对参展的国外艺术家多数都不太熟悉,姑且也只能看看热闹.然而最热闹的莫过于由三个日本艺术

家表演的“打架”行为艺 术作品.在南京博物院展厅的大门外,三个艺术家当众厮打起来,惹来群众的围观,而表演结束后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掌声.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在展演开幕后的南京中山陵的露天酒会上,酒足饭饱的三位艺术家又来了兴致,居然又“厮打”起来,然后突然间掉进了旁边的水坑,这是“表演”还是“真实”没有人能分得明白,也许艺术就是真实自身吧.

美中有不足

艺术家隋建国对记者说,希望能因为有这样的艺术展览而把南京的当代艺术气氛带动起来.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一点都不缺乏文化的底蕴,但是南京从来都不是当代艺术的活跃地带.虽然南京三年展已经有前两届中国艺术三年展的积累,但是南京承办这次展览还是显示出一些不足.其中参展的艺术家对展览场地的设置和灯光表示了不满,展览布置的仓促和资金问题也使这次三年展打了些折扣.艺术家陈文令刚走进展厅,看见自己的作品,第一句话是“灯光怎么这么暗”.南博的展厅内几乎都是老式的日光灯,如果艺术家不自带特殊灯光,也只有享受暗光了.然而自己带也难保安全,张小涛作品前铺设的地毯在展览还未开始就少了两块儿,工作人员和安保人员的严重不足使整个展览显得混乱.1

展览中一位策展人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参展艺术家提供创作支持,更加地突出了这次展览促成之不易.虽然展览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但是从艺术家到策展人和组织方以及为展览无偿服务的志愿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希望这次展览能够点燃南京的当代艺术热情,而更多的是希望将来可以成为中国非中心城市举办国际大展的摹本而得到复制.

艺术北京:欲霸京城?

Art Beijing:To Dominate the Capital

文/宋磊

“艺术北京”从2006年地呱呱坠地到现如今地蓬勃发展,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它也在历经了艰难的诞生期、困惑的调整期后,稳健地步入了深化发展期.今年的“艺术北京”尽管在某些细节如安检等方面,由于经验不足还不尽人意.但在其他各项衡量艺的指标上,如参展商规格、VIP预展、作品交易、媒体宣传、展商服务等等,较去年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客观的说,“艺术北京”在2008这个异常特殊的年份,能有如此的效果,确属不易.今年国内上半年的经历要比过去N年的经历还要丰富,国内接踵而来的天灾人祸和国外影响深远的经济波动,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艺术市场作为中国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整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有些人在艺术春拍季后,就已经预测中国艺术市场会受“后奥运经济怪圈”的影响,在奥运会后出现滑坡或者泡沫破裂.而“艺术北京2008”则是奥运之后,国内首个大规模的艺术交易盛会,自然也备受关注.

实力派藏家引爆VIP之夜

不管是对于艺,还是对于参展商而言,VIP预展都是重头戏.“艺术北京”两年来的VIP预展一直饱受诟病.不过,今年“艺术北京”的VIP 预展却组织得有声有色: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藏家、经纪人、画廊主、拍卖行主管、国际知名美术馆顾问等各色人物悉数到场;关注当代艺术并且有习惯的演艺界人士也前来观展,如导演张纪中、歌手林依轮、艾敬等等;国内外经济界知名人士如“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等也出现在了现场;据董梦阳称,借奥运东风,展厅里也有不少国外政府官员身着便装观展.今年的VIP之夜,各色人等摩肩接踵,异常火爆,相当一部分人要排半个小时的队才能进入展厅.尽管,这与安检有关,但侧面也反映出今年VIP的火爆场景.

