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艺术殿堂,摘取非遗明珠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文化,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极大的摧毁,潜伏着濒临灭绝的危机.因此,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各界人士都给予高度的重视.

关 键 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文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 I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219-02

2004年中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规定:“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①这意味着中国对“非遗”的保护提至法律层面,也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进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年前收到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孟凡玉教授惠赠的著述《中国歌乐》,读后深感此书“专业读者不觉得浅,业余读者不觉得深”,该书语言简练流畅,业余爱好者能把它当做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入门读本;思路独具匠心,此书能为专业人士了解、认识和研究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它是一部能给予不同阶段音乐爱好者启发性的音乐读本,因此它的受众面更广、影响面更深.

民间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发挥着独特的光芒.民间音乐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使得生活更有文化气息、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富有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民族音乐学学科的逐步建立,一些学者对国内各民族音乐文化,尤其是对某一种音乐事象的研究和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我们了解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提供了广泛的参考.但民族音乐学专业著作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太专业,读起来难免会觉得吃力与乏味.孟凡玉、朱洁琼教授的著述《中国歌乐》作为大众普及型读本,似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中国歌乐》一书不像民族音乐学专业著作专深,不是对某一个民族或某一种音乐事象研究的专著,而是基于国内广大读者的需要,对一部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音乐从文化背景和音乐本体两方面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是一部熔艺术性、可读性、学术性、知识性、普及性为一体的音乐读本.

《中国歌乐》一书,2010年9月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号子、山歌、田歌、小调和多声部民歌,下篇包括独奏艺术、锣鼓乐、鼓吹乐与吹打乐、丝竹乐和综合性音乐艺术.

通读全书,笔者认为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一、定位准确,名副其实.近年来,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的不断深入,一些专业的、业余的爱好者对中国民间音乐了解的需求也不断增强,但是,目前关于民间音乐的书籍,不是太专业,就是一些简短的网络文字的介绍,很难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而孟凡玉教授的新著《中国歌乐》就适时的出现在大众面前,正如刘锡诚先生在总序中提到:“希望这套丛书尽可能融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欣赏性于一炉,既满足当代读者了解非遗的阅读需求,又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把21世纪之初流传于中国老百姓中间的“非遗”的概貌传达给后世.”②

作者在绪论部分提到:“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分类体系的原因,许多音乐种类没有列在音乐类别之中,如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均没有出现在音乐类别之中.”因此以《中国歌乐》为书名,以它作为整体的框架,把中国民间音乐涵盖集中,具有其合理性.顾名思义,“歌”指的是“民间歌曲”,在这里,“乐”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器乐”,二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在本书的下篇中,前四章讲的是器乐,最后一章讲的是综合性的音乐艺术.

二、点面结合、以点代面.《中国歌乐》是一本融“整体把握”与“重点理解”为一体的读本.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音乐一共计有89项,但是考虑到本书的篇幅与定位,以及代表类别之间的平衡,作者选了最有代表性、保存完整、内容丰富的项目编入此书.例如:作者在下篇的第八章鼓吹乐和吹打乐中不仅写了冀中笙管乐、鲁西南鼓吹乐、西安古乐,还写了浙东锣鼓和十番吹打.就“十番吹打”而言,它的流传范围特别广,以“十番”命名的地方乐种遍布南北各地,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的“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和“茶亭十番音乐”两个项目都是很有特色的民间吹打乐种,此外,江苏徐州、无锡一带的十番锣鼓、十番鼓,淮安十番,浙江、安徽、湖北、河北、北京、天津、广东、上海,等等,很多省、市民间都存在着名为“十番”的民间乐种.


