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

摘 要: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但目前农村社区卫生人才数量短缺、总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全科医学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根据农村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社区服务功能的要求,本项目通过构建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学为一体的“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订单式”培养路径和建立学校、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一起参与教育教学的“校地共育”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适合我国国情、满足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全科医学人才.

关 键 词: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3―0001―03

200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医学院校要针对我国农村卫生实际需要,通过改革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强化面向农村需要的全科医学教育,可采取初中毕业后学习五年或高中毕业后学习三年的高等专科教育等形式,定向为农村培养适用的卫生专门人才”.本课题旨在通过定向免费为农村社区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专门人才的教学实践和探索,逐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地共育”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目标

课题组于2008年6-10月对浙江省湖州市及周边地区农村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卫生服务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社区卫生人员不仅数量少、素质低,而且年龄老化、观念陈旧,不能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要求,无法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农村迫切需要大量的全科医学人才.据此,提出了未来5年湖州市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规划,其培养目标定位为:主要定向农村社区,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医疗、预防、保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能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的“实用型”全科医学专门人才.

2 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够用、适度原则,构建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学为一体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用得上”.

2.1以“就业岗位”为依据农村社区全科医学定向生的就业岗位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主要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卫生服务.由于其服务岗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不高,因此,在课程设置时遵循“突出专业主干课,减少公共必修课,适当压缩医学基础课,丰富全科医学方向必修课,加强医学人文”的原则,对现行临床医学专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组.专业主干课程在原临床医学专业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6门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突出社区卫生服务方向的中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概论等3门课程;公共必修课由临床医学专业的715学时减少到528学时,节省的课时用于全科医学必修课程的学习;医学基础课从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的7门课程调整为全科医学的5门课程;全科医学方向必修课则根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要求,增设社区保健与康复、社区急诊与急救(院前急救为重点)、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生殖卫生与计划生育、皮肤性病学、常用社区护理技术、农村常见疾病防治等课程;为加强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开设医学心理学、医学学、卫生法规学、人际沟通学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实用性,根据当地农村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重点是加强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原则、转诊、常见急症的处理原则、院前急救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为此,根据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等,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删除一些与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或实验项目,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必需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

2.2 以“服务目标定位”为导向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实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围绕社区临床思维能力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这一主线,根据社区服务功能对社区全科医生的临床实践技能要求,对校内实验实训、临床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实践环节进行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

2.2.1校内实验实训环节主要包括医学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和临床综合技能岗前培训等环节.基础实验课程通过整合和优化,开设人体形态学实验(含局部解剖学)、人体机能学(含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能力,为临床专业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课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三种基本技术即基本诊疗技术、基本护理技术、常用仪器操作技术.开设了诊断学实验、外科学总论实验、常用临床技能实验、社区常用护理技术,适当增加诊断学实验课时;在实验项目上加强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基本知识、B超以及常见病X线拍摄等;并在学生临床实习前安排临床综合技能岗前培训环节,为进入临床实践和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2.2临床实践环节由原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见习4周、生产实习40周调整为教学见习4周、生产实习34周、社区实践6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习4周.重点是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和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技能.教学见习期间适当增加放射、心电图、B超等的见习时间,生产实习时,适度减少学生在内、外、妇、儿等科室的轮转时间,适当安排学生到五官、皮肤性病、中医等科室轮转.同时学生毕业考试采用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多站式考核,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的要求.

2.2.3社会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开设暑期社区实践、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等第二课堂.通过让学生利用暑期和课余时间在社区参与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调查、开展健康教育、社区卫生管理等活动,早期接触社区、了解社区、融人社区、关心社区,逐步建立与农村社区和农村居民的感情,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意识.

