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16例疗效

关 键 词  颈椎病,椎动脉型 手法治疗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为满意.现将316例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16例:男性138例,占44.6%;女性178例,占55.4%.年龄最小19岁,最大68岁;40~56岁较为多见,共216例,占68.4%.病程1年以内125例,占39.5%;1~2年141例,占44.6%;2年以上50例,占15.9%.


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以眩晕、颈累胀、恶心、颈活动受限为主.不同病例其症状和体征又各有所异,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六类:

2.1椎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恶心、眼震、耳鸣、听力减退、视力减退.

2.2猝倒 常在行走或站立时,因头颈转动或向上仰望而跌倒.发作时病人往往头脑清醒能自行爬起,持续时间短暂.

2.3颈项后枕部综合征 颈肌紧张或项强、后枕部发麻、发热、肩背沉胀.

2.4头痛 多与眩晕时间同时存在,有交替发作、多为单侧或头顶.

2.5神经衰弱 心悸、胸闷、烦躁不安、失眠健忘、神疲肢乏、食欲不振.

2.6其它症状 肢体麻木、持物不稳、步履蹒跚、说话无力、体倦.本组病例都作了x线检查,其中274例有钩椎关节增生;17例有齿状突偏移,全部病例都作了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发现264例有一二侧或两侧椎动脉流速减慢或增快或不足表现.

3 治疗方法

3.1患者仰卧,医者立于患者床头,用双拇指交替推法从眉心至上星穴反复7~9次;再从眉心向两侧太阳分推5~7次;推毕揉太阳反复数次.

3.2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用轻度揉捏手法在颈项肩背部反复操作,使肌肉放松,再用滚法将两侧斜方肌放松.

3.3运气推拿点按百会,医者掌心对准患者百会穴调丹田之气上行膻中,由膻中循手太阳经达劳宫.再由百会有热感或有搏动感后便可引气归丹田.

3.4点按风池,揉搓发际,揣提正营.

―手扶患者前额,一手拇指点按风池穴由轻到重,待有酸胀感时再重而复轻,反复数次,点按毕双手屈指对称张开从头维沿发际到风池轻柔抓手法反复操作数次使头皮有热感,紧接着用双掌抱住头两侧并斜向上用力揣提正营穴.

3.5提颈 一手推住患者下领.另一手提患者后枕部,可连提3~5次.

3.6点穴按摩 以拇指点按揉搓颈部肩背部硬节条块或酸胀点,大片僵硬现象则用掌根或鱼际按揉.然后点穴按摩风府,大椎、肩井、阳白、听会、缺盆、极泉、合谷、手三里、曲池、内关、阳溪、阳谷等.

3.7 对齿状突偏移者,用旋转扳法复位.

4 疗效观察

4.1疗效标准 效优:椎动脉供血不全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其它伴有症状好转或减轻.好转:眩晕恶心症状基本控制,其他伴有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4.2疗效分析 本组316例,效优184例.占58.8%;好转111例,占35.1%;有效率达94%.4.4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16例病程与疗程、疗效的关系(见表1)

5 讨论

5.1对眩晕患者应分辨虚实而采用不同手法.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祖国医学把眩晕分为虚眩和实眩.虚眩常见于久病体虚,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气血两亏.眩晕一般较轻,起病缓慢,时有猝倒或有神经衰弱症状.实眩常见于肝阳妄动,痰湿中阻、肝燥生风、风胜则惊.眩晕多骤然发作且历时较短,程度较重,常伴恶心呕吐,头痛项强,肩背重胀等症状.对实眩多采用刚泻的按扳.揉抹、滚推手法为主,以达到平肝潜阳.祛痰化湿作用.

5.2对有齿状突移位者尽取一次复位成功.倘若需再复位者亦需隔2~3天再行,这样避免软组织的损伤和关节囊的松弛,造成颈椎的失稳.特别强调x线片没有移位者禁止作复位手法,需复位者的标准是患侧第二颈椎横突局部隆突压痛.本组178例齿状突偏移患者复位1次有81例,2次42例,3次55例.另外手法过程中禁止猛烈急骤地摇扳头部,因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例患者的症状大多以头部的转动而诱发加重.

类似论文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 要  观察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中频。
更新日期:2024-12-25 浏览量:158344 点赞量:34368

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进展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医骨科医学工作者相关研究报道的综合分析,阐述了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念和原则,分析了中。
更新日期:2024-2-25 浏览量:34519 点赞量: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