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

[摘 要]有关心理学分裂与整合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很多研究者认为心理学的分裂不利于心理学的发展,并且尝试着从多方面进行心理学整合的理论研究.由于心理学具有研究对象复杂、研究方法多样、理论众多等特点,因此试图在一种科学观、一种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下来整合心理学、试图用库恩的“范式论”来评判心理学的科学性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心理学的整合是一个难以完成的工程,因为从本质上讲,心理学并没有分裂,它只是按照其自身应然的学科状况在发展.有关心理学分裂或整合的问题,或许只是心理学学术研究的一个假命题.因此,心理学与其追求不可能实现和达到的学科定位,不如还其应然的样貌,让其在固有的“天地”之间顺其自然地繁荣发展.

[关 键 词]心理学;整合;分裂

[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4)04―0045―04

有关心理学分裂与整合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很多研究者认为心理学的分裂不利于心理学的发展,甚至有研究者担心心理学会被其他学科吞并.因此,很多心理学家都在积极尝试将心理学整合为统一的学科以促进心理学的发展,维护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但是,由于心理学在科学观、方法论、研究对象以及学科性质等方面有其独特性,因此不能强求心理学的存在形式与其他统合学科的形式完全相同.当前学术界所谓的心理学的“分裂”样态,或许正是其应然的存在样式.心理学的分裂或整合,可能只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假命题,心理学既不需要整合,也根本无法进行整合.本文将在对以往心理学分裂与整合的研究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以新的研究视角重新探讨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以还心理学应然的学科面貌.

一、心理学分裂的现状及其整合研究的尝试

(一)分裂的心理学

学界已有研究普遍认为心理学处于分裂之中,而这种分裂局面的形成有诸多原因.StephenC.Yanchar和BrentD.Slife认为,心理学的分裂主要有如下原因〔1〕:第一,心理学专业的奖励机制不完善,对于心理学理论创新的支持不足,并且学生在受教育的时候易受到导师固有观念的影响,这加剧了心理学的分裂.第二,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地联系,心理学的很多研究脱离实际生活,导致心理学应用领域与学术研究领域的断裂.第三,心理学理论形态的多样性,不同的心理学派别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以不同的哲学方法论为指导,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以及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导致学派之间难以统一.第四,方法论的多样性,不同心理学派别持有的哲学观点不同,其方法论也就不同,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的方法论来源于实证主义,而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的方法论则是现象学和解释学等.

心理学的分裂受到了心理学家的高度关注,有研究者认为心理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缺少共同的基础,“心理学家总是各自为战,虽然研究对象相同,但却从不同的基础出发,使用不同的方法,说不同的行话,得到相互矛盾的结论”,〔2〕3同时,他们还认为心理学正在被其他学科蚕食,面临被吞并的危机.科学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室的研究中,关注的是实验和数据,注重从某一侧面入手研究人的心理实质,强调实验数据而忽视了实验结果对人和社会的指导意义;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家则关注心理学理论的实际意义,认为实验缺乏一种整体观,把人等同于物从而忽略了人的主观性与能动性,因而无法解释所有的心理现象.实际上,心理学内部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也存在着由来已久的对立倾向,心理学的学术研究强调其研究的纯洁性和高尚性,认为学术是第一位的,应用是第二位的;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则强调心理学的着力点在于实践应用,拒绝把心理学当做纯科学.〔3]193学术研究关注的是个体,缺乏对社会宏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分析且其基本原理脱离社会实践;应用研究则把心理学带入一些微观领域,出现了很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第三种文化”下的心理学整合观

在《两种文化》之后,斯诺又于1963年发表了《再看两种文化》一文,并预见了“第三种文化”的出现.这种文化将弥合人文知识分子和科学家之间的沟通鸿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两类知识分子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且关系融洽.〔4]24斯诺的“第三种文化”有利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对缓和两种文化之间针锋相对的现状也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种文化”具有包容性、超越性和大众化的特点,能够容忍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可以使每一种观点都得到严肃对待,对于不同的学科可以相互包容,并且学科内部不同观点和学派之间地位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种文化结合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取向,用一种“统合”的观点解释问题,试图从两种不同取向结合的角度进行科学研究,更具综合性;同时,这种文化也是一种大众文化,由于学者们对专业问题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诠释,因而可以使普通民众了解专业化的知识.〔4]25在“第三种文化”的指引下,心理学内部需加强对话交流和互相谅解,认真思考不同学派和不同取向的心理学观点,并在一些问题上先达成共识;在关注心理学理论发展与心理学专业化的同时,也应重视心理学的社会指导意义,要让心理学知识大众化,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惠及大众,彻底掀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使心理学真正为人类做出贡献.

