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其艺术

摘 要:作为意识流大师、现代派的领袖人物和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小说家,乔伊斯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本文旨在从《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尤利西斯》这两部代表乔伊斯前期和后期创作的作品为文本,通过比较并围绕主人公斯蒂芬的经历和思想来加深对乔伊斯的认识,使读者更深地了解乔伊斯及其作品.

关 键 词 :乔伊斯;斯蒂芬;反叛;自由;民族;艺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9--04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税务官,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母亲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1898年进入都柏林大学攻读现代语言课程,并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1902年大学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904年秋,乔伊斯与后来的妻子诺拉离开了爱尔兰,开始了长达40年的海外创作生涯.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 1914)、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1916)、代表20世纪西方意识流小说最高成就的《尤利西斯》(Ulyssess, 1922)和 标志着现代主义终结的《芬尼根的苏醒》(Finnegans Wake, 1939).乔伊斯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彻底的改革家,是最卓越的小说家之一.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是现代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实验小说.它不仅反映了乔伊斯从传统走向革新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现代主义审美观念,而且也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心理小说.主人公斯蒂芬迪德勒斯的成长过程同作者本人的遭遇极为相似.作者从本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感受中摄取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高尚的艺术事业,决心摆脱社会、教会和家庭桎梏的青年艺术家的形象.


《尤利西斯》(1922)是英美小说史上最富有革新精神的作品,也是乔伊斯对世界文学的一大贡献.它不仅代表了意识流文学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现代英美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两个种族的史诗,是人体的循环,也是一部百科全书.作为《画像》的续篇,《尤利西斯》表现了斯蒂芬迪德勒斯生活的一天,也是一部严谨的自传.

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文本,结合主人公斯蒂芬的经历和精神感受,从四个方面来分别分析作家乔伊斯对家庭环境的反叛、对自由的追求、对爱尔兰的民族情感和艺术探索.

一、对家庭的反叛

在《画像》的开篇有一段话:

从前有一个时候,而且那时正赶上好年月,有一头哞哞奶牛沿着大路走过来,这头沿着大路走过来的哞哞奶牛遇见了一个漂亮的孩子,他的名字叫馋嘴娃娃(baby tuckoo),,,

他的父亲跟他讲过这个故事:他父亲从一面镜子里看着他:他的脸上到处都是寒毛.

这是幼儿斯蒂芬的父亲自编的故事,父亲便是“作者―设计者”(author),而他的角色――“那个名叫tuckoo的乖孩子.”这一主题给予《画像》一个传统的成长故事的开头,然而主角最终没有成为父亲的设计产品,而是在不断抗拒父亲的循规蹈矩、狭隘的民族意识、无责任感及中产阶级的自满情绪的过程中成为父亲的反叛,最后弃之而去.事实上,这一关系演变贯穿全书.小斯蒂芬的童年直至少年都是在父亲的设计中成长的.幼儿时候,父亲以中产阶级的家庭教育让他唱歌、听故事、跳舞等,然后送他去教会学校,告诫他“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永远不要出卖自己的伙伴”.①这一训诫在描绘斯蒂芬当小学生的片断里重复出现两次,象征着父亲的威望无处不在,所以他受了欺负也不告状.但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父亲的认识,他开始违背父亲的意志,当斯蒂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之父迪德勒斯(Daedalus),并决心以这位能工巧匠神的创造精神去锻造自己民族的新良心时,他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父亲.在《尤利西斯》中,斯蒂芬对母亲很敬爱,但由于傲视和反叛天主教,他拒绝为病危的母亲祈祷.母亲死后,他老觉得伤了母亲的心.这种内疚感长时间地折磨着他,他懊悔、痛苦.1父亲酗酒,待他冷漠,姐妹们又悲惨地挣扎在穷苦之中,所以他不想回家.在这种孤单、消沉、无望和沮丧中,它需要另外的精神支柱,于是便开始寻找心理上的父亲,最后遇到布鲁姆,得到了安慰.1902年在巴黎浪迹的乔伊斯收到母亲病危的消息,他认为,“我母亲是被我父亲的、年复一年的烦恼以及我玩世不恭的品行慢慢折磨致死的.”在母亲的亡灵前,他拒绝为她的信仰祈祷,这种悔恨的感觉使他的一生备受折磨.这种复杂微妙的感情表现在作家对父母的态度上就是:憎恨父亲(因为他的粗鲁自私,酗酒无知),爱恋母亲(因为她的无私仁慈,饱经沧桑);却又反抗母亲(所代表的宗教与理性),寻找失落的父亲形象(生命力量的象征)2.

