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摄影无关的年代

如果说当代艺术的评价标准是一道自由的光线,那么这道光线已经在全民摄影的狂欢中闪烁为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了:人人都是摄影家,人人都是艺术家,网络就是没有围墙的美术馆,就是永远不关门的展厅,全世界都是你的观众,都能为你High――任何一个你,都可以为你自己代言.

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像闪电一样频频划过夜空.近十年来,几乎每年专业媒体都会做这样一个调查:你认为摄影记者还会存在吗?

令人悲催.读图时代,为何职业摄影者的身份反而变得岌岌可危?

不能简单说,仅仅是因为大众掌握了手机和微博.因为工具和平台同样对职业摄影者开放.那么,或许透过对一个职业性摄影赛事的解读,能找到指向答案的某些线索.

今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的结果一公布,国中便有人雀跃欢呼:由年度图片看,荷赛终于摆脱了战争灾难、暴力美学,实乃一大进步!此观点引发不少共鸣,由此十分顺理成章地展开了一系列对荷赛的无情批判,并得出一个深刻的结论:在转型这档子事儿上,当代艺术比新闻摄影灵敏多了.

果真如此吗?

表面看荷赛的年度图片,几乎永远都是战争灾难、妇女儿童,50余年,确实有点“嗜血基因”、“审美疲劳”的嫌疑.但这里面有个常识:战争灾难,是拍摄题材;妇女儿童,乃拍摄对象,他们都不是一张照片的终极目的,也不是一张照片最根本的评价依据.照片的终极目的,是它所要传达的观点与意义,或者说是一种价值观;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视觉形式有了精心锤炼的必要;对照片的评价,也才与摄影的本质具备了紧密的关系.荷赛对战争灾难的持续关注,与其说是对题材的偏好,不如说是它内在的价值观驱使它保持着这一姿态:永远对那些正在发生的现实问题保持直接、逼近、尖锐的反映和揭示;永远对那些备受煎熬的命运保持真实的痛感――新闻摄影,永远要对人类自身的困境发出声音.这就是荷赛作为一项国际性新闻摄影比赛的核心价值,也是它举办57届以来,虽有诸多质疑但依然是这个行业标杆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们知道,这一届年度图片,虽然画面是高举手机的海边剪影,但落脚点却是颠沛流离的非洲移民,它不表明什么进步,也和转型毫不搭界,它只是再一次证明:荷赛的价值观从来没有改变过.无论它如何调整评选设置,无论其视觉呈现如何变化,它始终以恪守它的准则为基线.除了年度照片,本届荷赛其它所有类别的获奖作品,基本上不是天灾就是人祸――这就是荷赛.

因此,所谓“荷赛进步了”的欢呼,不过是一次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误读.

这种误读,以及对这种误读的集体认同,暴露了一个隐蔽而严肃的问题:如果我们本能地只根据拍摄题材和拍摄对象来下结论,实际也在说明,我们的目光所及只停留于照片表面,而无法深入.我们只能在照片的指手划脚,而无法在它的核心指点江山――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业实际上是依靠一种价值观来支撑;如果非要说到与新闻摄影相关的新闻专业主义,那么它是指独立、客观、服从于公共性,而不是“仰拍、广角、精致”这样的技术性描绘――还是与新闻专业主义相违的技术性描绘.

恰恰因为我们无法在核心价值观上讨论新闻摄影,因此我们只能在技术层面解读另一个场域中的新闻摄影;只能在题材、对象的范畴推演这个摄影的态势;在形式上遍地开花地模仿着,却总有为何“学不像”的困惑――所有的一切都不涉及本质问题.

我们围绕着摄影高谈阔论,所有的话题热闹好听,甚至义正辞严,所得到的结果只有一个:让摄影,变得与摄影无关.

到这里,大致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读图时代,为何职业摄影者的身份反而变得岌岌可危?因为我们失落了一个宝贵的东西.不是发行量,也不是广告额――虽然表面看如此,而是我们的影响力――信息、真相、观点和信任源头的地位――一种媒体应该具有的价值观的体现.或者说,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张照片得以传播的根本理由.我们非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同时自身也在加剧这种失落.

所谓读图时代,并非指这个时代充塞着无穷多的图片(每年全世界产生的图片数以百亿计),即并非以图片呈现的数量、频率和规模来定义,而是以话语更集中在图片上来定义的.也就是说:当人们不再以文本为中心来诠释自身和身外,而是将它们(尤其是本身非视觉性的事物)予以视觉化,并使之成为一种对世界的“正解”时,“读图时代”才真正来临了.在这个过程中,图片的意义更多的不是指其物质化的存在,而是指其代表的以图的方式呈现的理解.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不禁要追问:职业摄影者提供了多少称职的“正解”?

短短数年,国内最大的新闻图片网站OF?与摄影师签约分成的比例就由5:5变为7:3.销售渠道变得如此强势,而产品如此低廉,你能说仅仅是因为互联网时代渠道成为关键因素?


当下传统媒体纷纷转型,最红的当属“全媒体”之路:指媒体单位通过业务融合的方式,整合出版、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应用等全部的传播产品,实现终端渠道上的高覆盖率.这个看似新颖的概念,源自美国道琼斯的“波纹理论”:即将独家新闻垄断,转变为多级内容倾销,同一条新闻可以在其旗下的各种媒体上卖上七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边际生产成本,最大化地产出综合收益――读者再怎么跳,也跳不出其媒体矩阵的包围.但是,这样的“全媒体”真的能够运作起来,必须要强势的媒体地位、人力品质和内容资源进行强强叠加,形成足够重量的一块石头,击起的波纹才能足够深远.否则也是徒劳无功.《纽约时报》曾砸了4.1亿美元收购about.,却无法与自身匹配,最后只能将其降价1个亿转手.