当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实力派藏家的出手.9月5日6时,VIP预展刚刚开始,展厅内便传出让市场参与者振奋的消息:印尼藏家余德耀以1,200万元的了“艺术北京VIP特展”中方力钧的作品.这件四联画是阿拉里奥画廊的参展作品,是方力钧耗时六年(2003-2008)的力作.而买家余德耀是拥有印尼第三大农业公司的商业巨头,2005年底开始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短短三年时间,便拥有了几乎涵盖中国所有知名当代艺术家的500余件藏品.更为重要的是由他联合15位商业好友组建的太平洋基金会也一直在中国当代艺术,传闻此基金量超过2亿元.而其私人的余德耀基金会,目前则已交予新加坡美术馆管理,正在宋庄兴建新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以经营古董著称的台湾寒舍集团董事长王定乾也以超过百万元的,在艺凯旋艺术空间了潘德海的作品.

年轻艺术家备受关注

董梦阳自创办“艺术北京”始,年轻画廊和年轻艺术家就一直是他工作的重点之一.怀有些许理想主义的董梦阳,希望年轻的“艺术北京”能与年轻画廊共同成长.经过三年的磨练和磨合,“艺术北京”已经发展为业内最重要的专业艺之一.而一直跟随“艺术北京”的参展商也开始有收获,尤其是某些以年轻艺术家为主的画廊,今年更是收获颇丰.

以年轻艺术家为主的千年时间画廊为例,已经连续参加了三届“艺术北京”.见到画廊主持张思永时,他显得非常兴奋,尽管声音有些沙哑.原来,由他独家的年轻艺术家王斐的作品《终极斩豸图》被一位香港藏家以100万元的买走,而这位藏家之前却是以古董为主,这是第一次购买当代艺术.聊起这三年参加“艺术北京”的经历,张思永也颇为高兴.“我们第一届的时候,只卖了四五万.第二届就卖了十几万.今年,我们除了这件百万的成交作品外,还有几件正在洽谈中,销售额肯定是超过一百万了.”偏锋新艺术空间负责人王新友同张思永一样,谈及本届艺术北京的作品销售,也是非常高兴.艺术北京开幕两天时间,偏锋新艺术空间就已经有四件(组)参展作品售出,还有几件(组)在洽谈中.其中画廊的刘志懿、刘文涛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都以20万的售出,其余的作品则以10万左右的售出.偏锋新艺术空间在本届艺术北京上也斩获百万元左右.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忧,也并非所有的参展画廊和其的年轻艺术家都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可和满意的销售,这从部分画廊负责人严肃的神情便可见一斑.

调整时间以整合京城艺资源

明年艺术北京最大的调整莫过于时间上的变化,这也是国内自创建专业博览会以来,首家进行时间调整的专业艺.开幕时间由原来的9月初调整到4月26日,这意味着把“艺术北京2009”的筹备时间由一年缩短至半年,这对于明年的“艺术北京”是非常大的考验.同时,其开幕时间只比其在京城的老对手中艺画廊博览会(CIGE)晚十天,这对于艺术北京的招展更是一大考验.艺术北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我们此前征求了很多参展商的意见,把时间调整到春天也是应很多参展商的要求.现在国内外一些知名的画廊今年都没有参加艺术北京,因为9月份的艺术活动太密集,而春天的相对少些.我们调整到春天,会吸引更多国内外的知名的画廊参展.”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如此解释道.与此同时,四月底又是国内春拍旺季,与拍卖公司共享买家资源,弥补艺买家少的现状,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事实上,北京存在两个同级别的专业艺,对于很多参展商而言确实有取舍之 难.在现场调查中,很多参展商也表示,希望这两家艺能够整合资源.但从目前的形势看,借助外力整合两家艺确实难于上青天.或许,“艺术北京”调整时间,主动出击,与CIGE形成针尖对麦芒的竞争态势,交由“看不见的手”来整合北京的艺资源才是最好的选择.据我们的现场调查显示,与“艺术北京”共同成长起来的画廊,时间上的调整对它们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明年他们还会跟随“艺术北京”.而对于另外一些画廊,他们则更愿意选择静观其变.剑走海外的CIGE和偏重亚洲的艺术北京,谁能登上京城之巅,我们拭目以待!

