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特点和优越性的

摘 要:体育教学中德育具有直接参与性、动态性、身心合一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它的优越性体现在激发学生道德潜能,提高学校德育质量,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不仅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主观需求.

关 键 词:体育教学;德育特点;优越性

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不仅仅是靠灌输传授形成的,只有在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中,通过自我选择与自我体验、经过自我内化的过程方能形成.体育活动是德育的最好载体,更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体育能使学生通过有趣的、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的形式能动地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来,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因此,我们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以管制型和灌输型为主的德育模式,通过体育活动来切实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各项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发展智力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


1.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特点

1.1直接参与性.直接参与是体育教学的特点,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1].一般来说,其他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说教”为主,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而体育教学则不然,它是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通过其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长跑项目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培养其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跳马、跨栏可以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艺术体操和各种健美操可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美的情操;各种球类活动可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它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根本特点之一.

1.2动态性.动态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运动,使寓于其中的德育教育具有鲜明的动态性[2].这一动态性特征,可使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并且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诸多外在因素(如天气、场地、车辆)的干扰和影响.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性、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于是,便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机会,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机会”,因势利导,教书育人.

1.3身心合一性.身心合一性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是在运动生理负荷(如练习密度、运动强度等)和运动心理负荷(如紧张、独断,对器械的畏惧等)同时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这是由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完美发展,就必须要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而要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也就必然要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生理负荷.两者同时存在,不可分割,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1.4社会性.社会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是在学生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进行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化的过程.所谓特定的“社会”是对体育运动而言.因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要根据一定的体育需要担任某种角色(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承担某种职责与义务,且要按照各种社会道德准则,进行和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3].所以人们把体育运动看作是“社会的缩影”、“小社会”.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按照一定规则与道德标准担任某种角色和履行某种职责与义务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即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成为良好公民的过程.

2.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优越性

体育在激发学生道德潜能,提高学校德育质量等方面,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4].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指出,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他指出,运动场上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能产生迁移.人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是参加运动竞赛时,往往情绪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而体育比赛规则、体育精神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动机、兴趣表现等来及时教育学生,这比其它课程更具针对性,更显实效性.从教学方式与形式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体育教学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关系有别于其他学科,学生的“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克服了硬性的灌输,变“说教型”为“参与型”、“灌输型”为“渗透型”、“封闭型”为“开放型”,调动了,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和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从教学内容看,体育教学内容广泛,每个项目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性.这样学生在参与各个运动项目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避免了人为割裂知、情、意、行这一完整的统一体,克服了片面强调理论教育,忽视情感教育和意志品质教育的倾向[5].从学生的特点看,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可塑性较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模范行为具有强烈的学习和模仿,体育教学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和效仿空间.

3.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不仅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主观需求.近些年来,由于受升学体制和就业环境的影响,学生及家长过分重视文化课学习,而不重视体育课学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对体育教育的内涵没有充分的认识,加上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重视体育技术的训练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忽视了体育教育的多功能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全面育人的宗旨,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体育多功能育人的有利因素,让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亲身感受德育教育,加深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体育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更加重视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及德、智、体全面发展.

;.成才之路,2007(33):40.

[5]王乃英,刘逢祥,孙京亮.关于体育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几点思考[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5(1):84―85.

类似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作者简介:王晓东,1982年01月男、汉族甘肃渭源大学本科(硕士在读)中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
更新日期:2024-4-28 浏览量:59018 点赞量:13766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进行社会主义。
更新日期:2024-5-18 浏览量:70397 点赞量:16172

体育教学的德育途径

摘 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
更新日期:2024-1-13 浏览量:18314 点赞量:4913

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 要:经“育人先育德”,我们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符合未来祖国事业发展的继承人,而首要之目标。
更新日期:2024-4-3 浏览量:11732 点赞量:4174

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摘 要体育教学是初中整体教育教学中。
更新日期:2024-1-14 浏览量:20304 点赞量:5872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以高校体育教学为视角,探索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以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锻炼身体、。
更新日期:2024-1-19 浏览量:20301 点赞量:5685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 要】高校教育要为现代化培养合格人才,本文从高校体育教育的角度出发,揭示了高校体育与德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之间。
更新日期:2024-10-7 浏览量:19397 点赞量:5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