学界普遍认为心理学处于严重的分裂之中且危机重重,心理学的整合势在必行.“第三种文化”的出现虽然给心理学的整合指出了一条道路,但心理学的整合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相互融合.其实,心理学这种分裂的样态正体现了心理科学自身的特点,既包含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也囊括了“第三种文化”.如若忽视心理学自身所固有的天然的学科特点,试图运用某一“范式”或科学观强行进行心理学的整合既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必要的.虽然我们也提倡心理学整合的学术性研究,但仅限于学术研究而已.

二、对于心理学整合的疑问

(一)心理学是否可以在一种科学观下整合有研究指出心理学的整合需要统一的科学观作为保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心理学家所持的科学观各不相同,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对心理学进行整合是不现实的.事实上,自心理学诞生之日起,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研究准则就深受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以实证主义哲学为方法论指导的心理学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流.主流心理学所倡导的是“唯科学主义”的科学观,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限定为可被观察和实证证实的经验,并以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目的是将心理学建成精确、客观、实证的自然学科,树立心理学的科学形象.〔5]92这的种“唯科学主义”的科学观虽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并朝着客观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但也使心理学发展遭遇到&# 20102;前所未有的困境,如研究中所出现的“不分”的问题就贬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割裂了心理现象的整体性,把对完整心理现象的研究分解成片段式的、碎片式的研究,无益于说明和引导人们的心理活动.这种困境引起了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家的关注,他们认为,在心理学研究中不应忽视人的价值以及心理学对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强调心理学研究应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将整体的人及其心理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注重人所特有的独特性,提倡使用访谈法、历史法、临床法等颇具人文主义特色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但是,由于缺乏客观标准且其科学性无法证明,因而其神秘色彩依然十分浓重.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科学观指导下的心理学各执一词、互不妥协,导致心理学的分裂与割据局面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有研究者提出了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为一体的心理学的“大人文科学观”.〔3]351在这种科学观的指导下,我们就要摒弃纯粹以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的方式所进行的心理学研究,而要谋求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合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学的研究.以这种科学观为指导,心理学家进行了很多理论研究,如尝试整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谋求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试图缓解不同取向心理学家的关系、改变心理学分裂无序的局面;尝试对心理学进行全新的学科定位.但是,这种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为一体的“大人文科学观”在当前仍然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要在一种科学观的指导下来整合心理学是不可能的.

(二)心理学是否有统一的哲学方法论

实证主义、解释学和现象学作为心理学的三大方法论基础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证主义认为,只有可观察的经验才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对经验进行描述并认为只有被经验描述的认识才是科学的.受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影响,冯特在心理学独立之初便主张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和生理学的模式对心理学进行研究;随后出现的行为主义更是将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推向了极致,华生声称要将心理学转变成为纯实验的科学并把行为还原为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在行为主义那里,“心理学就成了研究一种物理化学变化引起另一种物理化学变化的自然科学”.〔6]

与实证主义方法论不同,现象学强调对人的独特性的研究,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为研究重点,强调描述的方法以及整体论的观点;解释学则强调理解的历史性,即历史条件、历史环境以及历史地位对理解者理解文本的影响,主张使用一种与自然科学“说明的方法”不同的“理解的方法”.布伦塔诺反对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主张把意动当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且重视人的能动性和整体性,从而开创了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研究的先河.随后兴起的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的整体性,主张对意识和人格进行整体性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则要求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与动物和机器不同的特殊性.由此可见,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所推崇的哲学方法论是不同的,要想使心理学各个派别摒弃自己的哲学立场和方法论转投他人怀抱亦是不可能的,故试图用一种哲学观点作为心理学的方法论来整合心理学也是难以达成的.

(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随着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起,在心理学学科性质的问题上,研究者又提出了心理学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的观点.〔7]119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基础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等问题.人的心理不仅有其生理基础,而且也受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的影响.在探讨心理学问题时,我们会用到自然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设备,也会用到社会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思维方式,纯粹从某一个角度、采用某一种方法来研究心理学都是不全面的.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表明,心理学正在成为一门连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枢纽”学科.既然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那么其交叉点在哪里?它们是如何进行交叉的?等等,这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讨论和厘清的问题.