Photo Beijing: 机遇与风险并存Photo Beijing:Opportunities Acpanied by Risks

文/胡兆才

观念认同与市场基础的挑战

9月5日,艺术北京开幕,同时开幕的还有由董梦阳一手创办的首届“Photo Beijing”.这个以当代影像为主题的艺,将来可能和艺术北京分割开来,成为一个类似于Photo Paris的独立的专业影像艺术博览会.作为亚洲首家专业影像艺术博览会,其面临的机遇和调整不言而喻.

Photo Beijing虽然隆重登场,但其前方的荆棘却是显而易见.中国的影像艺术基础很薄弱,而且又是近10年才出现的一个完全新颖的事物.因而,国人对这样一个新鲜玩意儿不太感冒.外加近几年一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更是让国内的藏家们对可以复制的摄影作品有点敬而远之.但是事实也不是那么悲观,如今国内经营摄影作品的画廊越来越多,只是他们将要走的路可能更长一些.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的馆长沈其斌用“勇气可嘉”来评论首届Photo Beijing.而站台中国的陈海涛也说:“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非常好,非常富有魄力和勇气的.”

在采访中,“不完善”是听到最多的词汇.沈其斌认为中国人对摄影的认同还比较少,那么多的版数对于向来喜爱“唯一”的国人,无疑是一次观念的挑战,同时也指出了要想摄影真正的繁荣,需要从法制到体制上进行不断完善,并预计还有一个十年的漫漫征程.站台中国的张海涛则从具体的经营回顾了自己画廊的艰难历程,从每张作品动辄十余万的成本开销,到前两年几乎为零的市场状况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回报.与理想带来希望

但是此次Photo Beijing却让人感觉到了空前的团结,大家都在为这样一个平台的出现感到欣喜和鼓舞.毕竟,Photo Beijing填补了亚洲地区专业影像艺术博览会的空白,对于推动亚洲的影像发展是一件极其有益的事情.这次很多参展商也都了解目前国内影像艺术的现状,参展目的几乎都以教育和推广为主.上海证大当代艺术馆和三影堂携带的都是非卖品,“我们来参加Photo Beijing主要目的不是销售,更重要的是宣传和推动.”同时已经成功举办多届平遥国际摄影艺术节,今年也推出了影像艺术博览会,与其说这是挑战,倒不如视为一个机遇,这或许是中国摄影即将迎来的一个繁荣时期的前兆.

今年的Photo Beijing也是将教育与推广作为重点.艺术北京的海外媒体主管余佶也称本届Photo Beijing的最大意义在于普及教育.相对于国外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影像传统,中国影像艺术要走的路还很长.为了配合本届Photo Beijing,提升业内外人士对于影像艺术的认知度,本次影像北京还专设论坛,请来了众多国内外的家与专家,给国内带来了鲜活的经验和知识.蓬皮杜摄影艺术顾问Alain Sayag,虽然认为当前中国没有摄影市场,但是对中国的摄影艺术家和Photo Beijing却做了乐观的评价:“虽然PhotoBeijing这次规模不大,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中国地域这么大,好艺术家不会只有那么几个.”

上海当代:一切由市场决定

Shanghai Contemporary:All Dictated by the Market

文/孙国胜

在采访2008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简称“上海当代”)艺术总监洛伦佐鲁道夫时,他重复最多的是这句话“这不是我的博览会,这是大家的博览会,所有的事情也不是我自己决定,而是靠我们的团队.”这是一句十足的官话,但是要做到并不容易.“这不是我的博览会”

“上海当代”在去年成功登陆上海后,关于她的人事纠葛整整闹腾了大半年,以至于让人担心这刚刚举办一届的博览会会不会就此夭折.在洛伦佐搭档的也就是去年“上海当代”的总监皮埃尔胡伯离开后,洛伦佐独自扛起了大旗,照他自己的话说,自己独立策划更轻松、简单了.但是他不是孤身作战,在本届上海当代中,洛伦佐为了弥补自己对中国“内情”的不了解,请来了几位业内高手助阵.邀请了长征空间的卢杰、boers-li画廊负责人之一的皮力、北京公社也是pace北京的总监冷林、空白空间(北京)负责人田原以及唐人当代艺术中心总监郑林等组成战略委员会.这些人组成了上海当代最强的顾问团队,为其出谋划策.除了战略委员会以外,这次上海当代还邀请了亚太地区的多个策展人共同策划了此次的主题展“惊喜的发现”.今年上海当代的学术展览去掉了去年的“杰出艺术家”项目,而将“惊喜的发现”展览参展人数由20人增加到了30位,这30位艺术家共由11位策展人选出,全部来自亚太地区.而最受我们关注的是几位参与其中的中国大陆艺术家陈文令、王鲁炎、朱金石和王智远.策展人黄笃选择的这几位艺术家从年龄上看,没有一位是“70后”的艺术家,相比其它国家的参展艺术家确实有些“老”.黄笃解释说,他主要是以作品来考量的,而不是艺术家的年龄.