十番,历史上曾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十番”、“十番笛”、“十番鼓”、“十番锣鼓”、“十番萧鼓”、“十样锦”、“十不闲”、“鼓吹”、“苏南十番”、“江南十番”等,僧人、道士称用于法事得十番音乐为“梵音”,民间普通百姓则概称“吹打”,俗称“打十番”.一些地方还有独特的称谓,如福建省龙岩市的十番音乐有“十班”、“五对”称谓,安徽桐城及周边地区有“十欢”、“十番家伙”称谓,等等.③

三、图文并茂,资料丰富. 作者在语言风格上具有“亲和力”,以洗练而优美的文笔勾勒出景色各异的音乐场景,“百闻不如一见”,再配上丰富多彩的图片,增强了全书的趣味性,图片与文字的结合,使读者阅读此书,仿佛身临其境、景致盎然、目不暇接,更能让人在轻松的心情之下细细地品味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情.书中描写川江号子的那幅照片,展现了乌云满天,纤夫们拉着船,喊着有力的节奏,在河滩乱石中奋力拼搏的场景,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达到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还有参加花儿会的老人那幅照片,一位老人蹲在山坡上,戴着草帽,笑容满面,表现出参加花儿会的人们喜悦的心情.

四、视野开阔,多元并重.作者视野开阔,在书中运用多学科综合的学术理念,主要表现在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文献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方法的运用,笔者仅以民族音乐学和民俗学的应用为例简要说明.关于民族音乐学的定义,我国学者沈洽先生认为:“对音乐与其所处文化环境的共生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并进一步阐述说:“无论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音乐,还是研究人类一切音乐中的任何一种特定的音乐品种,只要是着眼于它与它所处文化环境的共生关系研究,这都应该被看做是民族音乐学性质的研究.”④例如作者在宗教音乐这一章,较系统的揭示了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脉络,并将其放在中国文化,中国传统音乐的大环境里进行阐述,不仅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体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

所谓民俗学,是研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人民大众生活、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的科学.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人类远古的民俗和音乐是共时共生的一个整体,所有的音乐都包含着民俗.因为任何民间音乐都不可能脱离某种土风民俗而独立生存和传播,换一句话说,对于民族音乐学工作者来说,实在是不存在有不与民俗发生密切联系的民间音乐.⑤因此民俗学对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书中提到的花儿与南音,作者就描写了大量与此有关的民俗风情.例如花儿因为有求偶或寻找钟情意中人的功能,所以花儿演唱也形成了一些禁忌.其一,一般不能在家中、村中演唱.这主要是因为歌唱内容,需要避免一些瓜田李下的嫌疑,避免引起人们误会.其二是在异性家庭成员之间忌唱花儿.其三是某些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亲戚之间禁唱花儿.总之凡是有可能引起关系的都是不能进行花儿演唱的.这是一种人们自觉遵守的习俗,是人类禁止制度或者说本能的一种体现.花儿一般都是依托佛教寺庙举行,和宗教活动、民俗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过去的传统社会里,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女子与异往受到很大的限制,但进庙参加佛教活动则不受限制,作者认为这不仅是让宗教为对歌求偶的民俗提供了一付合法的外衣,更具有深层的信仰内涵:这种场合得到的爱情是经过佛认可的,是受到神佛保佑的,不仅合法,而且会更为美满、更为长久.此外,花儿会与庙会的重叠,往往会吸引大批商贩借机进行各种商贸活动.⑥

作者除了在书绍南音的概念以及历史外,还描述了南音许多独特的活动风俗,其中也凸显着南音的文化特质.1.请神.南音并不是单纯的艺术活动,而是蕴含着请神、娱神、祈求神灵保佑赐福的功能.也许,正是因为南音的这个神圣的功能,才使得南音以比较为严格、稳定的形态代代相传.2.祭郎君,又称郎君祭,是南音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祭祀活动.3.拜馆.一个南音乐社到另一个南音乐社进行切磋技艺、交流艺术活动,称为拜馆.⑦

