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危机”之我见

摘 要 :关于“男孩危机”,家长和学校一般都认为是对方之错.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其罪魁祸首应该是应试教育.本文在分析上述几方观点后,认为“男孩危机”是在全球物质文明不断取得进步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富贵病”.而且,在中国,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因此,我们需要更具忧患意识,积极面对.

关 键 词 :男孩危机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中性化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21-02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等人《拯救男孩》一书的出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他们在该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男孩危机”,并为此提供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所谓“男孩危机”,即从20世纪90年始,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内、各级教育水平上,其学业表现都赶上或者超过了男生.更值得注意的是,男生的学业落后现在已经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大学男生学业落后的范围是全国性的,而更为糟糕的是,“男孩危机”并不仅仅限于学业,男孩在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都面临更多的“麻烦”.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本人对此体会深刻.我所带的班级中有57名学生,仅仅只有三名男生,在学习成绩方面,三名男生均没有进入过前20名.这种现象在整个年级乃至整个院系都非常普遍,鲜少能找到成绩排名在前十位的男生.将这个问题放置于整个教育背景当中,不难发现,在各个教育阶段中,无论是在学习成绩,还是在实践活动,抑或是在心理状态等其他方面,女生的表现已经赶超甚至超过男生.所以,这是一个亟待全社会关注、研究的大问题.如今社会各界都在分析其原因,现将各方观点介绍如下:

不少家长指出,男孩女孩在心理和生理发育上不同步,差别很大,但是学校无视这种客观规律,没有“因性施教”,而是用那些千篇一律的听话、守纪律的要求严重压抑男孩个性.另外,师资结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儿园教师几乎全为女性,中小学教师中男教师也相对较少.一般来讲,女性教育者通常都会要求所有学生严格遵守纪律,不得有任何好斗贪玩等举动.这种做法无疑在激发男生的活动水平、培养男子汉气概方面具有重大的阻碍作用.

对于“男孩危机”这一现象,学校方面也有自己的理解.不少教师认为,这和如今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往往一个家庭中好几位大人都围着这个小孩转.另外,重男轻女的家长也为数不少,所以男孩在家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样,一系列问题便会纷至沓来.很多男生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做,一有问题立刻求助家长,不会自己解决.


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男孩危机”,学校和家长都各执一词.这时,一种折中的观点应运而生,那就是将主要的责任都推到应试教育身上.然而,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现在全社会都知道要反对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积习难改,想要彻底扭转并非易事,最起码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将“男孩危机”归因于应试教育,等于是将这个难题消解于应试教育这个大难题中.所以,笔者认为揪出“应试教育”这个罪魁祸首,不仅不准确,还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试想,应试教育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也没有多长时间,为什么现在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却反而出现“男孩危机”呢?这个疑问促使我们不得不去转换视角,思索另外的原因.

或许我们还是从家长和学校双方的角度入手更为实际.不可否认,从家庭教育来看,现在的家长绝大多数都是宠爱甚至溺爱自己的孩子.“以孩子为中心”的现象非常普遍.家长一般不让孩子做家务,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精神上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更别说什么打骂了.结果导致孩子身体强壮,心灵脆弱.所以,全社会的家长都要引起注意,温室里的花朵最经不起风吹雨打,优越的家庭环境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从学校的角度来讲,现在的教育单位都高扬“素质教育”这面大旗,然而为什么在具体的实施上举步维艰呢?或许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学校的大门只会在学生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敞开?为什么老师们不敢对学生有一点点的批评?为什么体育课上涉及剧烈运动的项目少开甚至不开?恐怕这一切都是因为学校怕学生出现意外,在家长面前不好交待.其背后隐藏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太娇贵了,一旦出事,各方面都要惊动,真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虞.当然,笔者并不是说应该提倡学校可以不顾学生的安危,要打就打,要骂就骂,而是说现在的学校在这样的背景下容易神经过敏,不敢越雷池半步.也许从笔者刚才的分析中,读者已经认识到,家长和学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已经成为全社会重点保护的对象.为了使他们能“安全地”成长,全社会都在培养和教育方面缩手缩脚,从而忽视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实,“男孩危机”这种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国外早已出现此类问题,而且相关研究陆续展开.例如,1998年著名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其《真正的男孩》一书中指出,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当代女孩.1999年,记者苏珊法吕迪在著作《Stiffed》中认为,美国男人正逐渐失去雄性.2000年,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哲学家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批评女权主义正酝酿一场“针对男孩的战争”.2002年,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称,“最后的美国男人”只生活在阿巴拉契亚山的帐篷里.通过这些著作,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正无奈地关注着当代男孩身上存在的问题,对他们的未来具有一种忧心忡忡的心态.所以,“男孩危机”是一个全球范围的问题,而非局限于中国.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矛头指向“应试教育”恐怕只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而已.