“上海当代”的变与不变

2008上海当代较上届的变化上面已经说了,主要是组织人事上的变动和学术展览上的变动.另外在展览方式上也有一些变化.去年“惊喜的发现”部分是按一个区一个区分开的,今年则把不必要的隔断都去掉了,希望它更像是一个学术性的展览,从展示方式上也更加接近美术馆的展览;另外一个不同则是这次博览会充分利用了上海展览馆诺大的户外场地.去年空旷的院子,今年被充分利用起来,在预展当天,许多观众们就参与了一个户外互动的艺术项目“打篮球”.篮球是几乎没有弹性,毛茸茸的球体,而球框则是左右摇摆的,让人们在娱乐中体验着什么是艺术.另外陈文令、沈少民、杨诘苍等多位艺术家的户外装置也成为这次博览会的一个亮点.

那么作为博览会主体的画廊参展结构上依旧保持着上届的风格,即50%的欧美参展画廊,50%的亚太地区画廊,中国大陆画廊占到亚太地区参展画廊的一半,也就是总份额的25%.这样的参展画廊比例结构与国内的另外几家当代艺术博览会拉开了距离,也是上海当代的主要特色.应该说依靠博洛尼亚展览集团的强大实力、洛伦佐原巴塞尔博览会总监的身份以及中国新兴市场的地域优势,邀请国际大画廊 的参展并非难事,马乐伯、佩斯等重量级国际大画廊也都参与了进来.另外从中国参展画廊来看,空白空间、现在画廊、boers-li画廊、大未来、北京公社、长征空间等顶尖画廊更是一个不落,其中空白空间、都亚特、常青等画廊在中国大陆地区选择上海当代为其唯一参加的博览会,由此也能看出上海当代对画廊还是有巨大吸引力的,上海当代在参展画廊的筛选上无疑也是做得最好的.

所谓顾客是上帝,如果把上海当代的组织方作为服务方的话,那么参展的众多画廊就是客户,那么他们对这届上海当代的意见如何呢?我们杂志在博览会开幕的第三天对参展的25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画廊进行了抽样调查.

整体上基本令人满意

在我们抽样调查的25家画廊中,有16家画廊是参加了全部两次的上海当代.在接受调查的这些画廊中,有3家画廊表示对这次博览会的效果满意,有两家画廊认为做得很好,5家画廊认为尚可,其余的大多数画廊都认为还比较满意.其中大家认为比较满意的是这次上海当代的展商服务和媒体宣传,而大家觉得不满意的主要集中在重要买家的缺失上(有15家画廊认为买家严重不足).其实大家在现场也都能看得出来,上海当代在展览布置和展场服务上下了很大功夫,可以说做的基本令人满意,但是也有很多画廊提出卫生间不够干净.我想去过的人也都有体会,看来要做一个令人完全满意的博览会更需要在细微处下工夫.

市场走势影响博览会销售

博览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然是销售情况.从上海当代预展之日起,大家似乎都感到了人气和买气不足.在上海当代的vip预展上,杨斌、张锐等国内重要藏家和王定乾、伍劲等一些经纪人也都前来观看.开幕前总监洛伦佐也表示将有一个欧洲团前来上海当代参观.我们也在愿意透漏销售额的17家画廊进行了调查.其中销售额在200万人民币以上的仅有一家,有8家画廊销售在50万元之内,这其中的有两家表示分文未售.另外在销售额在50万以上和100万以上的都是4家画廊.

