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取舍艺术

前几天,我听了同事的一节课《社戏》,在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故事情节,分析了人物形象,还一起赏析了“偷豆”部分的内容,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然后分析写景的作用,最后探讨文章的主题.可以说本节课的内容很多,然而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好,因为他们每一个知识点都没有挖掘透.课后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语文所包容的内容之多,涉及面之广,因此不管什么样的教者,也不可能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因为教学时间有限,为了突出重点,所以我们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大胆地取舍,每节课通过一两个教学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争取一课一得,所以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上讲究取舍艺术,这样学生才会有重点的学习,记忆深刻.

一、课堂教学的取舍,为了更好地突出文章重点

所谓的取舍就是从语文教学的整体出发,在一节课中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本篇文章中最突出的点.每一篇文章都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而有的点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就没有必要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探讨;有的知识点在本文中凸显得不够明显,我们就可以暂时把某些不是很重要的知识点放弃,但是绝不是真正地永久放弃.而是这个目标在这节课中体现得并不太明显,并不占重要的地位.当在以后的教学中,某篇文章这个目标体现特别明显时,就在教学那篇文章时,作为重点目标,换句话来说,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大的进步,更多的收获.这样我们就把最突出的知识点用一节课的时间去研究探讨,学生印象一定是深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并有着深刻的印象,每天让学生收获一块砖,天长日久,学生就会筑起语文的高楼大厦.


如在教授《一面》一文中,我当时只是布置学生把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抄写在练习本上,然后熟记.在第二节的分析课上,让学生找出三次外貌描写的不同之处,一次比一次细腻,进而再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三次外貌描写,我们以前学过的,或是看过的文章几乎都是对人物进行一次外貌描写,而在这里,三次描写有何作用?这样学生会很容易体会到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那种由心而生的尊敬,而这份尊敬来自于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从中也能感受到他的昂扬斗志和不屈不挠的性格.这节课就是抓住了三次外貌描写,挖掘透彻了,学生就易于接受了.而其他问题只是略讲或是不讲.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深层的开拓,他们通过一点真正地体会了文章蕴含的情感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另一方面重点突出,做到有的放矢.由于问题的兴趣性大,课堂上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而我只是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一二个学习点上,延伸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充实了学生的时间.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可以进行比较,可以进行联想,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课堂上的取舍艺术,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大胆的取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语文包罗万象,内容特别广泛,而《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的指导是笼统的,在一课中选哪些知识点为教学重点是很模糊的.教学参考给我们的教学重点有时是面面俱到的,有时还不适合培养孩子的能力,所以导致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按字、词、句、篇、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传统程式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使学生越来越感到语文学习枯燥乏味,最后彻底放弃了语文的学习,所以只有大胆地进行取舍,每节课都有一个新的内容,学生就会感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一直是大胆取舍.

如在教小说单元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孔乙己》一文我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孔乙己的一心只为功名,假如一朝中举,就会过上丁举人那样鸡犬即可升天的日子,就为这,不会营生,只有靠偷糊口的性格特点.掌柜冷酷无情、酒客麻木嘲笑,还有丁举人残忍的形象,进而分析孔乙己有如此下场的原因,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的毒害.《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的教学重点是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即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骂于勒、躲于勒.通过前后菲利普夫妇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自然就会找到原因,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即使是亲兄弟,认钱不认人.《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我的教学目标是分析环境描写,通过分析烈日是什么样的?热得到了不让人工作的地步,而祥子为什么还要去拉车?雨下得那么大,大到祥子感到自己在雨中挣命的程度,进而分析出人物的悲惨命运.这样小说单元,各篇文章都有侧重,学生觉得有新意,也很有兴趣,学生领悟得还比较透彻.

因此我认为,取精华的内容进行教学,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显著效果,而且学生也不容易有厌烦的情绪.因为每一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每一节课都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每天上课前会说,今天不知又会学习什么内容.这样就会让学生有所期待.看到学生的笑容我知道我的选择是对的.

三、课堂教学的内容上要求教师一定要有所取舍

首先,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成多个教学任务,即使是一个大学教授.如在学习《故乡》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十年前后他的对比,从他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上来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是什么使一个机灵、活泼、健康的闰土变得贫穷、痛苦、麻木了呢?经过这样的一问,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探讨变化的原因.辛亥革命后,经济的凋敝,造成人民生活的痛苦,还有等级制度对人的影响深重.这样就轻而易举地把小说的主题挖掘出来了.顺便让学生自己分析杨二嫂的变化,就会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文章选择的两个人物是有代表性的,是当时农民的代表,是小私有者的代表,他们代表的是当时农村的人民,他们的痛苦就是当时农村人民的生活写照.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节课上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有兴趣.课堂上的取是取之重点,取之精华.我们所取的这个知识点必须让学生弄清弄透.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不能囫囵吞枣.

其次,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轨迹来看,教学中必须有取有舍,因为一个人对知识的摄取都是渐进的,需要一个过程,而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学习的暂时性,他索取知识需要一个细化的过程.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我们润物细无声的,我们耐心地去等待,去挖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教好语文课,也并非只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把这些过程细化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所收获,积少成多,滴水石穿.

总之,不求更多,只求更好.我认为这才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采用精讲的方法,总是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类似论文

语文教学的导学艺术

导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相长的重要环节 手段高超的导学技巧,不仅能彰显教师的教学魅力,还能使教材得到深度。
更新日期:2024-11-23 浏览量:142643 点赞量:3021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摘 要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
更新日期:2024-12-16 浏览量:155124 点赞量:33060

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摘 要 ]在语文教育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其重要 一节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的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更新日期:2024-6-13 浏览量:80176 点赞量:17596

高中语文教学中切入的艺术

【摘 要 】如何寻找文本的切入点呢?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思维。
更新日期:2024-9-16 浏览量:118247 点赞量:25571

初中语文教学的结课艺术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语文教学如同写作,固然。
更新日期:2024-11-23 浏览量:143330 点赞量:30557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艺术

【摘 要】作为教师必须切记,不能把教学评价变成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简单工具,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
更新日期:2024-2-20 浏览量:32708 点赞量:8204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知中的缺陷,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增强去探究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有利于。
更新日期:2024-9-15 浏览量:117253 点赞量:2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