窃以为,从20世纪中叶以来,虽然战争不断,但是人类总体上仍然处于和平发展时期.人类在物质方面不断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开始将目光投向人类自身,因而每一个个体都成为热切关注的对象.于是,追求全面发展便是人类的最高追求,而孩子是人类的未来,他们理所当然成为重中之重.例如,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一般期望子女既具有男性的果敢、独立、坚强,又具有女性的温柔、体贴、细腻.在这种有意识的培养下,我们不但看出了许多“中性化”的孩子,还会发现许多男孩失去了阳刚气质,而许多女孩则成为“假小子”.在学习上的表现则为男孩的优势正逐渐被女孩取代,“男孩危机”由此产生.虽然说适度的“中性化”是有利的,但是男女有其基本的社会角色内涵.一般来讲,男性不可娇弱、依赖性强,而女性不可过于强悍、粗野.这种性别意识模糊的现象一旦超越底限,很容易酿成心理和行为的偏差,不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所以,如果说糖尿病是存在于人类身体上的一种富贵病的话,“男孩危机”就是存在于教育领域内的一种富贵病.

而在中国,这种“富贵病”可能由于独生子女政策而变得更加严重.当然,在这里笔者并不是抨击独生子女政策.作为一项国策,独生子女政策是符合国情的正确的政策.而且,笔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并不在此.《孟子告子下》中有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笔者的最终目的是要大家在认识到这一点后,能够更具忧患意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扬长避短.为此,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例如,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男孩的阳刚气质和责任意识、独立意识,而学校也要适度调整教育方法,不要让教育成为压抑男生个性发展的障碍,而社会包括媒体也要更具责任意识,不要让偏颇的甚至错误的现象大行其道,给予男孩不好的导向.当前教育界正大力提倡“教育公平”,但是我认为还要加上“教育合理”这一项.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只有让孩子接受既“公平”又“合理”的教育,我们的民族才能大有希望,才能以最先进最强大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类似论文

男孩危机的家庭德育因素

摘 要:男孩危机作为现今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从家庭德育的角度看,这一危机&。
更新日期:2024-4-1 浏览量:10043 点赞量:3434

甩货解决不了本轮危机

战术性操作丧失空间2010年至2011年,在宏观经济还未进入下行通道时,服装行业就已经有不少企业(以跨国品牌和国内强。
更新日期:2024-5-10 浏览量:67214 点赞量:14904

必须联手应对金融危机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自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面临的最深重的危机 &。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0243 点赞量:5395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

摘 要 :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抓住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企业健康。
更新日期:2024-7-21 浏览量:94061 点赞量:20623

在危机中反思职业理想

张怡筠,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工作情商研究者 在上海电视台《心灵花园》、央视《心理访谈》等节目中出任。
更新日期:2024-4-3 浏览量:9934 点赞量:3306

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之我见

摘 要:所谓“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
更新日期:2024-4-22 浏览量:56952 点赞量:12981

新时期政治经济学教学之我见

【摘 要】在近年来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不受欢迎,学生兴趣不大的现象 许多政经教。
更新日期:2024-4-21 浏览量:57608 点赞量:1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