在参加过去年上海当代的画廊中有大部分认为销售不如去年.当然大家同时都觉得销售状况的下滑和博览会本身的好坏关系不大,关键是在今年全球经济环境的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市场的销售.

上海当代命途在何方

上海当代去年高调入主中国,成功举办后曾经叫好声一片,也被大家认为是国内最为国际化的艺术博览会,成为国外画廊了解中国,中国画廊迎接世界藏家的一个平台.在今年参加上海当代的画廊中除了销售的目的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拓展新客户.而在今年,2008首届香港艺术博览会也成功地开办起来,其定位和上海当代定位相似性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构成了竞争,所以画廊对这届上海当代的评价决定了他们明年还会不会选择参加上海当代.在我们调查的25家画廊中,其中有13家当即表示明年还会参加,而同时还有12家表示暂时还不能确定明年是否参加.

中国近些年艺术博览会的兴盛无疑归功于中国艺术市场强大的上升力,上海当代作为一个有75%以上国外画廊参加的艺术博览会更加依赖全球景气的艺术市场状况,如果市场下滑博览会不过是一个虚壳,所以上海当代的命运只能由市场来左右.

台北艺: 回归成为主流

Taipei Art Fair: “Returning” the Mainstr文e/木a屑m“Art Taipei 2008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于8月29日至9月2

日在台湾世贸一馆举行,参观人数7.2万,与去年相比增长了近1.5倍;成交额达7.5亿元新台币,为历届之最.台湾画廊的发展道路可以从其画廊博览会的展出地点折射出来,十年前的台湾画廊经营飞速发展,后来随着艺术市场出现低潮后,台北艺的展出地点自1998年在世贸一馆的展出之后,再也没有回到过这里,一直在其他地方“打游击”.今年,台北艺的展览地点终于又回到台湾世贸一馆,地点的回归,也预示了台湾艺术市场的回归.据此,台湾画廊协会顾问陆洁民认为台湾画廊业经过十年的沉浮,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

谁是大赢家?

根据博览会结束前各家画廊填报问卷表时汇总的销售数据,销售业绩最好的是日本,其次是中国大陆当代,再次是台湾地区本土艺术家,其中台湾传统艺术家的作品销售状况不及当代艺术家.三地的销售成绩很好地体现了亚洲当代艺术之间的激烈竞争,呈现出如此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本画廊的销售业绩好,与台湾和日本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交流密不可分.日本文化艺术对台湾的影响深远,台湾早期一大批学生到日本留学学习艺术,而这些当年的留学生已经成为台湾社会的中坚力量,已经具备购买艺术品的实力,而日本艺术品是他们购买的主要方向.同时,此次日本画廊带来了部分日本重量级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尽管不完全是艺术家的核心作品,但仍受到一些亚洲家的追捧.

二、大陆当代艺术品热卖的因素很多,其中和大陆参展商携带的作品有很大关系.这次13家参展的大陆画廊虽都抱着试水的心态,但是带来的也都是精心挑选的当代艺术藏品,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曾梵志的第一张《面具》作品,也能看到中国颇具代表性的新锐艺术家的作品.这些当代艺术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因此,对于热爱学习和认真做功课的台湾藏家而言,大陆画廊的当代艺术品也是他们关注的热点.不过,相对于大陆画廊的期望值而言,台湾艺术博览会的成交并不是那么理想,顺利销售的主要是一些低价位的作品.

三、此次Art Taipei中台湾画廊的销售呈现一种“老的卖得不如少的”的现象.台湾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比传统的艺术家卖要好,这是一种艺术市场现状的直观再现.台湾传统艺术家的作品在这届博览会中出现的数量也比较少.因为,一方面很多经营传统艺术家的画廊,已经将一部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当代艺术品中;另一方面,台湾画廊所掌握的传统艺术多是经典之作,不存在销售方面的压力,因此也没有必要带到博览会上展示和销售.