有研究者指出心理学没有必要禁锢在旧式的学科划分之中,心理学应谋求自己应然的学科定位,即心理学应该属于“科学人文学科”.〔5]2-6在这种学科定位下,心理学研究应强调在某一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人的心理进行整体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反对唯实证方法的倾向;在理论建构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心理学为指导,吸收常识心理学、哲学心理学的合理内核来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本土化研究,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如实反映人的心理,进而预测、解释和干预人的心理和行为.但是,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存在已久且分歧严重,要使学界接受心理学的“科学人文学科”定位也是困难重重.至今,心理学不也仍然是既有科学主义取向的实证研究,又有人文主义取向的人本研究吗?这两种取向的心理学研究或许都能部分解释对方所承认与主张的某些观点,但彼此却并不隶属与统摄.因此,我们认为心理学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有人文科学的属性,这应该是心理学自身应然的学科定性.

(四)库恩的“范式论”是否适合评判心理学的科学性

众所周知,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十九世纪的德国,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科学发展的影响下,特别是在物理学和生理学的影响下,冯特决心采用实验法来进行心理学研究,并进而树立心理学的科学形象.科学哲学对心理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库恩的“范式论”就是对心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科学哲学.库恩认为,如果一门学科没有建立自己固定的学科范式,那么它就不能称其为科学.以此为标准来判断,心理学就不是库恩“范式论”意义上的科学,因为心理学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以库恩的“范式论”为指导,很多心理学家致力于探讨心理学究竟是不是科学?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应将心理学踢出科学的大门,原因在于多年来心理学进展缓慢且未形成“统合”的理论体系,即心理学未形成能够称其为科学的“范式”.但是,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库恩把物理学的发展模式经抽象和概括总结成科学发展的一般模式,似乎一切科学的发展都类似于物理学,而事实上,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其发展也可以遵循不同的模式,特别是像心理学这样一门以人,而不是以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发展不可能,也不必要走物理学的道路”.〔2]3况且,库恩范式论中的“范式”是一种模糊不清的概念且其理论本身是一种不可知论,是 站在实用主义立场上提出的观点,否认了科学的进步性.〔8]总之,由于心理学具有研究对象复杂、研究方法多样、理论众多等特点,因此试图在一种科学观、一种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下来整合心理学、试图用库恩的“范式论”来评判心理学的科学性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从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问题.而一旦当我们换个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时,就会发现心理学既是难以整合的,也是无须整合的.

三、“殊途同归”的心理学

(一)心理学难以整合

心理学的整合是一个难以完成的工程.心理学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时代性.心理学会第一时间吸收最新的哲学观点和科学前沿理论并将其结合在自己的研究中.例如,跨文化研究兴起之后,各个国家都在探讨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希望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与历史特征联系起来,发展有本国特色的心理学.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就强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原则,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特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但由于各国均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也都有其自身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结果貌似繁荣和发展了心理学,实质却加重了心理学的分裂.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学将永远无法成为一门“统合”的学科.第二,多样性.心理学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即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学科分支的多样性.〔7〕7心理学可以借鉴物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学科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备以推动自身的研究.由于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在借鉴这些新理论、新技术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也会生发出更多新的心理学分支.以往对心理学进行整合研究的尝试性研究虽然从理论上讲可能有利于心理学理论的整合,但因这些研究都是阶段性的、暂时的结论,对心理学的理论整合并无实质性影响.第三,复杂性,主要是指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我们不可能只考虑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某一属性,而不顾其他属性.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各心理学流派均从一个侧面或属性出发来进行心理学的研究,从未有任何一个学派从多个侧面和多重属性出发同时进行心理学的研究,这不是因为它们不愿意这样做,而是因为心理学根本就不具备进行如此研究的条件.

(二)心理学无需整合

事实上,心理学并没有分裂,所谓心理学的分裂实际上是在心理学整体框架之内不同取向的研究,这是心理学应然的研究状态.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心理学出现了严重的分裂.我们认为,之所以会得出这种论断主要是由于研究者片面地使用自然科学的标准或者人文科学的标准来评判心理学,而忽视了心理学的学科特殊性.纵观心理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是理论心理学家在不断地批评那些实验心理学家在实证主义道路上走上了不归路,但许多心理学实验又确实对人类未来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认知心理学在人工智能以及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的交叉渗透等等,DanielKahneman就因将认知心理学有关人类认知决策和判断的实验研究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提出了“预期理论”,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另一方面,心理学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对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我们更应该关注其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其实践应用价值.一些持实证观点的心理学家在罔顾心理学人文社会属性的前提下,质疑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研究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认为,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需要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互结合,当前看似分裂的心理学研究,实质上只是心理学在其应然框架内的合理存在样态.