2.3以“人文素质培养”为核心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更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医学人文素养是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服务模式形成和确立的基础.为培养农村社区全科医学定向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以人际沟通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学、思想道德、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为依托,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科学价值观.根据农村社区特殊的经济、人文环境和农民朴实、勤劳的特征,专门设计和开展了以“我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作贡献”为主题的专业成才系列活动,激发大学生对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加强人际沟通技巧培养,训练学生在社区中待人处事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农村社区独立开展卫生服务工作.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岗位上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人才培养路径

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订单式”培养路径,以保证“下得去”.课题组的《湖州市农村社区医学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的报告》引起了湖州市人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市政府根据课题组提出的“订单式”培养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专门人才的对策的建议,召开专题会议并于2007年3月下发了湖州市《关于定向培养农村医生工作的意见》(湖政发[2007]36号).在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市政府的协调下,培养农村社区医生(全科医学方向)定向生的计划得到省教育厅的批准,同意列入全省统一招生计划,从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120名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定向培养学生,2008年又招收了160名,其中为宁波市卫生局委托培养40名.2009年3月经省卫生厅、教育厅等部门批准,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正式成为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基地.为确保定向生毕业后能到农村社区工作,市政府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逐级上报定向计划,由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全科医生需求量上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上报县区卫生局,最后由市卫生局确定招生计划后公布生源指标;二是定向生在招生录取时与各县区卫生局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三是湖州市辖区范围内的定向生由政府免费培养.

4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途径,是解决人才怎样培养的根本问题.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校前期教育 3;医院后期教育”的培养模式已不适用新农村社区医学人才的培养.本课题探索并建立了由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校地共育”的培养模式.让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直接参与到学院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堂教学、专业思想教育、实践教学等教育教学全过程.

4.1 建设一支“校地共育”的师资队伍,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构建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根据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拔一批学历、职称较高,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热心教学的医护骨干担任临床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他们既可以承担理论与实验教学任务,又可以承担学生临床见习、生产实习以及社区卫生实践的带教任务,还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形式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人际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

4.2开辟一批“校地共育”的实践基地医学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根据全科医学教育教学需要,近年来学校建立和完善了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如多媒体模拟诊察室、急救医学实训室、模拟手术室、妇产科实训室、眼耳鼻喉科实训室、检体诊断实训室、护理实训室、影像读片室、心电图室、手术电视系统等实验室.同时,结合全科医生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实习内容的特点,选择县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条件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实践基地.2009年3月新建全科医学实习基地27个,为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证.按执业医师技能考核规范,强化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开展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包括病史采集、病历分析、常用技能操作的多站式训练和考核,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保证学生技能训练的规范化.

4.3 构建一种“校地共育”的教学形式 “校地共育”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内容由课本的理论知识延伸到课外的社会实践,学习空间由校内课堂实验室延伸到校外医院社区,学习时间由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使学生从封闭的“塔”中走出来,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并根据知识、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习期间或在校期间就参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调查,从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开始,到逐渐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指导,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技能,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社区,加深对社区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认识,让学生在社区环境中学习、实践、成长成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区卫生服务要求之间实现“零”距离.学生毕业后就能较好地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新需求,成为农村居民满意的全科医学专业人才.

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是加强农村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战略决策,是符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免费培养农村卫生人才”的要求,也是地方高等医学院校面向农村、服务地方的职能体现,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因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力求满足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定向免费”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社区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对推动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类似论文

全科医学培养模式

摘 要: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学历层次总体来说偏低、医院的整体构造不够完善且不合理、医生的普遍。
更新日期:2024-7-6 浏览量:13415 点赞量:3815

全科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与体会

20世纪90年代初始,以我国部分大中城市为发端,由点到面诞了新型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 WHO―WONCA联合会议(1994年9月)指出:未来的。
更新日期:2024-2-14 浏览量:33883 点赞量:9010

全科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与体会

20世纪90年代初始,以我国部分大中城市为发端,由点到面诞了新型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 WHO―WONCA联合会议(1994年9月)指出。
更新日期:2024-4-26 浏览量:59913 点赞量:14288

全科医学的对社区的影响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社区医疗服务迫在眉睫,我国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已经开始广泛重视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更新日期:2024-2-17 浏览量:31892 点赞量:7907

辽宁省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

[摘 要 ] 目的 通过对辽宁省社区卫生人才队伍配置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解辽宁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队伍的规模、结构、布局、培训等。
更新日期:2024-5-11 浏览量:70746 点赞量:1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