人人都是促销员

Art Taipei 2008给我最深的体会是:人人都是促销员.无论是画廊经营者,还是在展场中的艺术家,无论是台湾艺术评论家,还是艺术市场的研究者,他们都是这次艺术博览会的促销员.他们每个人都在向藏家们介绍着作品,其中博览会中有个环节就叫“专家导览”.在展期中,时不常就有个“经贸团”、“企业家团”之类的买家集体进入到展场中,而台湾艺术市场的专家则一次次担任导览,给各位买家介绍作品.当然几乎所有的导览都会来到这次博览会关于青年艺术家的重点版块:台湾制造――新人推荐特区.这里展示了经过评审之后挑选出的8位青年艺术家作品.与国内青年艺术家的低调和避世而言,台湾青年艺术家们纷纷走到前台,不光精心打造自己的服装造型,更加花费心思布置自己的展位,展览期间更是在展位上,给每一位参观者介绍和推销自己的作品,和有兴趣 的藏家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这些花费心思的举动更多体现的是台湾新生代艺术家提高自身在国际艺坛的知名度的迫切需要.

新加坡:吃幸运饼干,为艺术算卦

Singapore: See the Fate of Art from Fortune文 /Cleoookie

在新加坡的旧市政厅底楼,各家画廊的展位被分配进若干旧时的办公室里或者新葺的白盒子,阵势堪与连卡佛里各大品牌的格局叫板,所以标榜为“Boutique art fair (精品艺术博览会)”也不为过.但不同于别他博览会,这场Showcase从展位到住宿多处都由主办方埋单,甚至连展场都和新加坡双年展共享.

开幕之前,每家画廊都会得到由主办方“幸运饼干计划”赠送的一盒幸运饼干.这种来自美国的饼干,掰开之后里面便有一张纸条,写有运势云云.在这盒幸运饼干里总有一张纸条写着:好运就在你边上─可能就在隔壁的展位里.吃到这张纸条的展商估计都难以消化这句子里的美式幽默,原本尝着免费甜头的画廊老板们不免开始心念起往后四天的运势.

早在8月底《国际论坛先驱报》的《塑亚洲艺术一线选手》一文将焦点对准Showcase,吊起了大众对这个迷你型博览会的胃口.

“也许现在说我们会成为亚洲的巴塞尔博览会有点不恰当;但我们的标准是效法军械库博览会(Armory)和巴塞尔的,只不过规模上小一点.”主办方“幸运饼干计划”玛丽迪能博对《先驱报》如是说.显然,今天所谓“巴塞尔模式”不再那么吃香,先前ShContemporary的处子秀就是以其老总乃前巴塞尔总监作为PR的手段,而香港的HK ART也搬出了诸如Frieze的背景.于是,身为HK ART顾问的“幸运饼干”为什么选择新加坡反倒成了问题的焦点.

为什么不是北京,不是上海或者香港?之前带着Julian Schnabel个展巡回国内的“幸运饼干”在反复权衡上述城市之后,更看重新加坡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英语为语言显然对非当地组织者举办国际型的博览会有着极大的便利─以及新加坡雄厚的私人财力.当然,就其所言,更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新加坡的占地22500平米、包含展厅和工作室等的艺术自由港对博览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苏黎世和日内瓦才有这样对艺术品免费的自由港.

当博览会选择了新加坡,当地政府艺术机构Arts Council也给于支持的时候,一些评论和媒体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以《TimeOut》为代表的媒体开始质疑Showcase这种内嵌博览会同双年展的共生关系,忧虑商业博览会的借鸡生蛋将影响初生不久的本地双年展,并且风头抢过了新加坡本土的老牌博览会“艺术新加坡”.当地评论家罗拉棱兹直言不讳道:一场真的双年展究其本质是试验与存疑并重的,却不可能与一场精品艺术采购会相兼容的.而在开幕之前,连Arts Council的视觉艺术总监也忙不迭地出来划清双年展和Showcase的关系.

