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生境

摘 要:云南是少数民族艺术的大观园,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大多是农耕文化的产物,长期搁置于中国西南的社会文化生境中.在如今全球化背景下,在工业化、后工业化、大众文化结构与重构中复杂关系中,少数民族艺术的文化生境发生了改变.本文围绕云南少数民族艺术在今天全球化经济与大众化消费下面临流失、变异的生存状态,关注它的生存现状与状态.

关 键 词 :全球化背景;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生境类型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156-04

一、生境概念解析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腊语bios等于生命+topos等于 地点)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生境是指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又称为栖息地.生境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综合形成的.①法国艺术史家兼艺术评论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一书中,将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等艺术的创造活动和艺术发展归因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大因素.②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是云南各少数民族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云南民族文化生境中的文化产物,在其产生、存在与发展,乃至消亡的过程中,文化生境都对之产生着不容忽视影响.

任何文化都打着时代的烙印,当文化赖于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文化自身的生存方式也随之变化.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克鲁汉提出了“世界村”的概念后,1992年,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宣称:“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时代已经到来.”③从那以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往来日趋密切.随着全球化进程而来的是各国、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和碰撞,在强势工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冲击下,属于本土和小众文化的云南少数民族艺术面临新的生存选择,或抓住机遇,重构、转型,脱颖而出,或自然生存、消亡,成为民族记忆.云南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艺术文化资源在全球化背景下,其生存环境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选择,关注它当下的文化生境,以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可持续丰富民族艺术,保持民族文化艺术个性.

二、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生境

(一)云南少数民族艺术

云南各民族历经世代不断迁徙、分化、融合,再分化、融合的演变,到了明、清中期,分布和特点才趋于稳定,总体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分布特点.发展至今,形成了已经定名的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在中国境内属于特有民族,16个属于主要民族,16个跨境民族.各民族居住地呈立体分布特点,白族、纳西族、回族、壮族等多居住于滇西、滇东南的平坝地带;傣族和阿昌族居住于滇南低热河谷地带;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瑶族、德昂族多居住于滇西、滇西南半山区或边远山区;苗族“居山头”,多居住于高寒山区;普米族和藏族居住于滇西北高原;傈僳族、怒族和独龙族则分散居住在怒江、独龙江两侧的山区.白族曾建立大理国,纳西族、彝族、傣族等曾经也建立土司统治的地方政权,拉祜族、佤族、独龙族等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等滇西南民族大部分信仰小乘佛教,与周边国家经济、文化往来交流密切.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的美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蕴育了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类型.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艺术,大体上民歌就有2万多首,乐器有200多种,舞蹈有7千多种套路,还有大量语言、歌舞、建筑、服饰、手工艺、雕刻、绘画等艺术类型,门类齐全、内蕴丰厚、形式独特.

各民族居住地区的地形地貌各异,社会发展程度不一,与外来文化的接触融合点不等,所创造的艺术形式和样式,除了具有云南大环境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还具有自己民族文化个性,留下大量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被誉为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丽江古城建筑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白族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集绘画、雕刻、科学布局为一体,白族扎染、服饰等远近闻名;彝族刺绣、土掌房引人注目,彝剧、歌、舞等丰富多彩、璀璨多姿;哈尼族蘑菇房、奕车人服饰小巧精致,造型独特;傣族干栏式竹楼、佛教建筑及其绘画、织锦、土陶工艺、竹编等极具民族和地域特色,展现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融带来的艺术形式混融特点.基诺族语言艺术非常丰富,服饰和建筑装饰都是其史诗、传说故事中信仰观念的体现,自称为是创世祖先玛黑玛妞的后代;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瑙纵歌”原意是大家一起来跳舞,集语言、音乐、舞蹈、绘画、雕刻、服饰等艺术元素为一体,不仅是民族节日,也是景颇族艺术的集中展现.每个民族都有或多或少的艺术类型及其形式,是他们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文化结晶.