从西方心理学二分法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我们认为,两种取向的心理学的研究目的都是解释和预测人的心理与行为,也就是说不论是从科学主义角度出发还是从人文主义角度出发,心理学研究的目标都是解释和预测人的心理和行为.据此,心理学研究只是围绕着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在进行不同角度和取向的研究,其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即“殊途同归”.〔9〕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终会整合为“统合”的学科,可以和其他学科一样有自己“统合”的理论体系和学科“范式”.但我们认为,站在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共同进行心理学研究,可能才是引导心理学发展的正确路径和方法.

因此,我们应该持有一种辩证的态度:心理学理论终究可以用“科学”的方式来解释,即使现在看起来遥不可及但是未来必会实现;实证研究也应该在理论的指导之下开展,既要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也要突出理论的指导意义,要认识到实证研究是无法代替“理论先行”的地位的.目前来看,心理学分支庞杂且每一分支都有其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虽然心理学不同领域各执一词、各持己见,但都获得了诸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我们在批评心理学这种分裂的状态时,也不要忽视这些分支领域的不断突破和进步不仅没有损害心理学反而促进了心理学发展的事实.试问心理学新理论、新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不正是体现了其生命力吗?心理学的这种主客观结合,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研究方法多样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用某一种科学哲学或科学观来定性和整合心理学,研究者在对心理学进行整合研究时也应认识到,心理学或许有适合其自身学科特点的科学观体系,只是我们目前还未发现而已.在理解了心理学的特殊性和其当前的存在样态之后,我们就应该顺应心理学的现实状况,这样才能繁荣心理学、巩固其科学地位.我们认为,心理学在当代不仅没有必要进行整合,而且如果罔顾心理学的实际进行整合,反而会影响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既没有分裂,也不需要整合,心理学分裂与整合的问题或许只是心理学学术研究中的一个假命题.我们应该尊重心理学固有的天然的学科特点,让其以其固有的应然样态存在并以其应然的方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

四、结语

心理学是一门“顶天立地”的学科.心理学的“天”就是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心理学的“地”就是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生理学等基础的自然科学领域.心理学要存在于“天地”之间就要依靠这二者的相互协调和相互支持.我们认为,心理学“学派林立”和理论观点多样的特点,就是其立足的基础和应然的存在形式.心理学就应保持其多取向、多视角、多属性的特点,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姿态生存于“天地”之间并获得其应然之发展,而根本没有必要强行整合为像物理学、化学那样的统一科学.

〔参考文献〕

〔1〕StephenC.YancharandBrentD.Slife,PursuingUnityinaFragmentedPsychology:Problemsand〔Prospects〔J〕.ReviewofGeneralPsychology,1997,1(3),p.238.

〔2〕叶浩生.再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J〕.心理学探新,2000,(02).

〔3〕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曾永志.“第三种文化”的哲学思考〔J〕.未来与发展,2003,(11).

〔5〕贾林祥.论西方心理学的价值取向〔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6〕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分裂与整合〔J〕.心理学 报,1999,(03):4.

〔7〕杨玉芳,孙健敏.心理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

〔8〕高觉敷.西方心理学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65-66.

〔9〕燕国材.理论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275.

〔责任编辑:史焕翔〕

类似论文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与整合

摘 要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都是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之产物,二者都重视对文化的研究,要求把文化纳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更新日期:2024-10-6 浏览量:20855 点赞量:6439

新媒体营销背后的心理学

无论承认与否,推动新媒体营销不断向前的动力无外乎两种: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改变 我们在不断关注秘密社交。
更新日期:2024-1-3 浏览量:6862 点赞量:2835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新视角

一、积极心理学对教师传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出了新的挑战 积极心理学认为,孩子的潜能是客观。
更新日期:2024-3-20 浏览量:46467 点赞量:11433

青少年的新取向: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文章首先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况及积极心理学对青少年。
更新日期:2024-10-18 浏览量:130866 点赞量:28157

整合新技术数学教学妙趣生

摘 要 :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大幅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存在着诸多局。
更新日期:2024-12-4 浏览量:20778 点赞量:5744