那么除了倚借双年展同场的VIP和媒体人气,Showcase从中得到了什么呢?有部分画廊频繁使用“Quite(安静)”一词调侃现场的冷清.除了开幕头两日露面的Glenn Lowry(纽约MoMA馆长)、Alanna Heiss(PS1馆长)、Did Elliot(原森美术馆馆长)、南条史生(新加坡双年展艺术总监)等一些艺术界明星人物外,整个博览会的场面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而相传的预展日里的上百位CEO级的客人到场却未能显出多少商机.当地买家在选择以中国艺术家为代表亚洲艺术和世界艺术中显得过分冷静,而不少东南亚艺术家作品博得的喝彩倒是显出了东南亚艺术的上升趋势.

相对于现场的冷清,应邀的23家画廊的阵容却是热闹且有门道可看,其中包括了来自纽约的前波画廊、Max Lang画廊,的小山登美夫 、SCAI浴室,上海的香格纳等耳熟能详的名字.而艺术家的名单也因为展商的紧凑而显得更浓缩更精彩,从弗洛伊德、罗斯科 、巴斯奎特到Daniel Burren、森万里子、Terence Koh、邱志杰、洪浩、奈良美智等,看得出画廊的用心─在现卖和拓展东南亚市场中寻求平衡点.多数作品都不落水准之下,反而是楼上的双年展现场在一团混乱的策展逻辑里拆解得七零八落,标题的“奇迹”最终怎么都没有应验发生.近两年时兴的那句“双年展成了博览会,博览会比双年展艺术”倒是难得真的在Showcase身上变得贴合适用了.

一年前,当ShContemporary粉墨登场时,一些欧美展商多是抱着乐观、以“支持、培养新市场”的心态.对第一届Showcase,大多数展商─不论销售好坏─都还是显出了极大的好感,新加坡国际化的服务、“幸运饼干”快捷高效的组织工作以及良好的现场布置与设置都让人有了更多对这个弹丸之地的期待.

当代艺术面临“大浪淘沙”

Contemporary Art is Faced with “Big We”

被采访人:赵旭(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采访人:宋继瑞(艺术财经编辑)

Q&A:

Q:您如何评价台北艺、艺术北京、上海当代?

A:总体来看,三个艺各具特色.

三个艺都汇聚了相当一部分海外买家和参展商.其中上海当代注重参展画廊和参展作品的品质,也是最具国际性的.其投资也比艺术北京、台北艺大得多,同时今年巧逢上海艺和上海双年展,三家形成互动,在上海营造了很好的艺术氛围.台北艺则是本地买家和参展商占多数,同时兼容了很多日韩的画廊.艺术北京则更为丰富,覆盖面广,也首次吸引了以色列、英国等地的参展商,给艺术北京带来了很多特色.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走向低谷.但单从艺术氛围来看,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并没有降低.从这三家艺的情况来看,艺术家的水平在不断进步,买家和画廊的品质在不断提升,当代艺术还在向前发展.

Q:据您了解,三个艺上的买家各是什么情况?

A:从我在艺现场所接触到的人来看,台湾买家可能是全亚洲底蕴最深厚的买家.台湾买家有非常久的历史,这个历史要长于香港、日韩和印尼.因为台湾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一直没有中断.而对于底蕴厚的买家来说,他不会受任何经济和媒体的困扰.我接触的台湾买家,基本上没有受到负面媒体言论和经济的困扰,他只要还有能力,就肯定还在艺术品.他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既有经典作品,也有新锐作品.

北京则是热情最高的地区.我相信北京的买家可能是亚洲其他地区的总和.北京的买家人数多,类型也广泛.有的前卫的,有的中间段位的,比如何森、潘德海、钟飚等,有的则吴冠中、曾梵志等人的高端作品.国内买家还是以华人作品为主,台湾买家则有的涉足日韩,但主要还是以中国艺术为主.国内买家的特点是人数多,热情高,以中国当代为主要方向,这是我在艺 术北京的感觉.

上海当代是国际性的,但是很理智.很多国际重要画廊携带重要作品参展,全球重要买家也都来到上海当代,可见其对中国当代艺术及国际当代艺术的关注度之高.我认为上海当代的发展前途是巨大的.