(二)云南民族文化生境

1.自然生境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集山区和边疆为一体的省份.云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中国西南,全省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陆地疆界线长4061公里.国内与有广西、贵州、四川、西藏毗邻,国外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与印度、泰国是近邻,有35县和地州与外国接壤,25各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居住.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面至云贵高原西部之间, 地势从西北到东南由高变低,地形起伏很大,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94%,云南的各少数民族和汉族生活在零散的坪坝或相对平缓的地方.由南到北跨越了热带、温带及寒带多个气候带,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复杂的地形和千差万别的气候,不仅形成了无数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而且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矿物资源.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就地取材建造房屋,制作服饰,打造手工艺品等,创造出不同风格与特点的民族艺术,体现出自然生境多样化的文化特征.


2.社会生境

云南有温暖的气候、丰富的物产和众多的高山河谷,远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民族迁徙流动的走廊.楚雄州元谋县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直立)人人类化石,是中国乃至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之一.云南共有百濮、百越、氐羌、苗瑶四大族系,早在氏族社会时期,就生活着最早的先民――“羌、濮、越”三大族群.春秋战国时期,活动于各高山河谷的大小不同的人群或族群,由于地处偏僻,道路阻隔,属于蛮荒之地,没有管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处于原始生存状态,秦汉时期总称为“西南夷”.同时期在滇池周围聚居的部落族群曾建立滇国,楚国派桥入滇教化,桥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滇人一起开发建设滇池周围地区,定居在今天的晋宁县.汉武帝时期,正式将云南纳入汉朝的统治,开滇设益州郡,封滇王,赐予“滇王金印”,授予统治权,古滇国曾经创造了丰富璀璨的青铜文化.从那之后,云南各少数民族逐渐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解放前,由于云南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偏远地区,深居高山河谷始终边缘化,各方面没有话语权.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取得了自由平等的发展权利,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南亚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生境类型

民族文化的生境是民族文化赖以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地理及生态环境.越是在文化发生发展的早期,文化生境对文化的影响越大.④作为民族文化核心层面的民族艺术同样也植根于民族文化生境,其存在与发展也离不开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的文化土壤.笔者在此所阐述的“文化生境”将文化视作有生命力的有机形态,在云南特有的地点,对少数民族艺术这一文化生命体,之相关产生的地域和社会背景加以分析.

随着全球化、都市化、现代文明的进入,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许多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民间特色的少数民族艺术越来越多的面临着危亡.尤其是古老的、千百年来留下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服饰、建筑、手工艺面临着被现代化、影视化.地方性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屡屡搬上舞台,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在广大偏远而处于边境的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土生土长的文化艺术仍然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不断形成新的艺术形式.在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艺术备受人们瞩目,不再是封闭、静止、纯粹属于本民族的创造,也不可能一次性定型为某一民族的艺术,而是面临消亡、融合或转型,其文化生境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总体而言,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文化生境可分为原生态、政府保护与扶持发展、高校传承发展以及跨界融合发展的四种类型.

1.原生态艺术文化生境

原生态一般是指没有经过加工、改造和雕琢,保持原有自然状态的艺术形态.原生态民族文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保持相对完整的文化民族性和显著的地域性.处于变化和发展中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还应具有自然性、自发性、活态性、地域性、民族性、稳定传承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等文化特性.⑤这些特性普遍存在于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之中.云南少数民族祖祖辈辈生活在崇山峻岭中,拥有大山情怀,深揣热爱自然之心,铸就了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原生态特点.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阐述到,乡土性与土地关系密切,人口流动性小,社会的开放程度也很低,按此观点,云南民族文化具有突出的乡土性.千百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在各自的生产生活环境及特定的习俗活动中不断创造的民族艺术形式与技艺,世代传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紧密相连.