二、对自由的向往

借助艺术在不受束缚的自由中表现自我,是乔伊斯的重要理想.乔伊斯所理解的自由包括摆脱社会的束缚和在艺术中创造自由王国两个层面.《画像》讲述了斯蒂芬迪德勒斯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他冲破家庭、社会、宗教以及民族等桎梏的束缚,最终在追求对艺术的自由感受和表达中完成了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关键一步.作家为斯蒂芬所取的姓氏迪德勒斯就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看到乔伊斯的这一理想.“迪德勒斯”这个姓出自于一则希腊神话,表现的是迪德勒斯这位古代艺术家依靠自己的创造,获得自由的经过.国王米诺斯(King Minos)请来希腊最具智慧的发明家和建筑师迪德勒斯(Daedalus)来建造迷宫,以人头牛身怪兽米诺陶洛斯.由于迪德勒斯帮助阿里阿德涅和忒休斯杀死了怪兽,米诺斯便将他和他的儿子伊卡洛斯(Icarus)关进了迷宫,并派人堵住了迷宫的出口.迪德勒斯对儿子说:“水陆逃生可能受阻,空中却可以自由飞翔.”他以蜡、麻绳和鸟的羽毛为原料,制作出两个巨大的翅膀绑在身上,带着儿子飞出了迷宫.希腊神话中的工匠名叫Daedalus, 而《画像》中主人公的姓名是Stephen Dedalus, 其姓氏与主人公相差仅一个字母.作家赋予他的主人公“Dedalus”这个神话人物的姓,其用意正是要表明:斯蒂芬与这位伟大的工匠有着密切的联系.Daedalus作为一个神话中的工匠,是艺术家的象征,而斯蒂芬则是现代社会艺术家的代表.作为迪德勒斯艺术上的继承人,斯蒂芬从小就表现出艺术上的天赋:敏锐的感觉,丰富的想象力和内省的性格.他的成长也是朝着艺术家这样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的.迪德勒斯这个姓通过属于两个不同时代与背景的艺术家的形象被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意义,它成了艺术家这个家族的象征.而无论是神话中的迪德勒斯,还是爱尔兰的斯蒂芬,他们通向艺术的道路注定是一个不断发现美,认识美,最终摆脱尘世的束缚,获得自由的过程.《画像》的结尾,斯蒂芬在4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欢迎,啊,生活!我准备第一百万次去接触经验的现实,并在我心灵的作坊中铸造出我的民族的还没有被创造出来的良心.”3“我们家族”指代的不是爱尔兰,而是艺术家的家族,他们的成员以追求艺术自由为第一生命,在堕落的现代社会中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流亡.实际上,乔伊斯一生过着漂泊不定,无所归依的生活.在爱尔兰,他的作品无法发表,他被朋友们攻击为敌人.1904年大学刚毕业不久,他在一封信中说:“我的内心与现行的社会秩序,与基督教与家庭,与被认可的德行,与生活的等级以及宗教学说格格不入.4”在《画像》中斯蒂芬最终意识到:“当一个人的灵魂在这个国家诞生的时候,马上就有许多网在他的周围张开,防止他飞掉.”像斯蒂芬一样,乔伊斯决心“要冲破那些罗网高飞远扬.”5从1904年到1941年的30多年来,他在奥地利的波拉,的里雅斯特,罗马,巴黎,伦敦,苏黎世等城市居住过.6在巴黎那自由活跃的气氛中,乔伊斯离经叛道,独树一帜的艺术天才得以发挥,他的晦涩难懂,标新立异巨著才得以出版.对艺术家来说,流亡不仅是背井离乡,浪迹天涯,而且意味着精神上孤独的放逐.在《画像》中,乔伊斯借斯蒂芬之口说:“我不愿意去为我已经不再相信的东西卖力,不管他把自己叫做我的家,我的祖国或我的教堂都一样:我将试图在某种生活方式中,或者某种艺术形式中尽可能自由地,尽可能完善地表现我自己,并仅只使用我能容许自己使用的那些武器来保护自己――那就是沉默,流亡和机智.”7 三、民族情感