Q:香港艺(ART HK)会对中华区的其他艺产生什么影响?

A:今年的首届香港艺,其参展商和买家水平略逊于上海当代,但香港占据着“地利”.上海当代的艺术总监洛伦佐原是巴塞尔艺的总监,由他操办的艺的品质肯定是亚洲第一的.但是由于其销售存在关税等方面的限制,所以这就给了自由港―香港一个机会.我觉得ART HK会越来越对北京、上海、台北的艺造成冲击.

Q:据我们的现场调查显示,今年各参展商的销售情况迥异,有些画廊甚至没有销售.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A:我认为目前的经济状况,对整个艺术界来说,是“大浪淘沙”的时代.只有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才能体现出画廊的实力,才能体现出艺主办方的实力.有些画廊没有售出作品,我觉得画廊应该对自身进行检讨,比如本身经营的方向有没有问题,艺术品的是否过高,艺术品是否适合这个市场等等.上海当代、艺术北京、台北艺的主办方都已经竭尽全力地将重要买家带到现场,很多买家也买了很多重要的作品,他们为什么没有买某些画廊的作品,我认为是某些画廊不切实际.

Q:明年艺术北京的举办日期从之前的九月份调整到四月底,与北京的中艺画廊博览会几乎同时上演,您如何看待这个事件?

A:艺术北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博览会,其总监董梦阳在艺术界有着非常广泛的关系.艺术北京在学院派上,有非常强大的指示性.同时,也与政府机构、国外大型艺术机构、艺术家等都建立了良好的联系.而中艺博的总监王一涵做的也非常成功,她很聪明地将亚洲概念融入艺,并且得到了台湾索卡、新时代等重要画廊的鼎力支持,在台湾艺术资源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所以,这两家艺的竞争是学院与两大派系的较量.我觉得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希望两家都能成功.

Q:您如何看待今年秋拍?保利拍卖有何调整?

A:今年秋拍很严峻.但是,这也正是大浪淘沙的绝好机会,这也是真正体现各拍卖公司实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保利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洗牌的好机会.

今年秋拍,有三类作品肯定是不会获得买家认可的:一、估价过高的作品;二、作品质量不高的作品;三、影响力不够的作品.但是,经典作品且价位适中的作品、不高且质量有保证的作品、优秀的新锐作品肯定会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

保利秋拍做了很大的调整,以适应目前的市场形势.日场和夜场的上拍量都缩减了60%.夜场从原来的85件缩减到40件,日场则由200多件缩减到80件以内.但是,我们增加了中国新锐艺术专场和国际当代艺术专场两个板块.前者汇聚了国内60位优秀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并且很低.后者则涵盖了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地的数十名重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这也是我们实现将亚洲艺术市场的中心转移到北京这个宏愿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会一直把这几个专场做下去.现在这几个专场已经基本筹备完毕,相信能给藏家提供不少难得的艺术品.

类似论文

如何办好校园艺术展览

摘 要 :校园艺术展览是营造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它是一种潜在的隐性教育方式,在对学生的美术教育和良好௚。
更新日期:2024-4-26 浏览量:57297 点赞量:12981

当代艺术展览中的平面设计

摘 要 :当代艺术展览的平面设计有其传统与新兴的两面性,因为展览内容和形式的特别,而影响了此类平面设计。
更新日期:2024-8-2 浏览量:15557 点赞量:4671

展览展示艺术中的情景化

摘 要:本文旨在解析当今展览展示艺术中的情景化,对情景化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思路及趋势做出了探讨 如何针对不。
更新日期:2024-10-5 浏览量:18123 点赞量:5112

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征稿

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承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展览部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历史最悠久、规模ੌ。
更新日期:2024-8-11 浏览量:105568 点赞量:23066

公共艺术概念的梳理

摘 要:公共艺术是存在于公共空间并能够在当代文化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艺术,体现了公共空间的,。
更新日期:2024-12-2 浏览量:19343 点赞量:510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探微

【摘 要 】 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 语言是教。
更新日期:2024-3-16 浏览量:45611 点赞量: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