这些风俗活动的描述,使得读者对“花儿”与“南音”的理解立体化了,而不是平面的去理解它们.任何音乐文化事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存在于整个地域文化系统整体中,民俗活动是“花儿”与“南音”存在的载体,只要赖以生存的民俗活动还在继续,那么,这些民歌和音乐活动就会源源不断的流传下去.把“音乐”与“民俗”相结合,是全书的另一大亮点,大大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

五、态度认真,治学严谨.作者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理论透彻,资料丰富.在这本书里所涵盖的所有民间音乐,有些是历史上别人的实践,有些则是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并非纸上谈兵,这一点,当然是得益于作者孟凡玉教授长期致力于民族音乐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图片和音响资料,没有长期的实践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此外,作者在书中引用的文本资料,都有详细的注明,参考文献不可避免,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这样文献,就足以看出学者们的学术道德.文中所有的图片来源都标有署名,这也是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

依笔者浅见,本书存在着一点不足之处,那就是对于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文中的谱例太少,我们必须去学会唱民间音乐,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其韵味.当然,作者在绪论部分已经提到:“考虑本书的篇幅和定位,乐谱引录较少,请读者必要时参阅其他相关资料.”

纵观全书,作者思路开阔、立意颇高、采用以点代面,点面结合的策略对所涉及的民间音乐进行层层分类,不仅在书中的每一节描述了该地区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等,而且对音乐的体裁、结构以及音乐风格的归纳与叙述也比较细致和深刻,充分体现了“民族音乐学的基本特征是将某民族现存的传统音乐置于该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去,通过对该民族成员(个体或群体)是如何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去构建、使用、传播和发展这些音乐的考察和研究,阐述其有关音乐的基本特征、生存规律和民族文化特质”.⑧即体现了民族音乐学文化中的音乐与在音乐中体现文化的学术思想.

该书的出版,扩大了年轻人的文化视野,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的民间音乐,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吸引了更多的莘莘学子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推动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

孟凡玉、朱洁琼.中国歌乐【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

【3】孟凡玉、朱洁琼.中国歌乐【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143-144.

【4】沈洽.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导论【J】.中国音乐学,1986,1:63.

【5】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31-32.

【6】孟凡玉、朱洁琼.中国歌乐【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30-31.

【7】孟凡玉、朱洁琼.中国歌乐【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165-166.

【8】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6.

类似论文

京剧艺术走进高校的重要性

摘 要 京剧艺术走进高校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范畴,以这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其文化内涵、重点是培养观众,培养学者型的京。
更新日期:2024-4-2 浏览量:10706 点赞量:3704

当金融走进历史的殿堂之后

金融从商人们的赚钱工具演变成政治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文明社会最终进入现代化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金融走进历史殿堂。
更新日期:2024-11-26 浏览量:143992 点赞量:30782

走进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

圣马丁艺术学院位于英国伦敦,它被誉为英国创意产业界最闪亮的明珠之一 该学院为时尚界输送了世界顶尖的艺术设计人才,成就着当。
更新日期:2024-1-19 浏览量:19845 点赞量:5462

携着童话的手,走进小学英语殿堂

【摘 要】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时,觉得很神秘,所以很感兴趣 他们愉快地歌唱,尽情地游戏,乐此不疲 能成功地利用童话魔力辅助英语教学,是一个学。
更新日期:2024-12-14 浏览量:155744 点赞量:33445

引领学生走进数学反思的殿堂

反思是指自觉地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考察、分析、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学生调控学习的基础,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
更新日期:2024-2-23 浏览量:33462 点赞量:8473

迈向艺术殿堂的第一步

妈妈日记摘抄:女儿闻闻10个月能握起我随意放置的水彩笔,对着隔尿垫上的兔子图案专心描画,尽管笔头是倒立的 11个。
更新日期:2024-6-10 浏览量:79837 点赞量:17537

谁摘取了世界医学殿堂上的明珠

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能真正治愈吗?全世界的医学家和药学家都说是不可能的,唯有终生服药控制 但患者往往突发心梗或中风。
更新日期:2024-11-26 浏览量:144702 点赞量: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