“原生态”一词本在生物学科领域使用,被借用到文化研究领域,指称来源于特定民族、地域社区传统习俗生活中指植根于文化原生地,根植于特定土壤的活态文化.⑥云南各少数民族所处的地域相对封闭,原生态艺术的文化生境保持较完好.很多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系统良好,人们从事农耕生产,保持原有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活动,有的甚至还保留有原始文化遗迹.大部分特有少数民族世居于高山峡谷间,如生活在三江并流地区的独龙族、怒族很少与外界接触,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有原始印记.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生产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其创造主体大多是农耕民族,艺术活动深深扎根于各民族生产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民俗事项中.云南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种类众多,内容丰富,参与面广,主题大多是庆祝丰收、农作休闲、历史纪念和宗教祭祀.节日中自发展示和表演各种愉悦大家的形式和技艺,这些形式和技艺是各民族长期在其生产生活环境和过程中的集体创造,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融为一体,散发着民间乡土气息,是其民族审美情感和精神的主动抒发与展现.

生物的生存需要有适合它的环境,那么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也同样需要有适合它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犹如生物有机体有其生存的环境一样,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离不开其创造主体即各特有民族及其生存环境.各民族在变迁与其他民族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云南民族共同地域文化特征艺术形式,同时形成了各少数民族自身特有的艺术类型和样式.这些特有少数民族艺术形式和样式涵盖着各民族的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表现着各民族审美特点,反映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生境的自发性、活态性与不可再生性等原生态特征.如楚雄彝族 “十二兽”舞以人演兽,其歌舞内容和形式蕴涵着彝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审美性格等各个方面的特征.从中可以窥见彝族神秘的宗教信仰、智慧历法的光芒、与其他民族的交融、远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十二兽”舞充分体现出彝家人勤劳勇敢、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民族风俗.

2.政府保护与扶持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云南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在少数民族艺术面临新的生存和发展转型时期,政府出台各方面政策,积极献招搭台,呼吁社会各界保护与扶持少数民族艺术发展.随着 “民族文化强省”和“绿色经济强省”发展战略提出,云南民族文化开发逐步走上产业化的路子.为云南各民族的艺术结晶得以更好的发展,传承保护优秀的少数民族艺术财富构建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参加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由政府组织,主导参与各类民族文化艺术展示、展演比赛及文化艺术节,是云南少数民族艺术走远的最佳途径.近年来,少数民族艺术作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和国家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备受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各级政府投资建设民族博物馆、文化馆、传习馆,命名民族民间艺人,举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汇展、汇演和比赛,为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提供了可靠的发展平台.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在政府的扶持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走上地方、国家甚至世界舞台,彰显了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现代传媒业的发达为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在政府的支持下,隐藏在云南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形式和技艺,在广播、电视、网络上传播,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让外界了解和认识.从国家到地方的文化事业部门都有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专题,如电视影像《走遍中国》、《乡土》《走遍云南》等,各级各地少数民族网站、报纸、刊物等也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进行专题介绍.少数民族艺术开阔了人们的文化视野,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也实现了自身价值.

类似论文

少数民族艺术

【摘 要】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聪慧的民族,各族人民在历史上不但创造了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精神文明,民族艺术是整个民族文化宝库&。
更新日期:2024-9-8 浏览量:15187 点赞量:3925

别具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女作家群

一、 云南是人类古老的发源地之一,闻名于世的元谋人化石和禄丰恐龙化石,向世界昭示着这块土地的古老与厚重 云南还以民。
更新日期:2024-7-3 浏览量:15491 点赞量:4990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承百年师大哲学智慧育变革时代管理大师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ஶ。
更新日期:2024-11-4 浏览量:17934 点赞量:4714

现当代文学史观念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学

云南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应分割的一部分,也许由于处于中国边远地区的原因,从文学史角度看,云南少数民。
更新日期:2024-7-3 浏览量:16178 点赞量:5335

云南德宏傣族剪纸艺术的文化特色

摘 要:傣族剪纸是云南德宏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傣族人民现存文化的象征、标志和基因,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更新日期:2024-4-18 浏览量:57834 点赞量:1357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探微

【摘 要 】 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 语言是教。
更新日期:2024-3-16 浏览量:45403 点赞量:1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