毫无疑问,流亡生活有益于乔伊斯艺术才能的发挥及作品的出版,由于保持了与祖国的距离,乔伊斯逃避了各种迫害,超然于形形色色的政治,文化运动之外,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审视时代的变化和国家的命运.尽管置身于故乡之外,但却心系爱尔兰.“他(乔伊斯)疏远了当代爱尔兰的文化运动与民族主义运动,却又沉浸于爱尔兰生活之中.它的首都,它的人民,他们的言谈,他们的幽默,他们的忧郁,他们的感伤,他们的讥讽,他们的痛楚―他无一能够忘怀.”8乔伊斯创作的的四部小说和一部戏剧全是以都柏林为背景反映同胞的喜怒哀乐和精神困惑9.身处异国他乡的乔伊斯,终生为都柏林情节纠缠,为铸造爱尔兰的良心,振兴爱尔兰的文化和谋求爱尔兰的精神解放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和野蛮掠夺,爱尔兰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勤劳节俭,却过着贫穷的生活.经济上困顿,文化上窒息,宗教氛围浓厚,文化上死气沉沉.乔伊斯从幼年起就对殖义恨之入骨,终生与其势不两立.10《尤利西斯》的第一章叙述斯蒂芬租的碉楼闯进了英国人海因斯,搅乱了斯蒂芬的家.斯蒂芬离家时钥匙又被马利根要走,斯蒂芬说:“今晚我不在这儿过夜,家也归不得.”11斯蒂芬处于有家难回的境地,这一章结尾的三个字“篡夺者”点出斯蒂芬的家被篡夺这一事实.曲折巧妙地揭示英国殖民者篡夺了爱尔兰人民的家与国.斯蒂芬问马利根海因斯还要在这个雕楼里住多久,并表示:要是他还住着,我走.作者反对的进步思想也体现在斯蒂芬身上.斯蒂芬也是同情犹太人的.在《尤利西斯》第一章中,他就对英国人海恩斯说:“我是一仆二主,等一个是神圣罗马普世纯正教会.12”在第二章中,当戴汐先生说:“英国人是落在犹太人手里了,等一个国家有了他们,准时衰败无疑.不论什么地方,只要犹太人成了群,他们就能把国家的元气吞掉,等犹太商人正在下毒手,这才是症结.”斯蒂芬为犹太人辩护说:“凡是商人,不管是不是犹太人,都要贱买贵卖,难道不是吗?”而斯蒂芬对犹太人的同情在下列对话中更加明显了:戴汐―“他们(犹太人)戕害光,犯下了罪孽,你看吧,连他们的眼睛里面都是黑的.他们直到今天还在地球上四处流浪,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斯蒂芬:“谁不是这样的呢?历史,是一场噩梦,我正在设法从梦里醒过来.”必须强调指出,斯蒂芬是作家自传性的人物,斯蒂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乔伊斯的思想.斯蒂芬由于不满爱尔兰被大英帝国统治的现状而与它的国家“决裂”,乔伊斯也长期“自愿流亡”.斯蒂芬反对压迫犹太人和反对大英帝国统治的思想与乔伊斯的思想是一致的.

乔伊斯认为,对于长期遭受奴役与禁锢的爱尔兰人来说,争取精神解放是民族解放的必要基础.而要获得民族的精神解放,就要肯定人的自省与宽容,倡导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宽容,仁爱代替侮辱与仇视,以和睦相处代替掠夺与奴役.这种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在主人公斯蒂芬身上也有体现.斯蒂芬上午在海滩散步时(第三章)曾向自己提了一个问题:“那个人人都认识的字是什么字?”后来在半夜见到母亲的灵魂时(第十五章),他又向她提出一个问题.答案是什么呢?斯蒂芬在第九章谈莎士比亚时说:“你明白你在谈什么吗?爱,当然.人人都知道的字.”因为“爱”可以理解为关心人,推而广之为关心人类的生存.而人与人之间能相互宽容,相互理解与认同,是人类谋求合理生存、合作发展的道德基础.而宽容是人在理智地驾驭自身后,通过微观上自省与宏观上鸟瞰才能获得的成熟意识,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表现.殖义与宽容仁爱的精神格格不入,提倡宽容和仁爱正是乔伊斯民族解放观的精髓.13

四、艺术探索

(一)艺术创作上的美学观

谈起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就不能不提到三位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BC),中世纪意大利经院哲学家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5-1274)和18世纪初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维科(Giambattista Vico, 1668-1274).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引发乔伊斯对易卜生新戏剧的兴趣,并尝试写出了剧本《流亡者》.阿奎那的美学思想对乔伊斯的小说《都柏林人》《画像》和《尤利西斯》的创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维科的历史循环论则启发了“黑夜之书”《芬妮根的守灵》的诞生.

然而,对乔伊斯的美学思想产生更大影响的则是中世纪意大利经院哲学家阿奎那的美学理论.在《画像》中,乔伊斯有意将自己对阿奎那的认识与思考写进小说,并借助斯蒂芬来表达自己的美学观点.斯蒂芬的朋友林奇曾对他说:“听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引用他(阿奎那)的话,就像一个小家伙围着一个修道士团团转一样,我感到非常有趣,”而斯蒂芬本人也承认:有人“将我的美学理论成为应用阿奎那学”.