在“全媒体”好看的面子概念之下,摄影记者正在转型为视频记者,更多的情况是,一个记者同时写文字、拍照片和录制视频并担任主持人.显然,这只是一堆并未经过深加工的新闻素材,一个消息,一个场景,一段事件,而非真正的“新闻”.

一个路人拿着手机都能拍一张现场照片,新闻的五个W,他大约能解决四个: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和简单的事件描述(what).但他没法解决最后那一个W和那一个H:即“为什么”(why)和“如何形成”(how)?这些,只能由专业的新闻记者来完成.信息的采集、发布已经不是新闻记者的优势和特权,分析、判断才是他们的强项.而照片不仅仅是现场,而是观点.因此,美国芝加哥太阳报解散了摄影部之后,又再次重组;而法国解放报干脆在一期报纸上将所有图片的位置都变成空白,以此来提醒人们,摄影,在我们这个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些仿若走失的图片,和我们随处可见,避之不及的影像,又有着何种区别?如果我们简单地将摄影区分为置于艺术、大众和媒体中的三种形态,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是以视觉表现的方式关心人类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这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也是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核心,当然更是新闻摄影的核心.而不同之处在于& #65306;新闻摄影采集真实、明确的信息并予以专业水准的视觉化,使人们在获得必要信息的同时获得一种对信息的理解与判断.当代艺术中的摄影却不追求语义的明确与真实,同时它将理解与判断的权力交给观看者.而大众摄影,或者说全民摄影,更像是一种对于生活半径以内事物的随机性与个人化纪录.当代艺术家,有时会将新闻摄影作品或是大众摄影作品作为其创作的素材,以达到一种解构现实的效果.

这三种形态的摄影都要进入传播渠道,当代艺术希望传播成为一种互动,是N向的碰撞和发散.新闻摄影也有互动,但是在传者与受众之间进行,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地将事实确定,观点明晰.至于大众摄影的传播,在人际传播之外,必须借助公共性平台.而到达公共性平台之后,并不可能处于完全平等地位.你的影响力取决于粉丝数,某种意义上说,依然是那些掌握了话语权的人,掌握着大众的声音.

因此,将当代艺术与新闻摄影比较,以当代艺术的语义开放作为标准,而得出新闻摄影转型落后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这是另一种让摄影与摄影无关的做法――在一种混乱中,将摄影本身变为一个单一标准的衡量物.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说:我们时代的一个特点,是由于现代技术惊人的进步,导致“距离消除”,现在历史被如此迅速地创造出来,以致它常常令我们惊诧不已.

去年新浪微博刚刚获得阿里巴巴5.86亿注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便称“微博用户一年减少近5000万”,微博俨然已成落伍的传统媒体.与此同时,来自日本的、波多野结衣老师们却通过微博,在一个流行盗版的国家赚到了比拍片更为丰厚的利润回报.这些此起彼伏的媒体波动,暗示着媒体的变化实际上是与社会人群的需求和体验息息相关的.

新闻摄影,可以十分敏锐地反映这种需求和体验.但是,这个行业面向新媒体的焦虑,将它的迷茫一览无余.它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摄影的样子.

如果摄影之于摄影,在图像的汪洋中呈现了一种如隔彼岸的残酷,恰恰是因为我们在以尊敬的方式贬抑它,以传播的方式边缘它,以利用的方式模糊它.就像一件当代艺术作品:当摄影记者纷纷感叹,在互联网时代可能面临着一个既无职业成就感,也无稳定工作岗位的局面时,国内几个著名的门户网站都不约而同地举办了名为“向报道(纪实)摄影致敬”的盛典般的摄影大赛.我承认我个人的表现非常分裂:一方面,我应邀认真地推荐了我认为相当不错的摄影师参赛(在他们愿意的情况下),撰写了漂亮的推荐语,并希望看到他们纷纷折挂;另一方面,当我看着他们在群、朋友圈和微博上放下身段、辛苦、认真地为网投环节拉票时,我不由在心底叹息:这真的是一个摄影与摄影无关的年代了.

类似论文

80年代摄影期刊摄影生态现状、意义思路

摘 要:本文着重描述学界关于80年代中国摄影期刊及摄影生态研究的总体状况,以及该研究与中国社会发展变革之关系,具。
更新日期:2024-4-5 浏览量:13241 点赞量:4859

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征稿

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承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展览部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历史最悠久、规模ੌ。
更新日期:2024-8-11 浏览量:105592 点赞量:23075

本科摄影专业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文件穗电大教〔2016〕8号关于转发国家开放大学2016年秋季专业规则说明的通知各开放学院,分校,工作站:现。
更新日期:2024-7-22 浏览量:92194 点赞量:19623

摄影的“两条路”

1857年,英国摄影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GusteRellander)用叠放拼贴的技法创作了一张著名的照片――《人生௚。
更新日期:2024-7-17 浏览量:92358 点赞量:19887

行业新闻摄影的形式美

行业新闻照片占报纸版面的比例并不大,一般不过1/10左右,但读者打开报纸却往往最先注意到它 这首先是因为照片比。
更新日期:2024-8-12 浏览量:104615 点赞量:22552

摄影艺术的现代美学意蕴

摘 要:摄影艺术走进我们的生活已170多年,它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技术,更是一种对艺术的表达形式。
更新日期:2024-12-27 浏览量:156038 点赞量:33116

中国军事摄影美学

摄影,作为一种新发明、新工具,从一个半世纪之前诞生之日起,就融入生活,融入社会,记录历史的轨迹,推动人类文明的发。
更新日期:2024-7-24 浏览量:93104 点赞量: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