应当指出,作为思想者和艺术探索者的乔伊斯并不因循守旧,而是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美学思想.例如,阿奎那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是“最高形式的智力行为等是极其活跃的,并能使其感情产生强烈的震撼.”然而,乔伊斯的观点则与其截然相反.他反对艺术家介入作品,或使作品感情化、个性化.他在《画像》中借斯蒂芬之口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个艺术家,和创造上帝的万物一样,永远停留在他的艺术作品之内或之后或之外,人们看不见他,他已使自己升华而失去了存在,毫不在意,在一旁修剪着自己的指甲.14”乔伊斯的这一观点无疑是对阿奎那论点的一次重要反驳.他强调作家的艺术独立性极其在创作过程中无动于衷、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显然,他的这种观点不仅与艾略特有关艺术的“非个性化”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且也反映了大多数现代主义者对艺术家作用的基本共识.

(二)价值取向的转变

从斯蒂芬在乔伊斯的早期作品《肖像》和后期作品《尤利西斯》中主人公地位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乔伊斯在艺术创作上价值取向的变化.在《肖像》中斯蒂芬只是一个憧憬艺术世界,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的艺术家,并且是以“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形象出现的.《肖像》中作者的叙述视角主要集中在斯蒂芬身上,只有他一个人在对都柏林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刻的思考,其它人物起的是背景作用,也没有与斯蒂芬的精神历程无关的琐事.这种片面追求纯粹的理念和美的观念使主人公的形象略显单薄,使作品古板沉默、缺少生命力.这正是叶芝所说的纯艺术不可避免的贫瘠不育的缺陷. 在后期作品中,乔伊斯的价值取向从早期的超人价值转向了后期的群体价值.他开始从社会的层面来理解人,使人物立足于大地之上,融入社会群体之中.在《尤利西斯》中,作者着力表现整个都柏林社会群体的精神面貌,创作出布鲁姆这个复杂的现代人形象,并在对真正“全面人性”的理解上传递出“同情与爱”这一“布鲁姆精神”.例如第十二章中布鲁姆面对“公民”的嘲弄,义正言辞地回应:

“然而这什么用也没有,”他说,暴力,仇恨,历史,所有这一切.对男人和女人来说,侮辱和仇恨并不是生命.每一个人都晓得真正的生命同那是恰恰相反的.”

“那么是什么呢?”阿尔夫说.

“是爱,”布卢姆说,“我指的是恨的反面.现在我得走啦,”等15

作为犹太人的后裔,布鲁姆属于被仇视,被迫害的民族,他却能够超越民族恨,像使徒一样,在异邦人当中宣扬爱的福音.依赖基督式的博爱与同情,他超越了一切种族的仇恨和民族的纷争,也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化解了来自外界的、诱惑、嘲讽、贪婪好吃、情敌威胁、被人欺侮追打等危机.如果说,斯蒂芬的主要特征是超越生活,那么布鲁姆显示的正是人的社会的一面,他代表着都柏林的社会生活.在作品中,普天同庆的狂欢取代了主人公的孤芳自赏.这种价值取向的转变最终使乔伊斯的后期作品成为现代文学使上的里程碑,他的《尤利西斯》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技巧足足统治了西方文坛半个世纪之久.

(三)艺术技巧的创新

乔伊斯是个追求艺术,视野较为开阔的青年,早在《肖像》中,它就开始探索突破传统成长小说的时空模式,大量删节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详细细节,专注于人物对于外部世界的主观印象和心理感觉,根据小说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合理安排章节;他的《尤利西斯》以极为简单的情节和时空跨度,体现最深厚最宽广的意识流内涵,哲学,历史,政治,心理学都有所触及,并从本世纪西方艺术世界中摄取了一系列富于现代特色的创作技巧,成功借鉴了诗歌、戏剧、电影、绘画以及音乐等艺术领域的各种生动的表现手法,突破时空、结构、文体进行大胆的创造与尝试,几乎汇集了现代主 义文学中所有新奇的创作手段.因而被评论者称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一本“现代派的圣经”. 这里仅简要说明乔伊斯复杂多变的文体风格和对意识流技巧的创造性运用.

在自传体小说《肖像》中,乔伊斯运用不同的文体来刻画主人公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如在本文的开头,我们提到斯蒂芬的父亲给他讲故事,此处所使用的词汇都很简单,句子结构也不复杂,对应着主人公的童年阶段.随着斯蒂芬年龄的增长,语言句式越来越复杂多变,文体随着主人公一起“成长”.在《尤利西斯》中,文体的创新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乔伊斯在写给友人的信中,称《尤利西斯》是一本包括“18个不同的视角和同样多文体”的书.该书文体上的多样性主要通过模仿的艺术手段得以实现.如第七章写中午时分布卢姆与斯蒂芬在都柏林一家报社里不期而遇.该章模仿报纸版面,把叙述文字切割成一小段一小段,每段冠之以大字标题,如:

DIMINISHED DIGITS PROVE TOO TITILLANTING

FOR FRISKY FRUMPS. ANNE WIMBLES, FLO

WANGLES-YET CAN YOU BLAME THEM?

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此外,在《尤利西斯》的第十五章,乔伊斯运用了戏剧式内心独白的形式,以人的意识为戏剧舞台上演着内心的戏,像现实中的戏剧一样,各种角色轮流上场,戏剧性的情节冲突皆是发生在人物的无意识状态或幻想中.正如哈里莱文所评价的:“此时,乔伊斯已将众多的思路开动起来,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结构,因而足以将他的内心对话在意识的聚光灯前展现出来”.意识流的内心独白法以戏剧的文体形式呈现出来,这在小说史上还是第一次.16乔伊斯独特的艺术创造为意识流小说挖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提供了一个杰出的范式.

将古朴的修辞形式运用于现代意识流语体,这是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使用拟声手法,充分发挥英语音韵和节奏的表意功能,将语言的音韵与作品的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声觉形象来表现人物的思维形象,从而创作出生动而逼真的声觉形象和丰富的意识画面:

Stephen closed his eyes to hear his boots crash crackling wrack and shell. You are walking through it howsomever, I am, a stride at a time. A very short space of time through very short times of space. Five, six. Exactly: and that is the ineluctable modality of the audible. Open your eyes等 Am I walking into eternity along Sandymount Strand? Crush, crack, crick, crick等17

斯蒂芬在森迪蒙特海滩散步时浮想联翩,他对人生的意义和艺术价值等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同时也为自己精神上的孤独与生活中的挫折而深感苦恼.此刻,他一边闭目倾听海生植物与贝壳被自己的靴子踩碎时发出的噼啪声,一边试图凭借“必然的听觉反应”来构思具有永恒价值的光辉诗篇.Crush, crack, crick, crick 四个单音节的拟声词以清脆的头韵产生明快的节奏感,读来一词一顿,怦然有声.音韵与节奏对仗工整,巧妙结合,生动地渲染了斯蒂芬绞尽脑汁寻求创作灵感的心理现实.

文学反映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作者本人的心路历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较为完整的――作为儿子,公民,侨居者和艺术家的乔伊斯.同时,主人公斯蒂芬也是乔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人物形象,虽然在《尤利西斯》中他的主人公地位为形象更加丰满的布鲁姆所取代. 注释:

[1]J乔伊斯著,黄雨石译:《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类似论文

乔布斯的演讲学习授课艺术

摘 要:在高职学生的授课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传递更多&。
更新日期:2024-6-18 浏览量:81491 点赞量:18078

黑暗缪斯的艺术傲娇

主唱马修·贝拉米以对各种古怪事物感兴趣而闻名,如阴谋论、外星人、玄学以及末世预言等等,所以他们的作品往往流露出浓厚的黑暗。
更新日期:2024-4-21 浏览量:56126 点赞量:12586

中国版维纳斯的艺术人生

在杭州仁和路11号数风庐画廊内,一位残疾青年正在用双脚工作着,不久,一方清新文雅,书卷气十足的中国印便完成了 在。
更新日期:2024-11-13 浏览量:142044 点赞量:30286

马云为何成不了乔布斯

马云曾在公开场合讲,他很想成为乔布斯 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他成不了乔布斯,而且也没有必要成为乔布斯,因。
更新日期:2024-6-21 浏览量:81173 点赞量:17808

多面乔布斯

乔布斯是商业天才,但他同时还有修辞家、艺术家、使徒、谋略家、魔鬼和完美主义者的特质 时光倒退21年 1989年,柏林墙倒塌 整个世界都。
更新日期:2024-6-24 浏览量:79629 点赞量:16927

史蒂夫?乔布斯会怎么

问:对iPhone5变长,各种说法都有,你当年参与iPhone5改变屏幕尺寸的设计讨论了吗?答:其实也没长多少,不是有电视台&。
更新日期:2024-12-21 浏览量:154698 点赞量:32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